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7:49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第1节:序 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 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的确,这个天生带有"Y"性染色体的小家伙,自出生以后就会给父母带来无穷的教育困惑:  
  男孩喜欢冒险,登高、爬树等是他的强项,他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冒险"举动而伤痕累累;  
  男孩天生是个倔脾气,父母说东他偏往西,父母越说不可以他越是想尝试,父母越是严格控制他越叛逆;  
  男孩虽然事事粗心,但却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父母的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男孩很难自我控制,对诱惑的免疫力低下,外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使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  
  因此,多次领教过男孩这些"伟大特性"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上天让小男孩出生,难道就是为了给父母制造麻烦不成?  
  其实不然。喜欢"制造麻烦",往往是男孩体内过多的荷尔蒙睾丸素在起作用。睾丸素在赋予男孩男子汉特性的同时,也会带给男孩不安定的个性--坐不住、好斗、喜欢冒险、与同伴竞争、给老师捣乱……而这些不安定的个性,也恰恰是男孩更富探索欲、创造欲、领导欲的最直接体现。  
  这也就是说,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教育得当,善于将男孩的个性弊端转变为一种成功的优势,每个男孩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卓尔不群的男子汉!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用在教育男孩方面,也十分适用。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给男孩正确的引导,男孩体内过多的睾丸素就会促使这些小"捣蛋鬼"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那么,把男孩培养成了不起的男子汉,做父母的应该注意哪些日常细节呢?   
  本书从分析男孩的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针对男孩生活、学习、理财、个性培养、能力培养以及危险禁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男孩的家长总结了100个教育细节。每个细节中,都分析了男孩某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给家长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概括来说,本书给家有男孩的父母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教育男孩的四原则:  
  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原则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  
  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  
  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  
  原则三: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很多父母特别宠爱男孩,所以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  
  很多父母很有钱,所以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  
  很多父母很有能力,所以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原则四: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  
  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  
  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  
  ……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  
  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  
  在此,希望每位阅读此书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第2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        
第一章  
  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  
  男孩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淘气,是因为他们更喜欢冒险;  
  他们喜欢搞破坏,是因为他们更具探索精神;  
  他们学习不如女孩,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被限制、被束缚;  
  他们好争斗,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总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  
  ……  
  任何一个男孩,都有着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父母真正走入那个世界,才能理解他们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才能知道你的男孩有多棒、多优秀,并为之而感到骄傲!  
  细节1  
  有攻击性的"小冒险王"--男孩的冒险心理  
  某位国外的教育学家在一所小学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让所有的小学生写出"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并说明理由"。结果,女孩们大多都认为女孩好,并且她们写下的理由也近乎相似:
 
  1. 女孩闭着嘴巴嚼东西;  
  2. 女孩更懂礼貌;  
  3. 女孩的头发梳理得更漂亮;  
  4. 女孩不挖鼻孔;  
  5. 女孩没有那么多的体味;  
  6. 女孩安静得多;  
  7. 女孩不会把房间弄乱;  
  8. 女孩的坐相更斯文;  
  9. 女孩更听老师和父母的话;  
  10. 女孩更会关心人;  
  11. 女孩更有仪表风度。  
  而男孩们大多也为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而感到自豪,他们自豪的原因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1. 男孩敢于坐在恐怖电影前眼皮眨都不眨一下;  
  2. 男孩不会总感到难为情;  
  3. 男孩会爬树;  
  4. 男孩敢骑马;  
  5. 男孩比女孩勇敢,不怕毛毛虫;  
  6. 男孩走路不扭扭捏捏;  
  7. 男孩为自己身上的气味而自豪;  
  8. 男孩不需要别人指引方向;  
  9. 男孩爱打抱不平;  
  10. 男孩做事更快,不会拖拖拉拉等上"一百年";  
  11. 男孩不会像女孩那样爱哭泣。  
  事实上,女孩有女孩的好处,男孩有男孩的优点。不管是做试验还是搞调查,都不能因此而确定究竟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但是,由此,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女孩更细心、讲卫生、懂礼貌、会关心人;而男孩却更豪爽、勇敢、胆大、具有冒险意识、讲义气。
 
  国外一则古老的童谣说:小女孩是由什么构成的?糖果、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小男孩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剪刀、蜗牛和宠物小狗的尾巴。所以,有过教育男孩经验的父母都知道,与女孩相比,男孩似乎更难教育。尤其是在男孩们那些引以为豪的"特性"方面,父母往往需要付出比教育女孩更多的精力。
 
  比如,具有冒险精神本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男孩却有一种没有任何理由就要去冒险的倾向,而且这种情况开始得很早。  
  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小男孩,只要他能爬上去的地方,他就会从那里跳下去;他喜欢玩火;他会把自己藏起来,让全家人着急;他会把一切能吃不能吃的东西,统统都向嘴里塞;他还会故意惹老师和同学生气,并以此为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还会爱上一切富有冒险性的事物,如滑板、攀岩、滑翔、飙车等。因此,有儿童心理学家说,任何一个男孩在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地受过外伤,男孩没受过伤而长大成人,只能是奇迹。
 
  曾有一位母亲把自己带大两个儿子的经历说成是"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中"。        
  
第3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2)        
  他们每天都让人不得安宁,他们喜欢爬到家具上,再从家具上跳到床上,因此家里的床垫被他们跳出一个大洞;他们还喜欢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去爬树,甚至还学"蝙蝠侠"在树与树之间窜来窜去。有一次,他们竟然从几米高的树上摔下来,结果把腿骨摔折了,在家休养了两个月才能去上学。
 
  事实上,大多数男孩都是这样,喜欢爬上爬下,即使因此挨过好几次摔、挨过好几次打,他们还是会对这些冒险的行为乐此不疲;喜欢搞破坏,他会把所有的屋子都搞得乱糟糟却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喜欢打架和欺负别人,因此总需要父母为他收拾残局,不是送他去医院,就是送别人去医院……因此,父母往往会对这些调皮的男孩束手无策。
 
  也许正因如此,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么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男孩、女孩同为小孩子,为什么男孩会如此难管呢?  
  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男孩体内的荷尔蒙睾丸素,它是雄性特征的体现。从襁褓期开始,男孩的体内就有远远大于女孩的睾丸素分泌,他们更需要一些冒险的行为去释放自己的能量。儿科医生也认为,睾丸素会使得男孩的行为不同于女孩。
 
  另外,众多儿童心理学专家也认为,男孩爱冒风险、专断自负、斗殴竞争、争吵、自吹、喜欢出风头等倾向与睾丸素的分泌直接相关。因此,这正是男孩比女孩更不好教育的原因。
 
  给父母的建议  
  了解了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父母们肯定会对自己的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父母们应该怎样对待儿子表现出的种种夸张而又怪异的行为呢?以下几点方法值得父母们借鉴。
 
  方法一: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父母们应该明白,爱动、好冒险是男孩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燃烧体内的睾丸素和促使大脑健康发展。因此,当你的宝贝儿子又在虐待他的玩具或"修理"家里的小件电器时,爸爸妈妈请不要束缚他,而是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的能力。
 
  一位明智的妈妈是这样对待儿子的冒险行为的:  
  6岁的虎子忽然对电很感兴趣,有一天,他竟然拿着一根小铁丝要去试接线板的插孔,看有没有电。当然,这个可怕的行为及时被妈妈发现了。但是,聪明的妈妈并没有勒令儿子马上住手,而是快速地走到孩子身边,对他说:"宝贝,你在玩什么好玩的东西?来,妈妈给你找个东西,比小铁丝更好玩。"说着,妈妈带着孩子去另外一个房间找来了一只测电笔。
 
  孩子用测电笔去接触接线板的插孔,测电笔的灯立刻亮了,而测电笔离开插孔时,灯又熄灭了。看着这种奇怪的现象,孩子拍着手一边跳一边喊:"妈妈,真好玩,真好玩!"    这时,妈妈才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你手里拿的这个小玩具叫测电笔,它是用来检测电线、接线板是否有电的。实际上,它不是玩具,是人们用来防止触电的工具。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用小铁丝做这个游戏吗?"
 
  孩子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因为电是很可怕的,它会通过小铁丝传到人的身体上,会把人电得很痛,有时甚至会把人电死呢。"  
  "那为什么用测电笔去触电人就不会死呢?"孩子歪着小脑袋问。  
  "儿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妈妈问你,电线的外皮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塑料呀。"  
  "对呀,塑料能够包住电,所以电线中的电才不会跑出来。你看这个测电笔,手拿的这一端不就是塑料吗?所以,它才不会使人触电呀!"  
  孩子听了妈妈详细的解释,很满意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明白了,谢谢你。"  
  也许,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家长的做法都是勒令孩子住手,然后给孩子讲电的可怕性。但这位家长却没有这样做,这正是因为她了解男孩的心理。  
  成长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尤其是男孩又有很强的冒险心理,虽然这次他"试电"的行为没有得逞,但他会在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再次进行他的冒险试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更可怕。而上面事例中的家长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孩子通过亲手做试验了解了电的可怕性,这样,孩子不但不会再做用铁丝试电的事情,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电表现出谨慎。
 
  方法二:正确对待男孩的固执  
  一个3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游戏。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摆出了妈妈不让他玩,他就不回家的架势。    
   
  
第4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3)        
  事实上,越是不现实的事情,男孩越想去尝试,这正是他们体内的睾丸素在起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这时,家长就应该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心态。
 
  事例中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妈妈看到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式,便陪孩子在城堡下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会儿,一个7岁的小姑娘玩累了,来小男孩所坐的这个椅子上休息。当小男孩的妈妈把小男孩也想去城堡上玩的想法告诉这个小姑娘时,这个小姑娘马上对小男孩说:"不可以的,你太小,上面的游戏有点危险,我小时候妈妈就没让我玩。还有,上面几乎都是我这样大的孩子,他们不会跟你玩的。"说完,小女孩又跑去玩了。小男孩似乎相信了小姑娘的话,便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回家了。
 
  在孩子接受自己不能去城堡玩这个事实的过程中,妈妈没有说太多的话,而是借助别的孩子的口,说出了她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更迅速地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当孩子固执地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妨借助他的同伴的口,说出你想说的话。
 
  方法三:教男孩学会自律  
  邻居家的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小刚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虽然没有把小妹妹打疼,但却把她吓了一跳,小刚因此哈哈大笑。小妹妹走后,爸爸针对小刚的这种不礼貌行为,狠狠地教训了他一番。
 
  事实上,男孩都有很强的进攻性,他们的这种进攻心理,有时是因为好玩、有时则是因为愤怒。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出现无理进攻的倾向时,家长都应该及时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给他们讲一些好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才是正确的。
 
  另外,家长还可以把这些电视片、故事上升到价值观、道德观的高度,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让孩子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细节2  
  每个男孩都想成为"奥特曼"--男孩的英雄情结  
  家有男孩的家长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儿子太爱管闲事,尤其爱打抱不平。比如,他看到家里的小狗在欺负小猫时,他会把小狗追得满屋乱跑;当他遇到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小学生时,他总把拳头攥得紧紧的,想跳出来为小学生讨个公道。
 
  有些家长会对男孩的这种行为很担忧,孩子这样爱管闲事,会得罪很多人。而且有时他们的行为太莽撞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事实上,家长们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爱打抱不平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他们总是同情弱小,希望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当男孩们看到邪恶势力占据上风时,或者看到有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少时,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为正义而打架。
 
  能够做英雄是最能够让男孩兴奋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男孩的英雄梦想往往很难实现。即便如此,每个男孩的心中却都有一个鲜明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伟大的、神圣的、没有缺点的。这个形象或许来自于现实生活,或许来自于他们最热衷的漫画、动画片……
 
  一位妈妈在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星期天,我带儿子去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儿童商店买衣服,我问儿子:"你喜欢哪一件?"  
  儿子似乎对买衣服并不感兴趣,他瞄了一眼货架,很干脆地说:"都不喜欢。"  
  "这件不好吗?你看,有一道蓝边,你不是最喜欢蓝色吗?还有一个可爱的卡通图案呢。"  
  "不好看。"  
  "不好看吗?那你看看其他的有没有喜欢的?"  
  这时,儿子开始漫不经心地搜索其他货架,突然,他眼前一亮,迅速上前扯出一件T恤说:"我喜欢这件,这件有奥特曼!"  
  我看了看那件T恤,果然有一个奥特曼图像,但这件衣服的做工很粗糙,面料也不好,是典型的劣质廉价商品。  
  "这件不太好,咱们换一件吧?"我试图劝说儿子,可是他一副执著的模样,我只好给他买下。  
  回到家,儿子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服,美滋滋地找小朋友玩去了。"看,我的奥特曼!"儿子看见小朋友,马上就说。  
  那小朋友立即挺胸回应:"我也有奥特曼!"果然,他的鞋上也绣了一个奥特曼的图案。  
  从此,这件"奥特曼"衣服成了儿子的最爱,每次洗完澡后他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  
  其实,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男孩们喜欢奥特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们会让家长给他们买奥特曼的图书、奥特曼的VCD、奥特曼的模型;他们还常常模仿奥特曼的语言和动作;有时,他们还会发扬"奥特曼"精神,和马路旁欺负小花狗的大狗作斗争……
       
  
第5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4)        
  那么,"奥特曼"到底是什么?"奥特曼"是日本产的系列多集科幻片中的人物,为了世界的爱与和平,英雄的奥特曼兄弟屡次同怪兽作战,一次次在危难中拯救了地球和人类。因此,对于男孩来说,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男孩往往都渴望自己强大,渴望自己成为英雄,但在现实面前,他们马上又意识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小状态,他们希望得到安慰和激励,希望自己勇敢并被承认。当奥特曼依靠特异功能击败神秘而强大的敌人时,男孩们也在做着拯救世界的梦想。
 
  对于男孩这种痴迷奥特曼的现象,很多家长都表现出担忧,孩子会不会因此而不爱学习?会不会因此而有暴力倾向?其实,家长们的这些担忧都是没必要的。奥特曼诠释了正义、勇敢、仗义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圆了男孩们的英雄梦想。再说,我们家长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不是也喜欢铁臂阿童木和花仙子吗?这些卡通形象曾经为热爱幻想的我们营造了一个天真的世界,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奥特曼也一样。
 
  给父母的建议  
  对于男孩的英雄情结,父母首先要理解他们,不嘲笑他们的弱小无力,更不能责怪他们"惹是生非"。其实,如果父母引导得当,男孩的这种英雄情结,不仅有利于他们男性气质的培养,更能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方法一:满足男孩当英雄的心理  
  5岁的健健总爱打抱不平。这天,爸爸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发现他的脖子上有几道不太明显的划痕。爸爸问他是怎么弄的,他先是不说,后来在爸爸的慢慢引导下,他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今天,他们班的一个"小霸王"乱揪一个女生的小辫子,还用彩笔在这个女生的衣服上乱画。当时正好老师不在,于是健健就控制不住自己爱打抱不平的情绪,走上去与"小霸王"较量,那几道划痕便是被那"小霸王"所赐。
 
  听了孩子的叙述之后,爸爸没有责备他的打架行为,而是为孩子的行为拍手叫好:"好儿子,你是个打抱不平的小英雄,爸爸支持你的做法。"  
  "可是,你和妈妈还有老师都说,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健健吃惊地而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  
  "你这是英雄行为,爸爸鼓励你。但是,打架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跟那位欺负人的小朋友讲道理呀,也可以动员别的小朋友一块跟他讲道理呀。如果大家都反对他,他就不敢再欺负别的小朋友了。你说对吗?"
 
