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教子: 一位剑桥男孩的成长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1:09
 杨文教子  
                    培养孩子专注力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虽然我的儿子夏杨上学后一直成绩很好,但我和他爸爸在他上学后基本没有在他身上花费很大的精力。他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在英国学习,夏杨跟着他的外婆在国内,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我不在身边受到影响。当然这和他外婆在他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关键期付出了心血有关,同时,我们提前对他的专注力的有意识培养,也给他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打下了基础。从他出生到他上小学,长达六年里,我一直努力使他具备凝神贯注的习惯和心理素质。
              我认为,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课上很专注的听讲。我看过一项资料统计,天才在人群中不到1%,弱智在人群中也不到1%,98%——99%的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100个孩子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就那么几个,更大程度上是他们上课时的专注力的区别。
              一个人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从小一点一滴训练养成的。夏杨小时候我们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了专注力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点,要首先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夏杨小时候有一个阶段最喜欢拼插玩具,我就给他搜集了很多他感兴趣的模型,如汽车、飞机等,让他来拼插。他会把最微小的零部件,用最大的耐心,在他可能坚持的最长的时间里,很专注地把它拼好,这个过程有时是1个小时,有时是3个小时,完全*他个人的兴趣和由此带来的耐力和意志力,这个时候,大人要创造一个环境,抓住和利用这一培养他专注力的时机,最好不要打扰他,不要打断他,让他专心致志地完成这个过程。
              有的家长经常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给孩子安排一些事情,比如在他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的家长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和孩子“对着干”:“别玩了,该练琴了,该做作业了。”或者说:“你没听见吗?马上过来吃饭。”实际上,这些事情耽误一会儿都不是大问题,而孩子在全身心地进入他正在做的事情中,你打断她,就失去了一个锻炼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机。也许作为大人会觉得事情毫无意义,但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恰恰是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的重大的细节。
              记得那时我给夏杨讲故事,他有时候会喜欢你反反复复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大人的心理往往是,“哎呀,我都讲过几遍了,你怎么还听这一个啊?”我从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上看到,其实反复给孩子讲同一个老故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他的专注力进行培养的难得的好时机,这种很无意的行为,却在不经意中收到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智力正常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能够很专注地听讲,成绩好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很自然的结果。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有一种说法,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有21次重复。父母应该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和保护他的兴趣。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小学课本的内容,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地写字、做数学题,不许他有自己的爱好点,以为这样就能养成他上学集中精力听讲的习惯,我认为这样会适得其反。
              夏杨的学龄前期,我对他的教育除了给他做一些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刻意回避了让他接触小学课本上可能学的东西,有意地让他接触他感兴趣的、他能够理解的教育内容。我认为,如果小学学习的内容让他早接触过了,他在课堂上再接触时,就缺少新的信息含量,淡化了他渴求新知识的求知欲,就会使他失去课堂学习的乐趣,不但不能让他很专注地听讲,反而容易使他的注意力涣散。孩子一旦有了课堂上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即使他的智力水平不低,他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很聪明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有一句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对命运心存敬畏,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受他的习惯个性的影响。
              英语有一句名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知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夏杨的专注力的培养,就是我的习惯养成教育成功的一个尝试。
            
            我不陪孩子写作业
               
            经有很多朋友问我和夏杨的爸爸,夏杨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他爸爸会说:“不管”,我则会回答:“不学!”别人以为我们开玩笑,实际上是真的,因为在这“不管不学”之前,我们实际上“管”了很多,夏杨也“学”了不少,“不管不学”是在此之后的一种状态。
              孩子刚上小学时,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很疲惫,一个原因是孩子初入一个新环境,需要帮他适应的东西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每天晚上要陪孩子写作业。我有很多朋友,大家聚到一起经常说到因为孩子的作业,牵扯自己很多的精力,而我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因此产生苦恼和困惑。因为我提前注意了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除了上篇中我提到的关注力的培养,我的母亲还帮我注重了孩子上学后的几个习惯的培养(因为当时我正在英国留学),使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个习惯当然就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个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我已经在上篇中提到了。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的专注力,跟着老师课堂的内容走,这就像吃饭,课上讲授的内容是他知识的主粮。作为家长,与其只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老师在教孩子的每一节课中完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保持联系,随时关注他的学习过程。