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洞八仙及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7:21

下洞八仙及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转载)



上洞八仙逐渐形成、定型后,有人感到还不够热闹,于是又衍化出下洞八仙,最早排出下洞八仙的是明代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到了清代,进一步增加衍化出所谓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贺升平群仙庆寿》杂剧中所排出的下洞八仙的名目是∶王乔、陈戚子、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海蟾刘操。此八人中,刘海蟾、陈抟很有名气。陈抟人们称为陈抟老祖;刘海蟾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而其它人物的文字记载材料就比较少,其中关于陈戚子就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此八仙作为下洞八仙的群体来说,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在民间,鲜为人知。下面,对下洞八仙诸人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王乔,这里的王乔,不是前面“八仙之箓”那里所说的太子晋王乔,而是指叶县令王乔或食肉芝王乔;叶县令王乔,是后汉河东人“传说有神术。每月朔望诣京朝帝,来时不见车驶,后密令伺望,言其临至有双凫从南面飞来。后赐乔为尚书。每当朝时,午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死后葬于城东,坟,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食肉芝王乔,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传说武阳有个北平山, 山上有白蛤蟆,谓之肉芝,吃了肉芝的人可以长生,但若不是仙材灵骨,吃了不灵验。乔好道,为了使自己具备仙材灵骨的条件,就望山朝拜十余年。后食肉芝,身轻力倍增,走起路来比马还跑的快,后于□山得道成仙。有武阳乔仙流传于世。
徐神翁。名守信,宋时海陵人。为天庆观佣役。服敝布衣,曳绳履或跣行。终日无所为。惟执帚扫除,且诵《度人经》不绝口。有一天,来了一位姓徐名元吉的道士,病的很重,并有癞疮,众人都厌弃,就让住在了观后的茅草房中。徐守信候在身旁,侍候的很周到,后来死了,大家凑了些钱就敛葬了。徐守信就在茅屋哭了三天三夜,出来后就有些发狂,并稍有异事,人们以为他成了仙,称为神翁。从此以后人们络绎不绝来问吉祥。宋哲宗曾遣人进香于神翁所,神翁书写了“吉人”二字。后徽宗嗣位下诏,召之不起,便强召到了东京,不愿留,就很有礼貌地走了。徽宗在海陵建了一座仙源万寿宫为神翁居。还流传有徐神翁讥讽蔡太师的故事。有一次神翁自海陵去京师,遇见了当朝蔡太师。当时正值朝庭平定河北盗贼,蔡太师就给神翁说:“但愿天下太平!”徐神翁说:“太平!天上遣许多魔君下生人间,作坏世界。”蔡太师急问∶“仙翁如何得知其人?”神翁笑着说:“太师就是。”后尸解。后赠“太平大夫”号。①[(元)张天雨《玄品录》卷51。]徐神翁的仙话传说,在当时流传相当广泛,他曾多次出现在上洞八仙群体内。对于徐神翁的事迹还有几说∶一说为陕西镇原人,修炼有飞身建术。居潜夫山中,建佑德观,后召之京师天庆观。②[《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一说为萧人居陈同疃村,家原来很富有,曾建《原穷堂》不富亭,后白日升举。③[《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一说徐神翁祟宁间来游安福北真现,忽江涨徐飞巾水上渡江去,④一说徐神翁常居乐温北真观,又相传神翁在此飞升,今观的右边有飞仙台。
刘伶,晋沛国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武参军;泰始初,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被罢免。刘伶容貌甚陋,放情肆志,性尤嗜酒,与阮籍、稽康相善。常乘坐鹿车.携—壶酒,使人随之,伶的妻子认为嗜酒不是养生之道,以饮洒过甚而责备过,伶下跪求饶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醒,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伶著有《酒德歌》一篇,对。“礼法”表示蔑视,同时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涎的生活.有人曾称其为酒鬼。
陈抟,宋毫州真源人(今安徽毫县人),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隐于武当山九崖岩,服气避谷。后移华山,每寝,百日不起。后唐明宗封为清虚处士。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抟不受。有一次,周世宗、宋太祖及宋太宗同行,抟说“城外有三天子”①[《宋史·太宗本记》]后果分别登基执政。有一次抟骑驴游华阴,听说太祖登极,则大笑说:“天下自此定矣!”太宗对陈抟非常器重,作有再遣陈抟诗:“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尽把三峰乞与君”。②[(元)张天雨《玄品录》]太平兴国来朝,住日许,后求还山,太祖赐号:“希夷先生”。与上洞八仙钟离权、吕洞宾交往甚深,吕洞宾有赠陈抟诗,诗云∶“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话兴亡事不成。金榜因何无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云归人海龙千尺,云满长空鹤一声。深谢宋朝明圣主,解书丹诏诏先生。”吕洞宾言陈抟丹诏之事,后果应验。当吕洞宾再去华山时,陈抟已经死了,吕洞宾有哭陈处士诗:“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雷来时问太虚。六洞真人旧紫府,千年鸾鹤化苍悟。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③[《全唐诗》卷858。]陈传好“易”,自号扶摇子。端拱初自言死期面卒。著有《指玄篇》、《三蜂寓言》、《高阳集》、《钓潭集》等。

