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该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54:45
阅读应该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

  阅读应该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经常成为一种话题。
  “没有一样东西我愿意为它呕心沥血,即使做学问也不愿意,不论做学问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我在书籍中寻找的也是一个岁月优游的乐趣。”(蒙田)
  “不懂的放下,使我胡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老舍)
  “读书要提高兴趣,莫如集中一个问题以从事研究。”(王云五)
  “我们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浪费精力,为了浇灌一棵玫瑰,就把整幢房子也淋湿了。”(吴尔芙)

  如果只片断地看一些前人的说法,可能会越看越混淆。
 
  阅读究竟应该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这些说来很说不清的问题,当我们在知识的密林里开辟出第一条通往汲水点的途径之后,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明白这都是完全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开了这一条路之后,你已经不会在密林中迷路,所以,你有余暇也有心情张望四周的景致。不管是路边的奇花,还是忽然闪过眼际,路外遥远处的异草,你可以自在地,没有目的地收集了。
  不但如此,随着你跨出原来的路径的次数越来越多,某些足迹越踩越深,这些原来只是无意的跨步,可能又会形成新的蹊径。
  鲁迅说过的一段话,最可以说明这时候有目的和无目的之间的相互作用:
  “无论谁,在那生涯中,总有一个将书籍拚命乱读的时期。……在初学者,乱读之癖虽然颇有害;但既经修得一定的专门的人,则发于那问题的乱读,未必定是应加非议的事。因为他的思想,是有了系统的,所以即使漫读着怎样的书,那断片的知识,便自然编入他的思想的系统里,归属于有秩序的体系中。因为这样的人,是随地摄取着可以增加他的知识的材料的。”
  所以,关键词是“修得一定的专门的人”,也就是要先在密林中开出第一条路,赚得第一桶金。没有这个先决条件,无目的的阅读,往往只流于胡乱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往往只流于狭窄的阅读。
 
  密林中的第一条路打通之后,只要把胡适所说的“学问”两个字替换为“兴趣”,即使我们不是在做学术研究,只是一个想要探索自己阅读的人,这时候也可以利用胡适的金字塔理论继续前进了。
  “他用他的专门兴趣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兴趣,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兴趣,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兴趣,以次及于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
  这不是很实用的一个方法了吗?而胡适对一个“学者”的期待,只要把“学者”替换为“读者”,不也就可以成为我们自许的一个目标了吗:
  “理想中的读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兴趣。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览博。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推他独尊,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