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1:57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 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 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现在连接上一次的第二十三品,等于是中间的一个结论。这个题目当时取的是福智 无比,就是福报与智慧,这两个是等称,平等的清福。就是说要证得菩提、要成佛,就 需要这两样本钱,在佛学的名辞就是资粮;是资本与粮食两个观念,也称为福德资粮, 智慧资粮。
现在这一品,再三重复的提出来这个观念。这同一问题,为什么又重新出现在这里 呢?因为上一品讲到,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要想悟道,不 是随便打个坐,研究个公案,拜拜菩萨,或者是搞一些外形所能成功的;必须要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才行。诸恶莫作是消极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要积极的修一切善法才能 到达开悟,证得大彻大悟的境界。
廿三品最后,还以法身实相般若本体来解说,‘所谓一切善法,即非一切善法,是 名一切善法。’简单的说,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执著,执著了就是凡夫的事,不执著才 是菩萨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行,并没有特殊之处,是做一个人义所当为,是本份 的事。
现在第二十四品佛自己作结论:
修资粮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他告诉须菩提说,我们这个世界上,这个娑婆世界的南赡部洲,中间有一个须弥山, 勉强用喜马拉雅山比作须弥山;究竟喜马拉雅山是不是须弥山,老实讲到现在还是一个 严重的问题,不能够贸然断定。把佛经上说的须弥山解释为喜马拉雅山,是近几十年研 究佛学的假设肯定,这个假设的肯定很有问题,不能随便相信。
打一个比喻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山,称它为须弥山,其它三千人千世界, 都有一个中心的大山,所以有很多的须弥山。‘如是等七宝聚’,这个‘等’不要认为 是把七宝布施了,把须弥山也布施了;须弥山布施给人没有用,房子里装不下来,这个 ‘等’是作比喻,等于须弥山那么大的财富,七宝,珍珠,钻石,集起来布施,这是一 个譬喻。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 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拿那么多的东西来布施,当然这个人的福报很大。在前面第十三品已经讲过,这里 又重复强调法施的重要。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功利的思想、功利的目的去求的。人真 要希望功利,花小本钱,得大利益,首先必须要行一切善。现在说这个人很行善,拿须 弥山那么多的七宝布施了,纵然不求福德,自然的福报也很大,这是一定的,这个问题 就不要说了。
现在他拿这个譬喻来强调,他说假定有一个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此’是专指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为般若波罗密的经典很多,大般若波罗密经,就是大般若经,另 外还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这种波罗密,那种波罗密,走的路线不同,都是讲智慧成 就。现在本经上讲‘此’,是专指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一本经。假使有人以这本经的道理, 不论是全部的意义,或者只有四句偈等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那个福报比须弥山一 样多的七宝布施,可就大太多了。
受持读诵
这里我们再度提起大家注意,‘受持读诵’有四个含义。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 数,还要领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