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副局长“合法选拔”背后的漏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6:20
80后副局长“合法选拔”背后的漏洞 

熊丙奇

2月初,山东新泰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其中6人是“80后”,最年轻的23岁,公众纷纷质疑选拔程序是否合规。对此,新泰市委副书记丁翊强、组织部副部长安原进行了回应,认为“这次选拔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开、公正”,“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京华时报》2月23日)

新泰市此次选拔干部确实是严格按照程序,几乎没有任何纰漏——2009年11月9日,发布《新泰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2009年12月3日,发布《新泰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及笔试成绩公告》;2010年2月5日,发布《新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动作都公开、透明。但是,要注意到,笔者说的是“几乎没有任何纰漏”,如果仔细追查,其实仍旧留下诸多疑点。

针对有人提出,就算大学毕业当年考上公务员,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提拔速度是否过快?新泰市委副书记丁翊强说:“现在很多人才愿去大城市发展,像新泰这种县级市,凭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能把条件放宽一些,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留下。按照规定,基于人才需求等原因,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

这一理由是冠冕堂皇的,可是,如与新泰市的有关介绍一对比,就难免让人产生疑惑——“由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我市人口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市每万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251人”。按照新泰人口136.9万计算,当地有大学及其以上学历者34000人。虽然这一数据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每万人大学生616人)不高,但却远高于农村地区的平均水准。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约5.3亿人,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即每万人大学及其以上学历者120人)。在全国其他农村地区都没有因大学生人才少而放宽条件的情况下,当地以此为理由放宽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条件,是难以服众的。而且,从国家招录公务员的指导思想看,是希望公务员有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的。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新泰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发布一周之后,2009年11月16日,新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发布了《新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补充说明》,这一“补充说明”对报考人员的条件进行了修正。一是只要具有报考职位所需的学历和专业要求,参加工作2年的均可报考(不再要求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以上)。二是关于报考人员的政治面貌不再限定为中共党员。

再来看当选副局长之一的王然的简历——“王然,女,山东新泰人,1986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现任新泰市纪委案件审理室科员,拟任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以这样的简历对应第一次公选公告的报考条件和资格,疑有两点不符合报考条件,一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以上”, 纪委案件审理室科员这一工作与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的岗位要求似乎相关度不大;二是中共党员要求,从王的简历看,并未显示其为中共党员。而对比“补充说明”,则“完全符合”。为何在发布公告一周之后却又修改报考条件,而修改之后的条件,感觉上却是为某些人量身定做,新泰市有关部门有必要做出解释。

“80后”被选拔为县级市的副局长,年龄和身份都不是问题。但在貌似合法的程序下,随意设置、修改报考资格、条件,却让合法程序蒙上阴影,人们担心合法程序被有权有势者“合法利用”,权力也就在不自不觉中被世袭。这只会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损。笔者建议新泰市的上级管理部门深入进行调查,以回应公众质疑,这也是让年轻副局长们能摆脱质疑的唯一路径。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汪强:80后副局长王然的答卷不太合格

2月初,山东新泰市新考选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一位叫王然,只有23岁,担任新泰市国资局副局长。(《北京青年报》2月23日)

我相信,王然的专业素质确实不错,要不然,哪能在笔试和面试中都获得第一呢?然而,面对公众质疑,她却交了一份不合格答卷。请看报道中的对话—:

记者:作为新提拔的23岁的国资局副局长,一些网民提出你是市委组织部某副部长的儿媳妇。这是真的吗?

王然: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2003年考入山东工商学院,主修人力资源管理,辅修金融学。2007年我就考上了公务员,至今工作3年,而网上有些人猜测我2008年考上的公务员,是错误的。

我不深究王然回答的真实性,如果报道完全是实录,即便她的话完全真实,也应给她一个不及格,最多也只能说她基本合格。在一个有论资排辈传统的国度,在官场有种种潜规则的现实境况下,你一个23岁的年轻人就当上了副局长,公众对你的背景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完全正常,这也是公众应有的权利。面对公众猜疑,你应该耐心解释,将真实情况告诉公众。可你在解释之前,却首先说出了“可笑”这说明你对公众的质疑怀有极端的反感。这种情绪化回应在常人身上很正常,却不是合格官员应有的态度。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而作为站在笼子里的官员,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质疑与监督,即使民众的质疑不准确,官员也应该保持十分谦恭的态度。假如一看到质疑中有不准确或错误,就反感,就大批“可笑”,实质就是不愿意接受监督。一个不愿意自觉自愿站在笼子里的官员,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官员。

假如在新泰市的提拔考试中有布什总统的这句话,并要考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王然或许也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然而,在现实的考试中,她却交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这种理性认识与实际做法相分裂的现象引人深思。看来,对于官员的提拔任用不能满足于笔试面试,还要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王然是2007年考上公务员的,至今已有3年工作经历。她能不能担任副局长,还应看她平时的所作所为,还应听听当地民众对她的看法。

