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7:02

第九章 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1)

节约的都是利润。一个不懂节俭的商人,就不懂得如何创造财富,也难以累积财富。许多巨贾富豪都战胜了个人的贪欲,保持着节俭的习惯,这是经商成功的内功修炼方法。

另一方面,那些深刻领悟节俭智慧的商人,对员工、客户、生意伙伴往往十分慷慨,这又是经营中的“分享”哲学。李嘉诚说:“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在他看来,做生意千万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相反,要经常让些利润给别人。

“节俭”是商人的必修课,“共享”是商人的生意经。一个对自己节俭、对他人慷慨的商人,其实已经掌握了经商的真谛。

1.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

【李嘉诚语录】

做生意,首先要有“分享”的意识。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你的生意才能做得足够大。

【商场故事】

有钱大家赚,这是李嘉诚不变的原则。在利益共享方面十分慷慨,容易赢得众多追随者,这使李嘉诚很有人缘,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容易。

在香港地区,董事长每年会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来奖励董事会成员,称之为“袍金”。李嘉诚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所得“袍金”会有上千万港元。但是,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江实业的账上,自己全年只象征性地拿5000港元。

要知道,这5000港元还不及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李189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

更重要的是,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主动把利益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独吞,获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大家自然也信任长实系的股票,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主动跟进,成为投资界的一道风景。

李嘉诚的“分享”哲学,体现了互利互惠的经营观。做生意,本身就是合作的过程,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实现交易。经商过程中,主动与人分享利益,赢得的是他人的信任,更多的业务伙伴,以及未来的市场。

【生意经】与合伙人利益均沾,实现双赢局面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因此,做生意千万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相反,要经常让些小利190给别人。让小利于别人,眼下像吃了点亏,但从长远观点看并非吃亏。

事实上,让小利于别人,别人不仅不会因争利而与你敌对,反而会生出感激之情,信任于你。取得别人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而取得同行的信任就更为重要。信任你的同行不仅不会让别人拆你的墙角,关键时刻还会帮你一把。即使不能帮你,他也不会落井下石。

作为一个理智的商家,就一定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创富上,而不是过于抠门。如果与伙伴争小利,眼睛死死盯在眼前的利益上,一方面会因把精力耗于此种竞争而无精力去“造大势”;另一方面会因争小利而得罪周围的同行,树敌过多,被人联合而攻之。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合作,要时刻注意合作伙伴的利益和诉求,要让合作伙伴拥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如果能有两家公司保持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两家公司都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合作伙伴之间的活动对双方都有利是双方保持稳定合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多为对方着想,多考虑对方的利益。如果只是想着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而让对方少得到一些利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必将走向破裂,受害的是合作的双方。

试想一下,在一项业务合作中,如果双方都拿50%的利润,这个活动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因为双方都感觉到自己的50%是应该拿的。但如果一

方只拿40%,而愿意把利润的60%都让给对方呢?这样在短期内或许是吃亏,但从长远看呢?你的赢利是什么呢?

答案不言自明,长期合作的收益远远比一次合作的收益要高得多,有着良好的信誉,在行业中有几家关系稳定的合作伙伴,是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对生意人来说,懂得让利,在利润分享上大方一些,才能赢得合作,让生意长长久久。

【行动指南】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经商的定则。生意人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更要看到长远的前景,善于在分享中赢得合作机会。

让利于人,一定要让得巧妙,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所谓巧妙,其实质在于要抓住顾客的需求心理,给予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巧妙让利,让对方心服口服,非常受用,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合作共享。

2.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

【李嘉诚语录】

节俭是商人的必修课。生活中,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我最注重的是磨练自己抵制奢华生活的本领。

【商场故事】

提起富豪的生活,人们总免不了猜想奢华的景象。的确,商贾巨富过着享乐的日子,但并不是每一个富豪都愿意过着这样的生活,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节俭生活的人。

李嘉诚经常穿一套黑色(或者深蓝)的西装,配着雪白的衬衣和条纹领带。在外人看来,西装很笔挺,很整洁,很得体。李嘉诚的西装,十套191里有八套是旧的,春夏秋冬就在这些衣服之间替换。