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着急上火,请家教,假期给孩子安排补习班,把他所有的兴趣、爱好、户外活动全取消,但孩子的成绩仍然不理想。夏杨上小学初期,我的母亲经常和老师沟通,关注他听课时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激我的母亲,她让夏杨在上学初期养成了好习惯,给我们后来的“不管不学”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习惯就是养成孩子积极提问的习惯。很多孩子课上的内容没有理解清楚,回家做作业时就不停地问家长。实际上应该让孩子利用课间或放学之后,把当堂或当天没有听懂的内容,及时主动地向老师提出来,让他带着老师给的思考和答案回家完成当天的作业。夏杨在山工附中上学的时候,他的化学书上总是画得密密麻麻的,很多是他的疑问。一位女老师何老师非常喜欢他的好学,因为他每当有一点不明白的,就在课后及时地去问老师,老师特别激励和表扬他。家长在帮孩子做作业时,也可能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但家长毕竟不是老师,而且随着孩子学业难度的增加,对很多家长来说,陪孩子写作业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所以老师是最好的解疑释惑者,而且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学生的求学好问。
              第三个习惯就是放学之后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一种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好习惯,并能按时作息。课业成绩好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我一向主张,学生的作业是学生课业成绩的基本保证,但不是他综合素质培养的唯一内容。所以,一个孩子如果能有效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就有时间和精力去涉猎其他的知识领域,包括他喜欢的游戏玩耍。
              记得有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大与小的区别,和他工余或课余时间价值的大小很大关系的。我认为一个孩子知识储备量的多少,主要看他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同样多的作业,有的孩子用一小时就能完成,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两小时,前者比后者每天就多了一小时的课余时间,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里,前者就多出4380个小时,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这样,他就有可能去涉猎更多的知识。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从孩子上小学到初三,每天陪孩子写作业,这些年她连电视都很少看,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她也经常是一边陪孩子写作业,一边唠叨孩子,孩子很烦躁,她也苦恼。其实我觉得,不仅孩子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大人的时间也很宝贵,这样大家每天都在烦躁的气氛中度过宝贵的时光,是大家生命的荒废,是对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一种破坏。
              记得夏杨当时基本能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他会看他感兴趣的一些课外书,和小朋友玩,还会和我们在一起探讨许多问题,包括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困惑,所以我们至今像无话不说的朋友。
            要让时间优质化,让孩子养成独立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也有时间来做一些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素养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生活的一种榜样,他会在无形中演绎、模仿成人世界,将来也能像我们一样从容不迫、健康、快乐地过好人生的每一阶段。            我出国时儿子没有回头看我
            
               
            我一直相信,在所有的教育中,亲情教育是最关键的,父母如果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期的其他教育也不可能实施。也许有人会说,血缘之情哪用得着教育?实际上即使是亲生儿女,如果没有把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在亲情教育的最佳培养期给予他,等他长大成人后,我们和他的心灵上,还是会有一些莫名的隔阂。今天,我的儿子夏杨把我和他爸爸当作最知心的朋友,他的心始终对我们是敞开的,除了浓浓的血缘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亲情教育的最关键期,我们不遗余力地付出了所有的努力。
              孩子0到6岁是和父母耳鬓厮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总希望粘在父母的身上,不仅身体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抚,心灵也需要父母细微的呵护和开发。他会问这问那,有很多的要求,是我们父母为他付出最多的时候,但也是我们最能影响他的时候。
              我经常跟朋友们说,对孩子的付出是可以分阶段性的,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妈妈是需要多花点功夫的,等到他可以进入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去独立学习,有专职教育者去教育他的时候,妈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儿子的身上。那时候我从书上学到了很多教子的理论,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实践。我记得那时我几乎牺牲掉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星期天,亲戚朋友在一起打麻将,我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到很多场所去,让他接受尽多的外界刺激,同时,在随机教育中,我和他培养了可以彼此心领神会的一种亲情,这种和他之间从小就有的默契感觉,到今天他20岁了,我们还有,而且越来越互通,越来越深刻。
              我不赞成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我总觉得寄宿学校像一所高级文明监狱,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随时向他提供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点一滴培养亲情的过程,错过了很可惜。当然有些家长是工作太忙,没有选择,因此放弃给孩子更多的亲情和教育,真的也很遗憾。我庆幸和欣慰的是,那时我竭尽全力作了一个称职的母亲。
              我曾经在他7岁那年去英国学习。那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幕也一直在鼓励着我。记得我要去飞机场了,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在学校门口看他过马路进校门,我当时在车里面非常希望他能回头看一看我,但他头也没回地走到学校里面。我在国外的那两年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我?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我要刻苦学习,我要把国外好的经验、好的教学方法收集回来。
              十几年之后,在儿子的获奖作文里面我知道了他是故意没有回头。他是这样写的:妈妈就要走了,妈妈送我到学校,我就自己下了车,自己走到了学校,我没有回头。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来,到处张望,我发现送他*的车已经不见了,妈妈也已经没有了踪影。我没想到小小的儿子能有这样的克制力,也没有想到我的出国让孩子这么难舍难分。
