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山西问题疫苗真相有多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3:39

暴露山西问题疫苗真相有多难

2010年03月22日 10:21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五岳散人

山西问题疫苗事件一出,大概可以用举国哗然来形容。《中国经济时报》的首席记者王克勤先生,历时半年有余,在一篇长达上万字的调查报道中,揭露了山西卫生厅把疾控中心的疫苗专营权承包给某据说是“卫生部大企业”的无资质公司,并且在之后几次三番,动用行政权力,发文强调这种垄断式的经营为唯一合法的形式。为了达成此目的,该公司与卫生厅联手实行所谓“标签制度”,并且为了在国家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低温储运的疫苗上贴标签,竟然于盛夏之时,用临时人员在闷热的楼道里贴这个垄断的标签。

到底是不是问题疫苗导致了数十名儿童致残致死,这需要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判断。但往小儿身上注射暴露于高温之下的疫苗,危害确凿无疑。从已经可以认定的事实中,我们可以发现,此事的发生发展仍在沿袭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套路。山西卫生厅在调查见报后的第一时间就发布声明回击,指称报道“基本不实”,并且“对有关报道中提到的15名致伤致残儿童,山西省卫生厅已根据线索,紧急安排人员赴基层逐一做调查核实”,这个核实的结果是只有1名儿童存在对于疫苗的不良反应。

此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条件反射”。王克勤先生随后发布的回应说明,他的文章中因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关系,并未使用真实姓名,而山西省卫生厅怎么在没有与记者本人联系的情况下,就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找到这15名儿童呢?更奇怪的是,在某些门户网站上,这个说法已经从原始的稿件中消失了。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是一篇仓促出炉的“声明”,是手足无措之下的官话与套话的结合,展现了一下虚拟雷厉风行的决心而已。深谙此道的官方人士这次按以往的顺序出手,没有仔细揣摩其中的漏洞。而知道此事漏洞太大,这句话就消失了。

接着,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以及部分官员等,接受了某媒体的在线访谈,访谈录被标以《还原真相——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访谈》,“真相”并未说明多少,倒是在群众“雪亮的眼睛”当中再次失分——关键问题什么都没说,包括是否有权钱的交易等。

与此同时,得到曝光的患儿家长企图通过两种途径解决问题。一种是寻求当地官员的解释与回应,这点当然是得到了闭门羹的待遇,一名家长被推倒在地。而另一种方式自然是到法院提起诉讼,可想而知,这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不立案。

这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紧缩式反应。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对于这件事关很多人前程、面子的大事,在没有统一好口径或者得到事情应该如何走的指示之前,相关部门在某一事件上功能失灵,进入一种假死的状态。哪怕是患儿家长跪在法院门前,也是丝毫没有用的——顺便说一句,这种行为确实不好,正是因为这样的一跪,很多人就名正言顺地骑到了本来应该是主人的公民头上。

事情到这一步,更见得患儿父母的不易。如果只是一个政府部门假公济私、伤天害理,在其他政府部门不假死的状态下,怎么也能有一点盼头儿,甚至可以说,这种事根本就很难发生。但也就是这种所有相关部门的不担责状态,湮灭了老百姓的希望。他们跪求一个青天大老爷,谁知道大老爷似乎转过身去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往下的故事让人不忍言。此事只能有三种结果,一种是找到合适的替罪羊,杀之以谢天下,世事不会有更多的改变。另外一种是事情戛然而止,患儿得不到任何赔偿与救治,因为相关公司和人员不知去向。两者相似的地方只是都有替罪羊。最后一种是此事被一查到底、最终水落石出。而目前我们确凿知道的是,那个“卫生部的大企业”在2007年就被《中国青年报》曝光,可有任何处罚、追究?这水深到什么地步、背景黑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篇评论,本来不该过于表达情感,就事论事即可。但这里我们实在想说一句:以伤害自己后代的手段来求发展,往高处说,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往长远说,是断子绝孙。(作者系知名网络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