任风子,明范县人。状貌奇黑少孤。传在酒家遇异人,授以仙术。“修炼于安平镇之真武庙,经旬不食。曾隆终单衣,行乞于市,双目炯然。有个叫张秋的人,见任风子数九寒天,大雪纷下落在了任风子所住的室内,但雪即融化了。后来坐船来召任风子,送给了许多布帛衣物,任风子接受了这些赠物,并用船送任回家,下船后,将布帛衣物随手分给了贫困的人。①[《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任言休咎皆应,弘治间端坐而逝,后有人见于巡阳,意其尸解成仙。
毕卓,晋,鲖阳人,字茂世,少放达,常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太兴末为吏部郎。因酒醉而夜至瓮下盗饮、为酒店老板所缚,第二天天一亮,一看才是毕卓吏部郎。后为温峤平南长史。看来毕卓也是一位酒鬼。

刘海蟾,初名操,号海蟾子,字昭远。后得道改称为玄英。又名刘哲元,字元英。燕地广陵人(一说大辽人),为燕王刘守光相。素喜性命之说,钦祟黄老之教,正阳子(钟离权)度其入道。对此,有一段传奇故事∶一日忽有道士来谒海蟾,海蟾以宾礼待之。问其氏族名姓皆不答,自称正阳子。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上若浮图状、海蟾敬异之,叹道:“危哉!”道人说“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有甚于此者!”然后将所有金钱辟为两半掷之,遂辞而去。海蟾因此大悟,是夜命家人设宴,将钱财金银珠玉全弃掷,第二天辞朝易服从道。有诗云∶“抛离火宅三千指,屏去门兵十万家”。辞别燕地,往返于秦、泰华之间。后遁迹终南山下,韬光隐晦,修真养性。又传于吕洞宾处得修丹秘诀,结交张天梦,种放,陈抟为方外之友,有诗文留于世,以咏修炼,后隐于代州风凰山,元至元六年赠明悟弘道真君,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鹤而去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传刘海蟾的仙话颇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刘海戏蟾:言传刘海蟾为蓬头跣足嘻笑之人,持三足蟾弄之,或传刘海蟾为哆口蓬发,五色蟾戏踞顶上,手执一桃,莲花叶,鲜活如生。以此为刘海戏蟾图于明清间流传甚广。②[清褚人获《坚瓠五集》、俞越《茶香室三钞》]刘海蟾之故事《春渚纪闻》、《陈轩笔录》、《畿辅通志》、《陕西通志》,均有记载。
到了清代,八仙群体系列的阵营进一步增加、扩大。有人将元、明以来的钟吕等上洞八仙列为“中八仙”,又增列出“上八仙”和“下八仙”。由于上、下八仙人员的组成,在《何仙姑宝卷》,《八仙上寿宝卷》、《孙悟空大闹蟠跳会》等书中各不相同,因而上、下八仙都有好几组。为了清晰起见,下面对上、中、下八仙各组人员分组述之∶


看了以上长长的名单,除了原上洞八仙即这里说的中八仙外,其他群体的八仙有些为7人,有些又为6人,让人感觉,这是一些胡乱杂凑起来的群体,正因为如此,上下八仙(包括明代的下洞八仙)的影响并不大,也未得到群众的认可,知道这几组八仙群体的人很少,他们远不能同钟吕等八仙相比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