              我有一个习惯,夏杨小时候我跟他说话时,总是尽量蹲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很耐心地问他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我觉得那时我是他所需一切的提供者,承担着很重很重的使命。正因为有那一段我对夏杨的陪伴,所以到他以后上中学,尽管他学习忙我工作也忙,陪他的时间也少,但我跟孩子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亲情和理解,真的无时无刻不让我们幸福和欣慰。
              别给亲情留下遗憾,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更多的爱。
            
            我替孩子抄作业
            
               
            孩子上学后,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我也很注重孩子的作业,但我一直强调的是要快速高质地完成作业,而不是让作业占据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
              夏杨上学时,一般是用很快的时间,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所以,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他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他可以去玩,可以读他喜欢的书,可以捣鼓他的电脑,可以看电视……他的学习状态是宽泛而独立的,因为除了课本作业外,我认为他接触的很多东西也是在学习。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夏杨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作业之外的活动上。但有一次,我发现夏杨没有像以往一样很快地把作业写完,非常磨蹭,也非常不愉快地在做作业。一般来说,我是很少过问他的作业的,但这次我很详细地询问他原因。原来,老师这次布置的作业量非常大,有的题要反复做很多遍。我问夏杨是不是都掌握了,他说已经都会了。我就从这些题中选取了一些来测试他,发现他真的都掌握了,于是我就把剩下的作业替他抄了,而他自己则去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当然这种做法不是很合适,事后我与夏杨的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对此表示理解。我以此说明我对孩子“学习”的一种观念——永远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作业上。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课内成绩只是一部分,虽然我们的孩子要应对中考、高考,但我认为一个孩子好的成绩决不仅仅是*写作业写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12年间,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他的课本的话,那这个孩子汲取知识的广度肯定是不够的。在夏杨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和他爸爸采取的一直是比较放任的态度。我们认为只要养成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好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但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材。我们的“放任教育”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孩子,夏杨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借鉴的,但我想,培养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永远会比只抓课内成绩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我们表面对孩子的放任教育中,实际上有着很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说我们要孩子“你去做什么吧”,而是培养他积极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习惯。课堂专注听讲的习惯,已经基本能够保证他掌握课内的学习内容,所以,从小学到高中,夏杨虽然都不是那种把课内学习看得非常重要的孩子,但他的成绩在年级里面还是能够名列前茅。并不是他多么聪明,也并不是他多么努力,而是因为他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汲取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成绩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从夏杨上小学开始,到他一直走进剑桥的大门,我没有给他买过一本辅导书,没有请过一次家教。所谓的“不管”就是让孩子任意发展,而“不学”就是在孩子建立了完善的行为模式后,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几册教科书上。“不管”是一种手段,而“不学”是一种境界。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夏杨现在是剑桥大学大二的本科生,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积极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并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剑桥大学生物协会主席、剑桥大学科学协会人事部长、三一学院科学协会执行委员、世界著名学生组织AIESEC联合会成员、剑桥大学及全英混沌科学节学生演示小组主要成员、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顾问约翰.沃克教授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汤姆.布伦德尔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划船竞赛俱乐部成员、剑桥中国社团的首次话剧《雷雨》中男一号周萍的扮演者、剑桥象棋协会2004年度象棋联赛总裁判、英国BBC广播公司电视系列节目的嘉宾……
              他是学生物科学的,每天穿梭于教室、实验室和各种繁忙的社会活动中,我和他爸爸也提醒他注意时间的分配,但他说:“有机会面对这么丰富的生活,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并能向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其实想一想,夏杨今天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他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发展多样兴趣,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他已经把紧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当成一种自然的生活行为,这还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吧。
              夏杨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注意发展他兴趣的多样性,看电影、听音乐、拆卸组装玩具、旅游、玩耍……凡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我们都尽量地满足了他。孩子喜欢的东西,就是他需要的东西,家长在这一点上,不要逆孩子的兴趣而行,而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他愿意涂鸦就让他去涂鸦,他愿意歌唱,就让他歌唱,他愿意看动画片,就让他看动画片……他的想象力要发展,他的专注力要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甚至是在对玩具的破坏性中训练出来的,很多很多的东西,就是在兴趣中学会的。
