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5:49
赵朴初说佛 来源:老年文化 作者:纪恒俊
发布时间:2010-01-23 13:52:35   点击: 616次
编者按:文章原题目为《我和赵朴老的佛缘》,转载时改为现名。


  抗战初期,我岳父姜椿芳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的文化工作,认识了从事慈善事业和佛教研究的赵朴初,从此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和朋友。在赵朴初的协助下,上海地上党组织也经常在一些佛教寺庙开党的秘密会议。赵朴初把一些热血青年不是送到寺庙去出家,而是送到新四军。岳父姜椿芳告诉我说:“那时党要做的,赵朴初也在做,赵朴初做的,也符合党的需要。在抗日斗争中,他的影响越来越大”。  赵伯伯家离我家很近,从我家到赵朴初家,步行15分钟就到。路很近,我们走的也很近,一个星期去两三次,我们称呼他为赵伯伯,因为他们夫妇没有儿女,我们夫妇就经常到他家帮助干一些杂活儿。文革中时兴自己打家俱,我也学会了一些木匠活,于是就帮他家修床、修桌椅、修门窗,陪他们夫妇去医院看病,陪着看朋友,陪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我也邀请他们到天桥剧场看剧院的演出,我们夫妇还在中国佛教协会广济寺的庭院中教他骑自行车,他也喜欢我把一些社会新闻讲给他听,文革中一提到“四人帮”迫害周总理、陈老总时,这位平时慈眉善目菩萨相的老人,就立即变成了怒目的金刚,他无私无畏。这方面的故事很多。赵伯伯对我们夫妇也十分关心爱护,亲自参加我们的婚礼,为我的女儿起名字。她还经常把他新的诗作逐字逐句讲给我们听,有的作品还书写好了送给我们,我当时会背诵他好多诗词作品。赵伯伯也经常讲一些佛教的知识给我们听,也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一些高僧大德,参加一些重要的佛教活动,尤其是中日佛教友好往来,延续了30年,到如今也未停止过。2003年8月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在人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到会祝贺。参会人员每人都得到一本书,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儿女杂志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文集。这部文集中登载了全国各大佛教寺庙的高僧、佛协负责人撰写的文章,其中也有聘请我写了“中日佛教友好往来一段知恩报恩的佳话”的文章。这是我很大的荣幸。早在1990年我还写了一部反映中日佛教文化友好交流的电视片。由赵伯伯题写片名《知恩报恩》,由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共同摄制。由于电视片中已有不少中日高僧已经过世,这部电视片显得极为珍贵。我虽没有学过佛经,但我参加佛教活动多,又有和赵朴初这位佛学百科全书近30年的接触,使我也长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赵伯伯对我说:“如果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国际关系交往中就缺少了一种语言。”下面我简单的用问答形式介绍一些赵朴初先生给我讲过的佛教常识,希望大家能感兴趣。

  十问十答

  一问:佛是神吗?

  答: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他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印度的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二问:为什么称他为佛?

  答:简单的说,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是“觉悟”,佛陀是觉悟者。

  三问:佛经是释迦牟尼亲自写出来的吗?

  答:佛经不是释迦牟尼亲自写出来的,佛逝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边叶为首的五百多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的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编辑起来,以传后世,因那时没有文字记录,只是口头传诵,后来又补充了关于教礼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把经、律、论为三藏,就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有一样的意思,这在历史上称为第一次结集。后来又有类似的四次结集。1954—1956年缅甸联邦政府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了历史上第六次结集。邀请了东南亚等国的僧侣二千五百多人,他们进行了两年工作,根据各国的各种版本、严密的校勘,印成了最完善的佛经版本。

  四问:每座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什么称之为大雄宝殿?

  答:印度人也称释迦牟尼为印度的大英雄,有大英雄的殿就叫大雄宝殿。

  五问:在寺院常见到“法轮常转”的大匾,这是什么意思。

  答: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像个大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转轮王,相传他出生时,天空中自然出现了此轮,预示他所向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会被破碎无余。

  六问:出家人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

  答: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出家人的女众够资格也可以称为和尚,后来把“和尚”二字用成对一般男出家人的专用词,这并不符合原来的字义。

  七问:和尚是神职人员吗?

  答:佛教僧侣仅仅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的人,不是担任什么神与人间、类似中介的神职人员。他不应当,也不能代人祈福免灾,或代神降福无罪,不应给人看相算命,不诈示神奇,威吓他人。也不能做买卖、畜私财,和尚应该劝善止恶,安慰病苦,慈悲柔和,促进众生安乐,世界和平。

  八问: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是和佛经的翻译分不开的,请简单介绍一下佛经的翻译事业?

  答:佛教的广泛流行,开始于四世纪,中国的道安法师是位重要人物,他是位最早的热心传教者,他整理了已译出的经典,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经录”,他总结翻译经验,培养了许多学者和翻译人物,为后来鸠摩罗什的大规模翻译事业准备了有利条件。

  九问:请介绍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答:鸠摩罗什的祖父是古印度王室的大臣,其父鸠摩炎因才华出众被封为相,但他不愿做高官,离家出走,东游到当时的龟兹国(新疆库兹),龟兹国王把妹妹嫁给了鸠摩炎,后来生了鸠摩罗什。在罗什七岁时,随父母出家。罗什小小年纪,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罕见的理解能力,“师受其父,即自通达”,这是他后来成为高僧、大翻译家的先天条件。那时连年战乱,罗什被凉王吕光带到凉州,一住十八年,罗什生活在汉人中间,学会了汉语,他专心研究佛教经典,后来秦主讨凉、把罗什接到长安,他备受优宠,在秦主姚兴支持下,在终南圭峰下的草堂寺讲经,主持了佛教入中国后的第一国立译经场——逍遥国大寺译经场,罗什为主译,共三千人,开创了佛教事业新局面。先后译出35部300余卷佛经。这位在中国新疆库车出生的卓越大师,是中印两大民族共同的光荣。罗什在临终前曾发誓说:“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唯舌不灰。”据说他去世后,焚尸果然是“薪灭形碎、唯舌不灰”。这许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罗什的工作,使中国译经和佛教理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隋唐之后几乎全部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地,而成为这些东邻国家吸收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十问:请介绍玄奘三藏法师。

  答:社会上有些误解,把玄奘法师称为唐僧。唐是当时的国号,唐代僧人是唐僧。玄奘法师孤身远征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足迹遍于西域、印度,留下不朽的游记——《大唐西域记》,他是位伟大的旅行家。他通达中印文字,洞晓三藏教理,由留学僧而最后主持当时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讲席,受到了印度及西域各国国王和僧俗人民欢迎敬重的伟大佛教学者,他译出经论1535卷,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超前绝后的光辉典范。

  菩提树下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赵伯伯告诉我,这八个字也包括保护环境、缘化祖国的意思,试看祖国各地,凡有佛教塔寺之处,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其风景自然之美与寺僧的精巧建筑相结合,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无限春色。每次我到这些佛教圣地我就会心潮激动,我爱我美丽伟大的祖国。

  赵朴初先生自从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他提出了“三不”:“我不换大房子、我不要大汽车、我不要警卫”。赵伯伯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是中国佛教的菩提大树,我们能在菩提树下,这是缘分,这就是我和赵朴老的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