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的尴尬和期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4:28
近日上网,无意中进入了《云南日报》网站,它在今年1月7日的一则报道中说:

“自本报连续报道腾冲征集中国远征军名录,将刻上筹建中的中国远征军纪念墙以来,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关注支持。目前腾冲已收集到7万多名远征军将士名单。……为了能收集到更多有关二战时期成都赴印缅作战远征军名单及资料,腾冲资料收集组于去年12月中旬赶到成都市。在当地档案馆的支持下,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后,让寻找活动再现高潮,许多远征军的亲属、知情者或本人,纷纷致电报社和电视台提供资料线索。据悉,资料收集组在大量资料中查找到800多名远征军老兵的姓名籍贯等身份资料情况。成都方面表示,只要有资料,会无代价地支持腾冲,并通过加班加点等一路‘绿灯’,提供方便。”

我对这一报道之所以感兴趣,并对腾冲的这一大胆、突破性的举措以及成都方面的支持,深怀敬意和谢意,是因为我本人也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名战士(中国远征军早期在缅甸作战失利后,其撤退到印度的部分名为中国驻印军,本文所涉及的均为驻印军),而且作为志愿从军学生,是从成都乘美国军用运输机,飞越驼峰到达印度的。

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胜利完成缅甸作战任务、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后,先后班师回国。我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广西南宁集结,准备向盘据在广州湾的日寇进攻。8月10日,传来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军营中一片欢腾,从军学生更是欢欣鼓舞,以为可以复员回校继续读书或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却不料国民党发动内战,将这一支在缅甸抗日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运往东北内战战场,这引起了广大士兵特别是从军学生的不满,纷纷相机脱离部队。我就是在部队到达沈阳、开往前线的时刻,开小差逃到关内的。

我对于这段当兵的历史,原来并不在意。但北平刚解放,我第一次填写《党员干部登记表》时,却犯了难。填“革命的”?我没参加过八路军、新四军,而是在国民党部队;填“反动的”?我心有不甘,当年可是抗日的啊!最后还是带着尴尬和无奈的心情填在了“参加过反动军队”那一栏。反正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仍然不太在意。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阵线分明,非“革命”即“反动”,即便是抗日的远征军战士,也成了“国民党残渣余孽了”。

石破天惊。1985年9月2日《人民日报》在《学点革命史》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热烈赞颂了远征军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旺盛的士气和坚强的斗志;高度评价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它实际上为中国远征军将士特别是长眠在缅北丛林中的数万中华儿女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也解除了我背负多年的一道精神枷锁。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事情并未从此了结。

200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决定向所有抗战老战士、抗日将领及国际友人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那一天,我所在单位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本单位参加过抗战的离休干部,郑重地送去了纪念章。有知情者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我:“你不也是抗战战士么?为什么没发给你?”我听后不禁一愣,随后就冲口而出:“因为我是‘编外’的”。过后思量,这个自我定位倒也贴切,但内心深处确有些许遗憾和无奈。

当年和我同时从军到缅甸抗日战场的中学同学有100余人,现健在并和我有联系的还有10余人,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们(或许还包括成千上万还健在的远征军战士)和我一样,如今别无所求,只盼在有生之年获得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再有8年就是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我也许等不到那一天了。但是只要最后一名在世的远征军战士胸前戴上了这枚纪念章,就足可以告慰10几万中华儿女的在天之灵和他们的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