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寂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5:46
孔子很寂寞   作者:木然

  最近电影《孔子》上映,人们又有了一个认识孔子的新视角,据说还因此掀起了什么新的“孔子热”。中国人爱发烧,倒也稀松平常,发烧时说些糊涂话也在情理之中。总是发烧,烧得不理智,真人成幻影,假人成真人,如此以往,又没有治发烧的药,无药可救,危险必现,把孔子当《孔子》即是一例。此《孔子》非彼孔子,真实的孔子已经离人们远去。由《孔子》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被时代和权力敲打得零零碎碎。说句难听的话,假设孔子活着也会被气死,孔子死了也会被气活。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孔子》都很成功,但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孔子》很失败。《孔子》里的孔子言语都是权力者同意和许可的情况下说的,权力者不让说的,《孔子》里一句都没有。《孔子》里的思想和睿智也被“给个话呀”的现代语言所调侃,一个严肃的话题被搞笑的语言冲淡。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有意想不到的命运和结局,相比起来,恐怕没有人比孔子命运更奇特。活着的时候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了也不得安宁。也没有人比孔子更风光,活着的时候弟子若干,思想不断流传,影响中华大地几千年。一个人集荣耀与诋毁于一身,既流芳百世,又遗臭万年。

  任何思想只要和权力结合,思想就失去了其独特的光彩和思想魅力,成为权力的婢女、权力的工具。孔子本是一个思想家,和权力相结合就玩起了七十二变,权力是什么,孔子就是什么。如同马克思本是一个思想家一样,马克思的思想和权力相结合,就变成了万能膏药,一贴就能包治百病。

  权力永远都是思想的天敌。权力成为利维坦,思想就会萎缩。权力如果受到控制,思想就会有发展的广阔空间。马克思当年选择英国这个宪政国家而不选择其它的专制国家才使其思想得以阐发,如果选择专制国家,马克思的思想即使产生了也很难传播,马克思本人也可能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和人生过客。孔子的思想没这么幸运,他的思想产生于乱世,思想一直被专制者利用,成了专制的工具和玩偶,用之为孔圣,弃之如枇糠。这是孔子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

  想当年,郭沫若的十批判书里边有一批是批秦始皇的,骂秦焚书坑儒。只是这一骂,后来却受到毛泽东的批评,有1973年毛**给郭沫若写了首诗为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的老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教化老百姓的思想时,就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为什么要批孔,毛泽东认为,历代革命的时候都是从批孔开始,等到他掌权的时候,都要把他请回来,干什么呢?把他作为对人民统治的思想专制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一旦中国共产党也尊起孔子来了,就说明你也到时候了,就说明你统治不下去了,要靠他来维持你的统治了 (赵海均:毛**为什么要批孔?http://bbs.sogou.com/519451/lrou1Mgh_vgIBAAAA.html)

  毛泽东喜欢秦始皇,借秦始皇为专制正名,世人皆知。不喜欢孔子,借孔子来打人,也是毛泽东政治权力斗争的需要。原本一个有思想的孔子,在毛泽东那里却成了整人的工具。不过毛泽东说什么时候中国人尊起孔子了,说明统治不下去了的观点却值得回味。

  毛泽东这么一说,搞得郭沫若迅速转向,由尊孔转反孔,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光彩的笑柄。这也难怪,在毛泽东那个时代,为了生存,牺牲一个孔子,牺牲一个学术思想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是值得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权从来都是专制统治下的首要人权。

  因孔子和权力的结合而尊孔或反孔都会使人误入歧途。不去研究孔子的思想,把反对孔子当成反对政权的工具,把孔子又放在风口浪尖上,也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如果把孔子思想进行学术研究,把孔子思想当成多元思想的一元,回归孔子,还回孔子,并超越孔子思想才是正事。

  孔子很寂寞,那是闹市里的喧嚣寂寞,那是被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寂寞。解决孔子的寂寞,只有把权力还给权力,把孔子还给孔子,与孔子进行真诚而平等的对话、自由的言说,如同一个哈姆雷特在千人之中有千人哈姆雷特形象一样,一个孔子在千人之中有千人孔子形象,这样的孔子才是真正的立体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