李嘉诚穿的皮鞋也很普通,当然要擦得锃亮,这是礼仪。他出门带的小皮箱,也简单得很,洗刷用具、内衣睡衣还有必要的文件。不过,他呈现给人们的形象总是风度翩翩,朴实无华。

在人们的印象里,李嘉诚从没有披金戴钻。他戴的是价值不到50美元的手表,这一消费水平停留在低收入的打工一族。

此外,在居住方面,李嘉诚住的仍是1962年结婚前在深水湾所购下的那座别墅式楼房。这套房子装饰很普通,绝非富丽堂皇。

李嘉诚拥有名贵的房车和游艇。但是,他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上下班,有时候也乘坐的士。每天早晨六时,喜欢自己开车到高尔夫球场去打球,锻炼身体,早饭后九时上班。

在饮食方面,李嘉诚的标准时一菜一汤,或者二菜一汤,饭后加一个水果。有时喜欢吃稀饭或者咖啡、牛奶、面包。在公司总部宴会厅宴请客人,通常连水果在内八道菜,碗是小号的碗,分量都是控制的。没有大鱼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不致胀腹,也不致不够,更不使浪费。

可以说,李嘉诚多年来过得是普通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有些普通人还普通。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就我个人来讲,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没有分别。”李嘉诚说过:“我的生活标准甚至还不如1962年的生活标准。我觉得,简朴的生活更有趣。”这不是故作高姿态,而是李嘉诚生活的真实一面。

在李嘉诚看来,创造财富的快感不是侈靡的生活所能代替的,而作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是利用财富去造福社会,而不是去填饱自己的私欲。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李嘉诚早已经功成名就,根本不需要炫耀什么衣饰和身份了。他的成功和声望,来自于每一次的作为,以及荣耀背后那一份淡定。

而李嘉诚看重的不仅仅是勤俭本身,他坚信的是“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诚然,李嘉诚的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的,但是他的节俭作风,无疑是长江实业迎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

【生意经】富而不奢,崇尚节俭

李嘉诚虽是香港首富,世界富豪榜中的人物,但穷奢极侈,极尽富豪之事,我们却无法在李嘉诚身上找到任何痕迹。李嘉诚说:“钱可以用,但不可浪费。”

一位控制者着数百亿元以上资产的企业领导人,一位拥有10多万员工的首脑人物,以一种超人的自律精神,劝导着人们千万不要浪费。这不得

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也许有些人认为李嘉诚是一个守财奴,太过于悭吝,但从他多次慷慨捐赠于不同的教育及公益事业,我们再次印证,富而不奢、崇尚节俭只是李嘉诚先生对个人的生活要求,是他个人生活的一种自律,是对欲望的一种克制,是经商必备的自制。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说,一个人要想取得并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实际上,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

商人与钱打交道,更要和欲望战斗,与各种利益纷争相伴。经商成19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战胜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贪念。懂得节俭,其实就是对个人欲望的一种克制,是经商成功的内功修炼方法。

【行动指南】

财富并不是用来炫耀的,财富的作用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并不是以他的生活方式是否穷奢极侈去衡量的。

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仅在于他创造了多大财富,更在于他个人的道德操守。一个富豪有高尚的节俭美德,不会随意浪费社会的资源,这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

真正的光辉,往往闪烁于常人的见识中;诀窍的灵光,也频频显现于日常的生活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务必戒奢克俭,节制欲望,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3.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李嘉诚语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可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商场故事】

按照常理,公司员工总是对老板感恩戴德,认为是老板给了他们饭碗。但李嘉诚却不这么看,他说,是员工养活公司,老板应该心存感激。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

当时,塑胶花已经成为夕阳产业,根本无利可图。而李嘉诚凭借地产已经站稳脚跟,根本不需要再经营利润微薄的塑胶花。但是,李嘉诚偏偏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

后来,林燕妮才明白,李嘉诚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所以不忍心抛弃旧产业。而李嘉诚的职员也说:“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也被安排在大厦里做管理。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有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不由得翘起大拇指,李嘉诚却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还有人感叹李嘉诚为人忠厚:“李先生精神难能可贵,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李嘉诚却谦虚地说:“千万不能这么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人才是现代商业竞争的关键,这是许多商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懂了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