              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像很多家长一样,给他报了各类学习班,但我给他报的不是“书法”“绘画”“形体”等,而是能够培养他的面向现代化的能力的,比如电脑班,小记者班,快乐夏令营,拓展夏令营等。我认为,书法、绘画等是一种技能,而我更希望孩子成为熟悉现代科技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在夏杨读中学时,我们也是鼓励他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他曾经多次在全国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并在高中先后获得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决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多次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这些活动促进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在参与中培养了一种竞争精神。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尊重他个人选择和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他能够在学习和兴趣娱乐之间取得平衡,并能在这种平衡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育是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孩子与大量的事物和思想有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在体育、自然、手工艺、科学和艺术等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在这样的活生生的“书”中,学习新的生存方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
              相信,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活力的人,同时,也肯定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所有的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时间老人是很公正的,他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多一分也不多一秒,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业好,知识多,作为大?实际上是因为他的时间利用效率高。为什么有的家庭关系好,父母孩子亲情浓郁,这就看我们父母是不是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了有益的时间,快乐的回忆。
              像每个孩子的父母一样,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得飞快。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我尽量保证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每时每刻都过得有质有量,这也是我多次提到的随机教育的核心。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意识:怎样筹划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效率,随时随地地让孩子拥有“优质时间”。可以这样说,夏杨成长的过程,就是充分地利用和拥有“优质时间”的过程。
              夏杨是一个擅长在玩中学习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好以及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都得益于他在“玩”中所度过的“优质时间”。他的核心价值观——成就感、好奇心、勇气、感情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动脑、尊重他人、自立自尊、帮助他人和幽默感,都来源于他成长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随机教育”,在“优质时间”里寓教于乐,在过程中及时给孩子积极的指导。也许是用几分钟,就教给孩子一种新技巧、一个新信仰、一个新思想和看待事物的一种新方法。
              我们全家到现在有一个爱好:看电影。夏杨小时候,夏杨的爸爸经常在晚饭后倡议:“走,我们看电影去。”于是,经常是碗也不洗,全家欢呼着坐在一辆自行车上,由夏杨的爸爸“驾驶”,大家唱着歌奔向电影院,回来的路上,电影的内容就是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让夏杨来“评论”一下电影里的事和人。我们的很多观点,对是非的判断标准等核心的价值观,就这样在娱乐的时光里,影响着小小的夏杨。
              我曾经听现在的很多家长说:我们的工作太忙了,真没时间教育孩子。正是因为现代人的忙碌,我们才更应该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我把排队、候诊、送孩子上学、和孩子旅游、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今天孩子长大成人,我才少了许多遗憾。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就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很少让他处在空白的状态。比如,我和他在一起等公共汽车,从小我就让他拿一本他喜欢的书,在等车的时间里,小的时候我讲给他听,所以大了他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出去,有可能的话,他总是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间积少成多,就这样形成了他的快速阅读力。
              有时候和他出去,比如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孩子在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关注,或者不自觉地被大排出谈话之外的,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夏杨适时地参与进来,或者让他去照顾比他小的小朋友,或者让他去帮着和服务员沟通,或者让他静静地观察来参加宴席的人……当然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绝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性,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的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自然习惯中,夏杨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了与人的交往,学会了让生命的每一刻都不是空白。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可是如果我们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的话,那这个过程就是一段愉快而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我是一个闲不住的妈妈,我自己也有一个习惯,就是舍不得浪费分分秒秒。无论是阅读的启蒙,还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孩子关键期的教育,我充分地利用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时刻把握着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在洗浴的时间里,我给他讲生命与水的故事,给他讲关于卫生的常识,和他玩纸船;在卧室的时间里,给他讲床前故事,让他闭上眼睛,给我讲述白天他的见闻,还有他脑子里的故事;在火车上,把车厢变成大课堂。在他安静的时刻,在他生病的时刻,在他走路的时刻,在他等待的时刻,在他吃饭的时刻,在他购物的时刻……
              瞧,我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有意识,并且把握了和孩子相处的艺术,我们就有可能把和孩子相处的所有时间变成“优质时间”。这样的随机教育、习惯养成,就让孩子在未来的岁月里,具备了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  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53 更新时间:2006-12-30             有一位妈妈曾经对我说:“现在的传媒对孩子影响太大了,那么大的信息量对他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干扰,我们家的电视几乎不开,家里的网线也让我给拔了……”
