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相信前世今生, 因果的进来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09
那些不相信前世今生, 因果的进来看看!

人生苦短,这是历代文人反复倾诉的话题。三国时曹操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诗仙李白则咏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南唐后主李煜低语: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北宋文豪苏轼则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面对短暂人生与无尽时空的对比,我们将何以自处?是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还是秉烛夜游,乐而忘忧?亦或是思力之所不及、忧智之所不能,以求功名不朽于后世?其实都不必。因为我们的生命自有其永恒的一面,这就是我们的元神或灵魂。
很多人都听说过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也就是心脏停止跳动或大脑功能停止后的病人被救活之后回忆自己的元神或灵魂暂时离开肉体的经历。这个现象自古就有记载,如柏拉图就曾记录过一个希腊士兵死而复活后回忆他进入彼岸世界的情景。在西方社会,这个现象自从穆迪(Raymond A. Moody, Jr.)博士的畅销书《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1] 于1975年发表后被广泛关注,近来更是渐渐进入主流医学界的视野。
坦博特 (Michael Talbot)发表于1991年的《全息宇宙》(The Holographic Universe)[2] 一书引述了穆迪博士收集的一些案例。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妇女在手术期间离开她的肉体,飘到接待室,看到她的女儿穿着不对称的披肩。原来女佣那天给这个小女孩穿衣服时慌慌张张,以致她没有注意到这个错误。女佣非常惊异女孩妈妈后来谈到这件事,因为后者那天并没有见过女孩。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位女子离开身体后来到医院走廊,听到他的妹夫对一个朋友说,看来他不得不取消出差计划,为了担任妻姐葬礼的抬棺人。当这个妇女活过来后,她责备妹夫不该说如此不吉利的话,妹夫对此惊讶不已。
康涅迪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心理学教授肯尼斯-瑞 (Kenneth Ring)发表于1980年的《辞世时的生命》(Life at Death) [3] 也是一本关于濒死体验研究的书。瑞教授发现有濒死体验的人常描述他们进入溢彩流光的彼岸世界。在那里,俗世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已不复存在,而且他们还会遇到散射着智慧之光的生命。《全息宇宙》引述一些研究者的发现说,有濒死体验的人描述离开肉身的自己是一团能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变化成人的形象。人离开肉身后可以以全息的方式回顾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感觉都被瞬间地放映出来,一切都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不仅人生的过去被完整地记录,人生的未来也被事先安排。很多有濒死体验的人被告知:你的时候还没到,从而被送回人世。瑞教授指出,这显然表明人的一生是有定数的。有的时候,有的人在彼岸世界还被允许看上几眼自己此生的未来情景。《全息宇宙》引述了瑞教授收集的一个案例。一个小孩在濒死体验的状态被允许看到自己未来的一些细节,包括他将在28岁结婚,将会有两个孩子。他甚至看到成年的自己和自己将来的孩子坐在一间屋子里,而且墙上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这个小孩回到人世,经历似水流年,童年时所瞥见的未来都一一实现。成年时的他蓦然回首,发现他就在童年时看到的房间里,而那个墙上的奇怪的东西是一个强压式暖气,这种暖气在他童年的时候还没有被发明。
在另外一个案例中,一位女士在濒死状态下,另外空间的生命给她出示了穆迪博士的照片和姓名,而且这位女士被告知,时机成熟的时候,她会告诉穆迪博士她的经历。那时是1971年,穆迪博士的书还没有发表,穆迪的照片和名字对这个女子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四年之后时机来临,穆迪一家搬到了这个女子所居住的街道。在那一年的鬼节,穆迪的儿子依习俗到这个女子家讨糖果吃。当得知这个孩子的姓名后,这个女子告诉孩子说她有话对他的爸爸说。
除了濒死体验,《全息宇宙》还描述了一些离体体验(Out of Body Experience,OBE)的案例,有的人的元神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甚至进入另外的时空。这种元神离体的现象在中国的佛家、道家修炼中都有记载。
诗仙李白曾如是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这已经很令人惆怅,而有的人的一生又有很多坎坷和悲苦,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心理医学界对轮回转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将受试者引导进入类似于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回顾和重历一个个前世甚至是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这些研究者发现,人们的一生其实是被高层生命事先安排好的,一些安排甚至是本人转世前同意的约定。
例如,迈可?牛顿博士曾用催眠方法研究转世之间的精神世界,他在《性灵之旅》(1)和《性灵宿命》(2)两本书中描述了很多案例。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下一世被安排死于暴病,或被杀害,或死于灾祸,他往往在转世前被事先告知。尘世中的悲剧并非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事情,一切都有其宿命的因缘。这些安排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当事者偿还前世的业债,或在苦难中锤炼当事者的灵魂,甚至是为他人提供一个在逆境中升华的机会。
在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死于纳粹集中营。这个生命和其他三个生命自愿地转生成犹太女子,在1941年,她们从幕尼黑(MUNICH)被抓到位于DACHAU的集中营,并被关在同一个营房里,这些都是宿命中被安排好的。这个女孩在那一世死于1943年,当时她才18岁。她在集中营里所要做的事情是照顾在那里的儿童并尽量使他们生存下来。她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在另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在结婚两年后死于德州的一个农场。在转世前,她被允许从三个死亡方式中任选其一:一个是在两个醉鬼的枪战中被流弹击中,一个是从马背上摔下而死,还有一个是溺水而亡。这个生命选择了第一种离开尘世的方式。她选择在婚后两年离开俗世的原因是她的丈夫在那一世需要经历失去深深爱着的人的痛苦,以此来偿还前世的业债,并学到一些教训。这位女子的选择完全是为了她丈夫的还业和提高。
笔者回顾这类案例绝非是想说人们的苦难是命中注定而无须同情。恰恰相反,俗世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尽我们的所能抑恶扬善,主持正义,维护善良。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甚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人是在犯罪,必将在来生偿还其罪过。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的人与我们萍水相逢,过後便相忘於江湖;而有的人的一生则与我们缠绕,或成为淡淡如水的友人,或成为相濡以沫的爱侣。当我们感叹人生的聚散离合时,最常提起的一个词就是"缘份"。那麽"缘份"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近年来,前世回溯疗法在北美逐渐流行,该疗法的依据是人们今生的心理疾病和长期疼痛的根源往往来自於前世。通过让患者在催眠入定的状态下重历前世的伤痛并解读宿世的因果,今生的顽疾往往神奇地不治自愈。催眠不是睡眠,这种状态很类似於《道德经》中所说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受试者在这种入定状态下体验的前世栩栩如生,逻辑连贯,绝非想像所能达到的真实。