,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场是无情的,也是无奈的。

但是,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幕感人的人情戏,让员工不得不对他感恩戴德。这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李嘉诚对别人慷慨,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他拥有强大领导力、一呼百应的基础。正如他所说:“对我自已来说,股东相信我,我能为股东赚钱则是应该的。我一向这样想: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生意经】主动感恩员工,慷慨回报员工

一般人眼中,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动人的人情戏。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教益。

唐太宗李世民将舟比喻为皇帝,将水比喻为民众,说:“水能载舟,195亦能覆舟。”李嘉诚的思想与唐太宗十分相似,不过李嘉诚将其阐发在商场上,二者殊途径同归。

李嘉诚对跟随他多年的有功于长江实业的“旧臣老相”,始终怀有感激、善待、报答之心,以恩、以德相报,真情切切,感人至深。

盛颂声是辅助李嘉诚从创业到公司发达的劳苦功高的元勋之一。几十年来,盛颂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长实的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李嘉诚除了提拔他任长实的董事副总经理外,还委以负责长实公司地产业的重任。当盛颂声举家移民加拿大离开长实时,李嘉诚专门举办了盛大的酒会为他饯行,令盛颂声十分感动。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子,而是取决于最低的板子。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要注意加强团队整体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否则就会影响到全局的运作。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指出:“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戴尔电脑公司CEO迈克.戴尔认为:“一个人不能单独做成任何事。卓越的公司领导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成功的团队 领导人总是寻找一些在技术经验方面与自己互补的杰出人才一起提升其经营水平。在多数情况下,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拥有同样的热情、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他的《关爱人》一书中写道:“一个能够从细微处体谅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缘关系,这种人缘关系就是他成功的基石。”主动感谢员工,在物质上慷慨回报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行动指南】

没有广大的员工卖力苦干,最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候。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作为领导人,一定要真正认识员工的价值所在。

企业领导人要把感谢当作必修课,包括必要的物质激励。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肯定下属并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在管理行为中,任何员工的任何一种成就或进步都值得受到嘉奖,必须把这一点作为一条重要的管理原则。

4.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李嘉诚语录】

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这样才能让大家以公司为家,真正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商场故事】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有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他们在李氏企业里已经工作了几十年,而且大多身居要职,肩负着重任。这些人忠心耿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李嘉诚有什么带队伍的法宝呢?

对此,我们可以从李嘉诚的谈话里找到依据。李嘉诚说过:“留住员工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人希望一辈子在企业中服

务,最后得到什么,企业主想过吗?这涉及一生的生涯规划,一个家庭的规划。一个5年以上的企业,领导身旁如果没有一个超过5年的主管跟着他,那可要小心一点了。”

显然,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追求,并满足这种需求,是李嘉诚留住人心,进而留住人的简单操作手法。也就是说,想让员工踏踏实实工作,一定要给与他们某些东西,这就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

说得通俗一点,留住员工没有什么诀窍,重要的是注意满足他们的利益,对他们慷慨一些、大方一点儿。

李嘉诚认为,过去中国人做生意,不乐于给员工太多薪水,因为担心他们有了积蓄,便向外闯,开拓个人事业。这种担心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它只适合经营家庭式的小型企业。如果经营大企业,带领一大批团队成员,就要考虑其他留住人心的有效方法了。

企业做大了,不仅会在规模上呈现明显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企业文197化、组织管理上出现新情况。有的领导人认为,一位员工的离开,自有其他人补上,所以不用担心人员不足。他们还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人才使用上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善于花最少的钱聘用最有本事的员工。

在人才使用中推行竞争机制没有错,问题是在物质激励上不能过于吝啬,让员工失去对物质激励的渴望。

在李嘉诚看来,大企业能够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公司待遇好,大家合作愉快,双方能够建立浓厚的感情,自然引来金凤凰。在所有激励手段中,不管其他方式多么重要,物质激励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李嘉诚坦率的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生意经】公司要真心为员工着想