              很遗憾地告诉这位妈妈,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回到一个“大众传媒哑音”时代,像文革期间,将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我说,不要企图捂住孩子眼睛,关闭他看世界的窗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媒介信息是他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空气”,它对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所具有的影响力,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也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据统计,广播问世38年间,拥有5000万听众,而达到这个数字,电视用了13年,网络只用了4年。在这样一个传媒异常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父母无法抗拒大众传媒对孩子的影响,那我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积极地利用大众传媒,为孩子开启多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一向秉承“三个开放”的教育原则: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所以我认为发达的传媒,不是干扰了孩子的学习,恰恰是孩子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的好时机,关键是怎样正确利用。
              夏杨小时候,传媒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但我是努力寻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他幼年的时候,我给他订了《儿童时代》、《好娃娃》等杂志,在电视媒体上引导他看适合他年龄段的各种节目。上学以后,他把作业写完,愿意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都可以,而且在他8岁的时候,我就给他报了电脑班,跟着大人一起学,并学会了上网。现在夏杨负责我们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论坛、招生咨询系统的技术维护,他的编程能力很得益于他对电脑和网络的从小接触和介入。
              等他上了中学,传媒也越来越发达,他利用传媒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电脑、VCD、DVD、磁带,学英语,看大片,传媒成了他拓展学习领域、扩大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渠道。
              当年我在英国留学时,见到那些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软盘,包括游戏软盘,那时候国内还很少这些东西,我也是买回来,让他见识。我从来没有限制夏杨玩电子游戏,只要他完成作业,我还鼓励他。我想,游戏的竞赛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强化他的意志力、专注力、竞争精神等品质。
              现在有很多学校把不准学生看电视当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很多家长也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一样,不敢让孩子亲近大众传媒。我认为这无异于把孩子放到了一个孤岛上。大众传媒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佐餐”,尽管含有杂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息全感的,全方位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开启更多的窗口,让他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世界。而现代传媒,充分地把一个多元的世界和丰富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的面前,捂上眼睛,无异于关上窗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太有意识地让孩子回避什么,除非是一些的,我会告诉他绝不能接近,让他意识到那是他的“雷区”,他就在心里有了一道界限。但其它的我们还是让他在接触中,增强免疫力。哪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让他经风雨见世面远比让他在温室里,对他的成长更有利。
              高分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夏杨之所以可以在多媒介之间自由地切换,原因是他已经养成了快速完成作业,快速掌握课内知识的习惯。另外,他在媒介面前的自控力、判断力、选择能力,也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塑造的。
              环境并不是直接地影响着孩子,它会被过滤、筛选。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为他过滤筛选,孩子大了以后,是孩子的判断力在过滤、筛选。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判断力和选择标准,却是父母有意培养的结果。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始终把一种判断是非的标准,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他不同年龄能懂的方式告诉给他,潜移默化中,相信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
              为我们的孩子祝福吧,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知识丰富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行动吧,给他一双慧眼,让他在真实的社会中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很多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苦恼,甚至有人说教育孩子简直就是在哭声和骂声中种土豆。但我却觉得在培养夏杨的过程中,我得到的快乐要比苦恼多得多。
              夏杨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基本是在快乐中进行的。当年我看到一个理论,说是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好办法就是要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从夏杨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努力为他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让他在笑声和愉快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总是有快乐的气氛。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喜欢开玩笑,看小品,听相声,说幽默故事,玩脑筋急转弯,有时候因为某件事情不愉快,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开个玩笑,或者自我解嘲一下,或者克制一下,不愉快会很快过去。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夏杨的学习都是在这样的实际中完成的。比如他三岁时,可能对一只蚂蚁感兴趣,那我就围绕这只蚂蚁,给他讲有关蚂蚁的许多知识;在他十三岁时,可能他会对流行音乐、动漫感兴趣,同样可以把和这些有关的知识和他沟通。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因此,夏杨的很多知识都是我们在这样的引导中获得的,在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先让他感兴趣,接下的工作便会事半功倍。
