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三轮煎熬 高盛称投资分八大领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7:49
中国互联网三轮煎熬 高盛称投资分八大领域
www.hexun.com 【2005.10.14 10:08】 21世纪经济报道/陈宜飚


  今年8月份,作为一家尚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将其40%的股权作价10亿美元卖给了雅虎,这桩买卖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并让海内外众多投资者再次领略到了中国互联网的价值。

  在这次交易中,除了阿里巴巴最大的投资人软银赚到盘满钵满,作为最早的投资人之一,高盛也斩获颇多。

  1999年10月,由高盛公司牵头,联合美国、亚洲、欧洲的基金公司,如Transpac Capital,Investor AB of Sweden,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的参与,阿里巴巴引入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基金。

  3个月后,软银为阿里巴巴注入第二笔风险投资2000万美元。

  2004年2月,软银牵头,包括富达、TDF和Granite Global Ventures在内的四家风险投资公司再度注资8200万美元。

  熟悉风险投资操作的投行人士称,通常各风险投资商事先都会为各项投资设立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会超过5年”。即使以5年投资期限计算,到2005年,包括高盛在内的早期投资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已经全部到期。

  除了平安保险、中国网通、中芯国际、海王星辰等传统行业的投资,高盛在中国还投资了分众传媒、搜房资讯等公司,其中,平安保险、中国网通、中芯国际、分众传媒已相继在香港或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高盛于1999年投资的搜房资讯也正在加快迈向NASDAQ的步伐,今年7月,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向搜房注资2亿元换取了搜房15%的股权。

  面对媒体,高盛对他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以及互联网投资项目仍然保持缄默。

  不过高盛负责媒体与互联网研究的分析师刘杰良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倒是披露了他个人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一些理解和预测。

  对“盛大-新浪”的遗憾

  这位分析师首先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Google或是雅虎这样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近年来惊天动地的互联网并购案是发生在中外互联网公司之间?盛大与新浪的联姻为什么没有成功?他认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生态环境尚未成熟。

  刘杰良认为,雅虎顺利进入阿里巴巴与盛大并购新浪遇阻同时说明了一件事:中国的互联网整合期才刚刚开始,尚未完全摆脱成长期。投资者在考虑对中国互联网投资时,首先得认识到这一特点。

  “每个市场都会有一个成长期和整合期,而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是刚刚进入整合期,尚未发展成熟。”他表示,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数次大大小小的并购,市场已经稳定地出现了Google、雅虎和eBay等大型的互联网企业;而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数量仍然非常多,“甚至中国内地新浪、网易、搜狐等三家门户网站加起来都比不过Google或是雅虎一家来得大”。

  他认为,这样的局面是政府和业界管理层共同导致的。从政府层面来说,希望能保护国内互联网行业不受外来企业的侵袭,从而不至于市场上最终只剩下外国互联网企业的身影;而从公司层面来说,管理层真正想进行合作的并不多。

  “他们还没有发展到那层意识,觉得应该合并。”刘杰良认为,因为其中涉及到并购之后企业由谁来负责的问题,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仍只是想“自我成长”,“不少人一想到收购,就有种反感情绪,即认为是对方具有攻击性。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生较大的收购。”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盛大对新浪的并购因为“毒丸”的障碍而无法成功,刘杰良对此表示很遗憾,在他看来,这两家公司应该是天作之合,中国互联网本来可以诞生一个巨无霸。

  不过刘杰良认为,随着整合期的到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并购的趋势。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整合期,投资人需要做的事件是擦亮眼睛,找出适合的投资目标。

  “现在看来,互联网的投资方向可细分为八大领域。”刘杰良说。

  这八大领域分别是:门户网站(以新浪、搜狐为代表)、搜索引擎(以百度为代表)、即时通讯(以腾讯为代表)、电子商务(以阿里巴巴为代表)、旅游网站(以易龙和携程为代表),此外还有网络招聘(以51job和中华英才网为代表)以及无线网络(如TOM在线等),最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络游戏(盛大和网易等)也是良好的投资对象。

  刘志良认为,上述八大领域均有投资价值,特别是这些领域内的领头企业,更是未来整合期内并购或是投资的热门。“如果说得再具体一些,投资基金往往看两大因素:一是特许专利(Franchise),二是管理团队。”刘杰良说。

  “这二者事关市场份额,而投资人会关注你的市场份额、运营能力以及能否保持这个市场份额,从而保持你的高利润率。”刘说。

  随着中国互联网进入整合期,刘杰良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会面临来自外国公司的威胁。“国外许多领域的大公司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在此情况下,它们会考虑中国和印度市场。如果粗略来分,这些有收购意向的公司中,美国公司可能占了60%-70%,而欧洲与香港等地的公司占了40%。”

  事实上,在许多海外并购背后,正是像高盛这样的投行和一些海外基金公司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在1999年之后,高盛在国内的互联网风险投资上似乎鲜有动作,对于记者的疑问,刘杰良笑言,其实高盛一直都有这方面的投资业务在进行。

  香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表示,业内人士并不愿意透露正在从事的项目,“大家都喜欢看别人的项目,但却都比较忌讳谈论自己的具体案例。”他认为,一方面可能会使潜在的投资者提高要价,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投资项目也不利,此外,向外公布一些投资手段无异于将自己的技术拱手相让。

  尽管刘杰良也一再强调自己的看法并不能左右高盛投资部门的决策,但他还是向记者介绍了当前一些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机制。

  据他介绍,由于内地股市的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除了考虑通过让企业赴纳斯达克上市退出外,另一方面,不少私募基金也在大量通过战略出售方式退出。

  就前者而言,之所以选择纳斯达克,是因为它对企业的盈利性没有要求,而在香港市场,需要企业连续三年盈利,方可“登场”。“从新浪到网易等,大部分内地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均是在纳市登陆的,在香港成功登陆的似乎只有腾讯,而它也是为数不多的连续三年产生经营盈利的公司。”刘杰良认为,新浪等公司刚开始时不盈利并不意味着其盈利性不强,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刘表示,目前,由于有了新浪等公司的成长模式,赴纳市上市也比以前更显成熟,已经成为风险投资基金较成熟的一种退出机制。

  除此之外,战略出售也是在业界很受欢迎的一种退出机制。通常来说,一家互联网公司从种子概念阶段到中间阶段,再到最终上市,会经历两到三轮的投资,而在这过程中,原先最早投入的一些基金可能在第二轮或是第三轮就退出该公司,“在这次雅虎-阿里巴巴的并购交易中,其实就有一些风投退出的可能。”

  不过,刘杰良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并购整合并不活跃,尚不完全具备实施这种战略销售的退出机制。

  刘杰良说,“整合期虽然已经开始,但是步伐缓慢,原因还是上面谈到的,政府方面有考虑,另外,成熟期仍处于缓慢发展的后期,而且,对互联网整合有兴趣的管理层不多,大家还在关注自己公司的上市,关注行业整合的并不多。”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会有另一家Google,另一家eBay诞生,但究竟花落谁家?这是投资人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