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博客-对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8:06
对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建议
北京大学饶毅 清华大学施一公
我们是近年回国、在高校工作的科学家。我们从小在中国农村开始受教育,以后经过中美两地高校教育。我们从接受过中美教育并做过两地老师的角度,综合观察了中美的教育特点,经过思考和实践,提出下述看法和建议。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国教育改革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
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也就可以有利于两个目标。
中国几十年高等教育走的主要是大众化、批量化的普及道路。这相应于当时的情况,有一定道理,但出现一些偏向。现在,为了平衡发展,高等教育亟需提高。教育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必须迈出的一步、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迫切任务。在国家制定和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时刻,我们认为可以由国家支持来进行切实的改革。
三十三年前,邓小平直接参与的恢复高考这一果敢的改革决策,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了当前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提供了人才基础。我们相信,适合时代需要、着眼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中华腾飞的保证。
特色和高水平人才是中国发展所必需
中国的发展,对拔尖和特色人才有明显的需求。粗放和初步的发展,一般普及教育的人才可以起很大作用。要赶上和在某些方面领先国际前沿,逐步掌握发展的主动和一些主导权,发现和培养在世界范围还堪称高水平的人才尤为重要。
而中国现状正如温家宝总理和钱学森先生对话所反映的:几十年来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难以改变我们在大多数领域跟步西方后尘,长期缺乏主动、难以主导。比如,只要美国的微软、谷歌等公司领先我们,我们的产品就必需受它们导向。这样的问题最明显表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也同样存在其他领域。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缺乏有特色的、拔尖的创新人才。人才不能领先,导致了其它方面不能领先。
我们赞同高校既有普及也有提高的功能,也支持继续做好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从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初几十年的精英教育,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普及化,这从五十年代的高教大发展、到最近十几年的发展,重点都在普及,而提高为次要。
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既相对于国家目前和今后的迫切需求,相对于近十几年高等教育在普及程度的增加和改进,还相对于原西南联大等学校的成就。在艰苦情况下,中国可以出现赵元任、陈省身、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王浩、钱钟书等人才。而条件好很多的现代,在绝对人数和相对世界的比率上,我们出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很少,如果相对我们大学生、研究生数量,比率就更低。
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是中国当前的教育不积极发现他们、不支持他们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善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的学生,这样的特点反映到科研人员身上就是缺乏创新意识,能够做技术过硬的技师,却成不了科学领袖。如果不能深刻反省我国教育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我们的教育体系,可能会更多埋没中国现代和将来存在的类似的拔尖和特色人才。
如果不进一步改革教育体系,不仅导致我们失去一些应该发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而且实际上导致我们教育的幼稚化。上级教育部门对下级的管理太多、太细,如此逐级下传,反映了一种不信任,也就使得下级不能成熟。从学生比较可以看到一种现象,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中小学和大学毕业生,相对西方国家的同龄人,常常显得思想和行为比较幼稚。其根源,是因为教育部没有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没有发挥老师自主性、老师没有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本来应该自主、自身负责的,却习惯性依赖和仰仗老师和家长,造成我们的学生幼稚化。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也偏幼稚,本来应该以成人姿态负责、理性处理、职业化的事情,有相当多人处理起来像小孩、非理性、无规范。所以,教育不发挥学校自主性,也造成一些不足够成熟的、偏于依赖或怨人的人群过多,而以成熟心态负责解决问题的人群偏少,导致社会进步缓慢。
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四点意见和建议
1) 保证教育公平,继续国家办学。我们认为《中长期规划》提出增加中央的教育经费是保证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得到教育公平之必需基础。这些增加的经费,不能简单重复,而一定用到改善基础教育、和改革高等教育等实处。发展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国家发展的保证。我们比较中外教育体制后认为,国家办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之必需,也是教育资源能够做到社会公平的基本保证。中国应该继续以国家支持为教育的支柱,而不走西方部分国家私人办精英高校的道路。我们不愿意看到遍布中国各阶层人民中的人才来源因为其家庭收入而不能获得高等教育,这不仅是社会不公,也是和自然界失去生物多样性一样,失去人才多样性。多样性的人才来源,是国家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资源、是国家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鼓励大学竞争,国家宏观选择。逐步让高校自主。先选择一批高校,给予自主权,实现理事会管理。由相关人士和有关单位代表组成理事会直接管理。招生、课程设置、毕业等教育和学科建设都交给学校。国家管经费、规范、学生工作。国家通过参与理事会和经费调节,间接管理和任命校长。国家也通过法规和政策划定高校的底线和边界。国家不给出上限,而让自主办学的高校竞争,通过它们的竞争,出现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国家出上限、出简单化的目标都会矮化高校、让高校走上窄路。国家让学校竞争,可以使其能够达到的上限出乎意料地高,而各个高校办学的道路越来越广。不要担心动荡。时代不同了,现在很多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后第一个职位的工资,而不同于二、三十年前学生关心的。国家也要相信经过上百年发展的高校,可以作为“成人”来自主管理。有个比喻:书店以前是开架的,其后几十年怕人民群众偷书,书店封架。书店重新开架是经过犹豫和领导层争论,开架后,结果图书失窃并非严重问题。既然书店可以相信一般群众顾客,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相信经过国家发展风雨、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包括教育管理部门人才--的大学校领导和教授们。
3) 建设一流大学,加强研究教育。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正确的目标,是我国发展所必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受制于两个条件:研究不是一流,教育不是一流。为了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可以采取三个具体措施:a. 给予一批高校科学研究专项经费,其量为高校的一个学院相当于科学院一个研究所的研究经费。科学院在各个学科有多个研究所,而高校一般只有一个相应的学院。给高校的研究经费还帮助和促进国家培养人才,是经费的恰当应用。也与国际一流大学在世界上承担前沿自由探索研究一致。b.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参与创办新的小型高水平的大学。中国十几年来增加的大学,主要是普及。新型高水平大学极少。研究所的领域和教育比较接近,参与办学可以起到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投资的作用,而且有中国科大成功的先例可循。c. 为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国家需要支持一批教学人才,保证他们的待遇,使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得到保证。国家也需要以科研经费换科研人员的教学时间,让他们省出申请经费的时间认真参与教学改革。
4) 大学中学联动,提倡特色拔尖。大学水平提高,和中小学教育有关。如果中小学只提倡和鼓励总分高,缺乏特色和专长,高校工作就很难。如果高校只看高分,中学就不能脱离考试的指挥。一些高校和中学已经接触,希望联动,为我国发现和培育特色和拔尖学生。如果国家给予政策和支持,可以局部选择性开始一些联动。从中学开始,实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允许和鼓励拔尖和特色人才成长的关键。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就需要学校允许和鼓励。中学的鼓励如果得不到大学的承认,就无法开展。而大学如果接受千篇一律的学生,个性化教育困难就比较大。中学大学联动可以解决这个两难。
当自主办学的高校增多以后,完全自主招生,出现各自特色,也将影响中小学教育,使中小学不再以简单总分为唯一标准,而是有不同特色的学生,被高校录取。那时,钱伟长不会因为没有学过一些科目而被埋没;钱钟书不会因为数学很差而没有机会录取清华成为一代文豪。
(2010年1月11日在国务院座谈会上的发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3407
饶毅的博客-对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建议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 关于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紧急通知 字斟句酌透露的改革决心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