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4:55:04




试想一下,如果你老了你会最怕什么?
我的答案是孤独。在孤独中忍受病痛的折磨直至孤独的死去无疑是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
老李今年七十岁,已经在老年公寓住了整两年。他最盼望的就是月底,因为到时孩子们会来这里交费并看望他。老李知道也理解孩子们工作太忙没法在家里照顾他,但他最大的心愿还是住在家里,能天天见到孩子们……
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几乎是所有老人晚年的理想生活。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迫放弃了传统的家庭养老转而寻求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各种各样的社会养老机构应运而生,伴随着高低不等的收费,入住的老人衣食无忧。当我们自以为老人可以安享晚年时,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老人他们不仅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心理需要,他们更加需要情感的慰藉来克服失去工作和离开家庭之后失落和孤独感。
老年人大多十分节俭,他们只要求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绝大多数社会化养老机构均能予以满足;然而在心理需求方面这些机构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老人的孤独感并不是依靠昂贵的娱乐和健身设施所能排解,而对于那些活动不便或者患有各种沉疴和老年性疾病卧床的老人来说,他们的整个世界就是身下的病床和眼前的那一片天花板。
养老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将面对的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家庭将逐步演变为“124”结构,也就是一对夫妻,两个家庭、四位老人,这种家庭结构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从经济上赡养老年人的功能完全有可能被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所替代,现代化社会赋予老年人以更多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但是,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精神上的互相安慰,并不会因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而过时。
简单意义上的养老是"给生命以时间",而让老人从更高层次上实现精神慰藉则是"给时间以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位老人都是一个英雄。在历经了青春的流逝、悲欢离合、社会变革、动乱乃至战争之后,他们依然搏动着的脉搏不啻为一种生命的终极胜利。




背景资料
世界上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中国1999年就成为老年型的国家,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完成的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转变,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到1.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相当于英国、法国、瑞典、挪威4国全国人口的总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经成为"老龄化城市",是我国的第一个"老龄化城市"。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3户家庭中就有一户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后,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辽宁、广西和四川等省市相继进入老年型。而地处边远的青海、西藏等欠发达省区则到2010-2020年前后也即将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对于老人,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另人辛酸的回忆。
我小得时候父亲当兵,母亲上班,是对面院子里的蔡奶奶把我带大的,以后我搬家了,还总是来看望她老人家,他很喜欢我,把我象自己的孙儿一样照看,并称呼我为“俺儿”。随着以后上学、上班、恋爱……我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知道他得了癌症,乳房全部切除……后来得知她已经不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而是轮流在几个女儿家住……后来得知她的癌症已经扩散到消化道,只能吃流食……后来,我和母亲去看她,她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只能躺在床上拉着我的手,说想盼着能看到我结婚……后来,我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说话了。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杂事也越来越多。看望她老人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一次,我GF逛超市,发现有买甲鱼的,便打算抽时间买一个,熬汤给她送去,可是一天下班回家,母亲把蔡奶奶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我跑到厕所偷着大哭了一场。追悼会很简单,参加的都是家里人,她的女儿们依照她的遗愿,只通知了她弥留之际提到的人参加,其中就有我一个“外人”。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蔡奶奶了。再也听不到她用浓重的滕州口音叫我“俺儿”了。



拍 摄 手 记
拍摄一组反映城市老年人孤独生活专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在拍摄的过程中令我感到难过的不是镜头前的老人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很多老人早已习惯了过着寂寞的生活,并将在孤独和寂寞中结束生命历程。
当我问及他们“您感到寂寞吗?”,他们大多数会笑笑回答“已经习惯了”;就连很多孝顺的子女也很少能意识乃至顾及到年迈父母的精神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孝顺似乎只是衣食饱暖方面的事情。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年人,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掩盖下的是他们孤独寂寞的精神生活。
产生拍摄想法起源自4年前我拍《最后的老街》(这组照片随后奉上)的时候,我在一所老屋子门外听到屋里一位重病中老人的呻吟,当时我赶着考试,等几天考试结束之后,我来到老街,发现门前已经摆满花圈,他已经在痛苦的折磨中,走玩了人生最后一段路,要知道:他也曾经是和我们一样青春年少,血气方刚……
后来我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起初圈定的几位老人也均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的采访。无奈之中,我来到一家老年公寓,却发现这里正是我寻找的地方。这所1998年由政府斥资600万元在一家市级医院的基础上改建的老年公寓,拥有200张床位和31位医护人员,是目前全省硬件设施最好的社会养老机构。入住的160名老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生活不能自理,然而一流的生活和娱乐设施并没有能改变这些老年人的精神状况,晚年丧子的老韩,做了一辈子家务活儿的张惠芳,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王士垣……他们依旧感到孤独,他们最希望见到的还是自己的家人。
我知道仅凭这一组照片并不能改变老人们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但至少它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群孤独寂寞的老人渴望亲人的关怀和慰籍。
使用器材:佳能EOS 5 + EF 17-35/2.8L USM + EF 70-200/2.8L USM、乐凯SHD400胶卷、 金钟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