李嘉诚认为,最重要是员工能以公司为荣,及觉得在工作上有前途。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一点是做好物质激励工作,照顾到员工的利益。

近代越南华商郭琰,依靠勤奋经营,创办了通合公司,经营工贸实业。为了使自己的生意取得显著的业绩,郭琰十分重视诚信待人处事,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善于用人和体贴所用的人。当时,他聘用的所属各公司(工厂)经理,都有较高的业务才能,而他对被聘用的经理和业务骨干的薪金一律从优,认为“必须使彼等无内顾之忧,方能尽心为我办事”。

成功的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生活中往往很节省,毫不铺张浪费;不过,犒赏员工的时候,他们却出手大方,毫不吝啬。

从商的人应该明白,人才等于钱财,这是许多商人的生意经。他们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才能留住有才华的骨干,才可能把生意做大。

实际上,经营者乐意掏出大笔钱犒赏员工,对共同奋斗的兄弟有福同享,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既激励员工士气,又拉抬企业的声势!诱人的物质激励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反过来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其实不难理解,员工是“经济人”,薪酬是员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员工通过努力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不但直观地体现了其价值,更能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反之,在一个企业里,员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出色的业绩后,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有得到期望的特别奖励,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业绩平平的员工相同,那无疑是令人沮丧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善,久而久之,业绩优秀的员工就会变得麻木或不以为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将慢慢消失殆尽,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

【行动指南】

成功的商人都会做人,首先体现在他们能够善待自己的员工,善于用好“物质激励”

这一招,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下属的利益与公司紧密相关,员工就会在工作中充分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奉献自己的才智,真正发挥人力资源应有的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把生意做大,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在一个企业里,每个人都与组织成为命运共同体,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仅仅有这样一种共识还不够,领导人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物质激励模式,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利益捆绑,带动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5.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

【李嘉诚语录】

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是在员工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他们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商场故事】

李嘉诚是一个慷慨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给有功劳的员工很高的回报,还表现在他时刻把员工的前途放在心上,照顾到大家未来的生活。

通常,高管人员离职,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损失,而且还要面临着他们泄露公司商业情报的危险;因此,许多老板与离职员工往往不欢而散。但是,李嘉诚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却处理得很妥帖。

在经营过程中,李嘉诚给员工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让下属分享公司的利益,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原和黄董事行政总裁马世民离职时,用8.19港元/股的价格购入的160多万股长实股票,当日按23.84港元/股的市价出手,净赚2500多万港元。

据香港税务局公布的1999~2000年度的前10名“打工皇帝”所交纳的薪俸税金额来推算,前10名的“打工皇帝”中,出自李嘉诚旗下企业者就占了4位,其中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香港电灯副主席、长江基建副主席、长江实业执行董事霍建宁更是名列“打工皇帝”榜首。

李嘉诚出手大方,在生活上满足员工,并注意给每个人提供提升的机会,体现了人爱的经营原则。爱“人”,是一种人道精神。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

事实上,李嘉诚给长实系高层经理人士的高薪俸禄,既是“人有所值”的体现,又是“厚待人才”的结果。他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嘉诚做得够好,也够妙。

【生意经】让员工真正融入企业团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领导人必须了解下属的诉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让他们真正融入团队,才有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这笔账,决策者一定要算清楚。

让员工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必要的物质激励是很重要的。此外,最有效的方法则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让员工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事业。

在此,企业领导人要把握好下面两点。

(1)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加入的销售人员尤其重要,并成为他们能否一心一意工作,提升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注重相应的职业培训与指导。波士顿的SHL集团(SHLRroup)总裁布赖恩.斯特恩说:“我们向员工提供发展和提高的途径,我们是就地开办课程,使他们更容易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还提供一些顾问和一系列资料。”

(2)建立合理的职位流动方案

对于在同一职位上工作多年的员工,职位置换可全面锻炼其才能,培养后备人才。美孚石油公司(Mobil)的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层层筛选,以发现未来的超级明星。参加公司新的全球领导才能发展计划的每一位新人,轮流到公司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并且每人配有一位发展联络人,由一位不是其老板的主管担任。很显然,这种合理流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由