当然,也许我过于苛求王然了,当今官员有几个愿意自觉站在笼子里呢?耳濡目染,她已在官场沾上了些恶劣习气。现实生活或许已经让她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民众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领导的态度。在这种可能的潜意识的支配下,她说出“可笑”,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邱果果:80后副局长请勿拿农民来辩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话放在文学里,却似还有几分诗意。不过正如风花雪月的浪漫搬进生活就立刻现出柴米油盐世俗琐碎原形一样,“假作真时真亦假”,若照进现实,你会发现它诗意全无,而是变成一种笼罩在社会信任度上的不可名状的诡异氛围。

山东新泰市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7人中6人是80后,最年轻的仅23岁。对于23岁副局长王然是市领导儿媳的传言,官方予以否认。当事人也坚称“没有男朋友,父母都是农民”。25岁法院副院长刘婷婷,也表示“父亲去世母亲是农民,无男友”。

和以往一样,“农民”这个词再次成了特定场合最佳辟谣词——去年网友人肉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时,周的父母也被宣称为“河南农民”。这个辟谣关键词出现的另一个场合,是庭审现场。那些巨贪往往饱含热泪,动情地告白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似乎打上这个烙印,就能和违法贪腐分清界限。

每每此时,我都会很纳闷,因为我也知道“农民”、“农民工”在平时、在多数情形下,都不会被他们高调标榜。因为这个标签在中国当下语境下,根本不意味着“升值”。君不见哪怕在春晚小品中,这个群体也都是一个遭调笑戏谑的形象。所以,一看到打出“农民”牌来辟谣或博同情,我心里就五味杂陈,觉得这像是悲哀的自虐式行为艺术。

当然,你玩多了,大家都不吃这套了。现在网民的反应,也并没有因为“农民”而平息。当然,平心而论,网民们掌握的信息未必充分,他们的质疑更多处于一种惯性。而当舆论中时常出现这类惯性质疑时,我们就陷入了前面提到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信任尴尬中了。

具体到这件事,舆论有可能冤枉了王然和刘婷婷,但我们不必为此道歉,因为在一个官员任免不能真正由民意决定的制度设计中,“任人唯(年)轻”很自然地会被以为是“任人唯亲”。80后局长或市长,注定难成佳话,反而可能遭受舆论的冷嘲热讽,更会因为“农民的儿子”而曝露出一种怪异的语境,让人生发出超出这个事情之外的感叹——农民,这两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味道,反衬了我们社会的缺陷。

 

傅万夫:非要靠升官才能挽留人才吗 

今年2月初,山东新泰市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7人中有6人是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面对外界质疑,新泰市委相关领导称选拔符合规定,放宽任职资格是为吸引和留住人才。(2月23日《新京报》)

从电影《天下无贼》中“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到中央提出“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人才,对于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说,新泰市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想法很前卫,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既然当地政府认为这些80后副局长是人才,并且不惜冒巨大争议用副局长等职位进行激励,那么,就必须拿出证明他们确实是人才的定位依据以及业绩材料。毕竟,是不是人才不应是官员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用成绩和量化指标来决定。如果一个人仅仅“从事立案工作,参与过清理积案,并承担法院文化建设解说工作”,就能被当成人才提拔为副院长,只能证明:要么是当地判断人才的标准实在太低,要么是人才的定位完全取决于某些领导的自我感觉。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没有成绩支撑的人才,就算贴上一万个“人才”的标签,也只能是伪人才或者“水货”人才。

事实上,真正留住人才的不是某个官位,而是一套能够为人才发展提供机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人才都能找到对应的位置。而摆正位置,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既有利于组织更直观地定位人才,也为人才创造了一个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一些颇具潜力的人才,体系又能够提供一个缓冲平台,避免其过早进入权力核心而无所适从,使之不会成为拔苗助长的典型。某种程度上,这个体系也是对人才的一种保护。

新泰市这种有些急于求成的留人手段,因没有规律和规则可言,很容易让真正的人才感到心寒,也很有可能会提高留住人才的成本。新泰市再小,人才也绝非这几个人,那其余那些人才又当用什么来挽留呢?总不能都提拔成副局长吧?这种留人手段,非但无法成为一种激励,反倒很容易演变成逐客令,让更多人才选择离开。此外,这种人才成本的提高,也会让组织部门不堪重负。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地方政府欲留住人才,还需要遵循人才的发展轨迹。只有让留人制度在公选等选拔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才能避免人才观在不同领导的诠释中出现不同的版本。而当地也应该从这次公选的争议中,反思对于人才的定位和认识,否则,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与坐井观天的人才定位发生碰撞,纵然当地公选程序确实符合规定,也会让人嘲笑这种留人更像“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