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制造业白领是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46:29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制造业白领是出路郑风田    发表于2010年02月27日 21:50 阅读(266) 评论(4) 分类:社会热点
举报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制造业白领是出路
大力提倡“制造业白领”,可解决目前我国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民工荒两难困境。让过去那些只满足于订单的制造企业也招收大学毕业生,去从事品牌营销部、研发设计,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渠道;国家应该相应地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增加“制造业白领”的技能培训。这个“制造业白领”市场按一般的规律估算应该有3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如果中国制造业能够通过“制造业白领”来转型,那中国就可以扭转目前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向产业链高端跃升,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率。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开拓新思路。
我国就业市场有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外一方面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虽然广东小人力部门预测说广东缺工90万,还是媒体估计说是缺工200万,而今天的国家人保部官员却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就业形势是供还是大于求,目前每年国家要有2400万左右的劳动力需要找工作,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比较严重。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30万,再加上前几年遗留一批还不算少的毕业但尚未就业者,这个大学生的数量应该是很庞大的。目前这个就业困境与前几年的大学扩招有很大的关系。大学扩招以后,有不少人上了大学,这样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去打工者的数量因此而每年减少几百万。从长远来看,这些孩子接受大学教育,对整体国家的人力素质提升应该是有益处的。但目前却出现了不对接的问题,如何解决目前这个困境?
制造业白领蕴藏着3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待开发?
其实招工难与就业难危机中也孕育着希望。目前我国长三角与珠三角绝大多数制造业公司还只是满足于接订单,挣那点可怜的加工费。如果这些制造企业不再仅仅招农民工,也开始招些大学毕业生,也就是“制造业白领”,自建品牌与营销网络部,通过品牌与营销,同样的产品,所收获的利润可能要高出数倍。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讲,中国的制造业虽然创造了奇迹,但中国的制造商们却吝于研发、品牌管理、财务规划和环境健康管理。如果把制造产品转变为品牌产品可以为公司创造许多无形资产管理的白领职位。在OECD国家这些资产占公司资产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虽然中国的生产线过剩,但却缺乏把一台10美元烤面包机转变为在欧美零售市场卖到75美元的品牌产品的人力资源。若要达到美国水平,中国至少还需要6000万白领。鉴于两国发展不同,可将这一数量减半,但3000万是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
制造业白领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大学生英语不错的优势。
过去一讲解决民工荒就是腾龙换鸟,产业升级,以为上点所谓的高科技附加值产业就提高了,其实大错特错。比如目前在中关村卖电脑的利润可能远低于卖盒饭的利润,卖一台电脑有时只挣几块钱,还赶不上卖一个盒钱的所挣的钱。并不是讲产业升级就一定是上高新科技、机械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产业升级,那就是大力增加“制造业白领”,通过研发、品牌、渠道的建设,提高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减少对订单的依赖度。如果转轨做得好,目前大学里全民学外语的优势就可以在某种程度的得到回报,选派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到海外去开拓市场,设专卖店、租柜台,推销中国制造。一方面可以绕过那些跨国公司拚命压低订单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寻找另外一个活路。
日本制造业就是直接走出去来自救的。
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制造业开拓美国市场时就是这样做的。以本田摩托为例,当时美国市场一直被庞大而耗油量高的欧洲摩托车所控制,日本的小型低耗油摩托车根本打不进美国市场。日本的公司于是就派一批年轻人常年驻扎在美国,从中小城市做起,到那些小店去推销,让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去认识本田摩托体积小、重量轻但耗油量低的优势。经过四五年的开拓,美国的市场最后完全被日本型的小摩托所占领。如果日本人没有亲自到美国去开拓市场,单纯等着接订单,日本的制造也永远难以走出去。
让制造业白领来救中国!
我国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一般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最少在我的感觉中,中国大学生的英文水平应该比日本人高出不少。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制造业的老板们有没有这个意识,去选派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研发、营销部门,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另外一方面去积极去开拓海外市场,让中国品牌而不再是中国制造占领市场。到那个时候,大学生就业与民工荒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目前单纯依靠接订单,挣那么一点点的加工费,而中国的民工数量以后只能是越来越少,而大学生的数量短期看还有增加的趋势。所以企业应该转变思路,让制造业白领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