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家/蓝为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24:00
我不是名家,但我有激情自述。因为我有一个极平凡而又特殊的家庭。而我,就是这个家庭里的“磨心”人物。从单身转到儿孙三代; 从年轻姑娘转到年近八旬的老太婆,从默默无闻的幕后影人转到著书立说的业余作者; 从……反正想对读者倾吐的真情、隐私,太多太多。
极平凡的家庭主妇
我是四川人,17岁高中毕业后,几经周折,进了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那正是日军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年冬天。重庆的大雾让成千上万的、从全国四面八方涌到的,各阶层抗日志士不习惯,埋怨气候不爽。心情当然也不畅。而我,有了工作,内心欢喜得如同怒放的花朵。就在这时,认识了从香港逃难到后方的“金牌导演”汤晓丹。他是福建人,19岁离乡背井到十里洋场的上海,作为有志青年,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司徒慧敏等人,从事开展左翼美术活动。22岁遭日寇发动的“一·二八”战火袭击,死里逃生,在当时中共闸北区地下党领导人苏怡的救助下,进了“天一”影片公司,从美工升导演。1934年到香港,开拓电影新市场,敢与美英争夺中国观众。由于他编导的《翻天覆地》、《金屋十二钗》、《花开富贵》、《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等等,不仅媒体评说好,票房价值更高。因此享有“金牌导演”美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统领香港,请梅兰芳、金焰、胡蝶、汤晓丹等名人聚会,并邀请汤晓丹导演电影。汤连忙装妆成难民逃离香港,流落桂林,再转抗战大后方重庆,收入微薄,没有分文积蓄。这里个个新面孔,生活十分寒碜、困窘。可能内心苦闷吧,他经常到我们办公室要点纸笔磨砚之类的文化用品。我们相识,相交,也产生了感情,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结婚了。也可以勉强叫做“战地鸳鸯”或“流浪婚姻”。
婚后不到三年,我们在上海有了两个儿子。1+1=4,靠的却是他一个人的收入。我家没有亲戚相助,也请不起保姆,一日三餐,一家四口,全靠我这个“磨心”人物操劳。我从学生变成主妇——极其平凡的家庭主妇,经营的是传统的、极平凡的家庭生活管理。
极特殊的家庭主妇
别看我的家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是它的特殊,也属“仅有”。
特殊一:
户口簿上的房主汤晓丹,由于电影导演职业,可以说经常不在家,我扳着指头算,从我们结婚算起,每年在家的日子总和不到两个月。因此,家中事务,不论巨细,均由我做主,“独断独行”。好在他回家的日子少而短,当然“自觉客居生活”总是赞“好”不评“坏”。我忙累也很舒畅,自感当家作主真过瘾。
我们搬过三次家,汤晓丹都在外景地。我也不知道那里来的那股子“牛劲”,从整理到搬完、到新家安顿妥帖,都是我一人日夜忙碌。那时东西虽然不多,但前两次没有像今天的条件,可托搬家公司代劳。好在两个儿子都在上幼儿园全托,一周只回家住两夜一天。我在他们都未回家时,白天上班,晚上打包,第二天下班后就叫三轮车搬一趟,东西压得满满的,到了目的地,多给车夫点零钱,他把包包裹裹拎进新房。我锁好门,走回家,再打包。总是忙到深夜12点以后,睡到天亮,起身去上班。就这么机械操作,抢在儿子回家前把东西搬完。
今天的年轻读者一定不理解,轻则问为什么不找人帮忙,重则讥之为“自作自受,活该”。殊不知,他们不知道,那是“忘我劳动”的年代,连我都不存在,何谈家之累?自己的丈夫都远在他乡无力相助,我除了自己操劳还能找谁?
第三次动迁搬家,条件好一点,有搬家公司可托了,丈夫也不外出,可是小件整理还是只靠我自己。丈夫生病住医院,不但帮不了忙,我每天还要抽空去看看他,不知道是太累,或年纪不饶人,就在整理零碎东西时,不慎跌一跤,摔骨折。我打电话到上影医务室,值班护士说:“现在忙得很,你叫救护车吧!”
