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马岛战争》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02:23
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三个群岛主权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南太平洋暴发的一场局部战争,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并且也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思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马岛的战略位置
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它位于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大西洋洋面上,像一个打开的扇贝,由346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2800平方公里,东西两个主岛并列,中间被福克兰海峡隔开,东岛叫索莱达岛,也称福克兰岛,西岛叫大马尔维纳群岛,也叫西福克兰岛,其它小岛如众星捧月围绕在两个主岛周围,有海湾众多水道纵横的特点。马岛多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不大,海拔705米的厄本斯山是东岛的最高点,海拔700米的亚当斯山是西岛的最高点。马岛属于海洋气候,平均气温较低,冬季十分寒冷。这里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矿产主要是铁、铝、银、煤、石油,1975年英国一个科学考察团提供的资料显示,马岛的2000亿桶的石油蕴藏量以及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其数字高于北海石油。1981年由法国和德国等9个国家组成的海洋资源调查团提供的资料表明,马岛南面的海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
马岛还是军事上的一个战略重地,距离麦哲伦海峡东入海口450公里,是过往船舰航行的必经之地,同时它对于控制德雷克海峡,保障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线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错综复杂的马岛历史背景
有记载,从1504年至1764年间先后有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航海家探险家曾经登临马岛的部分海岛,1529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纳在该岛停泊,称该岛为英国国王所有,另一位英国航海家为马岛起了个和英国海军司令福克兰一样的名字——福克兰。1764年法国青年贵族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带领140人乘两条帆船到马岛定居,并给起了个具有法国浪漫色彩的名字——马尔维纳斯。
根据国际惯例,先占对于拥有主权有决定性意义,但是,有效先占最低限度有两个条件,一、首先必须有取得主权的意愿行为。二、必须通过适当方式表现这种主权,如有其国籍的居民居住或有其国的官员管理或者有其国的军队驻守等。
1764年西班牙政府首先对法国政府发难,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马岛属于西班牙,要求法国人撤走,经过谈判,西班牙以付给法国24000英镑收回马岛主权,并向马岛派出第一位总督,首府定名为索茉达港。在法西谈判期间,英国的约翰.百伦率队到达马岛,于是马岛主权又成为英西之间的矛盾,双方的官员多次要求对方撤离,但没有结果,1770年西班牙派出5条护卫舰组成的的舰队和1500名军人,赶走了英国人。1806年英法战争期间西班牙投降法国,英国乘机派出海军攻陷西属阿根廷的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的马岛总督闻讯逃跑,因此,英国人认为西班牙对马岛的管辖权就此结束。1810年阿根廷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829年向马岛派出第一位总督,遇到英国强烈反对。1831年阿根廷扣留了三条美国鱼船,美国派出海军“列克星敦号”护卫舰炮轰了索茉达港,英国乘机以保护马岛不受外来武力侵犯为由,派出“史诗女神”护卫舰攻占索达茉港,赶走阿根廷的马岛总督,1843年6月25日英国任命了第一位马岛总督。从此,马岛主权之争又变成了英阿之间的矛盾。
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实际控制马岛,阿根廷始终保持着对马岛的主权要求,1958年联合国大会开始审议这一问题,1965年在联合国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两国谈判取得一些进展,1971年两国签署一项协定,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1972年实现阿根廷与马岛的通航。
