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决战》拍摄后曾邀请黄维、文强审片1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1:21
影片《大决战》拍摄后曾邀请黄维、文强审片 2010年03月08日 09:10 人民政协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上世纪80年代就从事文史工作的王合忠曾和多位文史专员共过事,他和笔者谈到,他们开会时的“坐姿”,与电影里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时那些将领的姿势没什么区别。这应该是他们年轻时被黄埔军校训练出来的。王合忠说,当时拍重大战争题材的电影,如《大决战》等,黄维、文强等文史专员都曾被邀请去参加审片。其实不必发言,他们的一举一动,想必就能对导演起到“现身演示”的作用。

溥仪(左四)、杜聿明(左二)、宋希濂(左一)、溥杰(左三)在文史专员室

1987年2月16日,黄维(左五)、文强(左四)与美国陆军指挥学院研究员鲍嘉礼博士(左六)座谈淮海战役历史。

申伯纯的一席话1959年年底,首批33名战犯获得特赦,成为新中国的公民。一年后,他们当中的七人,即溥仪、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杨伯涛、郑庭笈和周振强,被批准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此后,随着战犯的分批特赦,文史专员也逐批增加,共有21人分四批得到任命。除第一批七人外,还有溥杰、范汉杰、罗历戎、李以劻、董益三、沈醉、李佩青、廖耀湘、杜建时、康泽、方靖、黄维、文强、赵子立等人。

这21人中,只有溥仪和溥杰是伪“满洲国”战犯;另外19人均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当中不乏黄埔出身、位及兵团司令并声名显赫者。后来,经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有三人变更了原身份:沈醉按起义将领对待,李以劻按投降人民对待,杜建时不以战犯对待;原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官赵子立则属于曾被错误关押的起义将领。

上世纪60年代,地处西城区的清顺承郡王府是全国政协机关所在地,文史专员室就设在王府的东跨院。这是一座结构别致的院落,庭内两棵参天古槐更衬出院子的古朴和清幽。1961年3月1日下午,溥仪等七位文史专员来到这里,用当年流行的说法,是“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主管文史工作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申伯纯在一间会议室接待了他们。申伯纯和专员们一一握手,连连表示欢迎。他对溥仪说:“政协机关办公的这个大院,清朝是顺承王府,后来是张学良公馆。溥仪先生,您从前当皇帝的时候,来过这里吗?”溥仪答道:“我知道有这个王府,但没有来过,那时实际上有许多人在监管着我,没有到处游玩的自由。再说,这里是一个小王府,不大,也没啥好玩的。”申伯纯听后哈哈一笑,随后说:“溥仪先生,从今儿个开始,您就可以天天到这儿上班,为国家出力了。你们被任命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也就是国家的一名工作干部。文史工作在政协是开创性的,才一年多时间,但周恩来主席对此有着十分重要的具体的指示,希望你们在着手工作之前,先就周主席的指示学习、讨论一段时间。你们今后的工作任务有两条:一是写稿,一是看稿。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及时向文史办公室提出,你们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新家。我知道,在座的各位每人都有一本自己的历史,写出来会引人注目,受到欢迎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说,从今天开始,你们是新生活历程正式起步,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作为的……”

申伯纯的这番话,后来被一一落到实处,现在回顾起来,是颇有前瞻性的。二十年后,即将从人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党德信到政协机关联系工作时,曾路过这个院子,他隔着窗户,看见专员室里“坐着几个身穿深色中山装的老年人,正在伏案审阅资料”。这场景与二十年前恐无二致,而二十年的变化在于,文史专员所取得的成就早已走出这个院子,遍及大江南北、千家万户,不再是刚起步时的“始于足下”了。

大有作为的案头天地

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些文史专员都以另一种身份经历过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现在再去回顾亲历的往事,无论著述还是审稿,他们都不难进入角色。溥杰曾说:“由于我们在旧社会都有特殊的经历,一般说来,都能胜任评阅稿件的工作。至于写自己的回忆录,我们这些人的经历确也可以写出有价值的史料。记得杜聿明写的《淮海战役亲历记》,连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看了都点头称赞写得好。”

另一方面,文史专员们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也有目共睹。1970年,方靖(曾任国民党79军中将军长)在政协礼堂门前被一个学骑车的女孩撞倒,致右腿骨折,留下残疾。但此后十来年间,他坚持每天徒步数里去专员室上班,而且常常是头一个到,最后一个锁门离开。文强著文回忆说:“我在自己感兴趣的文史资料工作中,最先被分在政治组。后来又陆续奉命参加到军事组和社会宗教组。我欢天喜地的,一切听指挥,并与董益三专员形影不离,搭车到政协机关上班,经常是早到迟退,虽然年过古稀,却有着使不完的精力,唯恐时间不够支配似的。”文中提及的董益三,曾是军统少将,担任文史专员后,用心钻研业务,审稿极其认真。他曾颇有心得地谈及工作体会:“核稿并不是很困难的,也不是非得知情人才能审,但除了掌握历史知识外,重要的是要搞清撰稿人当时的身份职务,据此可以大体看出稿件所述内容的真伪、价值。举例说,一个排长去叙述北伐战争各个战场的战况,显见是编写的,如果只是回忆他所参战的战场详情,那么也许就是一篇很好的‘三亲’史料了。”杜聿明在去世前不久,还书面提出了一份对征集来的淮海战役资料的整理意见,甚为详尽。他病重时所立遗嘱内,有这样一句话:“余自分配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工作后,除负责审核各方面来稿外,并撰写、整理辽沈、淮海等亲身经历诸战役之经过,还计划撰写抗日期间昆仑关、中缅印战区等战役之历史资料,以供史学家之参考及后代教材之用。年来宿病日趋恶化,深感时日无多,急望生前能完成各项任务,奈何力不从心,殊为遗憾!”从中不难看出,文史专员一职对于晚年杜聿明而言,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