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谈虎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5:20
                                           虎文化漫谈 谢本梓 刊发时间:2010-02-08   光明网-光明观察 

    今年是虎年,人们自然会想到老虎;说到老虎,人们自然会想到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来历。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被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其《论衡·物势篇》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戍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 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蛇;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又说,“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这就是解读十二生肖的最早文字了。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作为属相?据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说:“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亥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这引文中“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的说法,似乎道出了老虎的形象与性格,那就是威武、勇猛而凶悍,因而古人遂将其形象神化,把它作为主宰世事的神灵,赋予其文化的韵味。例如在封建社会,权势者们常利用其壮大声势,装点门面。周代皇宫置有“虎门”;历代兵家不乏假“虎”旗、振军威。信陵君盗得魏国“虎符”(标志军权的兵符虎形),夺军救赵,广为人知。在标志皇权的系统形象中,虎的地位在“龙”之下,龙为君,虎为将,至今有“将门虎子”之说。为封建统治者培养选拔高级人才的国子监,称“虎闱”。可见这就把虎神化了。

    虎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有褒有贬,人们多赋予崇敬、喜爱之意。如褒义的:虎背熊腰 ——像虎那样宽厚的背,像熊那样粗壮的腰。形容肢体粗大强壮;虎头虎脑—— 健壮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小伙子);虎啸风生 ——形容豪奋起,大展宏图;如虎添翼—— 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本领更大;龙骧虎视——比喻人像龙马一样高昂着头颅,像老虎一样注视着猎取的对象,比喻某人雄才大略,或者襟袍不凡,高瞻远瞩的威武英姿;如贬意的:如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灾,重者就会招致镣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就是这种心态的凸现。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既爱虎又畏虎。因此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故有不少打虎的传说,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这些故事中,就反映了人类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谚中也有反映。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将“虎”与某种强权恶势联系起来,以无畏之气去打去斗去灭,这“虎”显然不是生物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物,寄寓了战胜之的心理愿望。如:“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虎入陷井,走投无路”等等,这说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为惧的,这还说明凶恶残暴的“虎”,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也有“虎”死倒威寿终正寝的命运。这些寓意,对于人类来说是可以为训的。 所以我们既要有虎性格中的威武、勇猛之气,又要摒弃其凶猛、残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