“道”——在阿拉伯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9:03
老子《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在阿拉伯世界,20世纪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了解并喜爱《道德经》(《老子》)。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最早撰文向阿拉伯读者介绍《道德经》的是黎巴嫩著名作家米哈伊尔·努埃曼。他于1932年发表的散文集《阶段》中有一篇题为"老子的面孔"的文章,其中引述了《道德经》中许多章节,他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子的敬仰与喜爱,并阐释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除此之外,在现当代阿拉伯文学大师中,黎巴嫩文豪纪伯伦、突尼斯小说家麦斯阿迪、埃及小说家黑托尼、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等人,也都创作过一些或受到老子及道家思想影响、或表达了与道家思想有类似见解和意境的作品。
20世纪中期以来,阿拉伯国家先后出现了多个《道德经》阿拉伯文全译本,其中有1968年埃及阿拉伯人档案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与美德》,由阿卜杜·格法尔·麦卡维从德博的德文译本转译;1992年科威特苏阿德·萨巴赫出版社的《通往道德之路》,由埃及作家阿拉欧·迪布从冯家福的英译本转译的;1995年贝鲁特文学宝库出版社的《道之书:老子与庄子》,由伊拉克学者哈迪·阿莱维依据冯家福的英译本转译;1998年大马士革阿拉丁出版社的《道德经:中国道家智慧的圣经》,由叙利亚学者费拉斯·萨瓦赫依据刘殿爵英译本转译;2005年4月在埃及《文学消息报》连载、同年由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出版的《道德经》,这是埃及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从汉语直接翻译的译本。通过这些译者的努力,"道"这个纯属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已在阿拉伯各国的书籍报章及学术论坛上频频出现,老子和他代表的道家独特的哲学思想,也被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众所了解、欣赏。
日前,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外研社推出了《老子》阿拉伯文新译本。该译本由薛庆国与叙利亚著名学者费拉斯·萨瓦赫合作完成,译文以大马士革阿拉丁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费拉斯·萨瓦赫译本为蓝本,由薛庆国主要根据陈鼓应先生校释的《老子》原文及今译,并参考了张松如、李零等学者的相关著作,对费译本作了将近三分之一篇幅的修改,在此基础上,费拉斯再对译文作文字润色。正文后所附对《老子》各章节的阐释与评述,主要由费拉斯撰写,薛庆国根据修改后的译文,改写了部分内容。该书的总序(杨牧之撰写)与前言(傅惠生撰写)则由薛庆国翻译。这一中阿学者的联袂之作,在《老子》阿拉伯文翻译史上尚属首次尝试。中阿译者此番通力协作,旨在向读者奉献一个忠实于原文、体现当代学术研究成果、译语表达流畅典雅、译文阐释详尽得当的理想译本。

(《老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费拉斯·萨瓦赫先生在北外讲学)
附:《老子》(外研社译本)中阿文对照赏析(节选)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0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