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全国高考河南省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58:09

关于2009年全国高考河南省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平顶山市一高   张新玉

自2006年以来,“稳”与“变”成了高考最基本的主体。稳的是能力考核,变的是试题结构和考试范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之说每年皆是。然而,师生们考后总的感觉是试题新,难度大,情景创设在意料之外,题海试山的磨难也不能摆脱失败,似乎考试仅是对师生愚昧的验证。2009年的高考依然如此,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创新。所谓创新是指新旧教材的揉和应用,突出了试题的测试功能,较大程度上涵盖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性原则,其特点如下。

常识性。这是近年来出题的亮点。2007年的“谥号”题,2008年的“阴阳”题,2009年的“姓氏”题(第12题),可谓“号令一出,兵马云集”。它集历史、语言文学、社会常识于一炉,拉近了人文与社会,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层次。将来,姓名字号、地名语源、社会礼仪、民族民间风俗等都会成为试题设计的依据。

思想文化史再次进入试卷,展示了多层次考查的设计思路。13四面楚歌题、14初唐书法题、18李大钊撰文题,分别从统治集团的变更、文化的历史传承、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了考查,表现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继承性和整体性,实质是反映不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2004年的16—19题,2005年的17—20题,2006年的23题,和2009年比较,尽管都是文化史题,但其难度和考察的力度,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政治史占相当重要的地位。16题民族关系、17题近代观念变化、19题抗日战争、20题法国君主专制强化和21题美国1787年宪法,上述试题与以往相比,更注重历史的多角度比较、材料的辨析、阶段特征和凸显历史问题的深层次内涵,有极强的知识迷惑性和深刻性,是以小见大的典型性试题设计,有“一叶知秋”的透视力,特别是19和21题,它给2010年的高考复习及新高三学习留下意义深远的启示:思维的智慧之花绝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能力的构建往往在知识的结合点上。

连续三年的民族史主题让位于经济史,是历史和现实热点的具体反映。15题汉和宋南北方户数变化,22题工厂制度,23题全球化,展现了人类历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全球化的基本进程。37题中国农业税收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是多年来关于三农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是重点和热点的结合,它跨越了古代和当代,从历代政策调整,新中国建立之初农业对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贡献,到2006年彻底取消农业税,把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和人口大国,从社会转型、蹒跚漫步到走进工业化,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精神都贯注于试题之中,确有入木三分的力度。39题以近代欧洲殖民者三角贸易为切口,考查洲际贸易在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实质是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面性和世界市场的认识。它的独到之处是,高考试题设计中,少有的将新旧大陆,欧、非、美三大洲连为一体的典型案例,与2004年的37题比较,有明显的相似之处,给人以回归的感觉。

渗透了新课程的内容和理念。如39题所引用的部分内容来自新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2的第二单元第六课,第29页【探究学习总结】的延伸部分,其问题设计为“这是一幅反映黑奴贸易的路线图。请你查阅有关资料,简要介绍黑奴贸易的概况,谈谈为什么黑奴贸易会盛行于15—18世纪的近四百年间?”(地图附后);第28页【学习之窗】栏目,引用了马克思的原话“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后设思考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既然是探究学习和学习之窗的问题,显然其任务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高考题将其原本引入,已明确了新课程的地位。

由此建议,2010年的高考复习应注重以下几点:①第一遍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结构整合、梳理线索和由学生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②训练题以若干年来的高考题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并重其思路方法;③引入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

2009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尽管难度较大,考生失分较多,但它那灵活的思维方式,出乎意料的设计模式,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吸取的。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