冰冷的回答,让我心里很不是“人味”。我只好打电话找劳保医院的潘先生。他连忙推着轮椅,把我送到医院外科,双腿扎上石膏。在送我回家的路上,还买了大包“狗不理”包子,放在我的床头,让我饿了时自己拿它充饥。谁说人间无温暖,这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么。暖了我的身,更暖了我的心。
我撰稿的刊物编辑赵女士,把她家珍藏的全新鸭绒靠垫送来我家,为我枕在床头,还有高级的食品……每次,我都含着泪细嚼友人们为我准备的“活命粮”。
就以这第三次搬家,留在我记忆中的情景刻骨铭心。偌大的中国,搬家何止成千上万,但是像我这样三次搬家都独挑重担的,我断言难寻第二家。
特殊二:
望子成龙。这是我今生最执着追求的最大愿望,曾经是最大隐私。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提法是犯忌的,甚至犯罪的。所以我只能把作母亲的愿望深深地藏在心灵深处。连在丈夫、儿子面前都不能吐露半点真情。现在好了,时代进步,终于让我在年逾古稀的日子,在金色池塘边,敞开心扉说往昔……
我自己是老大,依次有三个妹妹和四个弟弟。我出生在本来就不富有的小职员家庭。时逢抗战爆发,父亲在重庆市里的单位工作,被中央官府权贵下令“川籍员工遣散,空出职位让逃到重庆的中央官员……”于是,我们全家回到乡下,父亲只能供我们读到高中毕业,自谋生路,自我安家。这在当时的四川,算开明决策。我自幼爱读书,胸怀大志,梦幻飘洋过海立大业。当生活重担压着实现不了自己的宏伟理想时,曾多次痛哭、埋怨。所以当我有了儿子之后,我内心深处就是使出全身力气,让他们能“大鹏展翅”。
四川有句土话叫做“一笼鸡,总有一只会叫”。意思是说,在挤满了十只、二十只的鸡笼里,一定会有一只头出鸡笼顶,会引亢高叫的大雄鸡。一唱雄鸡天下白,这是最光彩最耀人的朝气。家家都渴望自己大堆子女中哪怕有一个能鹤立鸡群,超人出众,就是家门兴旺,光宗耀祖的了。我则不然,我共只有两个儿子。我需要的是他们能长大成人,都能引亢高歌。所以全付精力都花在汤氏小兄弟的培育上。我的培养观点,与传统不同,我是顺着儿子的兴趣爱好转。比如他们喜欢音乐、绘画,我就买了钢琴、画笔画布,带他们看演出,到公园写生。他们的兴趣改变,喜欢上乒乓、游泳,我也为他们添置运动必需品。他们兴趣转到数理化,我也订购多种科学读物,供他们自由阅读。只帮助他们完成兴趣爱好,从不以我的意志为出发,要他们这样,要他们那样。我的观点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吃到家了是美食家,玩到家了可成为旅游家。兴趣爱好,可以随年龄增长改变,但是对树立爱好的信心,实现爱好的恒心,一定要有坚强毅力。我很重视“求成”的毅力。它才是成功之本。
人的一生,从学会开步到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靠的是自己一个脚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出来的。任何人无法代替,也无力代替。尤其母亲,只能“扶苗”,使其正常生长。不能“拔苗助长”,那会毁苗于一旦。
所以,我提倡育儿先育己。随时反省作母亲的言行是否对儿童善良的心灵有损伤。记得我的大儿子在进小学前,我对他说:
“你几年在幼儿园养成了好习惯,读小学了,要自己管学习和做功课。我工作忙,不管你,行吗?”
“当然行!”他很自信地回答。
自此,我真的在他面前不提功课的事。但是,在半夜他熟睡后,我还是翻翻他的书包。
有则问答题:
两样劳动,一样又轻又干净; 一样又重又脏。你做哪样?为什么?
