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42年前的中国 中国人看朝鲜更多是好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5:25
北京已经正式宣称其反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同时甚至对国际社会的制裁表现出呼应的姿态,采取了部分制裁措施。尽管北京政府被迫采取的措施显然是强有力的,但是中国的民众看来大多不关心朝鲜的核武试验。在中国,普遍的感觉是,相信北京政府可以控制住“行为不检的弟弟”,民众只是想,“把担忧留给政治家去吧”。
民众反应并不热烈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曾经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歌词,鸭绿江对岸也曾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地方。但这些年来,朝鲜这个“好兄弟”突然成了使中国“兄弟”十分陌生的国家,告别了贫困的中国民众对这个朝鲜充满了好奇。
虽然中国就在这个被西方称为“流氓国家”旁边,但是信心十足的中国民众对朝鲜核项目保持沈默,他们相信他们的政府控制这名老战友的能力。许多人强调两国的传统的友好关系,欣赏朝鲜采取了中国在几十年前采取过的核武立场,就像中国在1964年第一次进行核试爆一样,他们认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日本或美国,而不是朝鲜。
中国东北的丹东市一直以与朝鲜相邻为卖点,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载着中国中产阶层游客的游艇,沿着离朝鲜一端河岸几尺的河面上行驶过去。游艇最后停在一处豪华的布满林荫的海滨人行道旁。游客可以步行穿过剩下的一般鸭绿江桥,走至位处河中心的死胡同。步行上桥的费用大约8美元,租望远镜和买朝鲜纪念品的钱并不包括在内。

从丹东眺望朝鲜,图中为鸭绿江大桥(资料图片)
到丹东,很容易就觉察到,中国人正在把他们的邻居作为旅游胜地。不论是与街道上的三教九流的中国人的对话来看,还是从其他职业人士来看皆如此,不管是出租车司机、记者、店主、教师、学生还是小摊贩子,他们都把朝鲜看做一个有趣的地方。总之,朝鲜可能不容轻视,但是,它绝对不是什么占据国际地位的力量。
当然,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官方政策通常差距很大。朝鲜最近在离中国边境不到50英里的地方进行核试验的举动,可能激怒了北京官员。在一份官方声明中,中国称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行动是“悍然实施核试验”,而且,还宣布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他们的行为。在长期坚持应当通过多边商谈和人道主义援助来控制朝鲜野心勃勃的核计划后,中国政府同意采取部分经济制裁措施,据报道,制裁还包括停止向朝鲜运送原油。中国这项赌注可能下对了:上周,朝鲜同意回到谈判桌上。
最担心的还是日本
尽管,北京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但是,大多数中国民众对此没有太多的表示。“耶鲁环球”网站刊登一篇署名Lauren Keane的文章说,美国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一些民众,想听听他们对朝鲜核试验的看法。

眺望平壤(资料图片)
与另一名教师和几名美国和美籍日本学生在学校餐厅用餐的清华大学中文系讲师伊志平(Yi Zhiping,音译)说:“我当然不担心(朝鲜)了。”
她对本国政府的声明和对朝鲜越来越强硬的姿态不以为然。她指出:“中朝关系一向非常紧密,是亲密的战友。政府将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比起朝鲜问题,我们更担心日本对我们的攻击。”
她的同事姚伟(Yao Wei,音译)也赞同她的观点。当问起有关朝鲜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有什么会使她担忧时,她也回答说:“日本。”这种观点实际上在中国非常普遍。如果说,中国人有他们担心的地方,那并不是担心与朝鲜可能会兵戎相见,而是担心中国被朝鲜拉下水,与日本关系对抗。由于中日关系历史上就冷淡,近年来越来越僵硬。虽然,日本新首相安培的访华行对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朝鲜问题可能会使两国关系更形紧张。
对日本的担心,可能还掩盖了中国人一个更大的担忧:美国的霸权主义。在中国,批判日本是公众接受的观念,但是,许多中国人在批评美国,特别是对美国记者表达的时候,显得更犹豫。记者在与伊女士和姚女士交谈了30分钟后,提起这问题。姚女士说:“所有有关要采取封锁和多边行动的要求,全是出于美国的担忧,因为美国不希望其他国家强大起来。为什么朝鲜没有进行核武研究的权利?”
同情朝鲜像42年前的中国
一些中国人说,朝鲜搞核试验可能和国家大小也有关。山西大同49岁的出租车司机王杰文(Wang Jiewen,音译)说:“朝鲜太小了。”他说,小国做事往往无视后果,独断专行,忽略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感受和对人家造成的后果。
王先生说:“他们不对他们的行动和以后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这只能说明他们太自高自大了。”
尽管,王先生和其他年长的中国人一样,对朝鲜的举动有不少微词,但是,他们认为,今日的朝鲜与1964年时的中国非常相似。当年,中国刚刚进行首次核试验时,是一个受到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试图赢得国际认同。对像伊女士一样的民众,这种比较更使他们觉得朝鲜的行动是合理的。对他们来说,批评一个争取国际地位的饥饿社会可能会被视为伪君子,毕竟,不久前,中国也是曾有相同经历的过来人。
包括王先生的其他人则认为,中朝之间的这些相同之处表明朝鲜会追随中国脚步,以一种修改过的社会主义形式走向一个更开放社会。他们的理由是中朝之间的共产主义友谊、中国媒体对朝鲜的报导,以及中国生活品质自1964年起有了大飞跃的说法。那些对1964年中国核试验记忆尤深,对中国几十年来的变化感触很深的人们对此特别相信这一点。

