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宏:李复几:被掩埋的起点(中国青年报 2010-2-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02:50

    

    李复几(1881~1947)原名李福基,字泽民,江苏吴县人,毕业于德国波恩皇家大学,中国第一个物理学博士。

    一部来自遥远异国的幻灯片,唤醒了一直沉睡在中国近代物理史中的李复几。

    这是2005年5月,“中德世界物理年”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放映了一个回顾中德学术交流的幻灯片,片中提到,中国在德国取得第一个博士学位的人叫李复几。多年来,德方一直在寻找这位后来不知所踪的中国学生,其简历中显示,他的本科是从中国的Nanyang College毕业的。Nanyang College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的英文名称。随后,交大校史办的工作人员通过寻访子女,参照相关历史档案和文字资料,终于重新还原了李复几——这位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此前已被国人遗忘了大半个世纪。

    上世纪20年代以前,物理学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获得学位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中国物理学界之前公认的首位博士,是1914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李耀邦,也曾一度被视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起点”人物。

    但李复几的出现,把这个历史节点提前了整整7年。

    这个江苏人1906年进入德国波恩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氦的发现者凯瑟尔,从事光谱学研究。在那儿,李复几曾度过一段快乐的游学时光。

    随同他一起漂洋过海的有一辆自行车,这是叔叔赠送给他的出国礼物。在他留学期间,这辆自行车不仅协助李复几游历了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而且还通过转租他人,为主人补贴了足够生活的收入。

    有一则故事,还记载了他第一次参加舞会的情形——看到男男女女们搂抱在一起,他“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当一位女同学上来请他共舞时,这个小伙子甚至吓得钻入一张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然而,年轻人很快就适应了异国生活,他开始广泛交游,热心公共活动。

    在学术上,这个年仅25岁的中国博士生也出手不凡。他通过精密的实验,推翻了当时的德国物理学权威,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勒纳建立的“火焰中心发射假说”,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于1907年获得博士学位。

    但这一年,也成为这个一度进入世界物理学最前沿的年轻人的人生拐点。

    当年毕业回国后,他再没能进行物理学的学术研究工作,数十年里,李复几先后担任过江南船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京汉铁路等大型项目和企业的工程师,为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贡献所学,并默默度过了余生。

    根据现存不多的史料记载,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这个物理学博士并没有放弃过学术研究的念头。1923年,他负责的京汉铁路桥梁工程即将完工,他向上级申请“乘此无外工程之日做学问研究之行”,出洋考察学术,却被拒绝。

    李复几曾有过幸福的家庭生活,与妻子生有四女三男,在苏州城外,还有一座二层的楼房,旁有花园、竹林,墙外三面环水,环境幽静。在其子李正修的童年记忆中,父亲会带他到苏州的妙玄观吃梨膏糖和粽子糖,还教他在家边的小河里游泳。

    不过,他人生的最后落脚点,却是在距离家乡苏州千里之外的四川小城自贡。1936年,李复几入川,任四川盐务局总工程师,但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隔,直至去世,他再未回过家乡。

    面对李复几的两重境遇,一位后世的学者感慨道:“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不能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以至于他的学术生命如此短暂。但他依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学术的发展,总得有个起点。”

    李的晚年颇为凄惨。他经济拮据,为了延迟退休,只好瞒报了5岁,以继续工作。工作之余,他“沉默少言,郁郁寡欢”。死后,竟无钱安葬,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才购得棺木,并按照当地的习俗,被抬上面朝故乡的高山掩埋。

    而连同着他一起被掩埋的,还有一段中国物理学史上转瞬即逝的辉煌。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2/10/content_3086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