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代表委员关注收入分配 周晓峰建议加大工资比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9:09
新京报: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2010年03月06日 08:49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9条

■ 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四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令人印象深刻。

这话温家宝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去年2月,温家宝在英国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说道:“一个政府不应该怕人民,应该创造机会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

“创造条件”,体现的是一种对批评和监督的开放精神和勇气胆识。政府权力来自于民众,民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是正当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是,政府官员常常是被动应对民众批评和舆论监督。因此,不难看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一语中,最有价值的是“创造条件”的理念,这体现了权力对监督和批评的政治自觉。不再是被动的应对监督,而是对批评的开放接受,甚至是对民众批评和监督的主动寻求。其进步意义显而易见。

“创造条件”,对政府来说,其实就是“创造”宽容和支持的环境和制度,而不是阻挠、打压对自己的批评和监督。

近年来,从“软件”来说,作为权利意识勃兴的一部分,民众监督政府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其理性监督的能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日日成长。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就是起源于网友的细心发现;而在云南躲猫猫事件中,民众基于常识而产生的怀疑和实地调查,都推动了事件真相的披露。从“硬件”来说,民众的表达渠道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除了传统媒体,民众也借助新兴媒体,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批评地方政府或官员的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人们已经看到了政府顺应民意、宽容对待批评监督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在周久耕抽天价烟事件、云南的躲猫猫事件中,人们均能感受到这种现实的变化。“网友曝光、媒体跟进、政府查处”已成常见监督模式。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在“创造条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大多政府部门已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地方建立了“网络新闻发言人”,一些官员建立博客听取民众的意见等;而处理媒体曝光的政府官员不法行为,也开始初显成效。

然而,民众批评和监督政府面临的难题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创造出的好条件也常被异化为“摆设”,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阻碍新闻采访的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回复千篇一律;官员的博客不设评论和跟帖功能,甚至自开通之日起就不再打理;政府网站公布的电话不少是空号,有的政府网站更是“叫而不醒”,成“僵尸网站”……

可见,如果没有政府接受批评和监督的主动意识,有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都会锈成废铁。

所以,要真正方便民众批评和监督政府,就要“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批评、监督的各项制度,建立真正过硬的问责机制。问责之手不硬,则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之手必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前提,就是给权力套上法治的枷锁。

接下来,各级政府就要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如何对待民众的批评和监督,每一级政府和每个官员都应认真掂量其含义:是宽容以待、闻过则喜,还是置之不理甚至闻过则怒? 代表委员关注收入分配 周晓峰建议加大工资比重2010年03月05日 08:04深圳特区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2条

(漫画)颜庆雄

当一些垄断行业的职业经理拿到几十万的年终奖,愉快地讨论着到哪里度假时,一些因为老板欠薪而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可能正因没钱回家过年而忧心忡忡;当有些老总们在豪华酒店里消费着鱼翅燕窝一掷千金时,一些生活在贫苦线下的居民可能正忙着赶在市场快关门时,才去购买被挑剩的便宜货……

一幕幕反差强烈的场景背后,隐藏着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

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二次分配中应更加注重公平。3月3日,在向全国政协大会作工作报告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表示,将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收入能否升一点,差距能否小一点,分配能否公正一点,政府能否切好社会公共财富这块“蛋糕”,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着收入分配问题。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4日电)

焦点1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初次分配加大工资比例

全国两会前,不少媒体对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调查。在多种调查中,收入问题总是排在前列,甚至首位。在收入问题中,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让钱袋子鼓起来,是最受人们关注的。

日前,九三学社援引一组数字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此外,全国总工会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代表委员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认为,在我国生产要素的报酬中,劳动报酬比例较低,尤其是农民工和部分城市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低、增长速度慢。长此下去,势必损害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处于对立状态。他认为,现有工资分配制度是由传统分配制度演变而来的,工资总额占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职工工资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导致成本过低,税基较高。因此,在企业初次分配中应着重加大工资比重。

【网友视线】

网友“陈才”:普通劳动者“干得多,挣得少”,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群体“干得少,挣得多”,说明主要问题不在劳动者的积极性,而是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归根结底,制度安排的核心就是权利的分配和保障,只有完善和落实劳动者作为公民的各项权利,才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

<<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