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栏】怎样的大学才有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1:56
转载作者:游宇明
最近读到智效民先生的《八位大学校长》一书,很受启发,书中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
南开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私立大学。当时的私立大学经费非常困难,然而,张伯苓却延揽了第一流的师资。1948年,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一届院士选举,在81名院士中,出身南开的就有姜立夫、饶毓泰、吴大猷、陈省身、殷宏章、汤用彤、李济、陶孟和、萧公权9人。张伯苓组建教师队伍,走的不是重金聘请的路子,而是非常注重自我培养。南开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只有300元,比那个时候的公立大学低一大截,但尊重教师的气氛却是最浓的。张伯苓为人质朴真诚,认真负责,乐观热情,与老师交谈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讲话,很少开口,绝大多数老师都把他当朋友。南开的行政人员也非常敬业,认认真真为教学人员服务。南开虽然经费紧张,却从不拖欠教师工资,为了弥补工资低的缺陷,还把房租定得很低。正因为学校给了教师一个宁静的学术环境,南开的教师总是全力以赴从事教学和研究,从不到别处兼职挣钱。
张伯苓先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教育家,他的杰出之处在于尊重了一个常识:学生是由教师培养的,学校要出人才,先要有好教师,而宽松温馨的环境是造就好教师的唯一途径。张伯苓深知,一个再优秀的大学校长,也不能保证天下人才尽归自己所管的一亩三分地,自己能够做的是不让任何一位人才为选择这所大学而后悔。
对于大学而言,自己培养优秀的师资永远比重金聘请外面的师资可靠。大学的经费总是有限的,办学又是一种特别花钱的事业,一所并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大学到底有多少本钱长期对人才高投入?何况,过于计较待遇的人才也是最留不住的,你给他五十万年薪他动心,别人给他六十万、一百万呢?一所大学想吸引人,关键是造就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有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大学自己的人才会象春天的葡萄一样一嘟噜一嘟噜长出来;没有这种环境,自己的人才留不住,别处的人才即使因为不明真相一时被骗来,他们也不会真正安心。再说,自己的人才往往比外面的人才更有忠诚度。第一,他们最初选择这里,证明其对所在大学有着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好印象是其爱岗敬业的心理基础。第二,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难免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产生留恋之情,不是万不得已,他们也不会主动挪窝。聪明的大学校长遇到外面的特别优秀的人才,也可能出重金聘请,但他的基本着眼点会放在对自己的人才的培养上,他知道这才是他真正的精锐部队,是大学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然而,现在一些大学校长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重视开发内部的资源,培育自己的果林,却把眼睛盯在别人园子里已经成熟的几个桃子上。报纸上天天都是大学的招聘广告,招聘的手段不外乎是给几室几厅的房子,年薪多少万人民币,解决几个家属的工作之类,结果人没招到多少,自己的人才倒成了别人的招聘对象。如此大学校长算不上教育家,只是俗不可耐的政客。
时间已经证明:把人放在第一位的大学才会有长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