于兼顾了员工的利益,所以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员工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时,会自动自发地做好分内的事情,并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

【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人,你可能为了留住人才采取加薪等各种办法,但是却忽略了员工对工作、对公司、对自己的前景的兴趣和信心。显然,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每个人真正融入企业,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帮助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了解员工的能力、个性、兴趣、动力和个人发展愿望,一方面使组织深入了解员工,另一方面也帮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

(2)根据员工个人特征,将个人发展愿望和组织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使其彻底投入自己的经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共赢的目标。

(3)要对组织管理者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技巧。同时完善了组织的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体系、轮岗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作为职业规划体系的支持。

6.成功之道是勤奋和节俭,并创建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

【李嘉诚语录】

成功之道是勤奋和节俭,并创建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尤其是勤奋、节俭,缺一不可。

【商场故事】

早年,李嘉诚下定决心创业时,手中资金紧张。他打工没有几年时间,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尽管当了老板,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货。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李嘉诚终于凑了五万港元创业资金,其中较大的一笔,是他几年来推销产品的提成,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来的。李嘉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交往中,都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都感觉到他诚实稳重,将来定会大有前途,所以都乐意资助他创业。因而在李嘉诚借钱时,并没费太多的周折。

但是,为了寻找厂房,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了一处破烂不堪的厂房。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

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地去实现着自己的抱负。他始终信奉“勤能补拙”,虽然身为老板,但仍是当初做推销员时的那种老作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记得父亲多次讲述过的《伤仲永》的故事,时刻铭记在心。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努力的天才最终沦为常人的故事,何况自己并不聪明,所以更要加倍勤勉。

有时候由于交通不便,李嘉诚每天大清早就外出推销或采购,这样等他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从不打的士,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是那种温和沉稳、不急不躁之人,但走起路来却快步如风。他的时间太紧了,又要省的士费,又要讲究效率,只好疾步如飞,这都是让环境给逼出来的。

当时,长江塑胶厂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从田间洗脚上岸的农民,惟一塑胶师傅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手把手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

到了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需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此外,李嘉诚还从不间断业余自学。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李嘉诚犹如海绵吸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就这样,李嘉诚的塑胶公司慢慢地成长了起来。

【生意经】不

怕吃苦,克勤克俭

多年来,香港商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的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这件事,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了;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于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面对世人眼中财富的象征,我们在心里一遍遍试图再现李嘉诚弯腰拾硬币的场景。国人有热衷传奇的传统,这使得李嘉诚在人们,特别是在内地人眼中更多的是一位呼风唤雨的商业“超人”,而对“超人”的超人之处却往往忽视,只留下望尘莫及的感慨。

实际上,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没有多少神秘的地方。只不过,他有超常的毅力,做到了常人不容易坚持下来办到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和节俭。

“克勤克俭”并不一定能成功,但它却是催生成就的条件之一。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其中之一就是不怕吃苦,克勤克俭。对于李嘉诚来说,辛苦是一种历练,会在心底培植出无边的毅力;节俭是一种理性思考,让他明白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尽的财富。

早年,李嘉诚凭着一番艰苦终于为自己打拼了一方天地。没有多少资金,李嘉诚创业维艰,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筹措资金、寻找厂房、购买设备、招聘培养员工等等。身为老板的李嘉诚,将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集于一身。

克勤克俭,最终将塑胶厂办了起来,并逐步走向正轨。在公司草创阶段,李嘉诚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这提醒世人,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成功了。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这样的认识和毅力,能不能在平凡中创造卓越。

【行动指南】

要把穷生意做大,节俭是关键。一个人的资金再丰厚,如果不懂得节俭,也会把创业资金挥霍干净。只有懂得节俭,才能思考如何降低成本,而这正是经商的本分。

节俭不是痛苦的事情,痛苦的是你有一颗奢侈浪费的心,而不懂得控制它。把节俭当作一种修为,在降低成本中体验创造财富的快乐,那么你会抓住创富的快感,体察到商业的伟大之处。