目前关於前世回溯已经有很多书籍出版,大量的案例被发表。在这些案例中,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个人前世的亲朋好友甚至仇敌,往往也出现在这个人的今生,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生命往往群体转生,在漫长的岁月中清偿彼此的恩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缘"。https*://ov.paumard.com/

魏斯博士的《多次前世、多位大师》[1] 是一本关於前世回溯疗法的畅销书,该书以精彩的文笔记述了作者治疗一位叫凯瑟琳的患者的过程。凯瑟琳在一个4000年前的前世的孩子是她今生的侄女;而在另外一个前世的部落战争中杀死过她(当时她是一个男孩)的敌方战士是她今生的男友;在她接下来的前世中的母亲也是她今生的母亲;她在另一个前世中的父亲在她的今生是一位年长的友人;魏斯博士则曾经在她的一个古老的前世中作过她的老师。

魏斯博士的另外一本书《真情永驻》[2] 则记述了一个关於"缘份"的"现在进行时"的案例。素昧平生的一男一女同时找到魏斯博士进行回溯治疗,两人分别回忆出二千年前在耶路撒冷的共同的前世,那时他们是对父女,父亲遭到罗马士兵的折磨,死於女儿的怀里。他们两人在魏斯的诊所有过一面之交,但魏斯因为职业纪律不能告诉他们对方的回忆。可是在他们的疗程结束後,命运之手展开了它巧妙的安排──两人"偶然"地同乘一次班机,得以相识相爱。

牛顿博士对前世的研究则更深入一步,他可以引导受试者在催眠入定的状态下回到转世之间的彼岸的精神世界,在十几年的研究中,牛顿博士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被翔实地记录在他出版於1994年的《性灵之旅》[3] 和2000年的《性灵宿命》[4] 里。牛顿博士的受试者有着各种各样的信仰(包括无神论),但他们在入定状态下对彼岸世界的描述惊人地一致。

彼岸世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就是生命(或灵魂)分别属於不同的群体,同一群体的生命在一世又一世中互相扮演着各种亲近的角色,发生着各种恩怨的纠葛。当然,人们也会和邻近的群体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牛顿博士以一位受试者为例画了一张图,描绘了她群体中的生命在她过去的三个世纪的前世中扮演的各种角色。一个人的来世会被更高精神层次的长者们安排,在转世前,人们会到一个环形的巨大屏幕前观看或体验来世的一些片段,对於一些人生中重要的选择,人们甚至会到一个类似演播厅的地方进行排练和预演。

红尘中最为重要的缘份当然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之缘,很多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与配偶的相逢纯属偶然。其实俗世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这出大戏的情节早已被精心地安排,一切看似偶然的相遇都是剧本中巧妙的构思。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现世的夫妻在很多的前世就已经演出过各种类型的爱情故事。

牛顿博士曾给出了一些具有悲剧意味的案例。痛苦的爱:在石器时代,受试者的伴侣经常被纵慾的酋长夺去侮辱;被剥夺的爱:受试者是罗马时代的女奴,负责给角斗士做饭,她深爱着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在角斗被杀前的晚上对这位女子说:我永远爱你;残酷的爱:在中世纪,受试者爱上了一个贵族少女,他们"人约黄昏後",结果被少女的父亲发现,致使受试者死於地牢的酷刑……这些前世的相思好梦难圆,但当事人的牵挂促成了今生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