              一个幸运的孩子,遇到的应该是一个克制、有耐心、不断寻求教育方法并不懈努力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和夏杨的爸爸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可能对孩子施加的不愉快影响。
              1.不在自己的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东西。
              3.努力营造快乐、鼓励、赏识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有成就感和实现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孩子更多的是看到缺点。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他的教育信念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心态。
              在对夏杨的教育中,不管是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对孩子实施道德管教的时候(关于孩子的道德我将专门来谈),我都遵循“快乐教育”的原则。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是上进心十足,创造性十足,合作精神十足,他会不怕成长中的任何困难,他的人生一定是健康幸福的。
            批评孩子的艺术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改掉缺点的过程。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做父母的一定首先善待孩子的缺点,努力以平心静气的心境,来随时面对孩子可能犯的大大小小的过失或错误。
              夏杨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当有错误时,我都会很冷静地先了解清楚情况,然后说:“夏杨,过来咱们谈谈。”他知道这句话就是我要和他“理论”事情了,而且他知道他不会受到无端的谩骂和指责,也不会陈年老帐一起翻出来算,我会给他讲清楚道理,以自己的平和心态,让孩子也在平静中反思自己,而不是激化他的情绪。
              比如小时候,他和小朋友打架了,我不会马上就动怒打他一通,或者去找人家孩子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争情理,我会先认真倾听夏杨诉说他的理由,然后再去找其他的孩子了解情况,知道事情的真相,并在心理上认真做好准备之后,我才开始和夏杨的谈话,这样我对他的批评教育就有针对性,能收到好的效果,又不会让他逆反。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他所犯的错误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但大人对事情所持的态度却会给孩子很大影响。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采取了淡化和转化的态度。
              记得夏杨上初中时,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和周围的同学说笑,结果老师惩罚他,就让他一个人单独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小单桌,他是班里惟一一位受此“待遇”的学生。老师很严肃地找我谈,我发现那几天他回家,也明显地打不起精神。可能他以为我会把这件事情当成大错来批评他,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我首先是让他感觉,我对这件事情没有看得很重,然后安抚他,让他恢复正常情绪,保持心情平静,再给他分析这件事情的利害。当时他跟我说,老师当堂讲的内容他都掌握了,所以才没认真听讲。我就随机告诉他,人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环境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行为,而破坏了规则。最后,我开着玩笑对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很少,现在你成了‘坐前排’的学生,我希望你永远都要坐前排,不但人坐在那里,成绩也要摆在那里。”结果,这次错误,成了我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教育时机,而且他很愉快地把“坐前排”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力量。
              即使孩子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一样可以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必大骂。父母责备的声音越小,孩子越会注意倾听。“教”而不“罚”,比纯粹的批评惩罚会更有效。人天生是一种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地产生敌对和冲突,所以,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亲子关系、双方的感情都会受到考验。因此父母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掌握一些批评的原则。
              1、要把握批评的时机,在孩子对所犯的错误还记忆犹新,并有体验时,进行有启发性的批评教育。
              2、不要一味批评,要沟通对话。规定谈话时间,不要事无巨细地不停指责孩子,否则,他的心灵之窗就对父母关闭了,那样你再正确、再有效的教育也无法实施了。
              3、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他的辩解,允许他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必须详细对孩子说明他被批评的理由。
              4、要让孩子知道日后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5、尽量避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
              6、杜绝情绪化的批评。不要翻旧账,不要做人身攻击。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我经常想:爱是什么?
              对于父母来说,爱就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为孩子所作的一切。在夏杨的成长中,我经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精神上,而不仅仅是物质上关注他。一个人可能会很有力气,体格健壮,也可能会很有学问,学识渊博,但在生活中真正促使他们去克服困难,完成伟大而有益的事业的,则是他内心良好的品质。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决心一定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建立一个品德的精神银行,并不断地为他的账户存入“爱的存款”,让他在人生的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夏杨小时候,我曾经看过英国伟大的教育家、现代成功学的开创者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传世名著《品德的力量》。书中把青少年一生应该塑造的品德分为9种:责任感、坚韧的意志力、实干精神、积极乐观的朝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的精神、节俭的习惯、尽可能多地拥有人类的美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影响力。
              我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从夏杨小时候,我们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有意识地在家里来谈论一些社会上的人和事,但在谈论的时候我们不是很情绪化地随意发表看法,而是通过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对孩子基本的是非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观点和看法,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这种从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包括在街上,我们要是看到一些事情,也是随机向夏杨发表我们的看法,这个看法本身,就寓含了我们的道德教育。