在双方谈判过程中,阿方始终强调马岛是原西班牙殖民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领土完整原则,马岛应归属阿根廷。英国则强调先占而拥有主权的有效性,同时强调尊重岛上居民的自决权。
马岛战争起因
阿根廷军政府希望通过解决马岛问题来摆脱国内困局,是触发战争的政治原因。阿根廷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发达是建立在大量吸引外国投资的基础上的,外国资本基本控制了阿根廷的经济命脉,当西方发达国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阿根廷成了转嫁经济危机的对象,使得国内出现了经济萎缩,生产停滞,出口急降,财政亏空的严重状况。1976年3月24日武装部队推翻了束手无策的文人政府,组成军人政权。军人政府企图以强制性措施控制局面,但收效甚微,反而引来更大程度上的混乱。1981年出任总统的茉奥波尔多.福尔图纳托.加尔铁里将军,分析研究形势后认为,局面的改善需要人民的支持和忍耐,但是,这种支持和忍耐需要以局面的改善为前提。为了铸就全民团结共克难关的形势,军政府把目光投向马岛,制定了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根据与英国的协议阿根廷商人带领60名工人,乘阿根廷海军布恩苏赛索号军舰登陆马岛的南乔治亚岛,拆除一个旧的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升起阿根廷国旗,被岛上居民发现并报告了英国总督。3月22日英国向阿根廷提出外交抗议。3月26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实施“罗萨里奥行动计划”。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马岛战争分:双方的战略决策和展开、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抗登陆三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双方的战略决策和展开。
根据计划,阿根廷共有三支海军特混舰队,第一特混舰队由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导弹护卫舰、一艘潜艇、一艘坦克登陆艇、一艘被冰船、一艘补给船和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一个营野战炮兵、两个机降营组成,其任务是占领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第二特混舰队由一艘导弹护卫舰、一艘供给船、海军陆战队两个排和陆军一个支援分队组成,其任务是收复南乔治亚岛。第三特混船队舰队由5.25航空母舰等七艘战舰组成,其任务是机动支援。3月26日阿根廷军事行动遇到马岛只有几十名英国守军的有限抵抗后,英国总督被迫宣布投降。
阿根廷的突然占领行动让英国感到格外震惊,当天下午在首相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了六项事情,一、与阿断绝外交关系。二、对阿实行经济制裁。三、向联合国提起控告。四、要求欧共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五、任何一方调停,必须以阿撤军为前提。六、立即派出一支特混舰队武力收复失地,第二天英国议会通过了内阁的决定。
4月3日英国内阁成立了以撒切尔首相为首的战时内阁,其成员包括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国防大臣、主计大臣。
战时内阁决定成立由国防总参谋长特伦斯.卢因海军元帅领导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协调三军行动、监督战场情况、提供各种保障。司令由英国舰队总司令菲尔德豪斯海军上将担任,陆军中将和空军中将担任副总指挥,在联合作战司令部下建立三个作战司令部,分别是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潜艇部队司令部。
在确定战时指挥体制的基础上,战时内阁对军事行动采用“委托式指挥”的原则。即战时内阁确定战时准则和政治决定,其余由联合司令负责决定,择机决断。
内阁制定的战时准则是:尽量减少伤亡,包括敌方的伤亡。不把战斗扩大为两国间的全面战争。绝对不得轰炸阿根廷本土。何时登陆由内阁决定。
根据联合司令与国防部拟定的计划,首先要成立一支能符合作战需要的特混舰队,包括各种军舰船61艘,约49万吨。其中作战舰艇44艘,勤务支援舰艇17艘。英国海军要完成这些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财政拮据,使得军费削减,军工计划缩小。其次是加入北约后,由于防务分工,英国海军已经变成了一只负责大西洋东北部作战的区域性海军,海面舰艇大幅度减少。
面对这种窘境,英国防部和海军决定立即启封现有部分舰艇,紧急召回分布于各地的舰船,给部分军舰加装战争需要的各种设备和装具,缩短部分在造军舰的工期。
根据计划,执行任务的各种军舰在4月3日集结完毕,等待人员、物资和装备的上船,进行技术性的准备工作,4月4日首批出征人员集合登舰,各军用仓库紧急调出军用物资,并由征调的民用船只运往指定地点,各接受军工订单的厂家加班加点赶制军工产品。
