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惯例”岂能“专门利己”?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5:42
“国际惯例”岂能“专门利己”?
www.hexun.com 来源: 黑龙江日报
【2006.03.23 11:47】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针对政协委员对某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的抨击,一些垄断行业的主管部门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公交地铁行业强调,“内部员工实行免费”的首要原因是“国际惯例”,认为“对内部员工实行免费,不存在什么不公平问题”。
这些年,一些垄断行业的管理部门,在谈到本部门和行业利益时,常常抛出“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之类的说辞。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只强调了在“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上享有的权利,而对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则避而不谈。如公交地铁行业,或许某些国家的公交地铁企业确实对内部员工实行免费待遇,但同类行业、同等规模的企业有多少员工,或者说企业的运行成本是多少,这些企业在通常情况下给乘客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样子,这些“国际惯例”我们学好、学到了吗?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惯例”,不管是在私人行业还是垄断行业,顾客永远是“上帝”,可现在我们面对一些垄断性行业的时候,能够体验到“永远是上帝”的感觉吗?
有很多“国际惯例”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国内一些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处的环境和人家是不一样的。在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垄断行业的比例非常少,包括一些公共性行业也都吸收民间资本,引入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意味着消费者要受到垄断经营者的胁迫、不公平对待。就像我们的消费者现在面对一些垄断行业制定的“霸王条款”时,受了委屈却无处申诉,只能寄希望这些行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自身能够醒悟、提高职业道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习“国际惯例”,首要的问题显然是如何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解决职工的福利待遇如何“锦上添花”。
应该说,出现福利单方与“国际接轨”,是由于许多行业和领域在改革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但在某些领域,好政策带来的利益先是被一部分有权力的人“截留”,这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如果社会公众都知道“国际惯例”是怎么一回事,知道某些垄断行业、公共事业在发达国家是如何运作的,就会了解事情的最佳方案是什么;那些垄断行业及其主管部门再按照“国际惯例”行事时,就要权衡一番了。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加大开放力度,实现信息的对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信息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就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制定政策,保护部门或行业利益,当事情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说这是“国际惯例”,如果面临对他们不利的一面时,他们还会说这“不适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