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就要做到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9:15
 瘦身就要做到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瘦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饱,很多胖人却不知道。饱有不同的层次,饱需要你细心体会。

  记者:前些日子我们翻译美国预防杂志,就谈到胖人和自然瘦的人很大的区别在于心理。瘦人可能“饿”惯了,不觉得是痛苦,但胖人受不了,这顿没吃完就想着下顿几点吃。
  范志红:改变不良习惯,与其当成痛苦,不如当成乐趣。其实并不是瘦人饿惯了,而是瘦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饱,很多胖人却不知道。饱有不同的层次,饱需要你细心体会。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往往感觉不到什么时候饱。过去孔夫子讲,食不语,寝不言,是有科学道理的。吃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就难以注意到自己什么时候饱了。以后可以自己做个实验,拿一个白馒头来,让你马上吃下去,你会感觉很辛苦。但是,如果让你上网看你最爱看的内容,你下意识地一口一口地吃,一会儿工夫这个馒头就吃没了,而且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吃。
  你大脑兴奋的时候,胃肠功能就受到抑制,所以饱了可能还是觉得没饱。饥饱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可是一边做事情一边吃饭时,人们不仅丧失了吃的理性,没准连饥饱本能都没有了。
  饱有不同层次的饱。“七八成饱”就应该停在可吃可不吃的时候。
  记者:瘦人常常忍得“七分饥”,人们说胖人是吃什么什么香,是这样吗?怎么把握七八成饱这个度?
  范志红:饱有不同层次的饱。如果你慢慢地吃一顿饭,吃一口,嚼一阵,再咽下,集中注意力,就能体会你吃的东西是否让你饱。刚开始可能很饿,食欲很强,吃每一口都觉得很愉快,很积极;过几分钟以后,你可能就发现,吃的兴趣没有原来那么强了。当然你还在吃,觉得胃里好像没满,但好像这口等会儿也无所谓,这时候你的饥饿感已经没有了。再往下走,你还可以继续吃,但觉得可吃可不吃;再往后,你多吃一口都觉得难受……
  “七八成饱”就应该停在可吃可不吃的时候,你要找到这个点。很多人是到了胃里机械性地膨胀,才觉得饱。如果食量是靠物理膨胀控制的,就丧失了人控制食量的本能。人吃了东西,口腔就会给大脑和胃肠发信号;胃肠里消化的东西往下走,营养素被吸收之后,也会给大脑发信号控制食欲。可是现代人把这些本能都弄乱了:吃饭不规律,吃东西的时候说说笑笑,谈生意论感情,看电视上网什么的,不能准确感觉到七分饱,所以最后的食量往往超过身体的需要。
  我从来不让自己饿着,到了合适的那个点,对食物就再没兴趣了。
  记者:如何又享受美味又能抵制住它的诱惑,不至于吃喝无度呢?
  范志红:如果总要抵制美味,生活就比较痛苦了,应该是顺其自然。我的食量在同年龄的女人中已经算是不少了。跟我出去吃饭的时候,别人都说,你吃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胖?她们吃得很少,很控制自己,也没见瘦。我从来不让自己饿着,但也从来不会吃到撑,只要感觉到饱了,到了我本能认为合适的那个点,对食物就再没兴趣了。如果我吃到这个点,已经饱了,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端到我的面前,我也毫不动心。再吃就觉得不舒服了,是负担了。到下顿饿了,看着粗茶淡饭也觉得特别想吃。专心致志地吃饭,就能把握这种本能。
  美国有人研究盘子大小和食量的关系,结果,自己取比别人盛的食量少25%。
  记者:一位朋友进上海餐馆就喊,北京的大肚汉来了,别老小菜小菜的,大盘大碗地赶快招呼着。
  范志红:美国有人研究盘子大小和食量的关系。他们做了实验,让小朋友自己盛东西吃,或者把一大盘子盛好,放在他面前吃。结果,让他自己取,会比你给他盛的食量少25%。小孩儿从小被教育要把盘子里的饭菜吃完,不要剩才是好孩子。结果孩子慢慢形成一个观念,盛多少吃多少,给多少吃多少,而不是按照自己本能的饥饱来调整食量,这种教育是不对的,应该教育孩子觉得饱了就可以停,剩下没关系。
  越是整体富裕的地方,盘子就越小,使大碗就容易多吃,肥肉长在身上更浪费!
  记者:美国科罗拉多州就提倡每人吃饭的时候剩几口,当然美国物质极大丰富,我们会觉得顿顿都剩得造成多大的浪费?但是可以看出美国是鼓励大家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