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撰文炮轰赵本山小品不尊重弱势群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1:27:20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近日撰文,对春晚小品《捐助》提出了严厉批评。文章认为小品对弱势群体不尊重,罔顾个人的尊严,文章认为,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这是“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前两年我曾撰文批评赵本山《卖拐》系列,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后来新华社也发表类似观点的评论。

  今年春晚,我特地关注了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小品讲的是赵本山与其弟子扮演两个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曾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

  整个小品闹得就是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着指责师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相比2007年春晚节目反映外来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今年春晚反映失学儿童家庭则是等而下之,甚至有些格调不变。三年前的春晚,北京行知学校的一群民工子弟朗诵《心里话》,被媒体认为是春晚的良心诗篇,深深打动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这从另一个角度使我们看到,关注弱势群体与失学儿童,应该用一种令人感动、给人尊严的方式,如果像《捐助》小品里表现的这样,对弱势群体的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者还是捐献者,都毫无尊严可言。我们的艺术家更应该懂得尊重弱势群体,通过艺术表现每一个人的爱心与尊严。没有个人的尊严,就没有符合人性的幸福生活。

  东北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这种方式在当今相声界也广泛流行,说穿了,就是通过自我贬损与互相嘲讽,来达到搞笑的目的。在传统社会里,因为艺人地位低下近于乞丐,所以以丑怪低俗来取乐于人,获得盘中餐口中食,但无论如何搞笑,它都离幽默很远,而离低级趣味很近。小品《捐助》留下了悬念,并与观众说明年见,编创团队用心良苦,但走的还是格调不高的《卖拐》套路。

  以赵本山为核心的文化集团在娱乐界已是一座不可小觑的山头,这座山之高,直接链接着央视春晚巅峰时刻,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央视可以通过赵本山小品获取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赵本山也可通过春晚来推出他的新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对赵本山行过跪拜大礼),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上,攻城略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我们不仅需要警惕这样的文化垄断,更要有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文化娱乐界需要的是低低的山头,还有高高的尊严,文化复兴从来都与人的尊严相关,与文化品位有关,而与低趣的文化经济关联并不太大。 (吴祚来)   小品《捐助》告诉了我们什么?(2010-02-14 )  这个春节,本山大叔本着扶持后人的责任,携带3男一女(怎么听起来有点像什么那个帮啥的),但是,多数网友对小品里的1573酒的广告很反感,但是,我倒是觉得很好,本山大叔很厉害,揭露了生活中的一个丑陋现象,为啥这么说呢?你只想到一个无钱抚养孩子上学的大嫂,不该买那么贵的酒去答谢捐助者,但是,你就没有想到捐助的动作已经在采访前执行了,也就是说大嫂立刻是一个家产3万多贯的万元户,买一瓶1573有啥不可?况且,有谁能证明那一瓶大嫂提溜来的1573不是假酒?在中国,你就不能不考虑那是假的!其次,靠忽悠来的钱去送礼,太正常了,君不见,为啥上市公司老是说自己的上市成本中灰色充分比重不低?也会理解为啥不通过正规途径上市,而选择借壳上市?也就明白了上市公司破发的道理。

这是本山大叔的《捐助》揭露的一种让百姓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只是不该去贬损那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大嫂,该小品更适合在二人转的舞台演出。

王锦思:赵本山《捐助》值得赞扬2010年02月20日 08:47荆楚网 】 【打印共有评论86

近日,不断有人批评春晚赵本山小品《捐助》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此前还有人撰文批评赵本山春晚节目《卖拐》系列,认为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这种言论一时间把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以及小品《捐助》推向风口浪尖,招致许多打骂之声。

今年春晚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表现了赵本山与他的弟子王小利扮演两个爱心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承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固然剧中出现个别不那么文化和高雅的言行,都不影响其主体的人道关怀和慈善主旨,不应该当做对弱势群体的蔑视成为众矢之的。

小品中围绕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展开剧情,最受诟病的是受捐赠母亲的形象。批判者认为“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 “以寡妇相称对单身妇女的伤害很大。” 显然,这种批评的角度有失偏颇,俨然指鹿为马盲人摸象。批判者忽视了小品中叫寡妇的只是唯一的反面角色、扮演“白闹”的王小利,他指责赵本山:“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小沈阳都称之为单身女人,纠正了王小利的错误说法,使得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笑料化为无形。

批评者忽略了赵本山在剧中的慈善形象和责任担当。对于王小利提议撤出捐款的做法,赵本山义正言辞的“好汉做事好汉当”,坚决与其决裂,并毅然决然地用种地换来的有限收入捐助。

批判者还认为,“要受捐助人下跪也体现出对弱势人群尊严的极大伤害”。就现实社会而言,这种类型的母亲和受捐助者由于长期生活窘困,精神羸弱十分正常,也广泛存在,并非小品有意丑化,而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化写实化展示。剧中单身女性下跪如果没有尊严,那么同样赵本山用下跪回报,求得一种心理和尊严的平衡。

以虎年春晚赵本山师徒几人为核心,几乎所有东北二人转笑星演员出生和成长成名都在京哈铁路沿线的辽宁铁岭、开原、新民,吉林梨树、德惠、扶余,黑龙江双城、呼兰一带,长达400公里左右,组成了一条直线型的“东北二人转之路”。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走来,带着东北农民的朴实风格,通过不断努力,“忽忽悠悠”、“舞舞扎扎”,摆脱了“地垄沟找豆包”的乡村生活,达到了艺术的珠穆朗玛峰。

的确,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可能个别小品低俗的文化以丑陋的形象、黄段子、对弱势人群的取笑、挖苦等来博取收视率,损害了社会效益。但是有些人歪曲和误解为:叫赵本山是艺术大师的,十个有十个是乡巴佬、土包子!我们看到,赵本山和他的艺术被诸多从事高雅艺术的大师们肯定和赞美,比如张艺谋、余秋雨、冯小刚等。

笔者王锦思认为,赵本山和他们的弟子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好日子离开村口就在前头,给许多和他们同样经历的草根阶层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他们也逐渐拥有现代社会的平等、关爱意识,每逢大灾大难,赵本山和其弟子都慷慨解囊,而不是高人一等的恩赐,使我们在欣赏赵本山的喜剧之时,还受到其爱心和慈善的感染和教导。而从《捐助》中,我们看不到批判者所说的对于弱势群体的蔑视,而是道德高度和慈善情怀达到赵本山小品前所未有的巅峰。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不仅不应被批判,而且应该被肯定和赞扬,捐助义举更应该被推广和普及。套用小品中的语言,指责赵本山《捐助》者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