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CPU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3:23
记忆与CPU   “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叔本华说。
 
  复诵,是最早的记忆辅助动作。
  绘画,最早的记忆外挂。
  文字,使记忆的单位浓度暴增。
  书籍,使记忆方便收纳。
  录音,记忆延伸到声音。
  摄影,记忆延伸到影像。
  电脑,可以多有一个他“脑”。
  网络,记忆连接记忆。
  我们总是想用更强大的记忆来料理阅读,但也总是被更广泛的阅读淹没我们的记忆。不论是个人,还是人类,都是如此。
 
  但是总要有一个解决之道,起码是应对之道──对一个每天要面对这么多新出版的书籍、新出现的网页的人来说。
  不妨回到记忆的本质来思考。
  什么是记忆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早在《论记忆与追忆》(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
 
  一、所谓“记忆”(memory),隐含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认知。
  二、因此所有有能力认知时间流逝的动物,都有memory,也可以remember。
  三、但是动物之中只有人类,有能力不但可以remember,还可以recollect。
  四、人类之中,拥有大量memory的人并不等同于善于recollect的人。通常,拥有大量memory的人,心思比较迟缓;善于recollect的人,心思比较灵活。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最重要的是点出remember 和recollect的不同。这两个字虽然也是英文的翻译,但毕竟表现出亚里士多德想要说明的差异。而用中文翻译起来,两者如果都译为“记忆”的话,显然是没法用同一个词汇来解释两者的差异。
  Remember,只是在某种刺激之下,记忆中的事物从潜藏中重新浮现出来。但是recollect,则隐含了把需要记忆的事物,仔细收集(collect)妥当,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重新取出来使用,因而也就是“re-collect”。
  用中文来翻译,暂时顶多用“记忆”及“追忆”来勉强区分。
 
  这么说来,我们就知道,在各种外挂记忆载具如此多样的今天,在各种数据、信息与知识以各种媒体充斥于我们四周的今天,我们对于记忆,最重要的焦点,不在于如何remember,而在于如何recollect──而要懂得如何re-collect,当然就得先要知道如何collect。
 
  所以,我们倒可以把自己唯一的大脑,以及数不清的外挂记忆载体,从笔记本到录音笔到照像机到手机到电脑到PDA到网络硬盘到随身碟,一次摊开来在眼前,好好思考如何使用其collect与recollect。
  首先我们要想的,还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脑。先把大脑的作用定位,其它外挂载体才好各就各位。
  由我来说,我会认为有了这么多外挂记忆载体,大脑不需要记忆太多事物以供remember,但是大脑必须记忆够多的事物以供自己有能力去collect与recollect。
  大脑的组织能力越够清楚,越够系统,就越能够collect他需要收集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然后分辨应该收纳于自己的大脑之中,还是外挂的载体之中。同时,也越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再从相关的位置中recollect出来,重新取用。
  套用电脑的说法,就是我们要先把大脑组装成最强而有力的CPU,之后,才能善加利用科技发达到网络时代,所有便利的工具。外挂内存与外存硬盘的型态,这时才多多益善,相得益彰。
 
  但是我们经历过的学校教育,尤其中学教育,却没有让我们如此定义、训练、使用自己的大脑。我们的学校教育,强调的都主要是“记忆”力(尤其是文字方面)的呈现。换句话说,我们一直把大脑中最珍贵的CPU,当硬盘来使用了。如果没法善用CPU和内建内存及硬盘空间的差异,等同用之,混同用之,那外挂的载体越多,只是制造越大的混乱。记忆的事物越多,只是形成越多的浪费。
  如此,我们的大脑没法适当地collect我们应该阅读、记忆的东西,更别谈如何再recollect它们。用浆糊来形容这样的CPU和内存及硬盘关系,并不为过。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朱光潜说。
  即使在他那个年代,他还又进一步说了方法:
  “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过去的人,对阅读都有这样的气魄,在一个袖珍笔记本、中大型记事本;录音笔、照像机、手机;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PDA;内存、硬盘、随身碟、网络储存空间;CD、VCD、DVD;ZIP、JPEG、MP3、MP4;各式记忆工具可以如此方便为我们所用的时代,我们更不能没有一个越界阅读又越界储存的认知。
  但是,在我们没有厘清大脑这个CPU的作用之前,记忆与阅读,永远是我们所豢养的一只双头同身,相互吞噬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