              孩子的精神银行是父母在点滴之间为他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身后时刻有一双小眼睛在盯着我们。你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以影响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健康的时候是怎样的,你生病的时候是怎样的,你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你欢乐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都会被孩子注意到,而且进行模仿。有句话叫“言传身教”。在对夏杨的教育中,我们除了言传,也注意了孩子模仿的天性,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日常职责的履行。我是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董事长,我的手机总是24小时处在开机状态,因为我要时刻对学院里的一万名学生和五百多名员工负责。我要让孩子看到,一个人要负起他应负的责任。
              夏杨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友善、信任、守约的孩子,同时也很乐观。这是他爸爸用他个人的影响储存进他的精神银行的财富。夏杨的爸爸有一个乐天派的天性,平时上下班,只要他在班车上,他就会把乐观的情绪传给大家,即使在他很有压力的时候,他也是幽默不断。他经常跟夏杨聊天,对他说:“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一定要珍惜生命,只要生命在,一切就充满希望。时间可以医治和恢复一切,要学会在挫折面前很快地给自己疗伤。”
              我们希望把厚实的“精神存款”留给孩子,使他能够应对人生的岁月中可能发生的危机,这笔“精神存款”有的是“近期支票”,有的则是“远期支票”,但都可以让他处变不惊。
              我相信,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性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有效的暗示教养
            
            教化和养育孩子是一个神圣而漫长的过程。曾经有朋友问我:“夏杨怎么会那么听话?你怎么把你的教育实施到孩子身上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首先,我从来不把孩子是否听话当成判断孩子对错的标准,其次,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实施了有效的暗示教养。
              这是一种敏感的教育方法,我一直忌讳在孩子面前把我的这种“秘密武器”公布出来,直到有一天,夏杨考入剑桥放假回家,当着朋友的面我透露了“秘密”,儿子大叫:“哇,妈妈,原来我从小到大就是被你‘暗算’了,自己还浑然不觉。”我则笑曰:“所谓潜移默化也。”
              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渗透性”和“随机性”,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暗示教养是可以实现“渗透性”和“随机性”的最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习惯于明示教育,直接给孩子指点,而且不管时间、地点,让他懂得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以此规范孩子的行为。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这种直接的、外显的方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慢慢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唠叨,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效果。
              女性有着天然的暗示本能,如果方法得当,是很有效的。所谓的暗示教育就是用语言、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者做某一件事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直接对孩子提出某种要求,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方式,把我们父母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
              当我们要让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有深刻的印象时,不一定要反复强调,可以用暗示性的语言启发,就能达到目的。比如要让孩子有礼貌,不一定非得不停地嘱咐他:“要问爷爷奶奶好。”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我曾经经常给夏杨讲小黄狗不懂礼貌不受朋友们欢迎的故事,让孩子明白讲礼貌的必要性。等到他大一些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在他面前评论其他人的言行举止,对没教养的人表示我们的厌恶,对有礼貌的人表示我们由衷的欣赏。这种暗示导向,甚至比说很多话的直接教育更有效果。
              暗示可以使教育的力量触及孩子的灵魂。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时期,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有一项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可以在幽默中,教会孩子平静地接受和理解一切,并能积极地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一种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暗示教养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暗示总是和真挚的爱相联系。只有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有时是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
              其次,这种暗示并不是夸张、夸耀和人为地对缺点的掩饰。需要父母用科学理性的爱,去掉孩子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这种暗示总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否则暗示教养的效果就无法达到。
            
            木棉效应
            
            千百年以来,母亲的角色,经常是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她们的人生,往往只是护花春泥的默默,而自己,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绽放过。我不希望我的生命是这样的。虽然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把无私的爱给儿子,但我希望因为对儿子的付出,我的生命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和灿烂。
              我喜欢女诗人舒婷写的《致橡树》中的意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认为父母的三种角色中,除了是教育者、提供者,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示范者。作为母亲,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从小无论我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我的母亲总是一句话:不要骄傲。一直到今天,我总是处在一个永不满足的状态中。我的这种人生态度对夏杨影响很大,永远在寻求新的方向,永远在学习新的东西,永远不满足不放弃,也成了夏杨的一种求学理念,夏杨的爸爸称这是“木棉效应”。
              关于孩子的教育,理论上可以说上许多,因为从孩子出生以后,我阅读了大量的教子书籍,在林林总总的教子方法中,有一条让我受益最大,那就是一个母亲的生活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我发誓,我一定把最好的教育给儿子,也一定为儿子做出榜样。