  健健很认同地使劲点了点头。  
  当孩子因为打抱不平与别人打架时,做家长的不要先忙着批评孩子的打架行为,要先表扬孩子的英勇行为,肯定孩子的打抱不平是正确的,满足孩子的英雄心理。然后再帮孩子分析,除了打架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弱小者脱离困境。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尤其是妈妈,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孩子帮忙扔垃圾、帮妈妈拎一些轻便的购物袋……这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英雄心理,而且很利于孩子男子汉气质的培养。
 
  方法二:让男孩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现实生活中,英雄不一定要像奥特曼那样去拯救世界、捍卫和平、从起火的房子里救出小孩,或者把抢钱的强盗赶跑。因此,家长必须让那些渴望做英雄的男孩们明白:英雄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振振的家长从小就教育他,真正的英雄不是打架打出来的,而是用自己正义和英勇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振振也常用这个标准来约束自己。  
  放学了,振振和好朋友伟伟一起回家。刚走出校门不久,就看到一帮孩子在打架。"我们也去看看吧。"伟伟建议。  
  "不。"振振摇头说,"打架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还是回家吧。"  
  "你真是胆小鬼。"伟伟嘲笑他。旁边的孩子也跟着起哄,可是振振并没有当回事。  
  过了几天,孩子们去小河边玩耍,一不小心,伟伟掉进了水里。  
  "救命!"伟伟不会游泳,他慌了神,拼命地在水里挣扎。  
  孩子们吓坏了,大家有的跟着喊"救命",有的躲得远远的,没有一点主意,就是会游泳的孩子也不敢下水帮助伟伟。眼看伟伟一点点下沉,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振振看到了这一幕,他毫不迟疑地跳进河里,在关键时刻把伟伟拉上了岸。  
  孩子们再也不嘲笑振振是"胆小鬼"了,他也因此而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小英雄。  
  事实上,男子汉的权威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也许有的孩子打架确实很厉害,很多孩子都怕他,但很少有孩子会认为他是英雄。而像故事中的振振一样,爱打抱不平、英勇仗义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第6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5)        
  但是,家长们还应给孩子讲解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让孩子明白,英雄并不是靠自己的蛮力一味蛮干,而是要运用自己的英勇和智慧,巧妙地让弱小者脱离困境。如遇到有人落水的情况,如果自己不会游泳也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去附近找大人。
 
  另外,父母还要告诉这些小英雄,当英雄是光荣的,但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而一味地去做英雄。如故事中的振振如果不会游泳,他再跳下水去救落水者,只能使情况越来越糟。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你的男孩,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做英雄。同时,父母还要给孩子讲一些在英勇行为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方法三:利用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改正孩子的缺点  
  在男孩心目中,英雄是伟大的、神圣的,因此,很多男孩都以心目中的英雄为榜样。所以,很多明智的父母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轻易地让孩子改正了缺点。  
  男孩睿睿很听话,但就是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赖床。每天早晨,无论妈妈怎么叫,他都装作听不见。后来,妈妈想到了一个对付儿子这种坏毛病的好办法。  
  原来,睿睿很喜欢奥特曼,并把奥特曼作为自己的偶像。因此,妈妈抓住了他的这种心理,每天当睿睿该起床的时候,妈妈就对他喊:"奥特曼,怪兽来了……"睿睿一下就来了精神,眯着眼睛在被窝里笑,过一会儿,便会大声回应妈妈:"我是奥特曼,你是怪兽,嗨……"便从床上爬起。
 
  其实,每个男孩身上都会有很多缺点,如挑食、不讲卫生、不懂礼貌等。父母如果借助英雄的形象、英雄的口气去教育他们,不仅能让孩子改正缺点,而且可以让他们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细节3  
  谁是头?--每个男孩都会有的竞争心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女孩与男孩的关心点决然不同。  
  刚刚认识了一群新朋友,女孩最想知道的是:我能与哪个小伙伴成为亲密的知心朋友;而男孩迫切需要知道的却是:谁是这群孩子的头?  
  刚刚到了一个新的班级,女孩最关心的是:这些陌生的同学不会欺负我吧;而男孩更关心的是:谁是班主任?谁是班长?……  
  美国的艾里姆夫妇在名为《养育儿子》的畅销书中也曾提到:"走进男孩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在任何场合,男孩最关心的事情都是:谁是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只能说,这是由于男孩强烈的竞争心理造成的。事实上,从妈妈受孕那一刻起,"Y"染色体已经决定了这个小婴儿体内有远远大于女婴的睾丸素,在妈妈的肚子里,这些睾丸素便赋予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天性--冒险、争吵、自吹、争斗等。因此,强烈的竞争欲望是每个男孩的天性。
 
  那,"谁是头"与男孩的这种竞争天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每个男人都有当头的欲望,每到一个新的领域,男人之所以关心"谁是头",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个新领域的规则是什么,当"头"有什么具体的条件,然后与自己已有的条件对比,确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现在的"头"去竞争。
 
  因此,对于成年男人来讲,这种天生的特性会演化成不断进取的力量。但对于男孩来说,却并非如此。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男孩不断进取的天性或者会消失,或者会促使孩子走向相反的方向。
 
  生活中,也许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男孩没有好好学习,但又想考个好成绩,于是他"买通"了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让他把写上答案的小纸条给自己传过来。  
  男孩竞选班长失败了,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找了几个"哥们儿"把他的竞争对手狠狠"扁"了一通。  
  ……  
  其实,这些男孩就把竞争心理用"偏"了,而现实中,这种用"偏"、没用在"正道"上的现象绝对不在少数。那责任怪谁呢?答案是:责任在家长。  
  如果家长告诉男孩,有竞争心理是对的,但一定要正当竞争,长大后,孩子就会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相反,如果家长鼓励孩子的不正当竞争,孩子就会延着"弯路"成长--现在他就考试作弊、拉帮结伙,长大以后,他可能还会做出更离谱、更可怕的事情来。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一位研究行为哲学的专家曾说:"一场比赛结束后,你看到一个被打败的男人在真诚地向对手祝贺,其实在这背后,这个男人想的是下一次如何把他打败。"
 
  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男孩这种过强的竞争心理,性别赋予他们巨大的能量,这是男孩的优势所在。因此,当你试图想通过你的"高招",对男孩进行重新"编程"时,你不如这样做:告诉你的男孩要遵守竞争的规则--公平、公正、正当,然后就放手让他去争吧,这样将更有利于这个小男子汉的成长!
       
  
第7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6)        
  给父母的建议  
  当你的男孩"竞争的苗头"开始向外冒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更不用慌张。如果你巧妙地利用这个小家伙的这种心理,你会惊奇地发现:教育男孩,原来就这么简单!  
  方法一:让你的男孩当"头"  
  在丁丁家有一个习惯,每到周末,小男子汉丁丁就成了家庭的"监督员"。但是这个监督员与一般的监督员不同,丁丁不监督人们的坏行为,而是监督、搜集爸爸妈妈的好习惯。
 
  又是一个星期天,丁丁的监督工作开始了,他满屋转悠,搜寻着爸爸妈妈的好习惯。  
  妈妈在做饭,丁丁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一会儿择菜,一会儿帮妈妈收垃圾,忙得不亦乐乎。妈妈要炒菜了,厨房里油烟太大,于是妈妈对丁丁说:"丁丁,厨房里油烟太大,去客厅里寻找爸爸的好习惯吧!"
 
  丁丁又来到客厅里,爸爸正在看电视,他拿起一根烟,刚想打着火机,看到丁丁过来了,便把烟放到了烟盒里。  
  ……  
  晚饭后收拾好厨房,妈妈爸爸刚坐到沙发上,丁丁就过来了,很严肃地说:"爸爸,妈妈,我发现你们的好习惯了。"  
  妈妈放下遥控器说:"是吗?说说看。"  
  "妈妈很勇敢,不怕油烟;爸爸很乖,今天没有吸烟。"说完,丁丁又想了想说,"你们俩还有两个共同的好习惯,一是不咬手指甲;二是吃饭不溜达!"  
  爸爸妈妈听完后都开心地笑了。  
  每个男孩都有当"头"的欲望,而且一旦他们当了"头",就会全心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丁丁家长的聪明和用心良苦。说他们聪明,是因为他们很准确地把握了男孩的这一心理,并巧妙地把它运用在了教育儿子的实际中;而说他们用心良苦则在于,他们没让孩子监督自己的缺点,而让孩子从小就仔细观察自己的言行,进而让他早早便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在生活中,父母满足男孩当头的欲望,更能促使这个小男子汉成长。比如,找一周的时间,让孩子"当家",之后他肯定能体会到"柴米油盐贵";让孩子当监督员,负责纠正全家人的坏习惯,他自己的坏习惯肯定很容易改正。
 
  另外,家长还可以用语言满足孩子当头的欲望,如常常问儿子"小监督员,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吗?""小监督员,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你有什么意见?"……虽然有时孩子的意见未必合理,你也不一定采纳,但是你会发现,因为这几句话,儿子往往会高兴上一天,他对生活的积极性也会陡然升高。
 
  方法二:赞赏男孩正当的竞争心理  
  也许你的儿子现在还很小,但是,他却经常会对你讲起他的目标、他想赢过谁以及他所取得的成绩。这时,你千万不能胡乱搪塞他,因为孩子在这一方面的感觉是很敏锐的;另外,万万不可打击孩子,因为这样做会使你的男孩很受伤。
 
  "爸爸,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这次考试终于超过小明,前进了三名。"快乐无比的小男孩兴奋地对爸爸说。  
  "那现在你在班上排名多少呀?"爸爸着急地问。  
  "十五名。"儿子感觉到了不妙,小声地说。  
  "你看,一问你班级的排名,你的声音就小了吧。前进三名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这么高兴吗?快去做作业,争取下次考第一。"爸爸不耐烦地对儿子说。  
  儿子不再说话,蔫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男孩普遍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当他们真正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时,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而对于男孩来说,成就感是促进他们充分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之一。  
  如果男孩的这种欲望被家长忽略,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同,或者家长不但没有认同,反而从某一角度打击他们,这时,男孩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潜能就很难再被激发,甚至他们的人格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儿子一样,虽然已经超过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但爸爸却拿班级排名来刺激他,使他的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因此,下次考试后,这位爸爸肯定会失望,因为一个成就感得不到认同的男孩,很难再继续去努力。
 
  所以,告诫天下的父母,请倾听男孩的心声吧,尊重并认同他的成就感。男孩需要你帮他建立起关于成就、胜利、赢、竞争等词汇的健康概念。  
  方法三:巧用男孩的竞争心理  
  王猛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妈妈建议他收拾一下,他说:"我不喜欢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认为你的房间太乱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王猛答道,"我觉得这样很好。"  
  过了一会儿,妈妈想出了一个妙招:"这样好不好,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我来打扫厨房,你打扫自己的房间,我敢肯定,我一定是干得又快又好的那一个。"          
第8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7)        
  "我才不信呢,我一定干得比你好。"小男子汉被激"怒"了,说着便马上行动起来。  
  有时,儿子不听话,做父母的不妨"激"他一下。小男子汉往往最受不了别人"激"他,只要父母认识到这一点,并时刻开动脑筋,这些小男子汉就会乖乖地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
 
  但是,父母们也应注意,不可过多、过分地去"激"他们。不然,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认同了你的观点,真的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们便会"破罐破摔",不再去努力。
 
  细节4  
  男儿有泪也要弹--男孩的情绪表达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他们的儿子:"哭什么哭,女孩才总是哭哭啼啼的呢!""有什么好哭的,像个女孩子一样!"……  
  在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男孩有时是很可怜的。因为是男孩,他们被剥夺了哭泣的权力;因为是男孩,他们必须坚强;因为是男孩,他们的情绪往往被家长忽视……所以有人说,做男人是可悲的,即使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要承担比女孩大得多的压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男孩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情绪常常会发泄不出来。情绪不能正常发泄时,人便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有儿童心理学家说:"在孩提时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抑郁。"
 
  大多数的家长也许会怀疑这个观点,他们甚至会反驳这个观点,我的男孩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是,你是否注意到男孩的异常行为了呢?  
  一位研究儿童行为学的专家表示: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感到心情抑郁,他会显出懒散嗜睡的症状。他可能会在早晨不想起床,他可能在屋里闷闷不乐地走来走去,他可能会对原先使他兴奋的东西不感兴趣。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症状就是,他会公开表示出愤怒、敌意,他可能会突然对周围的人和东西痛斥、猛击。
 
  如此说来,男孩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们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秘密;他们表面看起来坚强,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容易受伤;在别人看来,用手击墙是一种很傻的行为,但他们却认为这是最爽的一种发泄方式。
 
  很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往往会忽略男孩的情绪。  
  12岁的石磊没有上初中就辍学了。他非常自卑,害怕见陌生人,脾气古怪、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常常以自杀威胁家长。  
  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石磊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石磊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在他上五年级时,班级评选班干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当选,结果老师没选他,反而选了比他差的同学。  
  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放学回家后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躲到了屋里。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并且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但当时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谁也没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
 
  从这以后,石磊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对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上学,也不喜欢参加班级和课外活动,甚至在街上看见同学和老师他都会立刻绕着走。  
  然而,石磊的这种异常行为还是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最后,等父母发现孩子的变化时,他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是的,有时候男孩就是这么脆弱。他们也会迷路,而且他们不像女孩,发现自己错了便会马上回头,他们有一股一路走下去就是不回头的"倔劲儿"。因此,他们有时更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家长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确定航标、指引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石磊本来可以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只是在一个人生的岔路口迷了路。但是,由于家长的疏忽,却造成了他性格转变。  
  与女孩相比,男孩不善言辞,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更容易暴躁、发火……但正因如此,男孩才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尤其是在他情绪变化的时候。  
  给父母的建议  
  很多家长都会以"家有男孩"而自豪,因为男孩胆大、好胜、勇敢、坚强,是家里的小小男子汉。但家长也应注意到,一旦男子汉脆弱起来,由于他情绪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他更需要你的帮忙。
 
  方法一:倾听男孩内心的心声  
  男孩轩轩一放学就撅着嘴对妈妈说:"妈妈,我恨老师。"  
  妈妈看着儿子咬牙切齿的样子,赶忙放下手中的家务,安慰儿子:"告诉妈妈,老师怎么惹你生气了?"  
  "老师让我读课文,有一个多音字,我没注意读错了,老师当众指出了我的错误,同学们都笑我。男子汉被全班同学笑,我多没面子呀。"轩轩故意挺挺胸,做出一副男子汉的样子。
 
  妈妈刚想好好劝慰一下儿子,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了,轩轩马上就恢复了以前的顽皮状态,装作很成熟的样子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去赴一个约会,晚饭前准时回来。"说着就向门外走。但刚走到门口,轩轩又跑了回来,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听我说话,我没事的。"说完便跑出了门外。
       
  
第9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8)        
  男孩也会遇到困难、男孩也有情绪失落的时候、男孩也会伤心,在这些情况下,他们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大多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对于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往往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男孩往往都是这样,不开心的事情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更严重的事情来。然而,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地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他们会马上把那些不高兴的事情忘记,如事例中的小男孩轩轩,也许他和小伙伴约会回来之后,就已经把挨老师批评这件事情忘记了。因此,做家长的应及时发现男孩情绪的变化,当你感觉孩子的情绪有异样时,就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孩子把心事说出来。
 
  另外,家长也应注意,如果男孩的诉说内容有偏激的倾向,切记不要在当时就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会让他感到更加无助,或是加重他的反叛心理。家长可以等孩子平静后,在孩子很高兴的情况下,再帮孩子分析他的错误观点,并帮他提出改正的建议。
 
  方法二: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男孩对家长、老师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时,就会大声喊叫、发脾气,甚至砸东西。这时,如果家长训斥他,孩子发怒的劲头往往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而男孩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他们往往更愿意用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因此,摔东西对男孩来说是很正常的行为,他们高兴时、愤怒时,都会用周围的东西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且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这种行为。这是小男子汉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异常行为都是他们体内的睾丸素在"捣鬼"。
 
  男孩在2~5岁这一阶段,易怒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家长不可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强行压制,否则很可能会破坏孩子一生的性格。  
  一次,明明的数学成绩没有及格,回家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用拳头狠狠地击墙,他的手为此也受了伤。后来,爸爸给他做了一个沙袋,于是以后明明在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出色的拳击手,用沙袋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明明爸爸的做法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给儿子一个沙袋,既能防止他受伤,又能使他的不良情绪顺利发泄出来。当然,条件不允许的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沙发垫、枕头等,让他捶打发泄情绪。
 
  但是,仅仅让孩子发泄情绪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当孩子的情绪稍微稳定后,家长应告诉他,什么才是更好的表达方式;并告诉你的小男子汉,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方法三:允许你的小男子汉哭泣  
  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男孩比女孩哭的少,是因为男孩不愿意,或者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妈妈病了,女孩会用自己温柔的语言来抚慰妈妈,而男孩却宁愿给妈妈倒杯水或拿个药片。
 
  但是,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这时,家长错误的做法就是呵斥孩子:"你哭什么哭,哪里还像个男子汉?完全是个小姑娘!"  
  其实,与女孩相比,男孩的目的性很强。他向家长哭诉,并不是像女孩一样,只是想获得安慰,他更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当你的小男子汉哭泣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
 
  细节5  
  停不下来的"问题男孩"-- 男孩的精力  
  男孩好像总是那么精力充沛、一刻都不想停下来: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爬树、满院子追逐、欺负女生、与小伙伴打架……因此,有些家长经常不由自主地叹气:养个男孩真麻烦,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给你惹事。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位儿童专家曾对4000多名男性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在学校被称为"问题男孩"的竟然占到70%以上。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男孩"的家长将时刻面临着这些事情:被老师"请"到学校、和孩子一块接受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某些行为向老师道歉……在多数情况下,被"请"去学校的家长都会感到羞耻,回到家后他们便会对这些"问题男孩"大上"教育课",或是直接用拳头与孩子说话。然而,却很少有家长从源头上分析,我的男孩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总是出现"问题"?为什么他的精力总也用不完?
 
  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责备这些精力充沛的男孩,他们总是出现"问题"是有原因的。由于体内大量睾丸素的存在,男孩每天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但是,老师们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往往采取限制学生行动的做法,校外活动自不必说,甚至在学校操场的活动对男孩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第10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9)        
  那么,男孩过剩的精力用来干什么了呢?用家长的话说便是"做小动作、与老师顶嘴、欺负女生、为一点小事就打架……"也正因如此,很多男孩都被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
 
  一个上三年级的小男孩在日记本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今天,我们班投票选举中队长,我胜券在握,因为我能感觉到,大多数同学在写选票时都在冲我微笑,这足以证明我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老师把所有的选票都看了一遍后,并没有唱票,而是直接宣布选举结果,而中队长恰恰是老师喜欢的一个女生。  
  我听后非常生气,要求老师唱票,但老师反而对我说:"老师有权决定谁来做班干部。"后来,老师还跟我讲了不选我的原因:"你上课不遵守纪律,频繁提问,甚至离开座位跟老师争论,这么不听话的学生怎么能当中队长呢?"
 
