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趣说中国人 《吾国与吾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05:38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只做宇宙文章”,幽默诙谐的自我评价,道出了林语堂的那种善对生命,宽慈仁和的人生态度。如果说沟通中西文化是推动古老中国迈向新纪元的动力,那么上个实际的大师们都在执着的追求着他们心中的那块圣地。他们抑或激扬豪迈,抑或悲闵万千,抑或充满希冀,抑或黯淡无奈。但林语堂却以他所信奉的老庄之道,去看待一切,保持着一分乐观,一份闲适,一份豁达。他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化,幽默化的语言去诠释,将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展现给西方,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作者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国家。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其颇费苦心的描述与小心翼翼的评价,无不让人感到美国人明恩溥所著《中国人的素质》一书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人的素质》一书已成为一种照临或逼视中国民族话语的目光,所有相关叙述,都无法回避。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同样不能避免。不过这并不能说《吾国与吾民》缺乏独特的认识价值。尽管作者是从整体来观照中国,但其中仍然包含了作者极具个人性的认识,譬如《生活的艺术》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故深受西方人的欢迎。
在读到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时,我有一种难言的忧伤。中国作家确实离不开中国现实的观照角度。这也说明谈中国问题必须正视中国之现实状况,那种无视中国现实的浪漫书写仅仅只能成为文字的炼金术,与真实的中国无关。《吾国与吾民》虽以中国文化之光明面为描写之主体,但有了第十章,那种感时忧世的心怀泊泊而出。不过《吾国与吾民》一书在中国的影响似乎甚微,这与林语堂那种“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立场有关。
西方人对《吾国与吾民》大加赞赏,是因为他们对中国过于陌生,一切都觉得有趣。但我们中国人可能觉得林语堂所写的内容平平无奇,一切都是老生常谈。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提到这个问题时说:“此书的中文版译文甚差,许多精彩的文字译者都没有看懂。”可能有翻译上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翻译上的原因。
就我个人重读《吾国与吾民》来说,确实感到书中所写的东西似曾相识,很像是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之大杂烩;最致命的是缺乏对中国人的深刻的认识,而仅仅流于表面上的书写,大多数的篇章中基本上是介绍性的文字,没有发现与惊喜。《吾国与吾民》让我们知道认识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事实上,厚厚一本的《吾国与吾民》并不比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有助于我们对吾国与吾民的认识。
不过问题有时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吾国与吾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大的意思。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吾国与吾民》让西方人知道何谓“中国文明”。事实上,西方一直流行着一种来自想象与真实掺杂的“中国观”。
这种“中国观”认为中国是完全堕落的“另类”,是文明畸形,“中国人把一切仪式都搞得精细繁复,但又都愚蠢透顶。连他们的绘画都显得荒诞不经,物象都变了形,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更有甚者,他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加冥顽不化,千百年来死守着一些先代流传下来的陋俗恶习。”而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吾国与吾民》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一 南方与北方(1)
·一 南方与北方(2)
·一 南方与北方(3)
·二 退化(1)
·二 退化(2)
·三 新血统之混入(1)
·三 新血统之混入(2)
·四 文化之巩固作用(1)
·四 文化之巩固作用(2)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
·一 圆熟
·二 忍耐
·三 无可无不可(1)
·三 无可无不可(2)
·四 老猾俏皮(1)
·四 老猾俏皮(2)
·五 和平
·六 知足(1)
·六 知足(2)
·七 幽默(1)
·七 幽默(2)
·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1)
·二 女性型(2)
·三 缺乏科学精神
·四 逻辑
·五 直觉
·六 拟想(1)
·六 拟想(2)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
·二 宗教(1)
·二 宗教(2)
·三 中庸之道(1)
·三 中庸之道(2)
·四 道教(1)
·四 道教(2)
·五 佛教(1)
·五 佛教(2)
·五 佛教(3)
·小引
第五章 妇女生活
·一 女性之从属地位(1)
·一 女性之从属地位(2)
·二 家庭和婚姻(1)
·二 家庭和婚姻(2)
·三 理想中的女性(1)
·三 理想中的女性(2)
·四 我们的女子教育
·五 恋爱和求婚(1)
·五 恋爱和求婚(2)
·六 妓女与妾(1)
·六 妓女与妾(2)
·七 缠足的习俗
·八 解散运动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1)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2)
·二 家庭制度(1)
·二 家庭制度(2)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1)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2)
·四 特权与平等
·五 社会阶级
·六 阳性型的三位一体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1)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2)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3)
·八 乡属制度
·九 贤能政府(1)
·九 贤能政府(2)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 文学之特性
·二 语言与思想(1)
·二 语言与思想(2)
·三 学术(1)
·三 学术(2)
·四 学府制度
·五 散文(1)
·五 散文(2)
·六 文学与政治
·七 文学革命
·八 诗(1)
·八 诗(2)
·八 诗(3)
·八 诗(4)
·八 诗(5)
·九 戏剧(1)
·九 戏剧(2)
·九 戏剧(3)
·十 小说(1)
·十 小说(2)
·十 小说(3)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1)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2)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3)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一 艺术家
·二 中国书法(1)
·二 中国书法(2)
·二 中国书法(3)
·三 绘画(1)
·三 绘画(2)
·三 绘画(3)
·三 绘画(4)
·三 绘画(5)
·三 绘画(6)
·三 绘画(7)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 日常的娱乐(1)
·一 日常的娱乐(2)
·二 居室与庭园(1)
·二 居室与庭园(2)
·三 饮食(1)
·三 饮食(2)
·三 饮食(3)
·收场语 人生的归宿(1)
·收场语 人生的归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