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灵隐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15:55

灵隐寺(西湖全书)

作者:王国平编

 

  • 市场价: ¥32
  • 博库价:¥ 24
  • 折扣: 75折
  • 立即节省:¥ 8 元
  • ISBN:7806337245
  • 出版社:杭州
  • 2004-10-01 第1版
  • 2004-10-01 第1次印刷
  • 开 本:32开 平装
  • 页 数:181页
类 别: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58元免运费         
内容提要    犹如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西湖全书》以一种散射式的描述,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换。那清丽的群山、那喷涌的泉井、那玲珑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阁,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
    首批《西湖全书》14册,内容引人注目,题材各具特色,并都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于谦与西湖的关系,过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过介绍,这次分别以单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这四位名人与西湖的密切关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丰富的人文内涵,又较有可读性。《西湖龙井茶》、《灵隐寺》、《西溪》,虽社会上已有类似的选题图书,但《西湖全书》的这三本则在内容和图片上,明显更胜一筹,雅俗共赏的特色更为鲜明……
    《西湖全书》采用的是当今出版界十分流行的大32开本,封面则采用200克西班牙艾格自然棉纹纸,内芯采用105克亚光铜版纸。图书外观显得既精美,又古朴、高雅。
    本书详尽介绍东南第一寺——灵隐寺。作者考证了各种志书典籍,传承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通过“古刹春秋”、“高僧辈出”、“华藏世界”、“佛国胜景”、“故事传说”五个部分,以叙事为主介绍了灵隐寺的历史,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还广集历代文人雅士的锦绣篇章,收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图片,以显示佛教丛林景观的丰富内涵。
目录东南第一山——灵隐寺
古刹春秋
  一  名山丛林(东晋前)
  二  绝胜觉场(东晋一隋)
  三  “洛阳伽蓝”(唐)
  四  吴越新寺(五代)
  五  禅宗胜地(北宋)
  六  妙序严域(南宋)
  七  衰落不振(元—明)
  八  东南之冠(清)
  九  风雨飘摇(清末—民国)
  十  盛世新貌(新中国)
高僧辈出
  一  开山祖师慧理
  二  西岭和尚道标
  三  永明大师延寿
  四  “律虎”赞宁
  五  明教大师契嵩
  六  明觉大帅重显
  七  佛海禅师慧远
  八  横担天下的道冲
  九  临济宗师具德
  十  高谊可风的啼晖
  十一  传承宗风的巨涛
  十二  “六祖转世”的慧明
  十三  爱国诗僧曼殊
  十四  临难受命的却非
  十五  佛教改革家太虚
  十六  现代佛学家巨赞
  十七  人德风范的大悲
华藏世界
  一  天王殿
  二  大雄宅殿
  三  药师殿
  四  藏经楼
  五  华严殿
  大  五百罗汉堂
  七  其他建筑
佛国胜景
  一  九里云松
  二  合涧桥——古灵隐浦
  三  飞来峰
  四  理公塔
  五  春淙亭(回龙桥)
  六  “东南第一山”照壁
  七  壑雷亭
  八  冷泉亭
  九  翠微亭
  十  永福寺
  十一  韬光庵
故事传说
  一  谢灵运的翻经误传
  二  三生石的千古佳话
  三  骆宾王的巧续佳句
  四  白、苏公的灵竺情结
  五  济颠僧的出神入化
  六  杨和尚掺假自造像
  七  徐霞客的灵隐遇奇
  八  清高宗的尽心护佛
  九  石揆僧的行状忏悟
  十  灵隐僧的最后奏对
  十一  飞来峰的文脉保护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导语        本书是“西湖全书”系列之一,是一本详尽介绍东南第一寺——灵隐寺的著作。作者考证了各种志书典籍,传承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通过“古刹春秋”、“高僧辈出”、“华藏世界”、“佛国胜景”、“故事传说”五个部分,以叙事为主介绍了灵隐寺的历史,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本书还广集历代文人雅士的锦绣篇章,收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图片,以显示佛教丛林景观的丰富内涵。全书资料权威经典,图文并茂、典故丰富、故事传神、雅俗共赏,制作精良,与过去出版的同类题材书相比,融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更为鲜明。
前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姿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泠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是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王国平
    2004年9月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四  吴越新寺(五代)
    五代吴越国三世五王笃信佛教,奉行“保境安民”“信佛顺天”的政策,杭城佛寺增至三百六十寺,并在钱王亲自支持下将灵隐寺建成“灵隐新寺”。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钱弘椒继任吴越国王位,首先遣使迎请佛教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弟子德韶来杭,尊为国师。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钱弘淑见灵隐寺出现倾圮颓败之样,立即延请德韶弟子、奉化雪窦寺住持延寿来杭主持灵隐寺复兴工作。在延寿大师的精心筹划下,正殿为觉皇殿,后为千佛阁,最后为法堂和方丈,东侧重建百尺弥勒阁,西有祗园(即今紫竹林),于大雄宝殿月台建石塔两座,同时建僧舍五百余间。至此,灵隐寺共有殿宇房舍一千三百余间,廊庑回曲,自山门左右连接方丈,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遂改寺名为“灵隐新寺”,成为吴越名刹,一时吸引各方佛徒,来灵隐住寺、挂单者多达三千余人,其中也有来自安南(今越南)、逞逻(今泰国)的僧人住寺学法译经。
    吴越时,德韶国师及其弟子原都信奉五家禅中的法眼宗(与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并列)。自延寿始,他主张的“禅教一致”“禅净双修”,一直影响着杭城和全国佛教的发展,灵隐新寺也开始成为传承佛教流派的中心。
    五  禅宗胜地(北宋)
