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点评:最应知道的10条心理学规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6:17
小鹏点评:最应知道的10条心理学规律(一)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作为一名管理者,带团队、带员工有时更像是带小孩,用一颗宽容的心、慈悲的心、呵护的心、成长的心去对待你的团队的每个成员,现将管理学中的十大心理规律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与大家一起分享。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小鹏点评:

你会经常用暗示的方法来促进你的下属成长吗?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下属的无能,训斥着下属的幼稚,你是否一直用消极来延伸着下属,因为你忽略了对下属及时的赞扬,而促使着你的下属不断的建立一层防范之心。你为什么不试着用一颗更宽广的心去包容、引导你的下属呢?为什么不用你那可爱的大拇指代替食指呢?从现在开始,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之语。相信你的下属不比别人差。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小鹏点评:

你是否在工作把下属犯的错误反复“强调”,如果你曾经这样做过,那么请明天起,你要去改正的这个恶习。之所以称之为恶习,是因为他会为你的工作带来无尽的烦恼。试想一下,下属犯错,谁最难受,肯定是当事人,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如果此时你换个方式与之沟通的话,不但可以将失误变成为一个教训,更能成为下属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如何将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想过吗?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小鹏点评:

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愿景?为什么企业在初创时期,全员激情高涨,像兄弟姐妹般的为整个企业不断奋斗,然而到了成长阶段后,却没有当初创业的热情却是不断内耗。关键因素在哪里?其实关键因素就在企业的当家人。当家人在初创时期是靠个人魅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到了企业规范管理阶段,人多了,规模大了,部门多了,如果仅靠当家人的个人魅力来影响企业的发展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应着重加强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一手硬,一手软来加强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双条腿走路。这就是当家人塑造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行为规范,刻画企业形象,打造发展基因。唯有如此,才能带领企业朝一个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的目标。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鹏点评:

    激励是什么?激励就是让你增加快乐,减少痛苦!在工作中,你会以此为标准来激励你的员工、你的团队吗?效果如何?为什么没有效果?你可以带着这些的问题,去思考你的激励方式、制度是如何设计并优化。在工作中,我们激励一定要做到:三关四不一 ——即关心员工、关注需求、关爱人性;不一,就是每位员工的思想不一、追求不一、需求不一、价值观不一。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小鹏点评:

    木桶效应,一个管理学的经典定律!但是,很多人却误用了此定律。假设你是一位新进公司的大学生,你认为是先补最短的板块还是扬长板呢?很多人会说,应补最短的那块。你也是这样认为吗?如果你也这样认为的话,你会很惨!首先,你会经常因为做不擅长的事情而受到打击,而逐步丧失信心,退化工作热情;然后,你不能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同时专注于几块领域;其次,你如果专注补短,你的机会将比别人更少,机会永远是相对的,如果你在陌生的领域中,你是很难清醒的认识到此刻就是一个机会。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新进的大学生,你要将你的长板借助于某个平台进行发扬,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的能力,然后,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责任此时就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