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0:51
 济状况全面扫描:货币政策动态微
  2010经济预测:七大因素促进就业趋势好转

  2010年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劳动力需求增长将有所加快,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有所缩小。就业的结构矛盾将更加突出,一般技能劳动力就业比较困难,高技能劳动力和重体力劳动者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比2009年明显改善。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第二,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这表现在汽车消费热点已经形成、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投入增加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第三,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首先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这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国家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

  第四,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从2009年二季度起经济增长逐季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超过本轮经济周期扩张期的水平,在出口持续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工业生产增长不断加快。

  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2009年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虽然仍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但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120.1,虽仍处于本轮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的这种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有所加快。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可以乐观地预期,2010年就业形势将好于2009年,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会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非技能性低端劳动力也将短缺,主要表现为民工荒问题,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预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2009年有所回落。

  第六,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负债消费的消费模式,压缩消费,增加储蓄,这种改变必将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压缩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加快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可能也是造成目前失业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第七、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结构问题。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量货币注入市场使流动性严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顿的金融系统得以重新运作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生机,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化。但这种紧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不可能长期为之,即使是短期为之,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国为例,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

  关于就业工作的六点政策建议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出现全面的产能过剩,这种观点有很大的片面性,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一种产品过剩就意味着这种产品投资和生产停滞,一个行业过剩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投资和生产停滞,全面过剩就意味着全国投资和生产停滞。我国人均GDP才刚刚超过3000美元,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就宣布出现全面过剩,显得十分可笑,对经济发展也十分有害。其实,我国目前出现的过剩,只是局部的过剩,多数是暂时的过剩,大多数是低水平的过剩。大量高端产品我们目前还不能生产,还需要依赖进口,这就是我们的不足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要抑制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结构,需要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过热常常导致新的产能过剩,经济收缩固然有利于企业增强产品和技术升级的内在要求,但经济收缩时企业资金紧张,社会预期不良,不利于企业对产品和技术升级的实施,因此,经济平稳发展最有利于结构升级。宏观调控就是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过热,也防止过冷,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要把握好度,力度太小起不到作用,力度过大则副作用甚大。做到准确适度很难,在力度偏小与偏大之间,宁小勿大,这样虽然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对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更有利,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就业的增加。

  第二,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经济的发展一靠数量的扩张,二靠结构的升级。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很容易达到极限,而结构升级型的增长却没有极限,即使达到世界领先的技术结构也仍然有升级的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既有数量扩张型增长,也有结构升级型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结构升级型增长的要求就越强。加快结构升级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素质条件,这是我国当前实现结构升级面临的最大的约束条件。因此,教育是解决就业的长远之策。

  目前,我国教育结构和学科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节,不但没有通过人才的培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反而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窘况。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就业良性互动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教育结构的调整。

  一是要根据人才金字塔形的需求规律,调整学历教育的结构,压缩博士硕士比例,提高培养质量,扩大专科和中专教育比例,同时在技术职务晋升和工资调整中弱化学历的作用,强调水平和贡献的作用。

  二是要根据中国世界工厂的定位,大力培养理工科人才,尤其要重视各类学历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是要改革高考及录取制度,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使中小学生的成长更符合青少年思维、知识、能力和身体发育的规律。

  四是大力宣扬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思想,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基本工资水平差距,适当拉大奖励的差距,鼓励多劳多得,鼓励创新者多得,鼓励贡献大者多得,抑制投机性收入。

  第三,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部分企业破产和相应的劳动力失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因此,帮助这部分失业人员再就业就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一方面要发展职业中介组织,沟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促进再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和在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适应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要建立终生教育体系,使任何人不管想接受什么专业培训都能找到学习场所。政府要对专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应鼓励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开办培训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可对专业培训活动实行免税或低税,以降低培训成本,吸引更多人主动地经常性地接受培训,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

  第四,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技术研发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交流以及创建提升企业文化等都具有超乎想象的功效。

  信息化过程中会使部分工作岗位减少,影响少量就业,但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将使落后企业变成先进企业,并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能使企业大多数原有就业岗位保持住,而且能增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因此,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企业信息化。

  第五,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小企业发展。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使大多数无房的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民的住房梦破灭,而且大大抬高了城市创业的门槛,增加了城市创业的风险,不利于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减少了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推迟了城市化进程。

  要大力发展小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小型服务企业,除了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扶持、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外,需要各级政府解决建立企业所需要的用地用房问题,并降低用地用房成本,为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第六,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相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长期升值预期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部分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出口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感到担忧,对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因而把已落户我国沿海地区的企业资产转移到周边国家,使这些企业的工人面临失业。

  建议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吸引沿海地区的低端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通过这种方式为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腾出土地资源,同时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集中,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主要经济区域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

  东部中部西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闽东南

  

1月经济数据最新出炉:CPI1.5% PPI4.3%

1月外贸数据显示经济步入稳定复苏期| 三大因素促使外贸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