  我很不认同老师的这种说法,因此,与老师大吵了一架……  
  老师一般都会认为男孩淘气、不听话,有时甚至连家长也这样认为,因此家长和老师一致用他们的标准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听话。然而,家长们却不知道,孩子们在背地里都称那些"特别听话"的小男孩为"小姑娘"。家长们可以认真想一想,如果一个小男孩因为过分听你的话,而天天被他的小伙伴歧视、被他的小伙伴称为"小姑娘",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多么不利。
 
  爱玩、顽皮、淘气本是男孩的天性,学校不能给男孩提供释放精力的机会,如果在家里,家长再要求他"停下来"、"安静"、"学习去"……那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换言之,如果男孩的行为表现同女孩一致,那性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很形象地表达了男孩的困惑:"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给男孩、女孩穿一样的鞋,却期望他们走出不同的路,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因此,当老师再度把你"请"到学校时,家长也应该扪心自问:你的男孩的精力得到释放了吗?如果学校没有给男孩提供这样的机会,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是对男孩表示理解和支持了,还是刻意忽略,再度让男孩把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到学书法、练钢琴上去了呢?
 
  给父母的建议  
  如果你的男孩是老师口中的"问题男孩",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发怒,更不能对孩子拳脚相加,这样只会使你的男孩问题越来越多。其实,只要家长引导有方,"问题男孩"也会成为让你欣赏的男子汉。
 
  方法一:淡看男孩的淘气行为  
  男孩的淘气行为往往是他好奇的表现,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这种行为失去兴趣,他的这种淘气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如果父母一定要管束他,他的好奇心不仅不会消失,相反还会越来越强烈。结果,他的淘气行为就会在父母的管束下越来越变本加厉。
 
  小君突然对玩水很感兴趣,妈妈让他洗手,他却用手堵住水龙头的出水口,让流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小区的保洁人员正在给草坪浇水,他却时不时地跑去捣乱;越是下雨天,妈妈越怕他感冒,他越是往外面跑,并且在雨中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妈妈想了个办法,下雨时,不再控制小君这个爱玩水的"小猴子",而是为他准备好小雨衣、小雨鞋,让他去水中玩个痛快。没想到,让他玩过几次之后,他竟然就对玩水失去了兴趣。
 
  当男孩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他们的兴趣点自然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相反,如果小君的妈妈想方设法对他的好奇心围追堵截,小君这种爱玩水的情况就会延续更长的时间。     方法二:让男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齐齐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他总是能玩出很多花样,把小女生的芭比娃娃偷出来当武器、玩海盗游戏、跟小朋友抢积木、拆家里的闹钟……他的顽皮让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这不,因为听到同学说了一句他的坏话,他竟把人家刚买的文具盒故意弄坏了。
 
  把人家刚买的文具盒弄坏,当然要赔人家一个新的。但是,齐齐只是个二年级的小孩子,他怎么会有钱呢?对于这件事情,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齐齐的父母是这样处理的:先帮孩子把文具盒买了还给人家,但买文具盒的钱要一点点地从齐齐的零用钱里扣回来。
 
  虽然男孩有调皮、爱玩、爱捣乱等特性,家长也不能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当男孩闯祸后,如果父母每次都为他承担责任、为他解决问题,男孩就会没有一点内疚感,会把父母为他所做的这一切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一旦父母没有把事情帮他处理好,或者没有能力再为孩子处理,这时,孩子就会埋怨家长,甚至会憎恨家长。
       
  
第11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0)        
  对待孩子闯祸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们要切记,为了让你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你一定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自己闯的祸,自己负责"这一原则,并把它认真执行起来。
 
  方法三:让你的小男子汉去尝试  
  男孩爱冒险的特性经常让家长们做噩梦。家长们常常在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永远让孩子系上安全带,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暑假里,超市里的自行车正好特价,爸爸便给儿子小强买了一辆。没想到,自行车刚搬回家,这小家伙便急着要去学,爸爸怕他年龄太小,掌握不好自行车,就以天气太热为理由拒绝了他。
 
  男孩表面上听了爸爸的话,但等到中午,爸妈都在午休时,他便偷偷地自己下楼,把自行车从车库里推出来,在烈日下开始练习骑自行车。  
  由于怕把自己摔得太痛,这个聪明的男孩在刚刚修剪后的草坪上练习骑车。就这样,在不停的练习下,小强终于能够"骑"着(屁股并没有坐在车座上)自行车缓缓前进了。     正在小强欣喜时,忽然迎面有一棵小树,还没学会拐弯的小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由于行驶速度很缓慢,自行车只是慢慢向下倒去,聪明的小强也顺势把自行车一扔,自己跳下了车。尽管差点摔倒,但他仍然自言自语地嚷了起来:"真刺激,还想再来一次!"
 
  但由于天气太热了,小强只好上了楼。刚刚进门,爸妈都在客厅里等他,小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爸爸笑着对他说:"没摔着吧?我和你妈妈看了一中午自行车特技表演,我们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好了,你没事就好,快去洗澡吧!"
 
  小强张着大嘴,惊讶地看着爸爸说:"爸爸,你不怪我吗?"  
  "爸爸小时候也这样,别人越不想让我去做的事情,我越想去做,并且不喜欢别人的帮助。我知道,如果我强迫你不去学自行车,你会吃不香、睡不着的。"爸爸很平静地说。    正如小强爸爸所说的那样,男孩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即使有时在家长的威胁下没有去做,但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偷偷去做。所以,父母保证男孩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你的控制范围内,大胆让男孩去尝试。
 
  细节6  
  "小小破坏大王"--男孩的探索心理  
  "你说这孩子奇怪不奇怪,他竟然问我月亮是谁生的,你说这问题让我怎么回答?我要回答他一个问题吧,他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完没了,真是个麻烦的"小问号"。"     "我家儿子纯粹是个"破坏大王",
刚给他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被他拆成一堆零件;他还会把小闹钟、收音机大卸八块;有一次,他竟然把镜子打破了,事后还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  
  ……  
  以上是家长们说起自家的男孩时,经常会说到的一些话。是的,每家的小男孩都不"老实",他们总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感兴趣,喜欢寻根问底;他们总会改造自己的玩具,把它们改造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超能玩具";他们还喜欢拆开收音机,看是谁躲在这小匣子里说话、唱歌……其实,这些都是男孩探索心理的表现。
 
  与女孩相比,男孩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一些。同样是玩变形金刚,女孩可能会给玩具安排一个动人的故事,而男孩却可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因为男孩希望知道这个玩具更多的用途,以及它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且,他们还希望自己能找到多种有创意的玩法。如果他们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就会理所应当地把玩具拆开来看个究竟。这看似破坏的举动,其实显示着男孩的某种独特能力--曾经有调查表明,在拼图和组装其他三维物体方面,男孩的速度比女孩快2倍,犯的错误比女孩少一半。
 
  另外,这还与男孩某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男孩的发育,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比女孩要慢一些,而且在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等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得较差。所以,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当他强烈想知道"小闹钟是如何工作的"时,虽然他也知道父母会反对他的这种做法,但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并不是很强大的责任感的稍微"斗争"下,他就会很轻易地选择满足好奇心--把小闹钟拆开看个究竟。
 
  此外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有时,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他会将一个小女生好不容易搭造的积木"宫殿"一举摧毁,但是尔后他又会盖起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来补偿那位女孩;他把爸爸的闹钟拆得一塌糊涂,然而不一会儿,他却又奇迹般地把它重新装好,还修好了其中的小毛病……因此,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在男孩这些破坏力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呼之欲出的天赋。因此,用强制方法压制男孩的"破坏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第12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1)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男孩的"破坏性"呢?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表示,男孩的"破坏性"有些是因好奇而破坏,也有一些是故意破坏。因此,家长要因孩子的"破坏"动机对他们区别对待。  
  对于男孩的探索精神,家长应先给予肯定,然后也要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是,有些孩子拆毁、摔砸物品,纯属破坏行为,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对此,家长切不可姑息,要在弄明白孩子破坏物品的原因后,让他们自己承担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用自己的零用钱修理、购买新物品等。
 
  给父母的建议  
  家里的男孩是"破坏大王",喜欢刨根到底地问问题、喜欢拆东西、喜欢搞破坏行动……做家长的不要着急。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能够把孩子的这种带有探索性的"破坏行为"引向正路,任何一个男孩长大后,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方法一:尊重男孩的"破坏能力"  
  漫画家蔡智忠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玩耍。  
  看到桌子上瓶瓶罐罐里的墨汁,蔡智忠玩兴大起。他拿毛笔沾满红墨汁,东寻西找"作画"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作为画板。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跃然墙上。
 
  父亲回来后看到了蔡智忠的大作,不由得火冒三丈。他追着儿子,看样子要大打出手。然而,父亲后来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骂了蔡智忠两句,然后居然给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画笔。
 
  蔡智忠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  
  如果蔡智忠的父亲没有给儿子买小黑板和粉笔,而是给他一顿打骂,那也许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就会因此而夭折。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正确地对待男孩的"破坏能力",千万不能让天才消失在自己的棍棒下。
 
  男孩往往都会这样,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听你的话,从而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探索事物。  
  因此,对待男孩的"破坏性",家长应客观地分析其动机,在尊重、鼓励其探索能力的前提下,把孩子的"破坏性"引向正途。  
  方法二:发现并挖掘男孩"破坏性"背后的天赋  
  男孩的"破坏性"背后隐藏着很多天赋:探索能力、创造才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小瞧孩子的"破坏行为",如果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男子汉小波从小不喜欢汽车、手枪等男孩标志性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他会把别的同学盖的"大楼"推倒,而后再帮人家设计一座"宫殿";他会把爸爸的小皮箱挖个洞,给他的小白兔当卧室……
 
  针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小波爸爸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比如,经常有意识地带儿子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给他买图片书;跟他一起做搭积木游戏,并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这些正是小波所喜欢的,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小波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从此,研究"小房子"便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更让爸爸欣喜的是:在一次儿童比赛中,小波自己设计的建筑竟然获得了特等奖。并且,由此开始,小波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父母仅仅不打击孩子的"破坏"行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毕竟还小,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再加上男孩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遇到一点困难,便会打"退堂鼓",如把小闹钟拆开了,但装了一会儿没有装上便不管了。因此,家长们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把孩子"破坏性"背后的天赋引导出来。
 
  细节7  
  男孩的"痛"--不如女生的学习成绩  
  提到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多家有男孩的家长都深有体会,他们往往十分坦然地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男孩的学习成绩都会比女孩差,但没有关系,大约到了高中,男孩的成绩便会突飞猛进地追赶上来。
 
  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这些家长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并不完全。  
  现在,很多国家的心理学专家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男孩的学习成绩不如女孩?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表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孩对于有时限的任务和定时考试更加擅长,而男孩恰恰对这些很反感。
 
  美国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对8000名2~90岁美国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任何年龄组的男女智商差别都很小,但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女性的表现更优秀,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很多课堂活动,包括考试,都直接或间接与把握速度有关--女性在这方面表现更好,因此这也决定了小女孩的成绩往往要比小男孩要好一些。
       
  
第13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2)        
  美国的学生如此,中国的孩子也是这样。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决定了男孩的成绩要差一些。  
  1.
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女孩的大脑相比较,男孩的大脑更多地依赖于空间机械刺激,他们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却以语言刺激为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男孩上课时便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出现了上课走神和"如坐针毡"的现象。这也是男孩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的主要原因。
 
  2.
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成长。事实上,从一上学起,男孩的读写能力发展就比女孩晚两年,可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比如,上课时,老师要求男孩和女孩都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45分钟的课。对于女孩来说,她们更喜欢这种安静的学习方式,而男孩则喜欢蹦蹦跳跳、通过自己探索去学东西。这些都决定了男孩的学习成绩要比女孩差。
 
  3.
老师们对男孩的态度也将决定他的成绩。由于体内的睾丸素在"捣鬼",爱玩、调皮、捣乱等不好的形容词成了男孩的专利。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会更喜欢听话而又懂礼貌的女孩。因此,班长、课代表、小队长、大队长等班干部成员几乎成了小小"娘子军",这也是影响男孩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男孩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学校方面的因素之外,家长对男孩的某些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男孩的学习成绩。  
  航航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是整个家庭的"小太阳"。有一次,航航不想去上学了,便对奶奶说自己不舒服。奶奶听后,不但没有催他去上学,反而对他爱护有加,给他买好吃的,让他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从此以后,航航经常找理由不去上学,学习成绩自然是全班最差的一个。
 
  有一次,小辉因成绩没考好特别沮丧,做房地产起家的爸爸这样安慰他:考好考不好有什么关系,你爸没有文化,照样住大房子、开好车。没事,儿子,等你再上几年学就不去学校受罪了,跟爸一块混。
 
  舟舟的父母开了一个小商店,每天晚上,舟舟的父母忙于打麻将,便让舟舟在麻将声和谈笑声中一边帮忙看店,一边写作业。  
  ……  
  男孩在学习方面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家长再用以上等不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能够学习好简直可以称作奇迹。因此,家长要想男孩学习成绩好,自己必须先摆正对待学习的态度,在不宠、不骄孩子的基础上,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给父母的建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优秀,孩子自然也会优秀。下面的几种方法,也可以帮你把男孩慢慢引导到学习的"正规跑道"上来,使他的学习成绩一路上升。
 
  方法一:帮男孩把学习任务分成小块  
  旺旺放学一回到家就愁眉苦脸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背书,没时间吃晚饭了,你和爸爸不用等我了。"说着便回到自己的房间。  
  妈妈听了孩子怪异的语言,也跟着孩子走进他的房间,问清楚了原因。  
  原来,今天晚上老师要求背会一篇很长的课文,旺旺觉得任务很重,便想把所有时间都利用起来,把课文背完。  
  妈妈看着这个笨笨的小伙子,怜爱地摸着他的头说:"好儿子,你不用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背书,妈妈告诉你个好办法,绝对能够保证你在明天上课之前把这篇课文全部背会。"
 
  "真的吗?"旺旺高兴地问妈妈,以为妈妈一定会什么法术。  
  "当然是真的了。你看,这篇文章看起来很长,其实就三个段落。现在离吃饭还有一个多小时,第一段这样短,你能用晚饭前这段时间把它背过吗?"  
  旺旺点点头。  
  "第二段虽然有点长,但是你完全可以用晚饭后到睡觉这段时间把它背过。至于第三段,你也完全可以利用早晨的一点时间把它背好。明天上课之前,你再把全篇课文复习一下,我相信,你绝对是背得最流利的一个。"
 
  旺旺按着妈妈的方法做了,果真很轻松地把全篇文章背下来了。  
  男孩往往更喜欢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事物,所以他们对枯燥的学习并不感兴趣。而且,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做事之前,男孩在做计划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当他们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更不知道如何入手。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家长帮他们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让他们一点点去完成。
 
  方法二:把男孩的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差的男孩,家长要帮助孩子做一个不是很长的学习计划,如周计划、月计划等。  
  另外,家长要严格监督男孩学习计划的落实。在这一点上,一位爸爸做得特别出色。        
  
第14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3)        
  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帮他做了学习计划,但他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计划形同废纸。但是,当男孩的爸爸插手管理孩子的学习后,男孩竟然很轻易地把学习计划坚持了下来。
 
  老师很惊奇地向男孩的爸爸请教:"你是如何做到的?"  
  男孩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前戒过烟,我只是用了心理学戒烟的一个方法。"  
  原来,在心理学上,常用一个奇怪的方法戒烟,即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种强迫约束效果。当戒烟人忍不住又想吸烟时,马上就会想到:别人都知道我戒烟了,我再吸烟,别人准会笑话我太没出息或意志薄弱。因此,他们往往会坚持一点、再坚持一点,直到烟瘾消失。
 
  男孩的爸爸对待孩子的学习计划也是这样做的,他先把儿子的学习计划在家庭会议上公布,然后又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男孩的所有老师和与男孩要好的一些同学。正如这位爸爸所料,男孩在"舆论"和"面子"的压力下,只好把学习计划坚持到底。
 
  男孩往往更爱"面子",他们很看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不仅仅是学习计划,男孩的一切计划,如读书计划、改正坏习惯计划等,家长都可以把它们公之于众。在众人的注目下,男孩的进取心、表现欲等都会很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
 
  方法三:让男孩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在美国,有一所奇怪的学校,它里面没有"问题"孩子,连那些爱捣乱的男孩也很听话。而且,这所学校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从来没有出现过中途辍学的现象。  
  是什么让这所学校具有如此的魅力?  
  这所学校的校长表示,他们的秘密就是,在男孩陷入麻烦之前抓住他们的心。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擅长发现男孩的兴趣点,并利用这个兴趣点把他们留在校园里,直到毕业。有一次,15个男孩面临辍学。他们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运动,但是,老师帮他们弄了个录音棚,他们很感兴趣,于是这便成了他们做一切事情的精神动力。
 
  除此之外,老师们几乎对学生做了所有尝试:跳舞、下棋、打篮球、水养栽培、机器人制作……他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取得成功。
 
  父母们完全可以借鉴这所学校的做法,当你的男孩在学习方面失去信心时,你不妨帮孩子把注意力转移一下,教他下下棋、打打篮球等。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他做一切事情都会充满激情。而接下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你的男孩相信,他一定会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男孩往往就是这样,他渴望得到认可,他希望听到"你是重要的"、"你会成功"……所以,家长与其整天对孩子讲,"如果"、"当"你考上大学将如何如何,不如用事实让你的男孩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细节8  
  善待"另类"男孩--胆小、冷漠、孤独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大多数男孩都是地地道道的"冒险专家"、是纯粹的"小破坏王",他们有英雄情结、有攻击性、有表现欲、爱出风头。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男孩永远都风风火火、充满热情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生活中的男孩都是这样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常常也会接触到很多"另类"男孩,他们有的胆小、有的冷漠、有的孤独--  
  焕焕是个男孩,但他从小就跟一般的男孩不太一样:6岁的时候还不敢一个人睡觉;7岁的时候还不敢坐转椅、滑滑梯;9岁的时候还不敢主动跟人打招呼,说话的时候也是羞羞答答的;13岁的时候,妈妈叫他学自行车,他居然还吓得哭鼻子。
 
