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蒋介石一同入殓的世界名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5:51
   1975年4月5日晚上11点,蒋介石病逝于台湾,享年八十九岁。7个多小时后,时任副总统的严家淦即继任“总统”,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蒋介石遗体灵榇置于“国父纪念馆”。另外,他特别委任倪文亚、田炯锦、杨亮功、余俊贤、张群、何应钦、陈立夫、王云五、于斌、徐庆钟、郑彦菜、黄少谷、谷正纲、薛岳、张宝树、陈启天、孙亚夫、林金生、沈昌焕、高魁元、赖名汤等21名政府高官组成治丧委员会,筹办蒋介石的丧葬事宜。

    第二天凌晨,蒋介石的遗体被移送到荣民总院。入殓完毕,于三天后正式移至国父纪念馆。台湾当局宣布自4月6日起开始历时一月的国丧,主要有三项规定:

    1、“国丧”期间停止娱乐、宴会及各项庆祝集会(后改为4月6日至17日);

    2、军公教人员一律着素色服饰,并佩带2寸5宽的黑纱;

    3、蒋介石遗体停放国父纪念馆5天,供民众瞻吊。

    在移灵前夕,由蒋经国亲自为其父穿衣。而宋美龄则按照蒋介石的生前遗愿,在棺椁里放了四本书:《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三民主义”作为蒋介石一生的政治理念,放入其中理所当然;至于《圣经》,则与他该奉基督教有关;《唐诗》作为其个人的兴趣爱好,陪葬也在情理之中。奇怪就奇怪在《荒漠甘泉》这本美国名著怎么也有幸陪葬呢?

    说起来,蒋介石与这本书的渊源不浅。《荒漠甘泉》的作者是虔诚的基督教圣徒考门夫人,于1920年出版,这也是她本人的第一部著作。考门夫人本人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该书是在她经历了生活的众多磨难后的读经领悟和人生感受,圣经在她的笔下成了一部不朽的智慧宝典。这本书以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意蕴、感人的情怀及巨大的魅力,征服了当时乃至后世许多国家成千上万读者,帮助了无数的人在困境中获得精神力量,是那个时代的世界级畅销书。

    在千千万万的读者中,就包括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为了让丈夫也能领略这本书的精华,宋美龄亲自捉笔,翻译成了中文,专供蒋介石灵修之用。在宋美龄的影响之下,《荒漠甘泉》的中文版很快出版,一时洛阳纸贵,畅销不辍。

    蒋介石早年皈依基督教,是应宋美龄的家长要求,骨子里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直到他到达台湾后,精神上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支点来支撑。渐渐的,他对基督教感情日深,希望在精神上得到基督的庇佑。《荒漠甘泉》作为一部不朽的《圣经》读后感,正好能够帮助他寻找精神世界里的绿洲。因此,这本书成为他的陪葬品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