过节的时候,平壤街头才会有些人气,“4.15”是朝鲜的太阳节-纪念金日成诞辰(资料图片)
既然如此,朝鲜为什么不会追随中国的榜样呢?
但是,年轻一辈对朝鲜和中国之间的相似之处仍抱有怀疑。中国的核试验是在冷战高峰期间发生的。当时,整个国家与外界断绝关系,而全球各国也缺乏交流。24岁的北京大学研究生索非亚·金(Sophia Jin)说:“这么多年的全球化又怎么样?现在的世界,已经今非昔比,完全不同了。”
金女士和她的同一辈人根本就不把朝鲜核项目当一回事,她们似乎对政治都不大关心。姚女士说:“这事儿对我影响不大,所以,我也不大关心。政治是政府的事情,与我无关。”
中国的年轻国民,对朝鲜核武问题没有多少看法,可能反应了中国民众一种对政府不太感冒的普遍态度,或者,朝核问题在中国当前要关心的众多担忧中,只属于微不足道的一个。美国芝加哥环球事务理事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一份近期研究报告发现:“朝鲜半岛的不安定和冲突”只在13个中国人最关心的潜在威胁中排第11位。排一、二的分别是爱滋病和禽流感。
只有28%的中国人认为:“非友好国家掌握核能力”的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把朝鲜视为一个“非友好国家”,受调查的中国人认为,中朝关系“比较亲密”。因此,世界遏制朝鲜的能力可能取决于他们对政治气候嗅觉的准确性。
“又穷又好战又无赖”
虽然如此,还是有一些中国人对朝鲜核试验表示出一种冷嘲热讽,他们对朝鲜早已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蔑视。这种情况在那些居住在中朝边境、与朝鲜难民或者商人密切接触并留下负面印象的人们中,尤其普遍。
吉林的出租车司机郑林河(Zheng Linhu,音译)说:“你又能怎么样?他们既没钱,又好战。”郑先生本人是鲜族人,祖先来自朝鲜。但是,出生在中国的他,视自己为中国人。

平壤第一百货大楼,由温州商人承包(资料图片)
在核试验4天前,郑先生在离朝鲜边界500公里的路上行车,他边开车时边思考中国对他们邻国核试验的处理方式。他把朝鲜比作一个“搞恶作剧的小弟弟。”他表示,他对最终能够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冲突的道路不抱太大希望,因为如果朝鲜政府也像他平常见到的朝鲜人一样的话,“不论你给他们多少东西,永远都不足够。”
他说:“他不停的向你要钱,如果你给他们10元。他们就会没完没了地发牢骚,想要100元。如果你给他们100元,他们就会要1000元。就算你给他们1000元,他们等你一走后,照样会在背后咒骂你。”
尽管,中国也加入到了国际社会,一起指责朝鲜的行动,但是,可能因为对他们的老战友了解很深,所以,一直表现得非常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