  小力似乎缺少同情心。有一次,小力的妈妈病了,小力没有说一句问候的话,吃完饭后就早早睡觉了。妈妈因此很伤心,觉得小力是铁石心肠。  
  上五年级的小健学习成绩很优异,但令家长奇怪的是,他从来不与女生说话,而且与男生也来往很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有朋友,我很孤独"。  
  ……  
  家长都十分担心,这些男孩的个性与一般的男孩如此不同,这正常吗?  
  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让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先来看胆小的焕焕,他看起来比女孩还要胆小,因此他的父母有些担心,焕焕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其实,如果父母了解人类性格特征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就不会如此担心了。    对于男孩而言,胆小并不意味着内心的绝对软弱。一位妈妈曾这样谈到自己的男孩:"儿子平时看起来有点"窝囊",可是在一个暑假,他和同学打起背包到内蒙徒步旅行,走了三天,还拍了录像。"这个男孩找到了自己释放能量的突破口,也以行动消除了妈妈的疑虑。因此,家长们没有必要为男孩的胆小而过分担忧。很多看似胆小的男孩,往往是因为他还没有发现真正让他感兴趣的事。
       
  
第15节: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14)        
  再看看被称为铁石心肠的小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男孩表达感情的方式,他们很少直接用哭泣、言语来表达感情,而是通过一定的实际行为表露。像小力的妈妈病了,小力虽然"没有说一句问候的话",但却"早早睡觉了",这其实就是给妈妈一个安慰的信号,表示妈妈可以安心休息,自己长大了,不用妈妈操心了。
 
  因此,小力的妈妈显然误读了儿子的情感表达。小力并非没有同情心,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或者怕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被认同。这时,爸爸就应该告诉他:"看,妈妈病了,你讲个故事安慰一下妈妈好吗?"这样,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就知道怎样去做了。
 
  最后是孤独的小健。按说男孩刚刚十几岁,正好是与小伙伴一块玩耍的年龄,然而小健却表现得如此不合群,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很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原因。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不合群,往往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不允许孩子串门等,都会使孩子不合群。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尽早发现孩子的这一现象,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快就会融入到小伙伴中间去。
 
  给父母的建议  
  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男孩,家长不可表现出异样,切不可用"你怎么就不像个男孩"、"别整天跟个女孩一样"等语言来刺激他们,这样只会使他们感到更加无助。  
  面对这样的男孩,家长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引导、真诚地帮助,把他们身上的男子汉因素激发出来。  
  方法一:培养男孩的勇气  
  虽然"胆小并不意味着内心软弱",但男孩只有勇敢起来,才会更加有男子汉气质。所以,胆小男孩的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勇气。  
  一位爸爸这一点做得很成功,他在自己的教子日记里这样写道:  
  为了使儿子变得胆大起来,我经常带他去参加体育锻炼,并有意加入一些训练勇气的项目,如练习碰撞、玩勇敢者游戏。孩子很喜欢在游戏里和我较量,在较量中孩子不但增长了力气,而且学会了保护自己。
 
  当然,孩子也有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一次,儿子在玩滑梯时,不小心把膝盖磨掉了一层皮。当时,儿子抱着膝盖,眼泪马上就要掉下来,我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一边帮他处理伤口,一边对他说:"你是大孩子了,受点小伤就哭鼻子,会被别的小朋友耻笑的。如果你是勇敢、坚强的孩子,就对爸爸笑一笑。"儿子含着眼泪笑了起来。
 
  我的态度对儿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从那以后,儿子受一点小伤不再告诉我,甚至他自己还学会了包扎伤口。  
  当男孩的勇气一点点增加时,他的胆子就会一点点大起来。而且,随着孩子勇气的增加,他会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男子汉气质。  
  方法二:培养男孩的爱心  
  既然男孩喜欢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关爱,家长不妨创造机会,有意识地让男孩表达自己。例如对男孩说"花儿渴了,想喝水",男孩就会主动去浇花,表达对花儿的爱护。     一个冷漠的小男孩在妈妈的耐心教育下,终于有了很大进步。一次,幼儿园举行晚会,小朋友们拿着盘子排起队,去拿好吃的蛋糕。妈妈看见儿子拿了两个盘子,就问:"你想吃两份吗?"
 
  小男孩回答说:"我想给莉莉带一份。"妈妈回过头,看见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莉莉正孤单地坐在角落里,显得郁郁寡欢。  
  "是她让你带一份吗?"  
  "不,莉莉的爸爸妈妈都没有来,她好像不太开心,我想帮帮她。"  
  妈妈对小男孩的表现感到惊喜,她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儿子。妈妈发现,爱心让儿子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家长不仅要使男孩明白"爱"的真谛,还要鼓励男孩把那些隐蔽的情绪表达出来。被承认和肯定有助于男孩形成健康的心理。  
  方法三:让你的男孩走出孤独  
  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幸的。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孤独的心理比任何一代人都强烈,他们求友的欲望也比任何一代人都迫切。  
  面对这些孤独的男孩,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一位聪明的爸爸给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  
  儿子上幼儿园后,我才发现他不合群。但是,我没有刻意地对儿子说,"你应该去交朋友"、"你应该……",而是引导他无意识地走进家庭的圈子、小伙伴的圈子。因此,在家我是家庭气氛的调动者,我主动与儿子做游戏、沟通……在孩子的小伙伴圈里,我是"孩子王叔叔",我会跟他们一块玩警察抓小偷,一块讨论奥特曼……
 
  开始时,因为有我的参与,儿子很乐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但同龄人毕竟共同语言多,他们往往会玩着玩着就把我这个"孩子王叔叔"忘掉……儿子就在一次次游戏中、一次次交谈中融进了他的小伙伴圈里。
 
  当你的男孩表现出孤独时,这是他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刻,因为此时他会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如果父母这时不对他表现出过多关注的话,他往往会在孤独中越陷越深。   
    
  
第16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        
  第二章  
  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  
  做男孩父母,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挑战--  
  作为父亲,你需要以身作则,为男孩做出人生的榜样;你还需要在潜移默化间,将男子汉的气概传输给你的男孩……  
  作为母亲,你不仅要给予孩子爱,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你既要牵着他的手,不断引导他,还要在适当的时刻放开你的手,给男孩更多自由、自立的机会……  
  男孩们更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如何才能做好男孩的父母?如何增进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感情?  
  这,也正是本章将要告诉您的!  
  细节9  
  用父爱培养男子汉  
  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在婴儿期和学步期,年幼的男孩沐浴在母亲女性的温柔怀抱中。那时父爱是重要的,但母爱是首要的。但是,再过3~5年,小男孩便开始故意和妈妈拉开距离,而努力去建立一种男性身份。
 
  一个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常常有意识地模仿爸爸的男性风格特点。在一家人乘车外出时,小男孩经常会热情地招呼爸爸:"爸爸,快来,我们男的坐前排,女的坐后排。"
 
  事例中,这个小男孩就是想让别人知道:他是像爸爸一样的一个"家伙"。这就是他在刻意地模仿爸爸的动作行为和男性风格。  
  其实,对于男孩来讲,父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位老板曾这样表述他选择男性雇员的标准:"我注意的首先是那个人和他父亲的关系。只要他得到过他父亲的爱、尊重他的权威,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很好的雇员。"他还补充说:"我不会雇佣一位反抗自己父亲的年轻人。他在我这里也会惹麻烦的。"
 
  这位老板的选人标准也许有失偏颇,但却反映出了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道理:父亲所给予儿子的健全的男性作风模式,无疑是其在今后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剂。  
  在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男孩的损失要大于女孩。很多社会学家甚至认为,男孩80%的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们长大以后不知道怎样做男人。男人不知道怎样做男人,就会越来越像个长不大的大孩子。
 
  某位感情纤敏的女作家,她的多愁善感也传染给了与之形影相随的儿子。儿子6岁不敢走夜路,关了灯不敢入睡,喜欢积木及小猫钓鱼之类的女孩常玩的玩具,喜欢奶声奶气地认母亲的好友做"干妈",喜欢穿花衣服,他甚至不喜欢"野小子"们的游戏:爬树、堆沙、玩泥巴……女作家忧愁起来,她说:"他哪像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呢?"
 
  这位女作家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男孩不像男孩,便会引发很多问题:遭同龄人欺负、"娘娘腔"、同性恋……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曾明确地指出,就问题男孩而言,关键在于父亲的不参与和不关心,其结果是母亲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填补空位。由此可见,父爱对男孩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给父母的建议  
  既然父亲对男孩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做父亲的该如何用自己的爱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子汉呢?  
  方法一:父亲要给男孩做出榜样  
  一个人非常喜欢喝酒,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附近的酒馆喝几杯,经常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  
  有一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积雪把路铺了厚厚的一层。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听到后面发出奇怪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放学的儿子。  
  儿子正顺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来,他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爸爸你看,我正在踩着你的脚印呢!这多有趣!"  
  儿子的话让父亲心头一震,他立刻意识到:"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路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父亲马上改变了行走的路线,向家的方向走去。从那以后,他改掉了喝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酒馆。  
  父亲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男孩就像一个永不停息的小雷达,正在专注地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并模仿各种被你忽略的琐碎细节。  
  如果你经常酗酒,那么你的儿子可能也会成为酒鬼;  
  如果你经常对妻子发火,你的儿子也会脾气粗暴;  
  如果你不尊重你的父母,你的儿子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必要尊重你。  
  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男孩收入眼中、心中。如果父亲自己行为不端,又怎么要求孩子不出差错?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要想把儿子培养成合格的男子汉,作为父亲首先就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父亲应该意识到,自己就是男孩的摹版,如果希望"复制"出让人惊叹的效果,就必须把自己刻画得精细些。
       
  
第17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2)        
  方法二:既要注重身教又要注重言传  
  作为父亲,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同时,你还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那些优秀的成功人士一样,具备一切优秀的品质:诚实、乐观、积极向上、有头脑、有能力……    但是,父亲的这些"希望"并不是很轻易就能够实现的。对于父亲而言,"身教言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最适合小男孩的教育手段。要知道,男孩是"尚在接受培训的男人",他们出于本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亲的"循循善诱"。同时,与男孩交流,用语言把调皮、不懂事的男孩教育好,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小志开始住校了,父亲和他约定,每个月月初给他寄500元钱作为一个月的生活费。  
  小志还是头一次掌管这么多钱。最初的一个月,他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三天两头跟同学朋友在餐馆挥霍。结果一个月还没有过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小志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求援。父亲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
 
  然而小志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第二个月刚过了一半,他就"预支"了第三个月的钱,然后在第三个月开始不久就捉襟见肘。于是小志只好打电话回家:"爸爸,我饿坏了。能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吗?"
 
  "孩子,饿着吧。"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50元钱的半个月里,小志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居然也熬过来了。从那以后,小志学会了精打细算……  
  也许小志的父亲并不在乎儿子一个月多花几百元的生活费;也许小志的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做儿子"勤俭节约"的榜样……但是,任何一种可能都没有他的那句话--"孩子,饿着吧"所起的作用大。这句话让小志学到了很多:节约、做事有计划、自立……或许还有更多。  
  由此可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对男孩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果的。  
  方法三:父亲对男孩要多一些宽容  
  男孩总有一些让父亲气得怒火冲天的办法。他会把最好的雨具扔到一边,而自己却在淋雨的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他会把眼镜弄丢,把照相机掉在地上;他常常会扮演冒失鬼、不负责任、调皮捣蛋的角色……
 
  面对这些情况,父亲不应该有太多抱怨,因为你也做过男孩,也曾经使自己的父亲气得发疯过,所以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小"捣蛋鬼"宽容一点。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老师很生气,把达?芬奇的父亲请到学校,让他好好教育调皮的儿子。
 
  回到家后,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达?芬奇画得很好,并决定培养他在绘画这方面的能力。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如果彼特罗先生从儿子的学校回来之后,不是鼓励儿子,而是"赏"儿子一顿打骂,也许一位天才的画家就会这样消失。  
  因此,那些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不上进、不成才的父亲,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们是不是不能容忍孩子的一点点错误呢?其实,男孩并不是不懂事,当他做错事情时,你没有批评他,反而原谅他、鼓励他,他往往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以回报你的宽容。
 
  但是,父亲也应注意,对孩子的宽容要有一个"度",要在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基础上宽容他。如果对孩子所有的错误都一味宽容,那便成了"纵容"孩子犯错误,从而使教育的结果事与愿违。
 
  细节10  
  妈妈,请撒开你的手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对自己的母亲特别依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妈妈过于对男孩精心照顾时,男孩往往会因为对母亲的过度依恋,其"阳刚之气"渐渐消失。  
  一个男孩经常对妈妈说:"我们班上的女生经常把我的书包扔出教室,还打我的头,我也不敢吭声,你去帮我出气吧!"  
  一个男孩经常对妈妈说:"妈妈你陪我去上学吧。小朋友们总是欺负我,我怕!"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变得唯唯诺诺,甚至胆小怕事了呢?        
  
第18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3)        
  首先,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任劳任怨的妈妈。有人说,现在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鸡妈妈溺爱它的小鸡一样,小鸡饿了,鸡妈妈给它们找食吃;风雨天,鸡妈妈用自己的翅膀为小鸡遮风避雨;当面临外敌入侵(如狗、老鹰等欺负自己的小鸡)时,鸡妈妈会主动出击……
 
  其实,影响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因素,除了这种"鸡妈妈"类型的妈妈外,还有"代办型"和"满足型"两种妈妈。  
  1. 代办型妈妈。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到学校。当有人问一位男孩的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妈妈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还让他做家务?"
 
  是的,不用说让孩子做家务,即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又有多少孩子在自己做呢?  
  每天,他们的书包,妈妈代替收拾;他们的铅笔,妈妈代替削尖;他们的钢笔,妈妈代替灌水;老师告诉他们的事,妈妈全替孩子想着。然而,孩子们又是如何看待妈妈的这种代办行为呢?
 
  一天,一位二年级班主任批评几个没带齐学习用具的学生,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叫:"都怪妈妈没给我收拾好!"  
  好像一切过错都是妈妈的,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  
  代办,除了给孩子带来懒惰与无能、给家长带来悲哀和失望之外,究竟还带来了什么呢?  
  2. 满足型妈妈。  
  一个北京的小男孩,妈妈在国外工作,把他寄养在朋友家里,每月给他寄两三千元零用钱。他平时不常写作业,谁帮他做一道数学题,他就给谁五毛钱;谁给他写一次语文作业,他给谁一块钱。
 
  远在国外的母亲好像觉得,用钱可以表达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  
  《动物世界》常常会有这样的片段:  
  母狮对幼狮关爱有加,但是并不过分娇纵。幼狮刚开始蹒跚学步,母狮便让它体验生命中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觅食。幼狮哭也好,哀求也好,母狮就是不将食物给它,还"残忍"地将它推出门外。于是,看到依赖父母行不通的幼狮便鼓足勇气、执著地爬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终学会了生存。也正是如此,狮子的勇猛特性才得以形成。
 
  动物要学会自己觅食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去,孩子要经历自己独立处事才能长大成人。一位哲人说过:"经过什么样的洗礼,就能造就什么样的灵魂。"因此,妈妈们,请大胆地撒开你们的双手,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起来吧!
 
  方法一:妈妈,请用你的肯定去激发儿子的男子汉气概  
  一位母亲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儿子4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发烧,这位母亲带他去打针。针刚扎进屁股,儿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母亲见儿子哭得小肩膀直打颤,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儿子看到妈妈哭了,立刻停止了哭泣,揉着眼睛问妈妈:"又没扎你,你哭什么?"
 
  妈妈给儿子擦了擦眼泪,说:"妈妈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  
  闻听此言,儿子转而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嗨!你们女人太胆小。算了吧,以后你甭进去了,我一个人进去!"  
  第二天,儿子壮着胆独自走到护士面前,大声说:"你扎吧,我是警察!"妈妈和护士都被这个小小男子汉逗笑了。  
  这位妈妈便是研究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专家、青少年的知心姐姐--卢勤。卢勤一直主张,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就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幼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方法二:告诉你的儿子,一切全靠你了  
  要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男子汉,当妈妈的不妨表现得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如果母亲过于能干、刚强,就会使孩子没有施展自己本领的天地,他会变得软弱;相反,如果母亲表现得柔弱一些,会令男孩坚强起来,意识到自己有保护弱者、保护母亲的责任。
 
  爸爸出差了,妈妈独自照料儿子。妈妈胆子小,她家楼上有人养了一条大狗,每次上楼,狗一叫,妈妈就会吓得直哆嗦。爸爸出差之后,妈妈对儿子说:"这回惨了,你爸走了,我连楼都不敢上了。你要保护妈妈,一切全靠你了!"儿子拍着胸脯说:"别怕,妈妈,我来保护你!"
 