“我做又轻又干净的。因为衣服脏了,回家妈妈会骂。”
这个回答,好像在我的脑袋瓜上重重一鞭子。我不记得什么时候他衣服脏了我指责过他,但是我相信确有其事。所以,我有时提醒他:
“今天有劳动课吗?要有,你是大队委员,要带头做好,不要怕脏衣服。”
到底是孩子,他没有多心眼发现我看了他的问答题,而是十分爽快地点点头。
这个例子,我一直引以为训,在以后我们母子相处,总是像平常的朋友一样,可以交心谈看法,各抒己见,也互相尊重。亲情与友情糅和,更觉天长地久,心心相映。
特殊三:
分离多,团圆少。
儿子在幼小时,就很少见父亲。什么父子同游呀,同玩呀,也就这么数得清的三两次。十年动乱开始,父子更是天各一方。不是各奔前程,而是各受其难。十年熬到头,儿子相继通过国家考试,前后跨出国门。见面的日子都不多,更谈不上逢年过节促膝话亲情了。
许多友人不理解,常常发问: 过年了,你们两个儿子怎么都不回来。其实,大家不清楚,他们在海外,演出最忙的,正是我们的节日。能有机会通个电话,就算最最亲情的问候、祝福了。就以今年新年为例。大儿子汤沐黎为按时将画像交出,揭幕试用,正日夜赶忙,连亲自打电话的时间都顾不上。小儿子汤沐海也是2日凌晨5点才拨通电话,声音非常愉快,他告诉我,今年是芬兰国家歌剧院新建音乐厅10周年纪念,所以他将10年来最好演出的音乐片段,汇总成一台新年音乐会,立即轰动赫尔幸基。芬兰的最高领袖女总统,和人民一起欣赏音乐,邀请大家共进晚餐,沐海与女总统同桌。所受礼遇、赞词,当然更增华人音乐家的自豪。因为沐海是芬兰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这是迄今为止,华人音乐家在海外的最高心仪职位。
这样喜讯通过越洋电话传来,当然比他有空回到家里震撼力大得多。所以我常常对友人说,别看逢年过节我们家只有老两口,我们的喜气满屋,所有音乐厅的音乐声、欢呼声、拍手、击板声……都自动传来我家。热气腾腾,充满生机,活力四射。我们坐在屋里,外形上冷冷清清,心里过得舒适、满足、幸福!
特殊四:
春华秋实硕果多。
我退休已经20年了。20年退休生活,红红火火,精彩十分。
头十年,我到全国几十家省市电视台,还有电影厂,剪辑过1000多部集电视剧和多部电影。大都获奖,获好评。那些我素不相识的年轻导演问我酬劳怎么算,我告诉他们: “请不要再问我酬劳,因为我的身价不低。你不问我,工作结束时,你拿得出手,我收得下,你一分不给,我们便交个朋友长往来。”
就这样,我10年里真的交了许多年轻的朋友,至今还电话联系。
后十年,我转移战略阵地,开始写纪实性往事。除在《文汇电影时报》写《影人圈》专栏五年外,还出版了8本书,编过三本画册。单说2003年吧,我在写《汤沐海音乐传奇》的同时,还编了《汤沐黎诗词画选》。《传奇》已送出版社,《汤沐黎诗词画选》已于去年底出版。《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三大报都作了好评推荐。杭州电台、上海电台、上海电视台也都先后专题采访。这种场景,实在喜人。有人爱说,退休后发挥余热。我自认为它不适合我。因为我是炉火正熊。想想年轻时受不公正待遇,受到压制,退休了,锦绣前程我自拓。我的大儿子送了我一首诗。我很喜欢。他的诗,概括了我的一生,知母莫如子。附后供读者共享诗情画意高品位。
七律 贺母亲73岁生日
苦海十年生死丛,
礁岩浪过更峥嵘。
相夫立业家中柱,
教子成材天外鸿。
一剪分明扬影艺,
千篇洗练叙肠衷。
川菊晚放秋风爽,
人到古稀炉火熊。
人的事业,人的精神,年轻不是绝对因素,心态,年轻心态才是内心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愿天下老人,都能加入我的“青春队伍”继续拼搏,奋进,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