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的花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47:57
名片这东西,古已有之,不过样子不同,名称亦异。汉初叫“谒”。名片也叫“刺”、“名刺”,或者叫“帖”、“名帖”、“拜帖”,还有“门状”、“名纸”等多种名称,就其功用,则不过是把自己的名字、籍贯、职衔等等写在上面,向人通报罢了。古代的名片(刺也罢,帖也罢)有木头的、竹片的,但自从纸张通行之后,用竹木 便太嫌累赘了,所以一般都用白纸,用纸的宽狭长短并无一定之规。
今天已经说要实行民主政治了。虽然钻营、送礼、讨好、贿赂依旧不免,但操作方式已经大大的“现代”,把那些肉麻的话印在名片上的事大约不会有了。名片,大抵用于互通姓名地址,以便今后联系,但名片上的花样依旧不少,其大端是为了摆谱儿。
因为仍旧不脱官本位的习气,所以摆谱儿首先是摆官——官位的大小必须在名片上有所体现。比如,同是一个“办公室主任”,衙门大小不同,官阶也自各异。为了表明身份,名片上就必须在主任之后注明“局级”还是“处级”——当然如果是科级的主任,最好什么也别注,反倒有可能接受粗心人的超标礼遇。特别是有些职务上看不出大小的,比如调研员、特派员、稽查员、研究员之类,就更有必要在“员”字后面详注级别,以免被人小觑了。
注明官阶,大有缘由,住房不同,饮食待遇不同,坐车不同,开会时坐的位置不同,临别时赠的礼品不同,就是称呼起来味道也各自不同。比如,你是个调研员,如果不注明级别,人家怎么称呼?张调研、李调研,那算什么?如果注明局级,人家自会改口叫“张局长”、“李局长”,听着有多过瘾。又比如你是个副处长,但是处里没有处长,那就也须注明“无处长,主持工作”以示特殊。
企业的领导,过去都是同官阶挂钩的,有局级,有处级,有科级。现在都脱钩了,于是名片上的经理、厂长就分不出个子午卯酉来了。有一阵儿,只有大企业才有董事长、总经理一类头衔。现在都学乖了,哪怕三个人合伙的一家小厂,也照样是一个董事长两个总经理。有的还玄乎,摆谱儿一直摆到了中央。听说一家县办水泥厂的厂长,名片上的头衔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XX省委XX县,国营县办水泥厂,支部书记兼厂长——合辙押韵,顶天立地。如果一看开头,非吓你一跳,但看到后来,却不禁莞尔,因为他毕竟还算老实,虽想摆谱儿,却也不敢太过离谱儿,最后依旧落到实处。
没有官衔的怎么摆谱儿?那就得摆“名”了。在尊重知识的时代,名气也当得用场。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位省农委主任带领农业代表团到国外考察,团员中有一位是省农科院院长,在国内是主任的“现管”。不料到得国外,人家处处把那位专家院长捧在前面而对主任却相形冷落。回来后主任对于国外尊重科学家胜于官员颇多感慨。经过了二十多年,我们虽然还是为官最尊,但官衔之外,学衔也颇受优待。不过,因为教授满街走,评得太滥,所以也有些贬值。于是,聪明的另辟新径,以多取胜,一连串地在名片上列出各种长久的、临时的、挂名的,真的假的,学术与非学术的头衔,又是什么副会长,又是什么秘书长、理事、常务理事、兼职常务理事,又是什么顾问、主编、常务主编、编委,让人一看,只得肃然起敬,反正外行人并不管你那些头衔中究竟有多少“学术”。
其实,不管是官员也好、学者也好,只要官衔大了、名气大了,自有许多头衔会送将上来,这也是自古皆然的。头衔越来越多,要制作名片真也发愁。好在对于大官僚、大名人,这些虚衔也未必看重,名片上是不会印的。这就便宜了那些送衔的人。这些人有的为了借名,有的为了弄钱,有的为了吓人,有的为了讨好,各有各的小九九。他把正取的虚衔送出之时,给自己留下的却是副职的实衔。你不看重那些五花八门的虚衔,他却仗着大官名人的福荫,用足了自己头衔的“价值”。名片上的摆谱儿,不过是其小焉者也,实惠更在不可言传的妙用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