  于是,爸爸不在家的日子,每次上楼,儿子走前面,妈妈跟在后面。大狗一叫,儿子虽然也害怕,却壮着胆子对妈妈说:"别怕,有我呢!跟我走!"从此以后,不论在任何场合,儿子都争着保护妈妈。
       
  
第19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4)        
  在培养男孩男子汉气质方面,一位妈妈还这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在生活中遇到我确实不擅处理的事情或问题时,我便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他在爽快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现在,家里像修电器、搬东西等技术活和力气活基本上都是儿子的事。
 
  的确如此,妈妈把儿子当成男子汉来培养,他就会变成令妈妈满意的男子汉;相反,如果妈妈一直把儿子看成小孩子,即使儿子已经长到了10岁、20岁,他在心底还是希望妈妈关心他、保护他,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方法三:管教男孩,权威是关键  
  也许,男孩都抓住了"妈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温柔的"这一特性,他们往往更喜欢向母亲挑衅。比如,妈妈越是温柔地对男孩说:"儿子,别哭了!"他往往会哭得更起劲。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妈妈对儿子发出的温柔警告--"儿子,别这样做",对于男孩的一些恶劣行为,如调皮、爱玩、好斗等,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因此在这时,管教男孩,有规则是必要的,而权威才是关键。
 
  超市里,一位女顾客和她5岁的儿子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原来,小男孩要妈妈给他买一个很高档的文具盒,在妈妈表示拒绝时便发起火来,并且赖在文具盒旁边不肯走。这时,这位妈妈不顾别人有没有听见,弯下身子,耐心地说服儿子。
 
  "我本来准备给你买你想要的东西,"那位妈妈平静地说,"但是现在我不买了,因为我不能对你的这种哭闹进行奖励。"  
  但是小男孩还是不听话,他依然鼓着鼻子,嘴里嘟嘟哝哝着,这逼得母亲说出她最不想说的话:"你知道我们回家以后会发生什么吗?"  
  "知道的。"他回答。  
  "是什么呢?"母亲问。  
  "一顿打。"  
  "没错,"她说道,"要是你继续这样的话,那就是两顿打。"  
  于是,一场战火平息了。男孩安静了下来,模样像个小绅士。  
  男孩在生人面前向母亲的权威挑战,使她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尽管这样的情景使人很窘迫,但聪明的母亲仍然保持沉着镇定。与此同时,她还向孩子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家里的规矩在这个超市照样执行。在一个闹事的孩子面前,她保持了她做母亲的权威。
 
  对父母来讲,权威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把握不当,便会使教育走上极端--对孩子过于严厉,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过于宽容,又会使孩子变得软弱无力。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你的男孩的权威"尺度"。
 
  细节11  
  对男孩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  
  我们都知道,男孩和女孩的行为、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异,就连玩耍的方式也不同--男孩喜欢汽车、手枪,喜欢冲锋陷阵、攻城掠寨;女孩则钟情洋娃娃、小餐具,喜欢玩过家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性别行为特征是天生的,不用父母教,男孩长大后自然就会有一种男子汉气概。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周围许许多多的事实都否定了这些家长的这一看法。  
  新学期刚刚开学,某学校转来了一位"特殊"的男孩。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行为和个性特像女生,而且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了。  
  这个小男孩叫鑫鑫。鑫鑫刚刚出生时,他的父母就梦想着要个女孩,于是他们便把鑫鑫当成女孩来养,给他梳小辫、让他穿小花裙……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鑫鑫养成了一些女孩的习性,如说话细声细气、走路扭屁股等。
 
  但是,当鑫鑫上学后,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小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常常嘲笑他,叫他"娘娘腔",他坚决不愿去学校,结果转了两次学;上初中后,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宝哥哥",不但男生不喜欢他,连班上的女生也不喜欢他。鑫鑫受不了这种环境,又不去上学,于是不得不进行第三次转学。
 
  鑫鑫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完全是由他父母错误的性别教育导致的。虽然在妈妈受孕之日起,"Y"染色体已经决定了男孩的性别,虽然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使男孩有着不同于女孩的行为特征,但父母后天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却决定了这个小男孩长大之后是"娘娘腔",还是性格刚毅的男子汉。
 
  也许孩子还小的父母意识不到,错误的性别教育对男孩来讲,简直就是噩梦。在这种性别教育中长大的男孩,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性别定位,这种定位不仅会使男孩变成"娘娘腔",而且即便是男孩成人结婚后,他也会因为这种错误的性别定位而缺少能力、责任感、使命感等男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一位婚姻学专家曾说过:"在离婚的家庭中,妻子认为丈夫缺少责任感以及男子汉气概的占40%以上。"由此可见,错误的性别教育对一个男人的伤害将会有多大。
       
  
第20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5)        
  生活中,也许家长对孩子错误的性别教育并不普遍,但有一种情况却往往会被家有儿子的家长们所忽视--家教的"性别缺失"。这也就是说,在家庭中,整天围着男孩转的都是一些女性,如妈妈、女保姆、奶奶、姥姥等,这同样也是男孩产生性别错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的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还停留在"母系氏族"阶段,孩子的教育多是母亲一统天下,而父亲顶多扮演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角色。而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2个小时的男孩,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给父母的建议  
  男孩虽然长得比女孩高大,但不正确的性别教育,却会让他们变成"弱势群体",变成任人宰割的"娘娘腔"。因此,家长一定要对男孩的性别教育给予足够重视。  
  方法一:对男孩的性别教育越早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心和重视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但是,他们往往会忽视对小孩子的性别教育。专家指出:"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男孩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青春期之后。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男孩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他们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在男孩3~6岁时对其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方法二:爸爸要给男孩做出"性别"榜样  
  父爱是高山,母爱如大海。母亲用自己的爱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宽阔的胸怀;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因此,对于男孩的教育来说,只有父母配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才能防止男孩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具体来说,男婴由父亲带着嬉戏,如鼓励其走以至跑、教其滚翻、玩攀登架等,对其动作发展大有益处。另外,父亲一般对外界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动手能力较强,这对激发男孩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男孩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因此,父亲必须"亲临"教育第一线,为你的男子汉做出"性别"榜样,这将有利于培养男孩的人格魅力和自主能力,使你的小男子汉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方法三:聪明妈妈的"打造小男子汉方案"  
  7岁的磊磊出门从来不用妈妈费心,磊磊的妈妈从来不会像别的妈妈一样冲着顽皮的孩子大喊:"慢点,看车!"有时,反倒是小磊磊像小大人一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领着你。"生怕妈妈迷路和发生危险的样子;每次妈妈带磊磊去逛超市时,磊磊都会为妈妈拿购物篮,出来时还会帮妈妈拎东西。
 
  看着磊磊小小年纪就这样"绅士",邻居们都问磊磊妈妈:"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每当这时,磊磊妈妈就会很自豪地说:"我有一套"打造小男子汉方案"。其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要学会在小男子汉面前"示弱"。比如,每次出门的时候,我会告诉磊磊:"妈妈不认识回来的路,你回来时要给妈妈带路呀";去购物时,我就会对他说:"妈妈力气很小,拿不动了",他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时间长了,这些男子汉的行为就成了他的习惯。"
 
  男孩往往是"吃软不吃硬",你对他施加武力,也许他会害怕,但他从心底并不会服你;但如果你向他"示弱",他便会真心实意地听你的话。聪明的磊磊妈妈正是抓住了男孩的这一心理,从而把儿子打造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小绅士"。
 
  另外,父母们应该明白这一点,男孩一般对暗示没有反应。一位妈妈说:"男孩都属于油瓶倒了都不去扶的类型,因此,你不要指望,你吩咐他去阳台转两圈,他就会把晾干的衣服拿进屋里。"所以,如果你想把儿子培养成男子汉,你最好告诉他应该具体做什么。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孩,父母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豪豪的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后,都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她的宝贝儿子还一直"纠缠"着要和妈妈做游戏。这时,豪豪妈妈便给儿子讲道理,但看着儿子迷惑的大眼睛,妈妈忽然意识到,在四五岁这个阶段,让儿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于是,她改变了策略,当儿子再"纠缠"她时,她会轻轻对儿子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给妈妈靠一靠吗?"
       
  
第21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6)        
  豪豪并不知所以然,但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向妈妈凑过来,还认真地说:"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  
  妈妈趁热打铁说"是啊!你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和爸爸呀。"豪豪咧开嘴巴笑了。  
  从此以后,豪豪动不动就要充当妈妈的"保护神",神气着呢!  
  男孩都有保护别人的欲望,尤其是保护女人,如妈妈、奶奶等。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儿子的这一心理,并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女性角色,给儿子机会,让他做你的"保护神"。    细节12  
  告诉你的男子汉--你来决定这件事  
  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不听话,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父母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几乎从不对孩子说"你来决定这样事",尤其是对那些他们认为很难管教的男孩。因为在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
 
  其实,家长因为"孩子小"、"男孩会变坏"……而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事实也正如此,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男性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
 
  当家长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的时候,这种乐趣就开始了。  
  小勇和爸爸一块在公园玩,忽然,他很想爬上旁边的那棵苹果树,于是他向爸爸请示。爸爸看了看那棵树,对儿子说:"去吧!"说完继续低头看自己的报纸。等儿子朝那棵树走去时,爸爸开始用心地观察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只见小勇在树下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便有点笨拙地慢慢向上爬,好不容易爬上树的主干,他却用脚去踩一条很细的枝干。眼看那条枝干就要被踩断,爸爸的心快要提到了嗓子眼了,刚想跑过去接住将要从树上摔下来的儿子,没想到,这"小家伙"却忽然对那条细枝干失去了兴趣,继续向主干上爬……
 
  小勇玩累了,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身边。这时,爸爸收好报纸,一本正经地问儿子:"儿子,你在爬树之前,在树下看了半天,是不是在看树上有没有苹果呀?"  
  "不是,爸爸,我在考察"地形",看看这棵树从哪个角度最容易爬上去。"小勇很认真地说。  
  "你刚才是不是差点把那条小细枝干踩断,从树上掉下来呀?"爸爸用开玩笑的口气说。  
  "哎呀,爸爸,我只是想试试那条枝干结不结实,我才不会真去踩它呢。"小勇有点自豪地说。  
  "你小子很聪明呀,知道故弄玄虚了!"爸爸高兴地摸着小勇的头说。  
  小勇虽然并不知道故弄玄虚是什么意思,但从爸爸的表情中他读出了很大的肯定。  
  任何一个男孩都是很聪明的,虽然他们有一种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去冒险的特性,但他们在冒险之前还是会对事情做一定的分析。看,小勇爬树的例子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小勇在爬树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还获得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可能有关力学、生物学,等等。而家长的态度则关系到男孩能否顺利获得这些知识,如果因为担心而加以阻拦,那么这个男孩就丧失了这次机会。反之,如果男孩真的会掉下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男孩自己的选择,他将知道下次如何才能避免掉下来。
 
  给父母的建议  
  爸爸妈妈们,想让你们的男子汉独立,就请放开你们的手吧!找一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试过几次你们便会发现,"你来决定这件事"具有神奇的力量,你们的男孩收获的将不仅仅是自由。
 
  方法一:不要阻止男孩想尝试的那颗心  
  小杨杨告诉爸爸,他要一个人到外面去。爸爸没有阻止他,让他自己走出了家门。但爸爸还是担心儿子,于是他放缓脚步,尾随孩子出门。        
  
第22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7)        
  杨杨爸爸发现,儿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莽撞,他已经能够在确认安全之后穿越马路。从此以后,杨杨爸爸便开始了"独自旅行"教育,在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是问路时,找穿警服的人最安全",还鼓励儿子"回来时,要走与去时不同的路"。
 
  经过这些教育,杨杨小学四年级时就能自己买车票、订饭店,独自一人出去旅行了。  
  每个男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他认为很新鲜的事物都跃跃欲试。然而,家长都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的呢?每种不同的态度所产生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男孩:"我家的孩子这么大了,自己都不会做饭,我要是不在家,他只能饿着。"而另一些家长却骄傲地说:"我们家孩子很懂事,他什么都会做,就算我出差半年,他也会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这时,不用深入解释,想必家长们也应该明白了。前一种父母往往是对孩子"最不放心"的父母,他们的事事包办让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坏习惯;而后一种父母往往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他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尝试的喜悦,并坚信孩子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小男子汉最容易被这些话所打动:
 
  "你来决定这件事。"  
  "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这件事取决于你自己。"  
  "这是你的选择。"  
  ……  
  方法二:倾听小男子汉的心声--"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一个小男孩起床后,开始叠自己的被子,但动作很慢,家长看到了,便抢过来帮他叠。从此,男孩就把叠被子看作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个小男孩刚开始学说话,但学得很慢,这时,妈妈在一旁便急不可待地代言。从此,这个小男孩就对说话产生了畏惧心理。  
  男孩也有一定的弱点,他们的发育要比女孩缓慢,他们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要比女孩晚;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因此他们需要有耐心才能把被子叠好;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对女孩要差一些,学说话得慢慢来。但是,不了解这些的父母往往会把事情搞得很糟,就如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事例一样。
 
  家长们需要知道:由于小男子汉存在一定的弱点,再加上他们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没有成熟,所以他们需要家长的帮助,但这种帮助仅仅是帮助而已,并不是一切代办。伟大的儿童行为学专家蒙台梭利所说的"Help
me to do by myself",表明了孩子的心声,意即"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是的,父母的帮助能使孩子少走很多弯路,而孩子自身的实践才是他成长的根本。
 
  方法三:鼓励你的小男子汉去探索  
  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思维里充满了奇奇怪怪的东西,他们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很奇怪的行为:  
  把皮球当做"保龄球"来打;  
  把玩具汽车拆开再装上;  
  把跳绳绑在双杠上当"秋千";  
  ……  
  面对男孩这些奇怪的行为,家长们不应该制止,而应该去鼓励。因为好奇可激发探索的兴趣,而探索是创造发明的开端。对于男孩来说,他们更富有个性,喜欢张扬与众不同的做事方法,而这种与众不同就是创造。所以,不要说你的男孩的行为怪,要知道,那才是他真正的智慧!
 
  细节13  
  男孩更需要你的肯定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天才。但是,天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专家告诉我们:"肯定的态度"能使孩子尽快成才。  
  事实也的确如此,尤其是对那些表现欲、成就欲都很强烈的男孩来讲,足够的肯定能使他们更加自信,从而把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的呢?  
  孩子一次成绩没考好,家长就冲孩子大喊大叫:"你真是个笨蛋,竟然才考这么一点分数。"  
  孩子失败了,家长没有安慰孩子,反而挖苦孩子:"看,让你不听我的话,失败了吧?"  
  ……  
  我们都知道,家长之所以这样说,都是出于好心,或是望子成龙、或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家长却有些太过功利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儿子听了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
 
  其实,任何一个男孩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追求卓越,在他们的脑子里时常会蹦出这些思想:  
  "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会把它做得更加完美!"  
  "我要成为一个既有能力又优秀的人!"  
  ……  
  如果一个男孩的头脑中一直充满着这些思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男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并且会更易走向辉煌。但是,太多消极的话语、太多的打击、太多的功利思想,却会让他们吃不消,这些沉重的思想包袱往往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终促使他们放弃了追求更高成就的欲望……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最终会事与愿违。
       
  
第23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8)        
  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想想了,你有经常肯定过你的男孩吗?你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语言和行为,是不是伤害了你的男孩呢?  
  给父母的建议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连成人也是如此。面对可爱、努力而又优秀的儿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还要吝惜那一句肯定的话语、那一个赞赏的眼神呢?  
  方法一:千万不要否定男孩取得的成绩  
  一天,森森读完了一本有些艰涩难懂的书,他非常高兴,不由得高声唱起歌来。  
  "森森,你又在嚷什么!"爸爸皱起眉头说:"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样高兴。"  
  "可是爸爸,这本书太令我愉快了,它那么难懂,可我居然把它看完了!"森森抬起头对爸爸说,他很想得到爸爸的肯定。  
  "哼,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你以为我会表扬你吗?你太骄傲自大了!"爸爸说完这些转身离开了。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森森脸上那种快乐自信的表情了。  
  消极评价对孩子的伤害就是这么大,它会毁掉孩子的自信、乐观,将懦弱与自卑灌输进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  
  家长对孩子进行适时的肯定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肯定使孩子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加信心十足。当成就感被一步步提升时,孩子的潜力也会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方法二:赞赏你的男孩  
  美国著名画家韦本文是这样描述他成为画家的原因的:  
  有一天,母亲留下他及他的妹妹莎莉在家。他发现家里有几瓶颜料,就用来为妹妹画肖像,因而把客厅里弄得又脏又乱。母亲回来后,她没有提到客厅是如何的脏乱,而是很真诚地赞赏说:"哇!这是莎莉啊!你画得真像!"并亲吻他以示奖励。韦本文说:"那天母亲的亲吻就使我成了个画家。"
 
  人性最奥妙的地方之一,就是渴求赞赏。每一个人都会在得到赞赏时,开心乐意地做更多的事情。当别人称赞我们做得好时,我们会想做得更好。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小男孩从来不整理自己的房间,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很干净。他的爸爸来到他的房间,惊奇地对他说:"哇!这床一定会使军营里最严格的教官也喜欢。西点军校的教官也要给它颁发合格证书……"
 
  小男孩听了爸爸的话,先是一惊,接着他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去帮你取信吧!"把信取过来后,他仍然很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去剪草坪!"要知道,要是在以前的话,剪草坪这种工作,爸爸给他报酬他都不会去做的。剪完草坪后,男孩还保持着刚才的热情,跑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还能帮你做些什么?"……
 
  这位爸爸只是给了他的男孩应得的赞赏,却使这个小男孩犹如活在天堂一般,突然间感到世上所有事物都是那么美好。由此可见,赞赏的效果有多大。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要有四句积极的话,才能弥补一句消极的话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赞赏是最省力而又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世上不存在没有优点的孩子,只要家长愿意去寻求,必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值得赞赏的地方。  
  方法三:告诉你的男孩--"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男孩是需要肯定的。当男孩遭受挫折时,家长肯定的眼神、肯定的话语、肯定的动作,就是他们有效的强心剂。  
  越越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一次体育考试中,他却考了最后一名。  
  越越难过极了,他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打击。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没从这次失败中走出来。  
  "儿子,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爸爸问。  
  "是啊,我跑了最后一名,太丢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爸爸说,"你比其他同学年纪小啊,他们的腿都比你长很多。"  
  爸爸继续说:"我问过你的体育老师,他说你是同龄孩子中跑得最好的,这场比赛对你不公平。等你个子再高一点的时候,你一定跑得比他们快。"  
  "爸爸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爸爸最后补充说。  
  相信越越爸爸的话会使越越很快从失败中走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自信和自卑感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影响--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就会产生很强的自信;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男孩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从而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所以,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回馈,帮助他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责备和打骂只会加重孩子挫败感的体验,使他越来越自卑。           
第24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9)        
  细节14  
  增进与男孩之间的感情  
  常听一些年长的人说,生儿子最亏了,这些没良心的东西往往会"娶了媳妇忘了娘"。虽说男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也不至于长大之后就感情全失,从此便忘记生他、养他的双亲。
 
  然而,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群,我们会发现,很多男孩长大之后,确实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会疏远很多。一对年岁已高的夫妇说起自己的独生儿子,就满腹伤心:"我们不求儿子特意来看望我们一次,我们只是希望节假日他能回家看看。但现在,我们能够接到他的一个电话就已经算是奢望了!"
 