英国特混舰队是分三个梯队开赴战区的。第一梯队在内阁组建下令后的三天即开赴战区,共有海军舰船31艘,占整个特混船队的62%,其中,航空母舰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六艘、两栖突击舰一艘、大型登陆艇6艘、舰队油船七艘、补给舰三艘、其它舰艇十艘,配备海鹞式战斗机20架,反潜、攻击、侦察、运输等各类直升机80架,海军陆战队突击营2个营,伞兵营一个营,陆军“特别空勤团”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一部分及支援分队300人及其成建制装备。
除此之外,英国还为战争征调了大量的商船,平时国防部就有300艘船的征调准备,平时和这些船务公司经常保持着联系,现在主要是精选适合这次战争需要的船只和船长,引人注目的是连“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和“堪培拉号”这样的豪华邮船也在征调范围之内,共计划征调各种商船67艘,100万吨。征调的船的类别有客轮、油船、散装货船、集装箱货船、滚装车辆货船、远洋拖船、水船、潜水支援船、系留船、补水和修理船等十个大类的船只。
4月4日应战时内阁要求,枢密院召开会议,做出了授权政府征调民船支援战争的决议。当天英国女王以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的名义发布民船征调命令。4月5日国防部发布第一批商船征调命令。在完成以上布置后,联合作战司令部4月7日宣布,英国于4月12日格林尼治时间4时起封锁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
阿根廷根据英国的反应,积极进行战略布置,其意图是造成占领的即成事实,迫使英国接受现状,阿根廷在4月7日正式宣布马岛成为阿根廷的第24个省,在岛上建立行政机构,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少将为马岛最高军事长官和最高行政首长。成立南大西洋军区司令部,从4月2日至12日通过海军和空军向岛上运送大量的物资和援兵。共计向岛上增兵一个机械化旅,二个步兵旅,一个海军陆战队营,一个防空营,三个炮兵营,总兵力达1.3万人。兵力布置重点在东马岛,布置兵力在9000人以上,沿港口航道布置大量的水雷和屏障工程。在西马岛仅布置了2000人左右,至于一些山地沼泽,阿根廷指挥官认为那就是天然屏障,只布置极少数的人或者不布置。
国际上对马岛之争分为三类态度,一类是欧美国家支持英国,一类是第三世界支持阿根廷,一类是不表态,前两类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支持自己认同的国家。美国曾派出黑格斡旋于两国首都之间,但因双方在撤不撤兵问题上分岐太大,战争的时间点又临近,终以失败告终。战争因此进入封锁与反封锁的第二阶段。
战争第二阶段 封锁与反封锁
4月12日4时英国的封锁命令生效,英国的意图是通过封锁迫使阿军撤离马岛,如不凑效,可增加谈判筹码,可为实施登陆创造条件。阿国的意图是以战争动员和准备迫使英国放弃动武的打算,以期在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解决马岛主权争端。4月30日前双方都在调整部署,30日后双方进入直接冲突阶段,
阿军的调整布置:阿国开始了一项10万人的征兵计划,大批新兵入伍,另一方面重新组建79舰队,将79舰队分为三个特混编队。79.1特混大队有航空母舰一艘,英制驱逐舰两艘,部署在圣豪尔赫湾东北至马岛西北海面。加强岛上防御。79.2特混大队有由美制驱逐舰三艘组成,部署在圣豪尔赫湾东南方向。79.3特混大队由一艘国产巡洋舰和两艘美制驱逐舰组成,做为机动兵力,剩余的舰队另编成一组做为机动打击力量,与岛上的防御形成破坏和削弱封锁的作用,自12日4时以后,阿军就从海面和空中停止了向岛上输送兵员和物资的行动。
英国特混舰队一边向马岛开进,一边进行多次的实战演练,在4月中旬到达靠近马岛的阿森松岛作短暂休整后启程南下,舰队指挥部根据形势判断制定了先从防守薄弱的乔治亚岛入手,占据一块根据地以显示英军存在和勇气,以便为后来的进攻作准备的打算,获得联合部司令部的批准。
4月23日英军派出“特别舟艇中队”14名人员,从阿森松岛乘一架c_130型运输机空投到预定的区域,然后转乘潜艇潜入乔治亚岛,在岛上寒冷的天气中坚持三天,基本上搞清了阿军岛上的兵力布置。指挥部原本打算用四艘军舰搭乘300名陆战队员偷袭,但发生的偶然事件,使得偷袭变成了强攻。
英军担任侦察任务的队员第三天发现一艘潜艇在向岛上运送物资,立即报告了指挥官,指挥官立即派出两架“大山猫”式反潜机和两架“黄峰”式战斗机前往攻击,毫无防备的阿军潜艇被一枚“空中海鸥”的导弹击中,随后抢滩搁浅,被英军俘获,但也暴露了英军的登陆企图,英军及时改变计划,炮轰岛上的阿军目标,实施强攻登陆,岛上的60名阿军士兵激战两小时后招架不住,只好投降。次日,英军又占领了另一重要港口利思港。
之后,英国的其它舰队陆续到达,阿国并没有屈服的意思,于是英军将封锁的范围扩大至空中,寻歼阿军的有生力量,炮轰阿岛的军事目标。
4月30日一架“火神”轰炸机在在2批3架“维克多”式加油机的伴航下,从阿森松岛起飞,在一万米的高空飞行,执行奔袭任务,一路上关闭通讯电路,仅用信号灯联系,实行静默飞行。在距马岛400公里的时候,打开机载抗干扰电子仪进行电子对抗,摆脱阿军雷达追踪,飞临阿岛机场上空向飞机场投掷了21枚炸弹,奔袭取得成功,后来的六次行动因阿军加强了警备,又由于“火神”电子系统过于落后。轰炸目标不够准确,而效果不太理想。

英国空袭之后,给阿国很大的震动,开始比较清醒的看清了英国的企图,决定四个特混大队全部出击,避开英国的重点设防,寻找航空母舰的的或其它大型军舰航迹,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利用导弹优势打了就跑。

