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图书】《热门商品投资》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4:10
by  梁唐
印象中,所有对索罗斯的评论里最富洞察力的是这一句,“他的欧洲背景,让他比同时代的美国投资家更杰出。”《索罗斯传》里很普通的一句,但个人以为这句话道出的是大名堂。当他在纽约、芝加哥、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市场间套利的时候,美国不少trader还盯着芝加哥Merc的猪腩期货不放。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评价吉姆.罗杰斯。这位毕业于耶鲁,随后拿到罗兹奖学金赴牛津读PPE学位的幸运儿,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在统治19、20世纪的两个帝国的分别生活经历。这种经历很通透人,联系到他迈进金融圈时甚至连债券的标准定义都不知道,而日后又飞得那么高,不得不相信跨文化旅行和阅读对于人的神秘帮助。
28岁了,罗杰斯开始为“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工作,并深得他的赏识。1970年也就是30岁那年他遇到了索罗斯,两人互相欣赏;次年,日后威震世界的“量子基金”成立:索罗斯专事买卖交易,罗杰斯负责收集信息和分析。1980年离开量子基金时,罗杰斯已是美元级的千万富翁。
罗随后做的事新颖出位,他充分利用财富赋予他的机动性开始周游世界、观察政经。最著名的两次是:1996年,他骑宝马摩托车飙游世界,行程104700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1999年1月1日,又开了一辆杏黄色的奔驰敞蓬,和未婚妻一起“玩赚地球”。
回到纽约,他做出了两个人们今天已经熟知的判断决定:1,让孩子学中文,甚至为此考虑来上海定居;2,预言超级商品牛市已是牛抬头。对于后者,为推销自己的观点,写作了《热门商品投资》。之后,石油、金属价格真实上攻,技术派也开始数起了“艾略特波浪”。
如果跳出细节,不把有限的脑汁消耗在理解结论或导出结论的思路和细节上,我们可以把他和索罗斯的成功归纳成三方面:侥幸有一个不错的头脑、出现在正确的地方、进入到快车道行业。贵人相助自然少不得,但“出现在正确的地方”是最难得而又可控制选择的。
要在20世纪中后期的竞争里格局高人一等,或者说有比较优势,“欧洲背景”可谓不平世界里的“崂山道士穿墙术”。那么,要想在21世纪初露平坦之相的世界里积累起个人的比较竞争力,也许,美、欧和金砖四国(甚至是非洲崛起国家,想想中非合作论坛)的生活历练,会是杀手级应用。呵呵,道可道,非常道。
无论如何,让我们来看看《热门商品投资》。要知道,期货与外汇投资,就是零和游戏,是无边界的智力大冲浪,加入进去之前掂量下对手的分量是必要的。事实上我们不仅对人无知,对事实一样无知:我们不知道马尼拉、白银与明王朝之间的因果链条是如何诡异传导那叫“覆灭”的力的,就像我们没冥想过蛇的自信前行。
对现在我们也是一无所知,好比这三、四年来火箭般窜升的石油价格,与三维地震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多边油井合采、深海生产技术的出现,到底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与《卧底经济学》类似,这本书也是无偏见深入理解世界的好读本,当然,肯定要更好得多。
书摘如下:
前言
好光景不会永远继续,市场从来如此。18年对于市场来说已经很长——实际上,算是20世纪股票大牛市、商品大牛市的平均寿命吧。
我把注意力从股市转回到《CRB商品年鉴》和其他资料中,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和牲畜市场。事实表明,这些东西的市值被难以置信地低估。实际上,一旦你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来,商品的价格正处在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低点。
第一章
耶鲁国际金融研究中心(ICF)题目为《商品期货的事实与幻象》(Facts and Fantasies About Commodity Futures)的一项研究中,基于1959年7月到2004年3月的期货合同,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商品回报率指数。他们发现投资商品的回报率与股票回报率(还有债券回报率)呈现“负相关”。
上一个商品牛市,从1968年持续到1982年,其间头三年商品价格轻微地起起落落,随后CRB 指数飙涨超过200%,下跌了一点,然后又上扬了一点——次年急降53%。到1977年,在CRB上,商品又有了22%的增长,随后一年又丢掉了15%。在同一幅度内起起落落5年之后,有人可能认为商品市场就这样停滞不前了。但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他会错过另一个104%的飙涨,那是在牛市结束前的 1982年。
当你看到新闻头条上有关新的石油储层被发现,或者风车农场在主要城市突然出现;当你看到新的矿藏供应市场;当你发现所有商品的库存都在增加,这些就是基本转变——就是你把钱从商品投资中抽走的时候。牛市就会结束。
第二章
即便是一项与特定商品生产相关的技术革命突破,也不必然导致更低的价格。数十年来,1524米以下的钻井或者近海钻井事实上都不可能。到了20世纪60年代,休斯金刚石钻头得以为以发明,带来了石油钻井技术进步和随后的勘探技术进步大爆发。在这项技术突破前,钻井效率和可钻探的石油储层都是不可想象的。很快世界就有了7620米的深井和近海石油钻探平台。
石油价格从1965年到1980年这15年间,上涨还是超过了1000%。在原材料供需严重紊乱的时候,新技术的出现并不必然使其很快恢复平衡。自然,技术在改变,例如技术能让经济更少依赖石油。但是只要油价不涨得那么过分,我们仍会大量使用石油。
交易每种商品都需要花时间去寻找、培植、生产和运输。能源产品和金属的勘探和生产要花数十年。北海油田在1969年被发现,上市是在1977年;阿拉斯加北坡石油是1968年,花了9年时间石油才被运到市场。即便一头1200磅的食用牛,从阉割到屠宰也要两年;一棵咖啡树要花3-5年时间生长,才能结出咖啡果。
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牛市会持续那么长时间的原因:当商品供应因没有新的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变得衰竭时,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认识到这个变化,更不用说将产量提升到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了。
第三章
个性造就差异。你必须透过镜子,彻底洞察你对风险的态度,洞察对已犯下错误的容忍能力,洞察你是否情愿离群。如果你难以容忍错误,商品投资跟其他投资领域一样,会是个残酷的学堂。有经验的商品交易商知道他们会多次犯错。
核对供需:
1, 全球的产量有多大?