  每个人听到这些伤心的诉说,肯定已经在心里暗骂这样的男孩或者是男人没有良心。但是,我们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息一下愤怒的心,仔细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感情冷漠、"娶了媳妇忘了娘"?这些男人在小的时候与父母的感情如何呢?在这些男人小的时候,他的父母是否曾想过要采取措施,来进一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呢?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这是男人感情冷漠的根本原因和关键所在。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感情冷漠,而那些"娶了媳妇忘了娘",甚至还没娶媳妇就把父母忘了的男人,往往在小时候就与父母关系不好。他们的父母不但没有想过要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有时孩子表现出对他们的爱,他们往往也会不屑一顾。
 
  母亲节这一天,老师给孩子们留了一个作业:回家给妈妈一个吻,或说声"妈妈,您辛苦了",或者给妈妈倒杯水……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不善言辞的小男孩华华选择了倒杯水给妈妈喝。放学回到家后,他早早地把饮水机打开,水开后接了满满一杯水。他生怕妈妈回来他听不到,便坐在客厅里一直等妈妈。  
  妈妈终于回来了,华华赶紧跑过去把水端给妈妈:"妈妈,你喝口水吧!"但是,妈妈好像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一动作,表情很平静地对儿子说:"放那吧,妈妈不渴,快去写作业吧。"说完便开始忙自己的家务。
 
  我们可以猜想到,小男孩华华肯定是特别沮丧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孩子本来是怀着极其兴奋而又期盼的心情给妈妈递上这杯水,也许这个场景在孩子的大脑中已经重演了很多次,他期望对妈妈的这种爱能得到妈妈的认同和称赞,他期望妈妈在接过水的那一刻拥抱他一下,或者说一句"孩子,你长大了",甚至哪怕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他感到满足。然而,妈妈却对这杯水、对孩子的这一动作无动于衷。那么,华华以后还会轻易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吗?
 
  其实,在小学阶段,每逢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日,老师们都会留一些像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捶捶背这样的特殊作业。据小学的老师介绍,有华华这样遭遇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而且,有些孩子甚至更加悲惨,爸爸妈妈在发现孩子的特殊表现之后,先是愣了半天,而后又神秘地对孩子说:"说吧,今天在学校又闯什么祸了?"或者"说吧,又想让我给你买什么东西。"
 
  男孩的冷漠就是这样造成的。本来他们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大门打开。然而,父母的无动于衷,甚至是讽刺、猜疑,却让男孩的情感大门迅速地关上,而且很有可能是长久地关上。
 
  给父母的建议  
  当你的儿子向你表达他的"爱"时,请不要忽略,更不要嘲笑、打击他,那样只能让他变得更加冷漠。  
  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感情是在生活的小事中一点点加深的,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导、去培养,男孩会比女孩更"贴心"。  
  方法一:常与你的男孩沟通  
  心理学家说,沟通是了解孩子心理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沟通更是父母增进与孩子之间感情的最好方式。然而,提到与孩子沟通,尤其是与男孩沟通,很多父母都会皱起眉头说:"沟通看起来容易,但大人们整天忙工作,孩子整天忙学习,哪有时间沟通呀?再说了,大人和小孩沟通什么呀,有时连话题也找不到!"
 
  的确,"时间"和"话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大障碍,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父母与儿子沟通得很好。  
  一位7岁男孩的爸爸说:  
  虽然我工作很忙,但我每周至少安排出一次时间来与孩子"约会"。与儿子"约会"时,我也会回到与儿子同样大的年龄,与他一起玩、一起疯……每次"约会"之后,我都觉得与儿子之间的感情加深了一步。
 
  一位10岁小男孩的妈妈也透露了她与儿子之间沟通的秘诀:  
  孩子追星,我"追"孩子。我知道孩子喜欢周杰伦,有时间我就会与孩子探讨:"周董最近又出什么新歌了,听说又拍新电影了?"每次与孩子的沟通都很愉快。孩子也经常对我说:"妈妈,你是一个时尚的妈妈。"因此,孩子的心里话都愿意讲给我听。
       
  
第25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0)        
  与你的儿子愉快地沟通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没有时间"、"没有话题"……只是父母为自己的懒惰和不用心所找的理由。因此,想与儿子感情更深一步的父母们,请与孩子尽情沟通吧!
 
  方法二:陪儿子渡过难关  
  遇到困难时,男孩与女孩的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在困难面前,大多数的女孩都会哭泣着投入父母的怀抱,等待父母为她们解决问题;而男孩则更多地会思考如何去战胜困难。虽然男孩和女孩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孩子遇到困难,往往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刻。
 
  因此,当男孩真正遇到"难关"时,父母的陪伴和鼓励就会成为他惟一的精神动力。  
  一个屡屡受挫的小男孩说:"当全世界都放弃了我,连我自己都要放弃自己的时候,父母还一直陪在我身边鼓励我,那一刻我就有一个想法:"为了我的父母,我也绝不放弃自己。""
 
  每位做父母的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让父母的爱默默地陪在他身边,既能让孩子重获斗志,又是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的好方法。  
  方法三:与儿子共同挑战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在提起他最难忘的一件事时说:"和父亲一块游泳的那件事,令我终身难忘。"这时,他总会跟人讲起他小时候的这段往事:  
  我们家旁边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父亲学游泳。6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拿了个游泳圈,对我说:"来,我们横渡这条池塘。我也没有游过这么远,我们父子俩来个比赛,怎么样?"说实话,当时我很害怕,但一想到能与父亲一起挑战,我就莫名地兴奋,于是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当我们游到大约池塘中间的位置时,我便感觉浑身乏力,身子直往下沉,我看得出,父亲的动作也不像刚才那样轻松了。我们父子对望了一眼,父亲用尽量放松的语气对我说:"加油!"我也点了点头回应父亲。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退路了,于是我埋头向前游几下,抬头吸一口气,再向前游。最后我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终于,在我和父亲的相互鼓励中,我们都游到了彼岸。
 
  爬上岸后,我和父亲击了一下掌庆祝成功,然后就都瘫软在了池塘边的草地上……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反抗过父亲。  
  挑战对于男孩来讲本就是一件乐事,父母与男孩一块挑战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不论结果如何,在挑战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互动、相互的鼓励,都会给男孩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位企业家来说,也许难忘的并不是游泳这件事,而是他与父亲一块躺在池塘边草地上的那种感觉。那时,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不仅仅是父子,还是朋友……从而,父子之间便有了尊重、体谅、信任,以及更多更多……
 
  细节15  
  "尊重"让男孩快乐成长  
  当小男孩慢慢长大后,他们渐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虽然男孩不会像女孩那样,有自己亲密的"小姐妹",可以互诉心里话,但男孩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会把"秘密"写进日记里。但也正因如此,男孩们新的烦恼又开始了--
 
  小超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忘记把作业本放进书包里了,于是急忙往家跑。当他掏出钥匙打开家门,看到妈妈正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小超走进房间去拿作业本,一推门就愣住了,他看到自己书桌的几个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从小收藏的各种玩具手枪、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小超非常生气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  
  没想到妈妈却比他还生气:"怎么了?我当妈妈的看看儿子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小超也毫不示弱。  
  "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小超说。  
  后来,小超把书桌的抽屉都上了锁,就连日记本都换成了带锁的。  
  生活中,这种家长不尊重孩子隐私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在大人看来,这些都是些小事,"连生命都是我给的,何况你抽屉里的东西、你的日记本!"可对孩子来说,大人的这些行为,都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不尊重,而且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其实,在大多数孩子的"秘密"中,很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更多的是孩子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心里话。  
  心理学家表示,儿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孩子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头",他常常会编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龄的伙伴。而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则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独立见解,自尊心也在增强。尤其对于男孩来说,他们当"头"的欲望、成就的欲望、自尊心等,都要比女孩更强烈一些。所以,父母应该允许他有"秘密",并为他有"秘密"高兴才对。
       
  
第26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1)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对男孩隐私的不当处理,酿成了很多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悲剧:  
  因为父母偷看他的日记,小男子汉从此对父母不再信任;  
  因为父母拿偷听他打电话不当回事,小男子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因为父母不尊重他的隐私并误解他,小男子汉便开始怀疑人存在的价值,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世界",才能让你的小男子汉快乐成长。  
  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尊重孩子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所以,父母应该知道: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孩子的隐私,父母应该尊重。同样,小男子汉的人格、自尊心、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父母也应该尊重。家长只有与小男子汉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小男子汉身上所包含的巨大能量,才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才能更有利于你的小男子汉健康、快乐、速度地成长。
 
  给父母的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男孩对你不再那样亲近,做父母的不要担心;小男子汉有了"秘密",做父母的也不要着急……用你尊重的态度去赢得孩子的信任吧!只有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更尊重你;也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方法一:尊重小男子汉的自尊心  
  中国有句俗话,叫"出门教子",意思是说,在外面、当着外人的面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法科学吗?  
  很多家长从来不给孩子留面子,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指责孩子;也有很多家长常常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做过的错事,使他感到难堪。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错误。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男孩的自尊心普遍更为强烈一些,如果家长常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大大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尊重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除了不要当众教训孩子之外,家长还要时刻都记得:小男子汉脆弱的自尊心需要你时刻保护。  
  一个不足10岁的小男孩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
 
  "我是独自散步,没想到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走,我们一起回家吧!"父亲若无其事地说。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父亲。男孩放学后因为贪玩而忘了回家,父亲本应该责备他,但这位父亲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掩盖了孩子的恐惧心理,维护了孩子的自尊。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小男子汉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上的基石,也是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家长经常有意或者无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方法二:尊重小男子汉的独立人格  
  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很多教育专家也认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孩子尤其是男孩往往不喜欢那些动辄便打骂他的父母,而喜欢那些尊重他的人格、但又不失权威的父母。
 
  一个男孩要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他的家长考虑了一会对他说:"你知道家里的作息时间是晚上10时熄灯,你如果10时前能回家,是可以去的。"  
  这类父母是最明智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他有权利决定去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但从孩子的安全因素等方面考虑,家长的这种回答又不会使孩子超出纪律约束的范围。
 
  方法三:给小男子汉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好动、贪玩、好奇等是男孩的天性,然而有些家长却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尤其是"玩",都是"旁门左道"。         
  
第27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2)        
  然而,一直这样疯狂地让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能好吗?  
  一个刚刚上小学的男孩说:"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就是让我学习、学习,现在,一听到"学习"两个字,我就会头痛。"  
  事实也证明,家长一刻不停地让孩子学习,只会使孩子的抵触情绪超过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孩子厌学。  
  一位优秀的留美博士回忆他的成长历程时说,是母亲的恰当教育才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因为她的母亲从他小时候就对他说:"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上学以后,拿出70%的精力认真学习,学出样来;拿出30%的精力好好玩儿,玩出水平来,你就是一个好学生。"
 
  长期被绳子束缚着的鸟儿永远也飞不高,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家长不要总是把孩子拴起来学习,解开绳索,孩子才能既快乐地学习,又快乐地成长。
 
  方法四: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一个小男孩,在商店里注视了一辆带铁轨的玩具小火车很久后,告诉他的爸爸他很喜欢这辆火车,爸爸对他说:"这火车太贵了,爸爸没那么多钱买,我们到别处去看看好吗?"孩子想了想说:"那好吧,不过我不想去看别的车了。爸爸,等你有了钱再帮我买,好不好?"说着跟爸爸走开了。
 
  周围人都对这个懂事的小孩赞不绝口,有人问他的爸爸:"你是如何让孩子这么懂事的呢?"  
  这位爸爸的回答很简单:"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之间就相互尊重,孩子对的,我尊重他的意见;孩子错了,我决不会迁就他,会找理由说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这是习惯。"
 
  多好的习惯!这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讲道理。反过来,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那么,孩子长大后不是变得蛮横无理,就是变得畏首畏尾、胆小如鼠。所以只有父母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但又不迁就孩子,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细节16  
  父亲传输给男孩男子汉气概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由父亲带大的男孩,或者从小与父亲接触比较多的男孩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如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育学家表示,这是由于父亲的教育方式、父亲的影响使这些男孩更为健康地成长。  
  在一般家庭中,妈妈总在扮演老师的角色,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求幼儿听话、不淘气、做乖孩子;总是喜欢让孩子做画画、看书、搭积木等安静的活动;即便是带孩子游戏或外出活动,也要订下规矩,给予各种指导。受母亲思维方式和教养方式的影响,那些不离妈妈左右的男孩总是重复、模仿母亲的言行,变得乖巧、顺从、循规蹈矩,缺乏独立性和探索的精神。
 
  但是,如果父亲也参与到男孩的教育中来,他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往往会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了阳刚之气。父亲知识面宽广,常常会灌输给男孩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父亲会鼓励男孩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父亲对男孩的坏毛病不迁就,不妥协;父亲总是以朋友和"大孩子"的姿态,与男孩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
 
  小男孩博博最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打枪的游戏。这不,父子俩儿一人一杆"枪",一个当"好人",一个当"坏蛋",嘟嘟嘟,嗒嗒嗒,双方交火,各不相让,你"打"伤了我的腿,我"击"中了你的胳膊。直到最后父子俩滚成一团,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他还喜欢与爸爸一块踢足球、放风筝、抓小虫、堆雪人……每次玩得既轻松又尽兴。  
  妈妈问博博:"妈妈也和你做游戏呀,你为什么更喜欢和爸爸玩呢?"  
  "因为和爸爸一起玩,不用怕弄脏衣服,也不怕满头大汗。"博博说出了实话。  
  可以说博博说出了小男孩们的心声,与爸爸一起玩,没有太多的顾虑,玩得开心,也玩得尽兴。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爸爸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做骨气、什么叫做胆量、什么叫坚强、什么叫男子汉气概……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男孩与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勇敢、坚强、豁达、乐观。因为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对孩子百般宠爱,父爱主要表现在冷静地面对孩子的优缺点,教会他们应付和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他们坚定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而且,父亲与男孩的游戏方式多是动态的、较激烈、富有对抗性和创造性的,这有利于男孩强身健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这是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一般会有计划地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品质,注意发展孩子某些方面的才能,而母亲恰恰缺少这些。
       
  
第28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3)        
  在培养日常的生活习惯方面也是如此,母亲总是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很容易不自觉地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自理,勇敢地面对一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给父母的建议  
  在男孩"女性化"倾向日趋严重的现代社会,父亲必须马上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这样才更有利于男孩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才更有利于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培养。  
  现在,在美国家庭中,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加出色,很多爸爸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而甘愿做一名"袋鼠爸爸"。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中国爸爸也去做"袋鼠爸爸",但是我们很真诚地提倡:做爸爸的再忙,也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陪陪你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看见他父亲花很多时间和心思为他的汽车打蜡,便说:"爸爸,你的车子一定很名贵,是吗?"他的父亲说:"是啊!这部车子很名贵,所以要时常保养。如果保养得好,将来换车时也会多值一点钱。"
 
  男孩沉默了一会儿,说:"爸爸!我想我并不是那么值钱,是吗?"  
  不要认为男孩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他也有感情细腻的时候,他也需要爱;也不要认为儿子无缘无故对你冷漠、跟你闹别扭,只是因为他不懂事,那是他正在用行为提示你:他需要你的关注和关爱。
 
  男孩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他们更需要的是,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给他们做出榜样--面对压力不退缩的意志;跌倒了、失败了再爬起来的勇气;知足者常乐的心态……
 
  细节17  
  让你的男孩远离"捣蛋机器"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巨大的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他们简直就是一台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他们会从中感受到成长和满足。
 
  但是,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理的方式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男孩的这种欲望受到压抑,他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这些也正是家长们所担心的。那么,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才能让这些男孩远离"捣蛋机器",而且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家长又应如何对待这些调皮的小男孩给你出的"难题"呢?
 