英国海军也看破阿军的企图,认为有必要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重创阿海军,为后续的行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于是指挥部请求军事行动不受200海里封锁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歼阿军,英国战时内阁很快批准了这一请求。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成了马岛战役中第一艘被击沉的船只。

5月2日下午,“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完成预定的搜索拦截任务,与“好石”号以及“布查”号伴随返航。“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一艘1939年下水的外国老舰,1951年由阿国购回,舰上设备大多陈旧老化,防空反潜能力差,其实他们早被被英国皇家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跟踪上。“征服者”号舰长瑞佛.布朗中校(ChristopherWreford-Brown)觉得时机成熟即向舰队司令官伍华德少将报告请求攻击,得到指挥官的许可。

下午3时57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即将脱离战区时,由皇家海军指挥的“征服者”号潜艇在进入攻击位置后发射两枚虎鱼鱼雷,一枚命中舰舱,一枚命中炮塔前舰身下方,一个小时后该舰沉没。1000多名船员大部分被救,殉难321人。虎鱼鱼雷是由英国马可尼公司和普利赛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一种大型导线制导加主动声波自导鱼雷,鱼雷长6.464米,直径0.533米,全重1550公斤,最高航速33节,最大里程32公里,命中精度极高。

阿军受此重创后,看到了英国的实力,将全部战舰撤出战区,改由空军出动攻击。其中成功的一次是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英国海军对反潜和防空始终高度重视。在导弹问世后,现代防空中的防导弹,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理论上讲,舰队防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空袭警报和预警时间。二是在敌机或者导弹的发射平台发射弹头之初能有效的拦截。三是在敌机或者弹头飞近军舰时能有效摧毁或者进行电子对抗。用这一标准衡量,英国舰队的防空是不完善的,如英国指挥官所言,他们缺乏舰载预警机,现有的预警飞机又都是岸基预警机,飞行半径小,飞行航程短,无法完成全天候全时段的预警侦察任务,最后,指挥官不得不运用二战时舰队三层防空的老方法,即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由雷达哨舰和舰载预警机组成第一层也就是最外围远程防线,能探测到250公里以远的目标,但以英海军拥有的装备,只能探测到中高空目标,对低空目标则无可奈何。由42型驱逐和“郡级”驱逐舰组成第二层中程防空网,用“海参”式、“飞鱼”式中程导弹和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配合拦截来袭导弹或者飞机。由护卫舰和航空母舰组成第三层近程防空网,主要用“海狼”、“海猫”式近程导弹和舰上高炮来拦截突破前两道防线的导弹和飞机。尽管如此,仍然克服不了因装备缺陷造成的防空漏洞,阿军利用的也下是这点,击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5月4日上午阿军侦察机发现在马岛斯坦利港100海里处有军舰活动,10时45分从760公里的埃斯波罗少校空军基地起飞了三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先以高空高速飞行,接近英军防空雷达警戒圈时突然下降高度,进行超低空飞行,并在雷达的引导下继续接近目标,11点30分战斗机进入导弹发射区,接通导弹电源后,飞机来一个急剧升跃动作,并打开机载雷达,发现一中一大两个目标,两架飞行员分别迅速将选中的目标输入计算机,按动发射按键,挂在飞机上的法制“飞鱼”导弹脱离挂架,“军旗”战斗机掉头再急剧下降到10—20米高度全速返航。“飞鱼”导弹射程50—70公里,脱离飞机的导弹下降10米后自动点火,向目标飞去,导弹飞行20公里后高度自动下降到15米,当接近目标10公里时,导弹再次下降目标至掠水飞行,英军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正是被阿军飞机选中的大目标,此时,舰长正与上级通话,下令暂时关闭舰上雷达,当舰上的舰员用肉眼看到飞来的导弹时,为时已晚,导弹击中舰头15米处的装甲带,穿透到机械室附近爆炸,爆炸炸穿了两层餐厅与娱乐室,使舰内迅即充满有毒的浓烟,5小时后,船体大量进水,在抢救无望的情况下,舰长下令弃船,造价1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战舰被造价30万美元的法国制造的“飞鱼”AM39式导弹击沉。而另一艘被阿军飞机选中的小目标“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即幸运的多,当船员远远发现飞来的导弹时,迅速发射大量的金属箔条,并启动被动与主动电子干扰躲过了导弹,幸免一难。
