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0:19
 

 

《程门立雪忆胡绳》 

  

 

后  记

 

    2003年1月11日是胡绳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的日子。五年前的这一天他写过一首《八十自寿铭》,其中有“七十八十,粗知天命。廿一世纪,试窥门庭”的话。按照他的解释,是想如恩格斯所说的“将头伸到下世纪探望一下”。但他的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在距廿一世纪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他竟遽然辞世了,这是令人十分痛惜的。

    从胡绳辞世两年多来,报纸刊物上发表各方人士悼念、追忆、研究的文章持续不断,作者遍及海内外。许多作品情文并茂,发人深思。2001年4月《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5月胡绳的早年文选《童稚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相继引起读书界的注意。特别是前一书中首次披露胡绳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后三十年的十次谈话,又一次以其精辟的简介赢得重视和赞扬。同年11月—12月间,在襄樊、北京隆重举行了纪念胡绳的学术讨论会和座谈会。2003年还将出版《胡绳全书》第七卷(终卷),收集他遗存的一批文章、谈话和诗作,其中有些是未曾发表过的重要作品。这一年还将举行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三届颁奖大会。至于对胡绳思想理论的研究,也正在逐步开展中。所以这些,都反映了知识界、学术文化部门和党政领导对这位思想理论界一代宗师的追思怀念之情,对他一生事业的重视和继承的努力。

    在纪念胡绳的文章和活动中,有些同志提出种种有益的主张和建议。有的认为胡绳最后留下的关于民粹主义的论文,是对建国后我们党所犯“左”倾错误作出的最深理论层次的分析和批评;由此提出要研究胡绳周扬现象,即这类有责任感的智者为什么只有到退下来后的垂暮之年才能将自己的心声剖白出来?也有的认为胡绳到七十八十高龄还能在理论上作出如此深刻的反思,这是很不容易的。西方哲学家认为,未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此这种反思特别可贵。胡绳本人也认为他一生写作的两个丰盛时期,还是以后一个时期经过反思的文章的质量比较高。据我看,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邓小平理论等方面,胡绳的研究是出类拔萃的,其成就即使与著名的理论家胡乔木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对现实和理论的影响要深远得多。这一点,时间过去愈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

    我作为长期受胡老教诲、栽培的弟子,在近两年里也陆续写了几篇忆念老师的文字,在报刊上发表。与那些对胡绳的思想理论深有研究的大家之作比较起来,我的这些粗浅的东西自然是相形见绌的。但是由于我有幸在胡老身边亲炙多年,记下的所见所知所感,也还提供了若干有用的材料。当胡老诞辰八十五周年的纪念日到来时,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我也就不揣谫陋,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以表达我对老师的无限情思于万一。同时,也为推动学术人物研究略尽绵薄。这样,也许不会被视为多余吧。

    这个集子收录的除大部分是近两年写的悼念、追忆文字之外,也有在此之前的小部分访谈、评介文章,还有胡老给我的几封书信。其中《胡绳理论生涯六十年》是徐宗勉同志和我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约为《学术大师治学录》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撰写的。《胡绳同志生平》是在2000年11月12日举行胡绳遗体告别仪式时新华社发的通稿,有一定的权威性,特作为附录刊出。为了不让这本小册子内容太单薄,我原想增写若干篇章,但只在《师门忆语》中增写了四节,就因病中断了。考虑到有些内容在书中重复较多,我删去了原来拟选的几篇文章,还对有的文章作了较多的改写。即使如此,也还是不能完全拟补这些缺憾,只好请读者原谅了。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编后记:

    郑惠同志于2002年例行体检发现恶性病灶,但本人完全不知情,7月中旬在外地被突然招回北京,遂于月底住院,虽经多次作手术和其他治疗,病情日渐恶化,至2003年2月23日逝世仅半年多时间。本后记遂成他有关胡绳文字的绝笔。据笔者所知,郑老早有撰写《胡绳传》的意愿,难得获胡绳默许,不仅已着手准备资料,全书计划写青年胡绳和晚年胡绳两部分——即上文提到胡绳一生写作的两个丰盛时期,住院后即从口述晚年胡绳开篇,找专人作录音记录,断断续续谈了五次计6万多字。住院期间,他还扶病与龚育之、丁伟志、徐宗勉等同志一起,敲定《胡绳全书》第七卷、《童稚集》的内容、目录和后记等问题;督促并主持审定《思慕集——怀念胡绳文辑》(迄今惟一的纪念胡绳文选)选稿、编排、出版等事宜,各书在他病逝后几个月相继问世,作为赠书在当年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赠送与会者,郑老功不可没,堪可告慰!但天不假年,撰写《胡绳传》竟成郑老遗愿,令人痛惜万分!后继者何在?——谨记录于此,以表示对郑老的崇高敬意!

    本文节选自《程门立雪忆胡绳》(2003年1月出版)后记,对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克服困难终于出版此书,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胡绳纪念馆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