1) 这些矿是如何生产的? 2)生产地区可能经历混乱吗?3)储层上是富矿还是贫矿?4)储量有多少? 5)现有库存是多少?
2, 有新的供应资源吗?
1) 旧矿扩建还是新勘探?2)何时动工?3)花费要多少?4)产生增量多少?5)进入市场要多少时间?
1, 这类商品大多用来做什么?
2, 当前的用途中,哪项用途会继续?(无线应用革命淘汰了对电话线的需求,而电话线用铜)
3, 如果铜价涨得太高,何种替代品能有效替代铜(例如,塑料管替代了铜管)
4, 有什么新技术进步可能需要这种商品,而以前不存在这种需要(例如,计算机创造了新需求,而系统部件有的用铜;电缆系统填补了电话线对铜需求的损失)
判断出供需失衡后,要做的决定就是以哪种方式介入到这种失衡里去并获利:
1,买入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或者服务那些企业的公司的股票;2,投资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商品丰富的国家与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相比,在零售业、餐饮和宾馆连锁业都会做得更好,商品出口国与商品进口国相比,货币表现也会更好;3,投资商品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4,买入商品——全球有数十只铜公司的股票,你要全部分析一遍,分析其不同的管理、资产负债表、合并、养老金计划、政府、当地股市、不同的会计体系、环保主义者等等,要做这些细活的工作量可能是无休无止的。所以直接买商品是个好主意。
具体做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开设个人帐户;2,管理帐户——允许别人来管理的个人帐户,经你书面委托授权,你的帐户在期货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买卖交易;3,交易期货选择权;3,购买商品基金和共同基金;4,指数投资。
不要去卖空什么,除非其价格令人难以置信地高昂。
第五章
美国在走向繁荣富强时也经历过几次挫折。例如,在 1907年就在20世纪美国开始主宰世界时——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导致金融崩溃。过去60年日本创造了崛起的神话,然而也就是在1966年,其开始跻身世界最富的国家时,日本的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了。但一看到美国和日本遇到挫折就卖掉对应资产,显然是个严重的错误。
第六章
金.哈伯特是世界上唯一注意到阿拉斯加州之外美国本土石油供应走向萎缩的人。今天,世界上有一群新哈伯特,他们是专业的地球物理学家和能源分析师,他们预测全球的石油供应已经过了顶点。
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一般水平的油田,其产出每年递减4.8%。在2000年,全世界石油日产量7700万桶;以此推算,到2005年现有油田日产量6000万桶;到2010年,4700万桶。美国油田产量萎缩已经30年了,英国的储量正在锐减;在2004年,分析师预测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不算俄罗斯)石油净增长为零。
这个零增长局面致使一些分析师认定石油输出国组织储量增长是假冒的,纯粹是“纸上数字”,这些石油只存在石油生产国的脑子里。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限额是基于每个成员国的储量,所以每个国家都想把储量报得更高。
Simmons & Company International的首席执行官,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顾问Matthew Simmons的结论是,沙特油田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油田一样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几十年来,石油公司的执行官们向我们保证,石油钻探“技术革命”——三维地震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多边油井合采、深海生产技术会轻松保持供应量增加,但“换句话说,正是技术革命造就了可怕的衰竭速度”。
第七章
巴西人种植甘蔗主要是为了国内消费,以及用来制成酒精这种石油替代品。但随着由于巴西石油汽油便宜、货币疲软,对巴西有经济意义的是增加出口。
结论
你会知道牛市何时结束的,你会注意到产量在增加,并且需求在下降,即便随后市场经常会上涨一段时间。记得在1978年,石油产量超过需求,但天价石油还是持续了两三年,因为很少人注意或关心。政治家、分析员以及饱学的教授,都一本正经地语言油价在1980年代末会涨到100美元。牛市总是以歇斯底里收场。
商品会按自己的疯狂方式上演。在《财富》或《商业周刊》的封面上,你会看到昔日的首席执行官、风险投资家们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的、满面笑容的农民和石油钻探平台。在CNBC频道的“金钱甜心”节目上,或许在播放来自芝加哥的猪楠期货交易场,或许在播放超市里的女士们谈论他们如何在大豆期货上赚了一大笔钱。小型轿车会成为标准,家庭取暖温度比现在低5度,我们有可能看见小镇外不远处有风车农场。
当你看见所有这些的时候,就是你带上钱退出商品市场的时候。牛市就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