英阿封锁与反封锁战争的激化,使得和谈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5月7日,英国特混舰队指挥部和登陆部队指挥部在伍德沃德和目尔的主持下,在“无恐”号两栖登陆舰上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旨在实施登陆作战的“萨顿”计划,要求军事行动要和登陆作战计划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包括继续扫清外围;消除阿军海军空军对英军两栖登陆威胁;彻底切断阿军海上和空中的补给线,使得阿军得不到人力物质的补给增援,在精神上承受更大的压力;轰炸岛上阿军的机场、雷达站、加油站等军事设施,特别是几个港口的岸防工事;勘察登陆地区的水文、航道、地质情况,侦察阿军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火力配置等情况;派出足够的军舰,实施广泛的佯动,以迷惑阿军。
从5月9日开始,英军轰炸岛上选定的军事目标,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英军发现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肉中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机机降于岛上,根据先前上岛的8名侦察员掌握的情况,分头进入预定位置,将测量到的各种军事目标数据发给2公里外的“格拉摩根”号驱逐舰上,驱逐舰上人员立即给114毫米舰炮进行计算机射击编程,以2秒1发的速度轰击阿军机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也同时借机展开作战行动。这次行动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英军以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胜利。
这次作战英军实际已经叩响了马岛登陆的大门,但,阿军始终认为英军是准备打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消耗阿军实力,为和谈捞取筹码,低估了英军的决心和勇气,因此,错估了英军的意图,所以,阿军采取的是将舰队撤离战区,岛上守军重点防守,以空军攻击为主的保军力耗时间的战法,在军事上一步步陷入被动。
5月15日,美国国务卿黑格再次飞抵阿根廷首都进行国际调停,美国非常担心马岛危机会影响其全球战略利益,因为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扼制苏联,因此希望马岛争端尽快平息下去,当然作为美国的战略伙伴,美国始终是和英国站在一起的。在和阿领导人的访谈中,黑格发现阿方的强硬态度和其所面临的局面和战争准备是很不相称的,之后,他着重分析阿方所面临的局面和英国的巨大决心,建议双方撤军,建立由阿、英、美三方组成的马岛行政机构,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进行岛上公民投票,听取岛民对归属的意见,阿方保持对马岛的商业关系。阿方对黑格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考虑,阿方意识到这是表达真实意愿的关键时刻了,况且三军协调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阿方对战争的准备并不充分,岛上守军也不能让人放心,有签于此,加尔铁里召开军人执委会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拿出了一个新方案,将马岛的三方行政机构改为阿、英两方机构外,其它条件基本接受,黑格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可是,阿方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阿方只要坚持就会在军事上有胜利的希望,在国内民众爱国情绪持续高涨的时候做出让步,势必引起国内的混乱。当黑格怀着满意的心情飞回美国的途中收到阿根廷外长科斯诺.门得斯的来信,信中说:“谈判必须在1982年12月31日结束,并要谈出结果来,这个结果的绝对条件是承认阿方对马岛的主权。”这实际是否定了新方案,重新回到原来的立场。5月31日在美国一再敦促阿方接受新协议无效的情况下,美国宣布停止调停,支持英国,中止向阿出口一切军事物质,禁止向阿发放军事销售许可证,中止商业信用公司向阿提供保证,美国的战略伙伴法国也故意拖延“飞鱼”导弹向阿方的交货,使得原来只有9颗“飞鱼”导弹的阿军异常窘困,阿方对美国的态度感到大为吃惊和愤慨。

战争的第三阶段:登陆与抗登陆
美国停止调停后,英国基于形势的判断,加紧了实施“萨顿”登陆计划,并利用外交、新闻、军事等手段大放烟雾,掩护其登陆企图。
英军确定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圣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约80公里,其间大部分为沼泽地,机动困难,距达尔文港约40公里。阿军只在圣卡洛斯港入口处的范宁角有40—50人防守。该地区水文、滩头状况利于登陆,岸上地形便于建立和巩固登陆场,利于防潜艇和“飞鱼”导弹的攻击。
