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市场:中国低碳最佳路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47:23
环保责无旁贷
凌云: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GDP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我们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对时代负责,赢绿色未来”,第一财经“绿之恋”环境系列由环境峰会、《第一财经日报》环境绿皮书、演讲、年会、颁奖五大环节组成,将历时十个月。
我们响应中国政府到2020年中国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比2002年排放降低40%到50%的承诺,倡导企业用商业的力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指导,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内涵,也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让我们共同见证可持续的绿色公平的生态文明,让我们共同建造绿色的家园!
商业奉献美好环境
山崎真人: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混乱,更让世界认识到以往发达国家集约化大规模的生产型经济的不足和缺陷。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型的经济,使得我们有限的各种资源价格不断高涨,且环境问题不断深化。
我们如果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成长道路,必须重新审视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型的经济,从而予以根本性的变革。
此外,今年备受瞩目的世博会5月份即将在上海举办,世界将会更加注目中国,注目中国环境问题的处理,我也认为这将会促成环保产业的大发展。
今天举办的第一财经2010“绿之恋”环境系列活动,将展示出中国和世界的环境保护产业以及相关业界专家的研究成果。优秀的企业,将是中国开展环境保护的高端平台,也是最强科学技术实践的场所。
今后的经济活动,将以环境共存低碳为前提。为了解决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发展的技术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节约资源和能源,如何减少废气排出,解决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技术变革也就是创新,这种创新,正是促成今天大家相聚的源泉,这份力量将为环境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为此,专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旭化成,去年专门成立了“光彩事业基金会旭化成水环保基金”,着手于中国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启蒙,以及有关水环境的研究和社会贡献。
旭化成的企业理念是“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做出贡献”,旭化成正是以创造“前所未有之物”为事业关键词,致力于开发出为全世界人们做出贡献的各种先进技术。
从现在开始,我们决意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迎接科技革命挑战,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徐锭明:面对环境危机,人类最大的挑战是人类自己,团结才有力量,合作才有前途。哥本哈根会议,使中国登上更高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中国有理由骄傲,中国一定会努力。
中国人值得骄傲,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话用了四个“最”:中国是最早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去年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表示,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必须建设低投入高产出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公民基本体系。
这其中,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低碳是循环经济的体现,低碳是绿色产业的前提,低碳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低碳是科技革命的核心,低碳是持续发展的必然。
我们要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以科学发展调整我们发展速度。
按照当前能源消耗,我们需要两个地球;而按照美国的能源消耗,我们需要9个地球。
新兴工业化道路才是我们的方向,我们需要这种科技含量高、科技效率好、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新兴工业化。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书叫《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指出绿色能源是金钱,绿色能源是竞争力,绿色能源是人类的未来,绿色能源将彻底解决人类的危机。
绿色革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投资机会。
市场化 是低碳经济最佳途径
黄杰夫:二战后的财富创造,大多是来自制造业。当时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那个时候GM一个公司100多万个雇员,那个时候大家说把GM公司搞定了美国经济就没有问题,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投资在GM这样的大公司。
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得阿拉伯对美国石油禁令,中国和苏联粮食减产,这个时候的石油、黄金、玉米、大豆等有形商品,是主要财富来源。
到了90年代,是互联网和信息化浪潮,这个时候的财富是把信息商品化。
到21世纪,把水和空气商品化,这将是一个新的财富创造来源,即全新的低碳经济。
在我们的生活过程当中,碳排放是肯定要存在的,但我们现在要通过一种市场机制的运作,促使企业进行排放管理,把碳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碳交易机制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总量值控制下,把碳指标分解到排放企业当中。到了年底一算账,今年指标富余我就可以卖,指标不够我要去买。
中国“十一五”规划当中已经有三项指标:二氧化硫,COD以及能耗削减20%。按照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政策,2020年碳强度可能还要降低40%。
中国不应该争论减排,中国真正争论的问题应该是减排的成本。我们减排有很多种方式,行政是一种方式,但现在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的手段。同样的企业,作为水泥厂、化工厂、汽车制造厂,我们怎么样达到45个指标。
市场机制可以使我们企业的成本最低,我们限额总量指标是有一个排放量上限的确定性,很多人说到底是碳税管用呢,还是碳交易管用呢?我个人观点应该是组合型的,碳税和碳交易组合起来。
碳税是通过企业交税把税收负担转化为消费税,这样的话减排总量就有不确定性。而交易是经济效益的体现,如果节能减排做得好,指标富余的话可以卖出去,碳指标产生的钱可以弥补清洁化投资,这个交易就可以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