              在儿子的记忆中,我可能是一个永远闲不下来的妈妈。我曾经在德州教育学院英语系任教,夏杨6岁时,我得到了一个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的机会。因为在儿子一岁时,我就开始对他进行英语启蒙学习,所以到了英国后,我看到那些孩子灵活的语言学习方式,就对儿童英语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里专攻儿童英语教学法。英国的新书很贵,我就经常跑旧书摊,回国的时候,我带回了八大箱子旧书。记得当时我回来时,夏杨看到那么多的书,小小的眼睛都瞪直了。
              为了试验我的儿童英语教学法,我除了在夏杨身上施教外,还到别的学校和幼儿园讲课。记得当时在德州,我晚上一个人骑自行车从城西到城东,我去给孩子们上英语课,每晚上的讲课费只有2元。夏杨的爸爸开玩笑说:“这样吧,我白天在城西给你放上2元钱,晚上你骑车去把它拿回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我说:“我哪里是为了那2元钱,我是想验证、完善我的全息全感儿童英语教学法。”
              那些日子,夏杨看到的妈妈就是不停地读书,不停地讲课,不停地做各类卡片。我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会员,并作为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当时的国际儿童英语教育研讨会。
              后来,我带着夏杨到了珠海,在珠海经济特区市委机关幼儿园从事儿童英语实践与研究。我用在英国学到的知识,用在英国搜集到的新奇的小教具,独创出新颖活泼的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在那里,我被评为“特区最佳英语老师”。广东电视台长期播放由我主持的英语节目,珠海电台、《澳门日报》采访宣传我,全国各地去特区幼儿园观摩我的英语课的人络绎不绝,澳门一家学校的校长邀请我去澳门任教,珠海度假村准备请我去做总经理助理……
            在珠海的日子,是我对夏杨影响最大的时期。一是他亲眼看到了他*的成功,看到了妈妈受到了那里的孩子和大人怎样的尊重;二是那段时间他爸爸在山东,我一个人带着他到了珠海的很多地方,带他买书、旅游,送他去电脑学习班,他是班里最小的学员,只有8岁,其他人都是成人。当时我在珠海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基本上都花费在了夏杨身上,不是给他买很多物质的东西,而是全花在让他“见多识广”上了。
              当时珠海那边允诺要把夏杨的爸爸也调到珠海去,还答应给我们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但我心里有一个梦,就是想在济南建一所全国一流的双语幼儿园,还想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今天,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已经在全省有了5所分园,英才教育集团也形成规模。儿子夏杨是我这个梦想的促成者,也是实现的见证者。
              1995年,我创办了山东省东方英才外语培训学校,1999年我又亲自创办了济南市英语成人中专学校,并在全国首创“幼儿英语师资专业”。同时,我和夏杨的爸爸因为相同的志趣和爱好,又一起创办了山东英才专修学院和济南英才高中,就这样互相拉着下了水,走上了创办私立学校的路子。当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所万人民办大学时,夏杨也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摘取了英国高等教育皇冠上的明珠。
              夏杨的爸爸跟我开玩笑:“杨文同志,咱们都搬了四次家了,你总算最后一次把窗帘给挂上了。”我说:“我在忙着种树呢!我是一株木棉,你是一株木棉,夏杨是一株木棉,然后还有一万到两万株木棉成长起来。”
              虽然是玩笑,但我从爱一个到爱一万,真的是对儿子的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我和丈夫本身的自我改变和奋斗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这样的“木棉效应”让我们全家都有了奋斗的目标和事业,而且会让我的儿子终生受益。
            夏杨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而且他始终是在兴趣中保持着不懈的学习热情。这其中有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学习型的家庭。
              学习型家庭的父母有两项职责:一是透过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带动家庭学习风气;二是父母经营一个最适合学习的非竞争性、非威胁性、低权威的环境,使孩子感觉温暖安全,同时家人之间能够进行双向和多向的沟通,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我们家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买书,也喜欢把书作为礼物来赠送。所以夏杨从小的印象里就把书当作人生宝贵的东西来看待。我们家的书橱总是不够用的,我出国带回的八大箱子书,还有原先买的,已经捐赠给了英才学院,现在随着我们学习领域的不断扩展,家里又买得满地都是书了。夏杨从小到大,就是伴随着书成长的。
              学习型家庭的成果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成果容易量化,比如,又拿到了什么学历了,等等;隐性的成果是体现家庭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的稳固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增强。我们家这些年,是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夏杨的爸爸一直在学习中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大学毕业后做行政干部,又成为高等院校的老师,后来又做新闻记者,现在又成为英才教育集团的总裁,成为教育管理者,并被山东省社科院聘为第一位来自民办高校的研究员,成为山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硕士生导师。而我自己到现在为止,也是学了5个专业——大学的英语专业、自学的幼儿教育、出国学习的幼儿英语教学法,现在学在职的教育管理,并同时学习清华和复旦的工商管理。夏杨现在读的是剑桥三一学院的生物专业,但在假期他又去金融机构实习。
              这些显性的学习成果背后,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我们三个人互相间都是老师,同时也都是学生。夏杨小时候,我们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以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带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们还在学,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持续终生的一件事,而且,我和夏杨的爸爸现在有很多问题开始向夏杨学习了。
              家庭学习不仅仅是看书读报,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的无字书里,我们愿意放低身段,建立民主、低权威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创设安全、温暖、充满关爱和理解的心理环境,创造易于沟通的气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当自己的观点与孩子发生冲突时,首先反省自己,彼此提供模式,但彼此尊重。
              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家里,在学校,在各种地方学习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文字书,声像书,生活书,有形的,无形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效仿者。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人文精神。
              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我们一家三口在互相的了解、接纳、支持和欣赏中,在情感的满足和开放中,提高着知识的含量,不断扩展着人生的目标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