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三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34:47

课堂教学“三求”

 

最近两天,笔者随送教下乡小分队到了长淌口小学和西流河小学,随堂听了左军娥老师讲的《假如》、周珺老师讲的《凡卡》、印琼老师讲的《七的乘法口诀》和胡娓老师讲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常规课,感慨良多。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究竟怎么教?有什么具体要求?笔者颇有一些心得,并应领导与老师的要求,谈了一些肤浅的感受。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三求”,即求准、求实、求活。

课堂教学必须求准

所谓准,就是不能出错误。讲课出现错误就会误人子弟,这是教师第一大忌,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把握要准。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讲授什么课型,必须有其基本法则。比如说:数学学科:概念课、计算课、应用题分析课教法就不一样,启、承、转、合各有其不同的规律。语文学科: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童话的教法也各不一样,如果把说明文当记叙文教,把散文当说明文去教,那是必然教不好的。这四位老师在整体把握上就十分准确。周珺老师执教《凡卡》一文,首先破题抓情节分析,即:准备写信——写信——寄信;接着入题抓人物形象分析,紧扣重点段落,关键词语,揭示凡卡的凄苦,老板的狠毒,爷爷的亲切。最后结题,抓环境分析,揭示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再如左军娥老师执教诗歌《假如》就和小说的教法完全不一样,诗意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左老师紧扣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悟出诗的感情;读中悟出诗的节凑;读中悟出诗的意境;读中悟出诗的形象;读中悟出诗的主旨;读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她们对课型的把握都十分准确。但有的老师就不一样了,比如说《翠鸟》一文是典型的说明文:一说翠鸟的外形; 二说翠鸟的动作;三说翠鸟的住所。但一位老师在整体把握时,就把它当记叙文来教,整体把握不准,怎么也讲不清楚。记叙文抓“七何”要素,而说明文抓说明对象、说明层次、说明特点、说明方法等。文体不同,教法自然也不同,整体把握准确了,教起来就自然顺畅多了。

二是知识传授要准。教师传授知识,不能出现错误,语言表述要准确;分析推理要准确;文字板书要准确;矫正错误要准确。如胡娓老师讲授《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先由复式统计表的分析,引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再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组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由学生动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逐一讲评,最后归纳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要点:1、标题、横轴、纵轴等要设计完整,标识清楚;2、条形线条要画直,条形间距要相等;3、条形高度要标准确;4、两个条形必须涂上不同颜色或斜线加以区别;5、图例必须标明确。如此教了,学生如果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就不会出错误了。再如左军娥老师在授课时不时地纠正学生的发音,帮助学生把语言表述完整准确。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不注意这一点,语言表述啰嗦,不准确,方言连堂,分析推理顾前忘后,知识归类不完整不准确,板书划倒笔写错别字,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得不到及 时的纠正,凡此现象不乏其例,应引起每个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注意。

三是归纳提炼要准。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板书的内容必须精炼准确,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以便课堂总结时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归纳提炼课堂教学的板书内容,必须做到准确。如周珺老师教《凡卡》一文就做到了这一点。讲情节仅用了七个字“写信前——写信——寄信”就把文章的梗概梳理得清楚明白,分析人物时,仅抓住了“揪、拖、揍、戳”四个动词重点品评,深刻揭示出凡卡凄苦无奈,老板凶残狠毒,反衬出爷爷的慈祥亲切的性格特点,讲环境紧扣“寒冷”的气候,说明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仅用十多个字从而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与内涵,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不简单。归纳提炼做到精准,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功力与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执教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反复推敲,不然,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课堂教学必须求实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感悟,但不能无限地感悟,一味地去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实际上却很的空洞,这种现象必须克服。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必须深刻理解,认真落实。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实,才能有质量。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有实际意义。如何求实?笔者以为:

一是知识要点要落实。比如说:上语文课,课文前的提示,课文下的注释,课文后的习题与生字,都应该让学生掌握。一节课上完了,这些问题学生都不清楚,连几个生字都不会写,肯定不是一节实在的课。左老师上了《假如》一文,当堂检测,生字学生会认会写,课文会有表情朗读,第三节会背,最后一个省略号的意义会讲,这节课就上得实在。再如,胡娓老师讲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课,全体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正确,这就证明了本节课上得实。所以,我们说这节课好,好就好在知识与技能得到了落实与提高。

二是思维训练要落实。一节课要精心设 计三个左右的有质量的思绪训练点,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决不能进行简单的毫无意义的探究。如左老师教《假如》一文设计了三个探究点,一是“姐姐要画好吃的谷粒送给西西”。老师板书__________的谷粒,让学生进行“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金黄的……”思维发散。二是“西西腿好以后,你会和西西一起做些什么?”三是文后的省略号意思是没画完,如果是你画会继续画些什么送给西西?再如,胡老师让学生编制了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某地区农村与城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后,学生获得了大量关于人口的数学信息,老师适时提出了“2006年的某地区的城乡人口会是多少?预测一下。”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了很好落实。

三是人生指导要落实。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桑树条,从小育,长大育不直”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仔细观察左军娥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人生习惯培养与指导的一节课,左老师在授课间不经意地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前准备习惯、读书习惯、专注习惯、端坐习惯,把话说完整习惯……集体指导四次,个别纠正二十六次,这就很不简单了。胡老师由统计图引伸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国策等,让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落实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做好这件事将功德无量。

课堂教学必须求活

如果说教准是基本要求,教实是关键所在,那么教活则是深层探究,能把课堂盘活的教师必然是很优秀的教师。教活需要思考,教活需要引导,教活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所以,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求活是高层次的教学艺术的探究。而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人感受的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一是设计要活。四位老师教学总体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 是每一节课都设计了三个左右的合作探究的知识点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各抒己见(详例见前)这样一来,课堂自然而然地就活起来了。

二是引导要活。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七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教学内容很简单,教科书提供的范例也不复杂,但要让学生认识、记住、会运用“七的乘法口诀”就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如果是一般的老师来教,肯定会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枯燥无味。而印琼老师执教时巧设了十六个教学环节。由浅及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近,巧妙引导,开展师生间、学生间探究互动,整节课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新知,当堂检测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记住了“七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的运用。

三是评价要活。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恰如其份地运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在课堂中动口、动手、动脑,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不可能不出错误。出了错误怎么纠正?答对了,怎么肯定?都有艺术,都有技巧,弄不好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把课堂教死。譬如左老师的课堂评价就很讲技巧,很有艺术。一同学在抢答××的谷粒时,大声说“红色的谷粒”老师微笑着说:“红色谷粒现在还没有,等着你将来去发明!”多么巧妙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另外,左老师对读书,答问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除了口头激励“你太棒了!”“你很聪明”外,还报以掌声和小红五星的奖励。更彰显出课堂的活跃。

当然课堂教学求准、求实、求活的方法,远非上述所言,这里笔者仅就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有感而发,并非就是如此,也不一定正确,一管之见,仅供大家参考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