7.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那我只拿9%

【李嘉诚语录】

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商场故事】

经商获利,必须懂得“散财”与“聚财”的辨证关系,才能赚大钱、成大事。“追求利益”驱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引导着人们的各种活动。懂得让利与人、适时散财,才能让别人给自己帮忙、办事,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李嘉诚始终认为,做生意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他说,商家与顾客、客户的关系是最直接的和最经常的,不把这个最重要的关系处理好,其他的一切都显得无意义。

人们常说,顾客(客户)就是上帝。李嘉诚不仅把这句话放在嘴边,更落实到生意的各个环节,时时想着顾客(客户)的利益,而不仅仅想着如何将钱从顾客(客户)的口袋里掏出来。

与顾客(客户)修好缘分,是李嘉诚的生意经。人缘就是财源,大家都对你信任,喜欢你的商品和服务,那么就抓住了客源,赢得了商机。

对李嘉诚来说,与顾客(客户)修好缘分有两点需要注意:

(1)让顾客(客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笔生意中,利润的分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方得利过多,会导致另一方获利减少。为此,李嘉诚从来都是主动让利,哪怕自己少赚一点,也要照顾客户、生意伙伴,乃至顾客的利益,让对方享受到实惠。

(2)为顾客(客户)负责

李嘉诚在做生意的时候,习惯给自己设定一个核心价值观,首先把

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对顾客负责,对方认同你,自然会购买你的商品,愿意和你做买卖,至于盈利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提供顾客(客户)满意的产品

李嘉诚做生意,无论是开店铺,还是生产产品,都会在操作中征询许多顾客的意见,然后改进自己的产品、服务,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和拖拉。亲自登门拜访客户,更是李嘉诚的一门基本功课。他根据客户的建议,作出了多项改进措施,结果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总是保持着高增长,自己的店铺总是成为别人眼里的摇钱树。

【生意经】让利与人,适时散财

中国有句古话:“小才不知有缘,不懂用缘;中才知有缘,但不善用缘;只有大才,知缘而且善用缘。”这句话正是“人缘就是财源”的生动写照,做生意的秘诀就是用“心”和别人交朋友,时刻想着对方的利益,主动让利与人。

经商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获取利润。一个浅显道理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投资,才能有收益。购买设备、支付工资等都是投资中的成本部分。一些老板做生意时,舍不得花钱,该花的钱不花,结果很难办成大事。

20世纪60年代,旅日韩裔企业家重光武雄在创办“东天”口香糖厂的时候,只有6名工人,很不景气。为了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壮206大,重光武雄在广告宣传上舍得花大钱,在散财的同时赚取了更多利润。

当时,重光武雄看到了明星代言的巨大优势,于是瞄准了法国影星阿兰.德龙。这位国际明星走红影坛,在世界上拥有数以亿计的影迷。重光武雄想,如果能够让阿兰.德龙为“东天”口香糖做一次广告,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阿兰德龙是大名鼎鼎的影星,怎么愿意为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做广告呢?不是重光武雄思想保守,这是当时许多人的想法。

“有钱能使鬼推磨”,重光武雄相信,只要肯花钱、满足阿兰.德龙足量的要求,一定能为我所用。打定主意,重光武雄立即付诸实施。他通过各种关系,多次登门拜访阿兰.德龙,请他参观自己的工厂,并且提出了许多优厚条件。阿兰.德龙终于被对方打动,于是慨然应允到“东天”口香糖厂参观。参观那天,重光武雄派出了最为豪华的车队,场面极其壮观。

借助这次宏大的气势,“东天”公司赢得了无数忠实的消费者。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掌握利益驱动的奥秘,善于散财成事,才能做成大买卖。如果用手捂着钱袋子,虽然口袋里的钱不会少,但是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发财的机会,这才是最大的损失。对商人来说,必要的让利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掂量好这个轻重。

【行动指南】

靠交情能令让人如鱼得水,但是交情再好,也不能忽视“利益”的考量。并且,越有交情,越应该让对方得到更多实惠。有人把交情看做随时可以拿来使用的东西,是不足取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攘攘熙熙,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和对方关系再好,也要注意利益维护。主动出让自己的利益,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才能得到更大信任,提升自己的人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