  浩浩的爸爸可谓事业成功,经济条件相当不错,但就是儿子浩浩让他不省心。浩浩上一年级才几个月,爸爸便被老师"请"去学校好几回,不是因为浩浩在座位上坐不住,就是不专心学习、打架、打扰旁边的同学……
 
  浩浩爸爸非常无奈,他决定找老师好好谈一下,并请教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在谈话中,老师问他:"为了教育好孩子,你翻看过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吗?"浩浩爸很茫然。  
  老师又问:"你觉得教育孩子比开车子容易吗?"浩浩爸无语。  
  是啊,世界上任何职业都要培训学习,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没有这些程序,只要一个成人生育了小孩,就成为了天经地义的父母,就理所当然地行使着教育的职能。  
  但是,家长要知道,如果我们不学习教育孩子这门学问,我们在行使教育职能的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无意识地犯下一些教育的错误,而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终身的伤害。    例如,面对男孩这个"捣蛋机器",家长一味地压制,他们马上就对我们还以颜色--要么故意与我们作对,叛逆成性;要么变得抑郁,毫无自信。而家长们如果一味地纵容这些小"捣蛋机器"的捣乱行为,他们就会更加令人担心--到处都飞扬跋扈,变成了纯粹的"小霸王"。
 
  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完善。这也就是说,父母只有了解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给孩子更为科学的爱。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家长的仅仅是学习、生搬硬套那些理论和教育方法,是万万不可的。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借鉴科学的教育理论,在教子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一套对自己的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给父母的建议  
  掌握一定教育理论的父母一定知道,虽然你的小男孩像个"捣蛋机器",但他一定也有着十分可爱的一面--他渴望自己成为男子汉,他会保护弱小,他还会争着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因此,只要家长做到因势利导,引导你的男孩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捣蛋机器"必然不会乱生是非。  
  方法一:用美德占据小男子汉的心灵  
  教育专家指出,要想让孩子纯洁的心灵远离邪恶,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面对精力旺盛的小男孩,聪明的家长与其试图帮助男孩寻找恰当的释放渠道,不如为孩子建立一个牢固的道德防线。而这道防线就是--美德!
       
  
第29节: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14)        
  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儿子的降临而惊喜,但他们又有点担心,如何才能把这个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教育好呢?后来,爸爸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个故事,他们的教育思路从此明确。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准备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  
  弟子们陷入沉思,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铲草,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原来的旷野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终于明白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小男孩都没有成熟的判断力,他会为了一个皮球跟小伙伴打架;他会因为好玩而说脏话;他会因为老师批评他而与老师对着干……但当那些更为可贵的品质占据他的大脑时,他会自动安静下来,他会变得懂事很多,有时他的改变甚至会令家长们刮目相看。
 
  方法二:化"捣乱"为"爱心"  
  5岁的小男孩卓卓从小就很调皮,妈妈有时真拿他没办法。有一天,妈妈给他买了七色彩笔,他十分喜欢,并把它们装在自己的包包里随身携带。妈妈带他到社区的小花园里玩,他竟要用彩笔在花园的小椅子、小桌子上乱画,妈妈告诉他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他就是不听。随后,妈妈转换了一种方法,她这样对调皮的儿子说:"儿子,你在这些椅子上乱画,别的小朋友坐了,是不是会把衣服弄脏了?"
 
  卓卓点了点头。  
  "小朋友的衣服脏了,他会怎么样呀?"  
  "他会不高兴,还会被妈妈骂。"卓卓认真地说。  
  "你希望这样吗?"  
  卓卓摇摇头。  
  "那为了别的小朋友不被妈妈骂,咱们把画笔收起来好不好?"  
  "好吧。"没想到卓卓爽快地答应了。  
  男孩就是这样的,你给他讲道德、规则,他可能听不太懂,也可能听不进去。但如果你告诉他,他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如果他停止这一动作,就是帮助别人、就是见义勇为的行为,他就会欣然接受。
 
  大多数男孩都有满腔热血,他希望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所以,当你的男孩再调皮时,家长不妨把他的"调皮"化为"爱心",让他自动放弃调皮行为。当爱心充满孩子的心灵时,他往往会用做好事来消耗自己的过剩精力,从而使调皮行为大大减少。
 
  方法三:让男孩的耐心指数不断上升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第二部分) - 云晓 -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第二部分) 
 
     当你的男孩有足够的耐心时,他的捣乱行为绝对会大大减少。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男孩,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     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因此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第30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1)        
  第三章  
  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  
  父母最大的教育责任,就是引导--  
  引导你的男孩变得坚强勇敢,引导你的男孩具有高度责任感,引导你的男孩壮志凌云,引导你的男孩学会换位思考……  
  要知道,任何一个男孩,在未经过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都不会如你所愿地健康成长!  
  细节18  
  告诉男孩:跌倒了,再爬起来  
  人生,有成功的高潮,也有失败的低谷,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没有永远的赢,也没有永远的输,而人的抗压能力,往往是在失败中锻造出来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经历的挫折越多,他往往越坚强、越有韧性;对于那些不谙世事的男孩来说,父母越早对他进行挫折教育,他的心智就会越早成熟起来。   
  剑桥男孩夏杨的母亲杨文在她的《和儿子一块成长》一书中这样写道:  
  夏杨小时候,有一次朋友之间家庭聚会,我无意听到夏杨在对一个跌倒了的小朋友说:"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是你自己不小心嘛!对不对?"  
  如此小的男孩,竟以"小大人"的口气开导摔倒的同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小男孩的心智要比同龄人成熟很多。那他的父母是如何对他进行教育的呢?  
  杨文在她的书中这样写道:  
  夏杨小时候摔倒了,只要我们确定他是安全的,一般我和他爸爸都会冷处理,告诉他:"是你自己不小心,下次要注意了。"能自己站起来,就不去扶他。后来,在路上他自己摔倒了,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他自己站起来之后也不哭,显示出自己很勇敢。
 
  作为家长,夏杨父母的教子态度是明智和负责任的。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来走,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让孩子尽早学会面对挫折,才是父母最明智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亲手给孩子挖了一口口温柔的陷阱:  
  男孩摔倒了,父母马上把孩子扶起来,并且很细心地安慰"小心肝":"宝贝,摔疼了吗?都怪地,让宝宝摔倒了,妈妈打它!"  
  虽然男孩已经有好几款"超人变形金刚",但是这个不懂事的小男孩,看到超市更加高级的变形金刚还是想要,而且还表现出"不给买就不走"的架势,这时,父母无奈,只好服从儿子的要求。
 
  ……  
  "过分溺爱"、"无条件地服从"、"向孩子的要挟屈服"……这些都是父母无意间给孩子挖的"温柔的陷阱"。父母的错误引导,往往会使孩子走进成长道路上的误区:  
  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去扶,孩子便会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反正摔倒了有爸爸妈妈呢,于是他们往往会不计后果地去走路;  
  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从小便体会不到什么叫"挫败",当他们真正遇到挫折时,便会表现出甚于常人的痛苦;  
  孩子一"要挟",父母便"屈服",这往往给了孩子这样一种暗示:只要使用"手段",任何目的都是可以达到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沮丧、失落的时刻,你的宝贝儿子也不例外。他的考试可能会失利,他的要求可能会得不到满足,他的努力可能得不到回报,他的真情可能会被无情伤害……这些时刻,无论父母多么爱孩子,都不可能代替他去经历失败的痛苦。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学习"赢"的学问,做父母的从小灌输给孩子的教育,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技巧和决心。但是,没有任何人一生都不会经历挫败。因此,只有在男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对他进行"挫折教育",告诉他"跌倒了,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孩子才能以勇敢、坚强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并以积极、乐观的想法去战胜困难。
 
  给父母的建议  
  挫折让孩子更快成长。亲爱的父母,请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去经历他们应该经历的一切!  
  方法一: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幼小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和紧张,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而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研究证明,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成长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  
  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叫"失败",长大之后便能正确地看待失败;  
  孩子从小就在困难中摸爬滚打,长大之后,他才不会惧怕困难;  
  孩子从小便与挫折"较量",不管结果如何,这种"较量"会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应变更灵活、行动更敏捷……  
  因此,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挫折教育的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当然,如果父母一味地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也是片面的。  
  事实上,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第31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2)        
  方法二:让你的小男子汉感受并读懂"挫折"  
  在独生子女时代,每个孩子都强调"我",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大声要求,而有的父母也不管合理与否,就满足这种要求。  
  父母的这一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这个世界不是为某一个人而创设的,总有顺心和不顺心的时候,所以平时父母要"狠心"一点,适当的时候藏起一半的爱。孩子不顺心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要替孩子遮挡一切风雨,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只有让他在遇到的委屈中,体验挫折的滋味,他的抗挫能力才会慢慢增强。
 
  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投资可谓是倾其所有,什么益智玩具、各种类型的图书,只要孩子要求,他都会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钱包。但是,有一次他却故意让儿子失望了。  
  6岁的儿子跟爸爸一块去购物。在玩具柜台儿子选中了一款机器人,然后站在收款台前笑眯眯地看着爸爸,等着爸爸给他付款,因为以前爸爸总会很高兴地夸他,同意他的选择。但这一次,爸爸却故意告诉他没有带够钱,并以他已经有一款相似的玩具为理由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儿子很失望。
 
  回到家后,妈妈问起儿子不高兴的原因时,爸爸很严肃地说:"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的。"  
  是的,人生不尽如人意十之八九,没有淋过雨的孩子,怎么经受得住人生的狂涛巨浪?这位爸爸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相信这个孩子童年时代对"挫折"的感受和领悟,必定成为他健康成长的"防弹衣"。
 
  另外,父母有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还可以把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著、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方法三:鼓励逆境中的男孩  
  在逆境中,很多男孩都容易产生消极反应,他们往往会垂头丧气,甚至采取退避的方式回应逆境。这是做家长的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因此在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鼓励,让男孩走出逆境。
 
  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认为自己行,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还教给家长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渡过困境。这个"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指的是一种心理上、情绪上的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困难并不等于绝境"。例如,男孩在数学比赛中失败了,做父母的可以这样"调整"孩子的心态的:"我知道考得不好你心里很难受,但你的其他课程考得非常不错呀。"
 
  "挑战"指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例如,家长可以继续这样安慰伤心的男孩:"一次考试不好,心里确实不好受。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上进的人,不管在什么考试中,你都会试图考得更好,妈妈相信你在下次的数学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同样这个事例,家长可以这样说:"你觉得考得不好让妈妈很失望,但其实,妈妈一直是以你为荣的。不管你考得怎样,只要你认真去考了,妈妈都为你感到骄傲。"
 
  通过调整、挑战和承诺,男孩的心理肯定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由失落、伤心变为激动、充满动力。事实上,家长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就是对孩子的努力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方法四:面对男孩的失败,家长可以"袖手旁观"  
  一位男孩的父亲是一名优秀教师,谈起对待孩子的失败,他说:"我的儿子也有成绩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会鼓励他,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会"袖手旁观"。因为只有让他经受点挫折,只有他自己从失败中走出来,他才会真正具备克服困难的韧性和耐力。"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个小男孩在一次竞选中落选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因为是同事,他的爸爸和他的老师们很熟悉。按常理爸爸可以试着去跟老师说说,给孩子补个什么职务,照顾照顾他的"面子"。但这位父亲没有这样做,他对儿子说:"想做班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同学们的认可。"
       
  
第32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3)        
  这个小男孩在这次"挫折教育"中受益匪浅,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次竞选失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以后我一定会正视自己的这些缺点,并努力做到更好。这次失败让我成长很多……  
  对于孩子来讲,没有永远的"失败",偶尔的"失败"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在失败后再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父母要想真正地帮孩子,在他失败后,不妨多"袖手旁观"几次,让你的小男子汉经受抗挫能力的锻炼,使他积累一些在输了以后学会赢的经验。
 
  细节19  
  鼓励你的男孩去尽情体验  
  探索、破坏是小男孩的天性,他们喜欢自己制造玩具,喜欢破坏爸爸名贵的手表,喜欢去做很冒险、很刺激的事情……作为家长,当你发现儿子的这些破坏性极强、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为时,你将用什么态度对待他呢?
 
  看过我们前面对男孩特点的分析之后,聪明的你肯定会说:在保证他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地去做。但更为明智的家长会说:我会时不时的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去体验、去破坏、去探索……
 
  作为男孩的父母,你的确应该如此。作为男孩,童年的众多体验,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品质,更会让他们体会什么叫真正的"男子汉"。  
  给父母的建议  
  下面提到的每一种方法,其实都是父母应当积极鼓励男孩去尝试、去体验的一些事情。  
  方法一:爬树  
  冒险是小男孩最乐意去做的事情。每天都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的男孩,很少会去爬树,有些甚至不敢、不会爬树。所以,作为小男孩的家长,你不妨找个周末,带你的男孩到郊区或者农村爬一次树。当男孩面对他将征服的对象--大树时,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所有男孩的本能都被激活了--灵活、冒险、好动……也许,他的胳膊会被小树枝划破,但爬树给他带来的乐趣会远远超过这个痛苦的小记忆。
 
  一位学者曾说过:"人在汲取智慧时,不应仅从书本中获得,更应当从天地之间,从橡树和榉树中获得。"所以,做家长的可以在孩子爬树的过程中、在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教会他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方法二:换灯泡  
  一次,小其家的灯泡突然灭了,爸爸刚想去换,但又一转念,应该让7岁的儿子尝试一下了。于是,爸爸搬来梯子,拉下电闸,举着蜡烛,开始指导小其怎么卸下灯罩,怎么拧下灯泡,怎么把新的灯泡装上去。
 
  开始,小其有点紧张,但爸爸告诉他,只要记得把电源切断,绝对不会有危险。于是,换灯泡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在灯泡亮的那一刻,小其高兴地欢呼起来。  
  即使换灯泡这个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一个小男孩有很大的成就感。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成功,小男孩才很快成长为了成熟的男人。  
  但是,家长在让孩子体验这些事情的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搬梯子、拉电闸这些关键步骤最好也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更会让喜欢冒险的小男子汉有安全意识。  
  另外,通过换灯泡这件事,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懂得,每个成员都要为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家庭才能正常运转,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方法三:做木匠活  
  小男子汉锐锐听到"松木家具"、"原木家具"这样的名词后,便有了很多问题:"爸爸,柜子真是松树做的?""要用多大的树呢?""家具又是怎样做成的呢?"……  
  于是,爸爸带他参观了郊区的某家具厂。在这里,锐锐基本明白了木头是怎么做成家具的。  
  从家具厂回来后,锐锐想要开自己的家具厂,于是,爸爸便给他找了几块小碎木头,又给他买了小钢锉和乳胶,锐锐的"小家具厂"就真的开张了。最后,在爸爸的耐心教导和锐锐的认真学习下,锐锐终于做好了一张小小的床。
 
  男孩往往对一切都很好奇,一切事情他们都想去尝试。所以,如果家长给孩子更多了解的机会,男孩的梦想就会有很多。  
  另外,让男孩自己动手去实现他的小梦想,不仅可以刺激和促进大脑的发展、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而且,这还会变成一笔巨大的财富,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方法四:在大雨里行走  
  遇到刮风、下雨,父母一般都不会让孩子出去,但这样往往会使孩子缺少对自然的敬畏感。  
  一个有过在暴雨里行走经历的男孩说:"虽然拿了雨伞,但根本不管用,雨水把我全浇透了。但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  
  对大自然有敬畏感的孩子,做事之前,往往会考虑很周密,往往会更注重安全。所以,家长不妨放手让你的男孩多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当然在此之前,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和预防感冒。
       
  
第33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4)        
  方法五:施舍行为  
  一次,5岁的男孩峰峰与妈妈外出时,遇到一个妇女领着一个很瘦小的男孩在乞讨。身边的很多人都说这些乞丐是假的,但峰峰妈妈觉得,现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好时刻,那些假乞丐之类的事情,可以等他长大一些再跟他解释。于是妈妈对峰峰说:"那个哥哥很可怜,你把这钱给他买饼干好不好?"峰峰拿着钱,很认真地对那个妇女说:"请给哥哥买饼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应该让他了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很穷、很饿、上不起学,这样孩子会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另外,家长在培养小男孩爱心的同时,可以给他更多的思考,比如贫穷、富裕与世界公平性之间的关系,钱多、钱少与人的品行、人格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让你的小男子汉更早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方法六:独自在别人家过夜  
  小兴的妈妈一次带小兴去一位外国朋友家玩,小兴与朋友家的小男孩玩得很好。最后,朋友的孩子提出让小兴在他们家单独住一晚,小兴妈妈想了想便同意了。  
  通过单独相处,小兴观察到了很多事。回到家后,他告诉妈妈,朋友家早上不喝粥,而是喝牛奶或果汁,吃的鸡蛋是半生的,朋友的儿子喜欢抱着手枪睡觉……  
  在别人家单独过夜的体验,会锻炼小男子汉的胆量,同时,还会让他明白,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习惯。  
  当男孩在自己的生活周围观察到另一种别致的、合理的、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后,就会变得十分宽容。他会慢慢懂得,自己熟悉的并不是惟一标准,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
 
  方法七:和父亲独处一天  
  一个小男孩很兴奋地讲述了他与爸爸独处的经历:  
  那天早上,我洗刷完,便专心致志地看爸爸刮胡子。由胡子问题,我与爸爸展开了一场很精彩的辩论赛--男人一定要长胡子吗?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吃饭时,爸爸没有像妈妈那样唠叨个没完,感觉很爽。  
  在公园玩的时候,爸爸没有像妈妈那样寸步不离,我感觉很自由。我摔倒了,但爸爸好像没看见,我自己爬起来接着玩去了。  
  ……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更具革新精神,他们不仅不会宠爱孩子,而且总是大胆鼓励孩子完成冒险性的任务、让孩子在恶劣环境中磨炼意志、培养孩子的勇气和应变能力。  
  细节20  
  教好动的男孩学会专注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而这个道理对于那些耐心差、永远也坐不住的男孩来说,似乎更加适用。
 
