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的“孤儿论”暗示搜狐要退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8:48
今年的网络英雄西湖论剑现场,搜狐CEO张朝阳又开始重复其抱怨了多次的抱怨:华尔街投资者并不是中国互联网(搜狐)的用户,因此他们不能认识到中国最有价值的网站...
在今年的网络英雄西湖论剑现场,搜狐CEO张朝阳又开始重复其抱怨了多次的抱怨:华尔街投资者并不是中国互联网(搜狐)的用户,因此他们不能认识到中国最有价值的网站(指搜狐)的真实价值,致使其股价长期被低估。
其实,笔者听到张朝阳这类的论点已数次矣,最早一次是在2001年,彼时搜狐股价仅数美元而已,张甚至悲哀地自称搜狐为华尔街孤儿股,深为华尔街投资人士有眼无珠自怜自艾。犹记当年,张为表示对搜狐的信心,在股价最低时回购了不少搜狐的股票,很是赚了一笔。似乎,搜狐公司当时也采取了回购措施,核销了一笔股票,等到后来网络股回春时再看,也算不错的决策。
现在,张的孤儿股论又来了。
张应该行动起来
照此看来,与其对纳斯达克股市长期表示不信任,张不如干脆采取实际行动,把股票从一帮蔑视搜狐的美国投资者手中收回来。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它从一个公众公司重新变成私人公司,牢牢地掌握在张及其他少数投资人手里。
由于张认为搜狐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因此如果搜狐实行私有化,对搜狐的现有投资人来说,应该是有利可图的。比如,管理层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搜狐实际每股价值100美元,而股市却将其定价为18.31美元,这时即使搜狐以30美元价格赎身退市,在理论上仍大有赚头,何乐而不为?可能有的说法认为,退市不如大量回购股票更稳妥合算。但既然华尔街投资人已经瞎了眼,认识不到搜狐的真实价值,谁又能保证回购以后的股价一定会提升呢?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烟草公司纳贝斯克曾经面临跟搜狐类似的情景,这家曾以骆驼牌香烟闻名于世的消费品巨头经营良好,现金流巨大,但由于在业内干不过老大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产万宝路卷烟),在华尔街又由于是烟草股这种日薄西山的行业而不受股民待见,股价一直上不去,简直愁破了管理层的脑袋。管理层最初想通过回购股票来提升股价,但拿出十亿美元投进去,却连个响声都听不到,股价不升反降——这好比咱中国的股市,如果股民没有信心,即使有一百亿资金入市也不管用啊!
“MBO试试”
这么看来,如果真的要摆脱华尔街的摆布,搜狐最好的办法是:MBO!张及其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当然包括9月1日刚获晋升为高级副总裁王建军、王昕、李善友和龚宇晋)融资把搜狐从公众公司赎回为私人公司。如此这般,既减少了在股市中的管理费用,又取得了对企业最大的掌控权及信息保密权,防止了潜在的恶意收购,实在是好处多多。
按此时的搜狐股价来计算,市值大概为6.32亿美元。其中张朝阳持有9693562股搜狐股票,占搜狐流通股本的26.7%(另外还有7917000股,20%以上的股份在一家叫Photon的手里),这点美元,从MBO的操作上来说,应该难度不大。
回顾近期的回购记录会发现,搜狐实际上不止一次地回购了自身的股票,分别是:2004年5月回购了100万股普通股股票,平均每股17.75美元;2004年11月回购了360500股普通股股票,平均每股16.99美元;2005年2月回购了885605股普通股股票,平均每股15.66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搜狐的回购并未提升其股价,也算验证了前面的分析;而另一个问题则是,搜狐利用自身的资金(3600万美元以上)回购股票,实际上提升了原持股者的持股比例,当然也包括张的。现在,他已经拥有26.7%的股票。
如果搜狐管理层决定实行MBO,最多融资三四个亿美元即可,如果采取杠杆收购或者借贷方式进行的话,相信这对业缘广泛的张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搜狐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赢利,未来张还起账来应不为难事。实际上,如果作为一个私人公司,搜狐的前景可能一点都不比公众公司逊色。北欧的许多公司如宜家、贝塔斯曼之类,它们都有很多的盈利,规模也很大,但都没有上市。
搜狐不是传统公司
说了这么多,都在讲搜狐变为私人公司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我们都明白,在现阶段无论张如何抱怨华尔街投资人与纳斯达克股市,无论搜狐变为私人公司有多少益处,它退市的可能性都极其微小。探究原因,以上关于搜狐MBO可能性与必要性的探讨实际上是按传统公司的逻辑来探讨的。这些操作对一个有稳定的赢利、扩张欲望不大、前景可预测的公司是可行的,而搜狐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公司。
如果有两种力量在之间抗衡的话,对搜狐来说,利用股市的需求远大于其抛弃股市的欲望——无论他的股票多么地被华尔街投资者“误会”。因为,搜狐虽然有一定的赢利,但这些赢利是浮动的,这种赢利不稳定的风险尤其需要股市投资人与其一起承担;同样,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张等股东也难以承担实行MBO之后所带来的风险。
搜狐处在一个待开发的、上升的新兴市场,它的市场份额是浮动的,它需要抢占更大的蛋糕,这就使互联网公司必须在策略上一直保持进攻态势,需要市场开发及并购,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及后备,因此搜狐也离不开股市这个最好的融资工具。再者,作为传媒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它需要公众的关注与了解(所谓眼球),这也使搜狐有必要做一个公众公司而不是一个私人公司。
搜狐自身的实际情况也需考虑,几次回购股票之后,张实际上已经拥有26.7%的搜狐流通股本,是搜狐的最大个人股东(也是最大股东),实际上张已经拥有了对搜狐的绝对控制力,一旦启动MBO计划,很可能会给恶意并购者以可乘之机,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回购将误导信心值
可以发现,张虽然对股市有长期的、多次的抱怨,但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对纳斯达克的仰仗其实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从搜狐长远的发展来看。从这个角度来讲,既已确定离不开纳市,与其保持疏离态度,不如积极迎合(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张的抱怨是对华尔街投资者的游说,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迎合)。
搜狐几次三番的回购,虽表明公司对股价的不满,但又在实际行动上迎合了美国股民的诉求——力图拉升股价。但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把宝贵的资金用于保守的用途而不是用于进攻型策略,实在值得商榷。作为一家如纳贝斯克公司般的传统公司尤可理解,但对于搜狐这样的新兴市场上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可能会浪费了搜狐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源,而可能更严重的后果是,它会向华尔街投资者传递一种错误信息,使对方把搜狐进行错误的归类,从而愈加降低华尔街投资者对搜狐的信心分值,进而愈加拉低公司的股价。
抽文
搜狐几次三番的回购实际上也许是在迎合美国股民的诉求——力图拉升股价。但它可能会向华尔街传递错误信息,使对方把搜狐进行错误的归类,从而愈加降低华尔街投资者对搜狐的信心分值,进而愈加拉低其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