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0:41

喝酒的“理念”

刘忠世







  酒有多种,国人喜欢按颜色区分,常见的无非是白酒、红酒和啤酒。有人说,什么酒都一样,还不是酒精?不过,要是细细品味,酒精之外,还有别样“味道”———那种叫做文化“理念”的味道。
  在我心目中,只有白酒才算得上是酒。曾经看过一个采访乔羽乔老爷的节目,老先生说,“除了白酒,那不叫酒。”太对了,真正喝酒的人。自然,白酒不是白色的,只是人们从来就不在意把这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说成是白色的会有何不妥。这些年,大约是为了酒场上的“千杯万盏会应酬”,大量流行低度白酒,其实,够得上称之为真正的白酒的,必须是高度的,六十度的二锅头,衡水老白干、东北老烧锅,都是,尤其那种七十度以上的原浆,最能代表酒之正宗。
  红酒其实只是葡萄酒的一种,但普通人习惯上说红酒时一般指的就是葡萄酒,也就是以红酒代表葡萄酒。我宁愿接受这种不准确的说法,因为我觉得只有那种鲜红的浓汁才配得上是从葡萄酿造而来的,也只有像血一样鲜红的颜色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就像把无色的酒叫做白酒似乎自然就会透出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把葡萄酒叫做红酒会带出一种淳厚的滋味。
  别的酒都可以用颜色来区别,但啤酒是不可以被叫做黄酒的,尽管它的颜色确实是黄的。且不说黄酒本来就是另一类酒,就算真的把啤酒叫做黄酒,产生的联想也不一定好吧。
  酒不同,酒的“喝法”或“理念”亦有不同。相对而言,啤酒喝的是豪放,红酒喝的是优雅,而白酒喝的是安静。
  与不同的酒相匹配,首先是酒杯要有不同。啤酒需要沉甸甸、上下一般粗、最好是玻璃的大杯,红酒要用不大不小的高脚玻璃杯,而白酒最适合的是细瓷小酒盅———乡间叫做“牛眼盅”。沉甸甸的大杯握在手里,才能从那种厚重感传递一种粗狂和豪放,传递那种不受约束的放浪;高脚杯就像穿上高跟鞋的女人一样,那种不稳定,就是为了传达出优雅乃至风情万种的状态,但就像不适合让女人喝啤酒一样,也不适合用高脚杯喝啤酒,那会破坏掉豪放之气的。啤酒杯需要大把握着,高脚杯是用三根手指捏着,而喝白酒则是用两根手指捏着细瓷小盅,轻轻地送到嘴边。现在酒店里也在桌上摆放了大、中、小三种杯子,但却都是高脚杯,那就与酒的原味相去甚远了,更难以表达酒的“原意”。
  倒啤酒要满而溢出,迅速将金黄的液体倒进大杯,白色泡沫很快满溢而出,沿着杯壁顺流而下;白酒则要满而不溢,满满的高出酒盅,起一个弧在酒盅上,那不仅是礼节,而且显示出酒是上好的陈酿老窖;红酒,惯例当然是三分之一杯,那样,既可以摇动着(据说是嗅一嗅味道),也可以符合优雅姿态的浅尝辄止。当然,谁要是举起瓶子往肚子里猛灌人头马,那也是自己的自由,只要酒钱有人付就行。
  不同的酒,似乎是为不同的人而酿制的。啤酒是年轻人的酒,葡萄酒是中年人的酒,而白酒则应当归于老年人的行列。啤酒属于平民酒(电影《泰坦尼克》中有这样的情节),红酒大概属于贵族,而白酒似乎是抹平了身份之后的酒。
  喝啤酒是要大声说话,甚至是呼叫、吵闹,年轻汉子,刚刚干完活,出了一身臭汗,来一大杯冰凉的泛着泡沫的啤酒,不用喝下去,饥渴就已经解了大半;喝红酒则是轻声交谈,喝不喝酒倒在其次,因为中年了或许成功了也尊贵了,总是把喝酒叫做“应酬”,或者是必需的社交,所以,没话也得找几句话说;喝白酒则无需言语,两三位老者,相交一生,相知超过对自己的了解,已经无需言语交流,端起杯,眼神都不瞧,只相互示意一下,轻轻地抿一口,或者“吱”地一声干了,那就是最透彻的交流。
  喝啤酒,下酒菜最好是大块的酱牛肉、烤羊腿之类,至少,也得来几串烤肉串,特别是新疆人的羊肉串;喝红酒,不知道洋人都用何种酒肴,在我想来,大约也就是几颗水果、半块点心就行,换了别的,总是有伤优雅;而喝白酒,最适合的酒肴当然是花生米,而且是油炸的,筷子夹着,一颗一颗地数,慢慢地嚼,不仅要的是香味,更要的是那种慢条斯理,人生暮年,经的经了,见的见了,得不到的也就得不到了,心态平静了,生活切得更细,慢慢品尝,就像杯中的酒。
  喝啤酒,在路边摊上即可,一边吃烧烤,一边大杯地灌,或者,最好的喝啤酒的地方,当然是啤酒节的大棚里面(我所在的这城市里有每年一度的啤酒节),那里,才有豪放,甚至粗野;喝红酒,当然只能在酒店里,而且要有点档次,绝对不能在路边店,吆三喝四的地方,肯定不会有什么优雅;喝白酒,则最好是在家里,更适合的地方,是北方农村冬天的火炕上,热乎乎的炕,热乎乎的酒,尽管窗外常常飘着雪花,有时还会刮北风,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