  英军登陆兵共编为两个梯队。两栖突击梯队由海军陆战第3旅(辖第40、42、45营及支援分队),伞兵团第2、3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轻型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斯坦利港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
英军先在头一天不顾恶劣天气起飞多批“海鹞”式战斗和军舰对达尔文港等进行牵制性攻击和战术佯动,并派出先头舰艇驶入富克兰海湾,布置了警戒舰,用雷达和声纳探测海底和海面阿军的潜艇和舰艇。
5月21日零点突击编队全部驶入富克兰海湾,3时15分突击编队在登陆部队副司令汤普森中将的直接指挥下开始行动,首先,“特别舟艇中队”乘直升机登岛攻击阿守军哨所,俘虏了阿守军,然后与登陆部队每个营派出的一个警戒排会合,在各自部队登陆地点布置警戒哨,控制制高点,设立火力掩护点,6时30分登陆编队开始登陆至上午10时,第一波20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上岸。士兵们立即构筑工事,炮兵用105野战炮、85迫击炮、“蝎”式轻型坦克炮构成地面火网,防空部队在山上架设起由全天候盲射雷达直接控制的“轻剑”式地对空导弹。
英军上岸后防空问题突显出来,为此英军指挥部作出四道防空线的部署,第一道由航空母舰起飞的巡航战斗用“响尾蛇”式空对空导弹拦截阿方飞机,第二道由配置在富克兰海湾北口的驱逐舰、护卫舰用“海标”式、“海狼”式导弹拦截阿方飞机,第三道由配置在圣卡洛斯湾出口的护卫舰用火炮和导弹织成又一道拦截网,第四道由圣卡洛斯湾内的“无恐”号、“勇猛”号两栖登陆舰上的火炮、“海猫”式导弹,岸上的防空导弹,“吹管”式肩射防空导弹以及高射机枪组成。
英军的登陆达成了突然性,阿军侦察机发英军在富克兰湾大量集结的情况后,阿方立即警觉起来,组织了大规模的空中反击。
5月21 日当天阿军共出动“幼影”式和A—4“天膂”式战机约30架70架次,分几个波次向圣卡洛斯港的英军登陆场发起攻击,英军的“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4艘军舰受重创,第二天,不知何故阿军停止了攻击,使得英军得到的一天极其宝贵的时间,5月23日下午2时阿军空军又恢复了攻击,为了保证轰炸效果,阿空军超低空飞行甚至撞断了英军舰上的天线,在连续3天的时间里阿空军击沉英军一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一艘运输船,当然英军的四道防空网也让阿空军损失34架飞机。
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低空攻击投下的炸弹因为炸弹的起爆条件都设在由高空投掷,因此有40%的炸弹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
在猛烈的空袭中英军继续扩大战果,5月25日晚,第一批次的登陆部队5000人和3.2万吨武器装备全部上岸,滩头阵地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还把部分飞机移至岸上。
本来汤普森中将已经着手建立登陆地区的环形防御,但英国战时内阁发来命令,要求登陆部队立即向斯坦利港推进。原来战时内阁预计登陆后联合国会通过相应的停战决议,现在有消息证实了战时内阁的判断,联合国即将开会讨论这一问题,一旦通过就地停战的决议,现在的战场位置显然对英国不利,英国的目标是在联大通过决议之前全部占领或者大部分占领马岛。
得到命令的英军登陆部队在5月27日向阿军发起攻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伞兵营为先导,第45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第3伞兵营,第4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由于阿军作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使英军的进展非常顺利。英军伞兵团第2营及支援分队,大部从陆上徒步、乘直升机、吉普车和“蝎”式坦克向达尔文港开进,一部分乘汽艇由水上向达尔文港开进。
5月28日英军开始对达尔港发起进攻。阿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英伞兵团第2营营长赫伯特·琼斯中校。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军投降。英军在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战斗中,亡17人,毙伤阿军250人,俘阿军1,4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尔后,向斯坦利港方向发起进攻。