    北宋真宗时(998—1022年),朝廷以王室年号于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新寺”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又改为“景德灵隐寺”。此时,法眼宗号称“禅定大师”的慧明延珊出主灵隐,风传全国。当时,著名学士曾会至池州(今安徽贵池)访晤云门宗高僧重显时,就声称“当今杭州灵隐寺已是天下禅宗胜地”,并竭力主张要重显到灵隐寺参法。
    宋仁宗赵祯(1023—1063年在位)即位后,虔信佛教。天圣三年(1025年),由章懿太后出面赐灵隐寺脂粉钱九千五十四贯作修葺寺庙之用;又为灵隐寺斋僧施粥需要,于天圣八年(1030年)将位于杭州、秀州(今浙江嘉兴)两地良田一万三千余亩赐灵隐寺作为庙产。为庄严名刹,住持延珊于景祜二年(1035年)将吴越王家庙奉先寺(已废圮)之经幢两座移至灵隐寺天王殿前,至今仍是这一千古历史的佐证。
    皇佑三年(1051年),宋仁宗特赐灵隐寺御绣《观音心经))两卷及回銮碑、飞白黄罗扇等御品,以示荣宠。此时的灵隐寺既有朝廷的重视和外护,又有明教大师契嵩、明觉大师重显等高僧的悉心弘法,致使灵隐寺声名远播,海内外佛徒信众争相来此礼佛求法。
    由于北宋王朝崇佛,来杭的州官又多是朝廷重臣,杭州佛教的发展出现了高潮,其中文学家苏轼对杭州佛教的影响更是无出其右。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来杭任通判,又于元佑四年(1089年)七月再度来杭出任知州,自称“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江山故旧,所至如归”(按:苏轼两度来杭任职共五年时间)。他每到杭州,就访僧谈禅,追求清静寂定的生活。苏辙忆及其兄在杭行迹时云:“昔年苏夫子,杖履无不至。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苏轼爱在灵隐寺前判牍饮酒,并在寺内留宿题咏。他在《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中描绘了北宋时灵隐寺的规模和盛况: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在苏轼的倡导下,寺庙将原有的住持“子孙自袭制”改为“十方住持制”,灵隐寺、径山寺等名刹的住持均由十方选贤产生,时人赞称:“住持得人,名蓝有光”,并且吸引全国高僧宗师云集杭城。
    六  妙庄严域(南宋)
    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继承宋徽宗“崇道排佛”遗风,特别是与宋徽宗同时被掳的显仁韦太后(即宋高宗之母)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从沙漠放归后,“扶道抑佛”之风更盛。
    南宋之初,杭州大批寺院佛刹由祀庙斋宫逐步发展为“家庙”。一些皇亲国戚、皇后妃子以及臣僚内侍都占用佛寺作为香火院、功德院、攒宫、殡所等。宋高宗既不愿其父回归以动摇其王位,又要宣扬对其父的“孝行”,便于绍兴五年(1135年)将“灵隐寺”改为“灵隐崇恩显亲禅寺”,于绍兴九年(1139年)将“净慈寺”改称“报恩光孝禅寺”,下诏两寺均奉祀宋徽宗赵佶。直至庆元三年(1197年),宋宁宗之母吴太后提出不应将寺庙占为“家庙”才开始还寺于僧。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慧远奉诏住持灵隐寺,并赐号“佛海大师”。慧远曾劝说宋孝宗“早复中原”,所以人们盛赞慧远“义胆热肠”,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即道济)就是慧远的弟子。乾道八年(1172年),宋孝宗亲临灵隐,宣慧远奏对,又赐号“瞎堂禅师”,改“法堂”名为“直指堂”,赐直指堂印,可代王室验核僧人度牒,以显示其在佛教界的地位。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起,名僧崇岳松源奉诏主持灵隐,共六载,传法讲经,名闻两浙,达官贵人,四方信众,纷至沓来,故称“海内之冠”。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臣奏请品第东南各寺,而当时杭城大多爱国僧侣云集径山,灵隐寺名列禅院五山十刹之二。此时灵隐寺住寺的僧人有一千七百余人。宋理宗(1225—1264年在位)即位后,先后赐书匾额,将“大雄宝殿”仍改为“觉皇殿”,为灵隐寺题额“妙庄严域”,并赠《千佛赞》等。
    南宋淳祜四年(1244年),临济宗高僧痴绝道冲奉诏从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来杭主持灵隐寺。淳佑十一年(1251年),理宗皇帝最宠爱的阎贵妃为其父占用集庆寺为功德院,并侵占灵隐寺菜园。道冲多次力争不得,愤而退院。时人传唱歌谣称:“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好面皮。”宋理宗赵昀为平息不满,曾以古荡圩田与灵隐寺交换。
    P10-14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灵隐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 西湖龙井茶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巴金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博览会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堤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美景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地名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小品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风俗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史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船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传说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书法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谜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匾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织锦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纸币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绘画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名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别墅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楹联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造像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高僧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