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成摒弃“妇孺皆知”这个成语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40:15
三八节有感而发妇人之见——建议摒弃一个成语

          别把三八不当节日,但是谁有资格过却是一个颇有些争议的问题,有人说3+8=11岁以上就可过,也有人觉得3x8=24岁以上才可以。今年因拟提出“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提案再度成为热点新闻人物的女性政协委员张晓梅两年前曾在政协会议上要为三八节正名,把“妇女节”改为“女人节”,理由大致是年轻、漂亮、浪漫、有情趣、有知识、有品位的女性不愿意被称为“妇女”,让她们过三八,就如同把她们“被妇女”般不爽。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三七女生节”因为部分女大学生认为三八妇女节是已婚妇女的节日,而且“三八”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为了与之区别,又不愿意放弃特有的女性节日,于是选择妇女节的前夜作为“女生节”。

 


 

为什么“妇女”二字会给人一种不年轻、不漂亮、不浪漫、没情趣没知识没品位的感觉呢?我两年前在评论张委员的提案时认为都是一个“妇”(“婦”)字惹的祸。《说文解字》说得明白:““婦,服也。从女持帚灑掃也”。所以说这个“妇”(“婦”)是一个会意字,从女持帚,表示正在洒扫干活的女人,通常指已婚的女子。在日本,一些日本妇人特别是那些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对“婦”字产生反感,认为这个汉字有歧视之嫌:凭什么妇女就是那么一个“持帚洒扫”的形象?所以日本一些部门、会社的“妇人对策室”悄然改成了“女性对策室”。这样,“国際婦人デー”(国际妇女日)也就顺理成章地改称“国際女性デー”或者“国際女性の日”。

 

但是,一个“妇”字的字面形象还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女性不愿意“被妇女”,“妇”字的负面内涵还与许多妇孺皆知的成语有关,比如“长舌之妇”、“妇人之仁”。这个“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诗经•大雅•瞻卬》中骂周幽王后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说长舌妇是亡国祸首,这个言重了。另外一个成语“妇人之仁”,又说妇女心肠软,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中有句话:“吴王有妇人之仁,而无丈夫之决”。

 

的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妇人都是心太软。昨天台湾举办庆祝国际妇女节百周年记者会,邀请十位杰出女性出席,其中有六位军人,包括首位女性战机飞官陈君宜,日前通过海军陆战队“天堂路”测试的女蛙人徐郁婷等。陆战队后备少校退伍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台致词时,力邀徐郁婷上台合唱陆战队歌。台湾海军陆战队的队歌歌词全文是“为海军收战果,为陆军作先锋,空中炸弹,舰上炮声,隆隆隆隆隆,水上策飞马,滩头建奇功,男儿壮志最豪雄,高扬青天白日满地红,四海起雄风。” 唱完合唱队歌后,马英九接着说“各位听这个歌词,‘男儿’壮志最豪雄”,他当场问徐郁婷“你看到这句话有什么感觉?”岂料,徐郁婷一时反应不过来,竟以妇人之仁回复“没有感觉”,台下一阵笑声。

 



 

但是,最具杀伤力和负面影响力的还不是“长舌之妇”、“妇人之仁”这两句,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我别有用心地使用了“妇孺皆知”这个成语。什么是“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妇女的见识就和孺子(孺,乳子也。——《说文》)差不多,难怪现在“妇幼”保健要放在一起说呢。“妇孺皆知”的危害在于因为它比“长舌之妇”之类的成语来得隐晦,因而更深入人脑。


在两会正在隆重举行之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先生建议改变“扫黄打非”的说法;在下今天也借着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大喜的日子,郑重建议摒弃“妇孺皆知”这个不合时宜的成语,至少不要天天挂在嘴边,说“家喻户晓”为什么要强调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呢?

 

但愿不会有人会说我的这个提议是雷人的妇人之见吧!

 

请参与读者调查:你赞成摒弃“妇孺皆知”这个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