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干子孙出国定居、长居的思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17:05
 对高干子孙出国定居、长居的思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政界官员(其中不乏部分高干在内)、商界大款、文化知识界名流的子孙陆续因私出国到北美、西欧定居或长居。这种现象引起民众的强烈震动。在群众舆论中不妨捡几条不粗鲁的反映一下:“两家好得没有比,孩子放在人家里。” “尽量不要真翻脸,别让孩子冒风险。” “干打雷、不下雨,孩子攥在人手里。” “不管美国咋撒泼,中国只能继续躲,中国真要想发火,早叫孩子回了国。” 

  近年又屡屡暴出先安排家庭成员出国定居,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赃官全身而退颐养天年的理想渠道。对此我谈如下三点看法:  

  一、对于出国人员来说这是他们的权力。每个公民(共产党员除外)都有依法选择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今后非共产党员依法因私出国定居、长居的,他人仍然无权干涉。  

  二、对于高干本人来说这是政治上的尴尬和悲哀。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党纲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定下的,谁也改不了的。高干子孙到资本主义国家去追求个人前途、享受舒适生活,无论是出自高干家庭教育失败的无奈,还是出自高干本人的支持、纵容乃至亲手安排,都是对党的威望的损害。  

  纵然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长辈不疼爱孩子的。但共产党的高干毕竟应该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为人民率先垂范的职业革命家,不应是口是心非的庸俗政客。从对党内外的影响上说,身教重于言教、上行下效。此举的社会后果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动摇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信仰和践行。  

  回想起在二战中,希特勒主动要用德国俘获的斯大林的儿子去交换苏联战俘中的一名德国将军,面对错过这一机遇自己的儿子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斯大林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刚强果断的回绝了这一建议,结果斯大林的儿子惨遭希特勒的杀害。斯大林义薄云天的沉痛选择化作一颗精神原子弹,作为最高统帅和苏联高干血战到底的决心,极大的激发和鞭策着苏联军队、人民消灭法西斯的斗志,极大的震撼和摧毁着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心理防线。  

  回想我们的毛主席不仅在平时要求他的子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而且在战时把他最器重的孩子岸英送上战争前线,与战士们一同承担流血牺牲,阵亡后与死去的战友们一起葬在朝鲜。  

  回想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便有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3000多名身居海外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毅然决然的回归祖国,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他(她)们甘愿抛弃国外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不畏威胁、恐吓,冲破阻挠、封锁,不计当时国内清贫的生活水平和简陋的工作条件,一心一意争分夺秒的为国工作。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和感慨!究其原因,一是毛泽东时代的感召力;二是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学者们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坚定信仰。  

  如今某些宣誓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却千方百计的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资本主义的人,这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党性哪有半点相容之处?比较之下这种巨大的反差是用什么理由和理论都填不平的。  

  三、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是否应该建立一种外事决策的规避制度。即为了保证外事决策的正确性、权威性,防止个人感情色彩的渗入,在进行重大的外事决策时,凡与自己近亲属因私定居、长居所在国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本人应该回避。应对国际冲突,为了果断捍卫和保全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必须从制度上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公正决策的因素。其实在国内早就有过“领导干部不得与自己的近亲属在同一重要部门工作,领导干部必须回避对涉及到自己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决策”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