5月31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6月1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AS和SBA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到6月11日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000人,重炮30门,坦克20辆。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以及火炮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5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M—39“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月11日开始对斯坦利港发起总攻。英飞机、舰炮和炮兵对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斯坦利港15公里的两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顿山。
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14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及威廉山等高地,进抵距斯坦利港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
6月14日下午,由于阿军的三道防线已经失陷,守城攻城都失去了意义,当英军追至斯坦利港市区边缘时,斯坦利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军(包括西岛2,000余人)于21时停止抵抗。
6月19日英军又派出特混小分队占领图勒岛上的科学站,至此,英军全部重新占领了马岛,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后,双方公布了损失情况。英国死亡255人,负伤777人,被俘90人,损失舰船6艘,损失飞机34架。阿根廷死亡746人,负伤1053人,被俘11845人,损失舰船9艘,损失飞机132架。
马岛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战争的胜利为英国保守党内阁争得了荣誉,并为保守党在不久后的大选再次获胜奠定了基础。
马岛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影响和留给人们的思考即远没有结束。
《阿英马岛战争》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面临的战争们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刘放吾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原创)奠边府战役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刀客将军李云龙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历史上五花八门的军事泄密事件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抗日战争战争统计 - 战史风云 谍战风云:国共联手血洗日本特务机关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转贴---李敖:“我眼里的毛泽东”,中国人都值得一看!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马英九:中华民族再内战实在是人类的悲剧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粟裕与许世友“山东兵团”关系之简单考析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日本侵华大事记(1935年9月)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邓小平是怎样和美国“密谋”出兵越南的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钱学森岳父蒋百里 曾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什么原因导致了红色高棉的大屠杀(二)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什么原因导致了红色高棉的大屠杀(三)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隐姓埋名”的中国核潜艇总体建造厂 - 战史风云 - 凤凰论坛 朝鲜、越南、海湾:美国人如何看待这三场战争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昆仑关血战日寇》[推荐]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 忆国民革命军200师》[推荐]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傅作义-----抗日名将》[推荐]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佟麟阁----抗日名将》[推荐]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评桂林保卫战》[讨论]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 步兵第109团简介 - 战史风云 - 华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