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津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10:54
只眼看人
 
历史的画卷展现着无数风流人物的歌泣悲欣,现实的生活晃动着多少蚩蚩者氓的熙来攘往。如果没有这些,历史将是一片空白,而无所谓古往今来;生活亦将是到处混沌,而不见其众生百态。所以人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是主体,而怎样看人,则成为每个人都在经意不经意间的作话题和谈柄。
中国人很注重看人,所以有
“知人之明”的成语和故事。古籍中的经史子集,无不有人的活动。一代一代的在评论人物,于是有“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的两大看人标准。儒道法墨的著作中无不于人有所论述。史圣司马迁创纪传体,并在《史记》中设七十列传,为后世立下写史规矩。班固《汉书》有“古今人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汉末许邵每个月议论当代人物,称月旦评。南朝刘宋的刘义庆留给后世一部《世说新语》,写尽魏晋风流。清人王倬续写《今世说》,虽难免沿袭,但多存人物逸闻琐事,至于文人墨客,说部笔记,人物尤称主体。名公巨卿,市井伧夫,名姝艳丽,硕德方外,无不描画尽致。时至今日,泛滥尤甚,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倘佯于纸边墨海,令人目不暇接。
人既如此重要,那么怎样看人,自当各具卡尺,衡量比划,以求得当。昔贤教导说,看人要“全面地、历史地”看,这是高智商者方能做到。因为“全面地、历史地”看人,需要双目洞若观火,具四六开、三七开的功力,更应有“论其功不掩其过,言其过不没其功”的胸襟。这些,驽钝如我,都不具备。但面临现实,又不能不时时遇到人这个主体,于是经过反三复四考虑,决定以“只眼看人”。有朋友以我为狂傲,问我是不是自我标榜与人不同的“独具只眼”。我说,非也。我何敢言“独具只眼”,而只是让双眼分工,一只眼看古人(我所谓古人,概指已作古之人);一只眼看今人而已。朋友又问究竟哪只眼看古人?哪只眼看今人?答曰:我两只眼,都有白内障,一只动过手术,拨开云雾,用以看古人;另一只未动过手术,蒙蒙胧胧,用以看今人。朋友更问,为何如此?答曰:我之所谓“只眼”,尚有一义。双眼平视,不易聚焦,若掩一眼仰视,则天色清亮,颇能一眼看穿。古人是非,文献足征,大致锁定,若我以动手术之眼看之,类能取其一善,攻其一点。较“全面地、历史地”看人,简易多多。至于今人,则人心莫测,阴晴难定,随风转舵,卖友求荣,云云云云,实难一眼看透,而时有“看走眼”之虞,不如爽性以模糊之眼视今人,惟期得其大致轮廓,免扰心志,以求宁静。
我既以只眼独钟情于看古人,于是时就古人之一端——或操守、或雅趣、或学识、或事功、或命运坎坷、或居心诡诈……总期以人为镜,鉴其得失。梳理成文,笔之于册。近二十年,积稿盈寸。总想有机会选编一书,而难得机缘。前者,曾与一多年好友相谋,拟编一《读人丛书》,则我自可随手搭车。不意因事未果,意犹怏怏,而痴心未泯,遂就历年所作,优选四十五人,分列二卷。卷上为近代以前人物,上起商周之际的夷齐,下至清嘉道时之宗室昭梿。卷下为近当代人物,始于咸同时的郑复光,终于当代之穆旦。一本生存人不录之旨,所收各色人物,均已作古,统谓之“古人”,而屏除尚存世之今人。书既编成,乃以《只眼看人》为名,待沽寒斋。今春得小友张伟涛之介,得付枣梨。寿耶,灾耶?是耶,非耶?得失自有寸心!
来新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