  然而,现实中这些调皮的小男孩们的表现却很是让人失望,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家孩子很聪明,但就是做起事来没有耐心--刚开始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去玩电子游戏;画画才学两天,就扔下画笔闹着要学钢琴;钢琴买了,老师也请了,他却说弹吉他的哥哥很酷,想学吉他……
 
  看着孩子这样整天漫不经心,做事有头无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样子,每个做家长的都会很发愁:如果孩子一直这个样子,将来只能一事无成。  
  其实,坐不住是男孩的天性,男孩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他们可能会因为窗外的一只小鸟而跑出去玩,忘记自己正在画画;他们可能会因为要应付体育考试而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要改变男孩的这些坏毛病,家长也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还要了解孩子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性。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们集中注意力、抑制冲动的能力跟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有关,而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这也就是说,几岁到十几岁孩子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注意力自然比较短。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读书、写作业二三十分钟,就起来动一动、做点别的事情,尤其对那些好动的男孩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家长期待男孩可以像大人一样,一两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他们会感觉家长强人所难,并且会以更多的小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所以,对待停不下来的男孩,家长千万不能采用强制措施,那样只能让你的男孩或与你对抗、或"消极怠工"、或搞更大的破坏。  
  给父母的建议  
  家长想让活泼、好动的男孩马上停下来进入状态,并且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做事,是极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家长的要拿出点耐心来,才能让你的小男子汉学会专注。     方法一:要求男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一般来说,老师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只要孩子集中精力,他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家长不妨用"作业"来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如家长做孩子的"家庭老师",为孩子完成作业规定一个时间。
       
  
第34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5)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是不一样的,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半小时以上。硬是让一个10岁的孩子坐在那里60分钟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要根据男孩的年龄特点,要求他在相应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力争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如果男孩的作业量超过了他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家长就应该帮他把作业分割开,让孩子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还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家长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做较复杂的作业。
 
  另外,家长要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这样也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去完成作业。  
  方法二:要求你的男孩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孩子往往有很多作业要做,如果孩子做着语文作业还想着那道解不开的数学题、画着画还想着他的手工小制作……那么,孩子不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而且还会养成三心二意的坏毛病。
 
  孩子学习、做事情最大的"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不管面临多么多的任务,要想做得最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每次只想、只做一件事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了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家长可以故意给你的男孩很多任务,让他去完成,然后在他做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再告诉他,每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才是捷径。这样,孩子就能深刻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了。
 
  方法三:不要剥夺男孩玩的时间  
  小笙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对他的管教却很严。由于一年级的功课较少,而且很简单,所以小笙的作业总是做得很快,也不怎么出错。  
  可是,爸爸却不这么想。每当小笙做完作业要出去玩的时候,总被爸爸一把抓住:"又要去玩了!作业做完了没有?"爸爸严厉的训斥让小笙很生气,他大声地叫道:"当然做完了,不信你看!"小笙把自己的作业递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并不看,他拿起作业本对小笙说:"这么多题目你一下就做完了?肯定会有许多错误,你好好检查一遍,半小时后再给我检查!"
 
  于是,小笙每天玩的时间就这样被剥夺了。  
  爱玩是男孩的天性,当他们的天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是不可能专注地做其他事情的。因此家长不能剥夺男孩玩的时间,否则小男孩慢慢就学会了有意拖延时间,明明半小时能够完成的功课,非要花上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这对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事实上,小笙爸爸可能是误解了专注的含义,专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于男孩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细节21  
  让你的男孩对诱惑"免疫"  
  大多数男孩往往都会这样,他们有强烈的竞争心理,他们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他们有强烈的占有欲和尝试欲,但自制力很差,事后往往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后悔。于是也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男孩往往对诱惑的抵抗力很差。
 
  事实也正如此,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功能更多的文具盒、更神气的汽车模型、更刺激的电脑游戏……男孩往往会败下阵来,哭着闹着让家长给他买。  
  其次,面对诱惑男孩无力抵抗,除了与男孩的自制力差有关之外,男孩的虚荣心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们常说男人爱"面子",其实,在男孩时代,男人爱"面子"的这种倾向已经明显表露出来:  
  "我爸比你爸官大";  
  "我家比你家有钱";  
  "我家房子比你家房子大";  
  ……  
  是的,虚荣心强、不愿输给别人的小男孩喜欢攀比。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攀比产生的结果是:他习惯了吹牛、说谎;他习惯了向父母要求一切更高级的东西;他习惯了偷窃……
 
  不仅如此,如果孩子一直虚荣攀比,他会过分地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而轻视劳动、学习、道德,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一个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正确的孩子,在任何领域都是无法立足的。所以,做家长的千万不能纵容你的小男孩对诱惑毫无"免疫力"。
 
  给父母的建议  
  其实,小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们毕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所以,做家长的积极、及时地引导,孩子虚荣、攀比的坏毛病会很容易改掉。如果家长继续为他传输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你的小男孩就会变得"百毒不侵",从此对一切诱惑都免疫。
       
  
第35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6)        
  方法一:区分"想要"和"需要"  
  对诱惑"免疫力"比较低的男孩常常向家长要这要那。面对孩子的这些要求,做父母的如何分清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过分要求呢?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  
  "我想要。"  
  "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  
  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  
  "你为什么需要呢?"  
  "……"儿子无言以对。  
  "儿子,如果你说你学习要用一本字典,或者生活中必须要用某一件物品,爸爸会高兴地去给你买。但是,你想要的物品,往往是你的虚荣心在驱使你这样做。爸爸不能助长你的虚荣心,所以不会满足你的这种要求。你能听明白吗?"爸爸一本正经地给儿子讲道理。
 
  儿子虽然很不高兴,但仍然点了点头。  
  几岁到十几岁的男孩,虚荣心很强。由于好奇和攀比的心理,他往往会向家长要求很多。这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孩子是"想要"还是"需要",并给他讲明这个道理,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不助长他的虚荣心。同时,还能帮助孩子有效地抵抗诱惑。
 
  方法二: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  
  男孩:"妈妈,你给我买个新书包吧。"  
  妈妈:"不是刚买了书包吗?怎么又要买?"  
  男孩:"我的书包不好,现在有一款新书包,能起到保健的功能,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有呢。一个书包有多种功能,多好呀,你就给我买一个吧。"  
  ……  
  面对男孩的唠叨,这位妈妈不予理睬,继续忙自己的家务。看妈妈不为自己的要求所动,这小家伙一会儿就把买新书包的事情忘记了。  
  面对男孩的过分要求,做家长的千万不可轻易满足他,否则只会助长他的虚荣心,降低孩子对诱惑的抵抗力。  
  当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时,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即便家长的观点他不能完全接受,他也不会轻易再向家长提出过分要求。
 
  家长也可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告诉他,其实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当你的男孩明白了这些时,他对诱惑的抵抗力就会提升一大截。  
  方法三:给男孩打一支"诱惑"的"预防针"  
  男孩经常会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每个月的薪水是多少呀?"也许他只是随便问问,但是,家长却要警惕孩子因此去与别的孩子进行攀比。这时,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回答呢?也许很多家长会如实回答,也许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这不关你的事,别问"、"问别人的薪水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最聪明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的回答:
 
  儿子,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们穷,也有很多人比我们更富有。虽然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比一般的家庭要好一些,但是爸爸妈妈,还有你都要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学习,那样我们就会迈向更富有的生活。
 
  这位家长很巧妙地给孩子打了一支"诱惑"的"预防针",这样回答就告诉了孩子:比我们富有的人很多,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追上他们。这样,即使孩子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去和别人攀比,听了家长这样的回答,他也不会再去比了。
 
  另外,这位家长的回答巧妙之处还在于,他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的家庭不是非常富有,但比一般的家庭要好,这样会使孩子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同时,他告诉孩子,我们的家庭并不是最富有的家庭,这也增强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细节22  
  引导男孩积极参加锻炼  
  小男孩好动、喜欢上蹿下跳,但如果家长想让他真正地去锻炼身体,他往往会找出很多理由拒绝:"我肚子痛"、"我还要写作业呢"、"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虽然小男孩体内有过盛的睾丸素,但是任何一个小男孩都很懒,除非他喜欢、他感兴趣,否则他宁可躺在床上睡觉、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也不会到户外去锻炼身体。
 
  刚刚放了暑假,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磊磊终于可以随身所欲地玩了,于是他找小伙伴们疯玩了几天。但是,很快他就感觉到了没意思,再加上天气太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在空调屋里度过。
 
  他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打游戏,因此他常常会感觉很累,不想吃东西,而且他的眼睛好像开始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了。更让他感到伤心的是,一个暑假过去,班里的男孩都长高了,好像只有他的个头在原地踏步。
       
  
第36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7)        
  男孩往往都特别期待假期,因为假期他们可以好好地玩上一回。但当假期真正来临时,男孩们往往会不知道怎么玩或玩什么,所以假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家里度过。因为没有学习压力,又没有体育课,小男孩不是因为缺乏锻炼而变成了"小胖墩",就是因为忽视正常的生活起居,生物钟紊乱,而引起食欲减退、营养不均衡、精神不振等现象;或者因迷恋电视、电脑、电子游戏,使视力大为下降。
 
  给父母的建议  
  假期本来是孩子调整身心、养精蓄锐的时期,但假期结束后,大多数孩子却以病态的身体出现在校园里,这也正是很多家长担心和焦虑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有点懒的小男孩过一个健康而又有意义的假期呢?
 
  其实,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家长不妨和你的男孩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假期锻炼计划,让你的男孩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来,鼓励和监督他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使你的男孩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自控能力。
 
  暑假里的一天傍晚,男孩冬冬和爸爸一块去小区旁边的广场上散步。广场上,很多和冬冬年龄相仿的孩子穿着溜冰鞋在自由滑行。他们的技术之高、花样之多,引来了围观者一阵阵的欢呼和掌声。
 
  看着冬冬看得入迷的样子,爸爸想趁机锻炼一下他的身体和意志,便让他也加入了这个溜冰培训班。一开始,冬冬满怀信心地去学,但当他发现自己穿上溜冰鞋根本都无法站立时,有点泄气了。此时爸爸鼓励儿子说:"困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照样也能做到。"在摔倒了很多次后,冬冬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能穿着溜冰鞋自由运动了。最后,冬冬终于也能变着花样自己滑行了。
 
  这次学习,对于男孩冬冬而言,他自己能够体会到的收获也一定不少:首先,这个假期,他会觉得过得很充实;其次,他认识了一群新朋友;第三,因为有了一种特殊的"本领",他可能会成为同学中的"偶像";最后,从此他有了业余爱好。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运动的好处多多。但是,面对那些真不想"动"的男孩,家长真的要费点心思了。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的,小男孩一般都认"死理",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家长催促,他自己就会做得特别好;而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家长拳头的权威下,他也会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做。所以,家长不妨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想办法调起他的"胃口",引导他去锻炼身体。
 
  自从家里买了电脑之后,小剑所有的健身计划都被打乱了,晨练放弃了、游泳班主动"弃权"了,甚至连晚饭后的散步也取消了。看着儿子的不务正业,气得妈妈想把电脑送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妈妈改变了主意。
 
  一次,妈妈与小剑出去,看见大街上有街舞的表演,儿子就迈不动脚步了。于是,妈妈去超市里买了一张跳舞毯,回来之后,小剑就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并且他还放出豪言:"一个月之后,我敢与大街上的那些专业人士比试。"并且,还主动和爸爸妈妈签下了军令状--每天跳舞半小时!这下,小剑的父母再也不用担心儿子的运动量不够了。
 
  面对"懒儿子",做父母的往往还有很多"妙招"可用,如利用儿子强烈的竞争心理,与儿子比赛跑步;利用儿子喜欢"玩"的心理,将运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带儿子去旅行……
 
  其实,世界上没有懒惰的男孩,只有不会引导男孩的父母。只要父母积极地开动脑筋,用心地去思考,即使有点懒的男孩,也会心甘情愿地参加运动。        
  
第37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1)        
  第四章  
  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  
  如何让你的男孩更出色?  
  如何让你的男孩更优秀?  
  答案很简单--  
  只有学会思考,男孩才会成长为一个理智的人;  
  只有学会倾听,男孩才会成长为一个被大家青睐和尊重的人;  
  只有具有正确选择的能力,男孩才会少走更多的人生弯路;  
  只有具有"领头羊"意识,男孩才会成为一个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只有男孩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他将来才会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成就斐然的男子汉!  
  细节23  
  思考--男孩与众不同的成功法宝  
  人们常说男孩比女孩聪明,其实除了特殊情况,男孩刚刚出生时,智商与女孩基本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男孩的思维方式与女孩不同--他们更擅长逻辑思维,他们往往会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去思考问题,因此,他们看问题往往比女孩更深入。
 
  一位行为学专家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大多数小男孩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优势。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保持安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把他叫过来,拿出100元钱,对他说:  
  "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爸爸?"小男孩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父亲得意地说。  
  父亲心想,这下孩子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男孩安静地想着这个问题。  
  第三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男孩说:"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他的推理是正确的,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男孩。  
  多聪明的小男孩呀,他正是用了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赢得了爸爸的100元钱。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
 
  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给父母的建议  
  方法一:引导男孩去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没有好处的。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很喜欢自己解答比较难的数学题。一天晚上,老师留的数学作业中有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他思考了半个小时,仍然没有把这道题解出来。  
  快到睡觉的时间了,大他两岁的哥哥走过来问他:"做什么呢?"  
  "应用题。这道题有一定难度,不过很有意思。"男孩回答说。  
  "我来给你算。"哥哥拿过男孩的作业看了两眼。  
  "不用了,我自己想一想吧!"男孩不信自己解不出这道题。  
  半个小时又过去了,哥哥生气地说:"我不管你了,我睡了,答案就在这里。"哥哥把写好的答案放在了男孩的旁边。  
  男孩头也没回,继续思考着。很长时间又过去了,男孩为了防止自己困,用冷水洗了把脸后仍然做在书桌前思考他的应用题。终于,那道应用题的难关被攻破了,男孩怀着快乐的心情进入了睡眠。
 
  故事中的小男孩完全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便可以得到答案,但他没有那样做。所以,最终他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更体会到了难题被解开的乐趣。  
  每一个父母都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翻查参考资料等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方法二: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些男孩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容易受家长和老师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种没有主见的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那做父母的应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呢?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无所顾虑,畅所欲言。其次,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个男孩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他的爸爸经常带他去看画展,并鼓励他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一次爸爸带男孩去参观一个个人画展,但事先并没有告诉男孩这是一个个人画展。爸爸领孩子转了一圈后,故意问他:"你觉得哪些画风格比较好?"
 
  "我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人画的,画得都很好。"男孩有点疑惑地说。  
  "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没关系,你尽管说。"爸爸仍不忘鼓励儿子。  
  男孩说:"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也好。"  
  爸爸满意地笑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那些不是很有把握的答案,往往不敢说出口。这个男孩却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与爸爸平时就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是分不开的。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
 
  方法三:培养男孩的判断、推理能力        
  
第38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2)        
  判断、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它需要对事物的概念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行。因此,父母平常就要给孩子解释一些概念性的事物。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的:  
  爸爸问儿子:"儿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儿子神气地回答:"我要当兵!"爸爸问:"为什么要当兵?当兵会被敌人打死的呀?"儿子一听,就说:"那我就当敌人!"    这个孩子就是由于搞不清楚敌人的概念,作出了错误的推理、判断,所以闹出了笑话。  
  要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有意思的推理题目。比如,父母告诉孩子,妈妈的年龄比我大,姥姥的年龄比妈妈大,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姥姥的年龄比我大。又如,家长告诉孩子,我有一副太阳眼镜,妈妈有一副太阳眼镜,爸爸有一副太阳眼镜,我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我们家每人都有一副太阳眼镜。
 
  细节24  
  交往能力--男孩成功的必备能力  
  父母常常在脑中勾画自己的男孩长大后成功的形象:职场上应对自如的管理人士、商场上妙口生花的谈判高手、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深得人心的政治家……不可否认,这一切的成功都需要这个男人有很强的与人交往能力。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男孩的表现却让人担心: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女性化倾向严重……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不愿见陌生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现象。这样的孩子如何与那些成功形象挂上钩呢?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这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男孩来说,他们都巴不得希望能够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从朋友那里获得认可、鼓励
、信任和支持。然而家长的一些教育却让他们的交往意识在一点点地减弱。如家长这样告诉爱交朋友的男孩:  
  "不要和学习不好的同学一块玩呀!"  
  "不要和女同学来往过于密切呀!"  
  "不要和那些坏孩子走得太近呀!"  
  ……  
  家长的这些教育或者让男孩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者让他们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或者让他们变得人缘不好……  
  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时期的男孩,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时,在不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前提下,父母不要给他们太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会使男孩过早地世俗、功利;或者引起他们的不满,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甚至会使他们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给父母的建议  
  成就孩子一生的能力、习惯,基本上都是在孩子小时候培养起来的,男孩的交往能力更是如此。小时候知道主动与别人打招呼的男孩,长大后往往懂得如何与陌生人成为朋友;小时候懂得与人交往技巧的男孩,长大后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小时候人缘好的男孩,长大后往往会有很多生活、事业上的好帮手……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小男孩的交往能力呢?  
  方法一:教你的男孩学会"推销"自己  
  成功地"推销"自己是成功与他人交往的前提,所以家长要有教孩子"推销"自我的意识。  
  耿舟是个快乐的小男孩,他走到哪里都会认识很多好朋友。这不,今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自由活动时,耿舟便拿着自己的《恐龙》图书来到这个小朋友的身边,用愉悦的表情对这个小朋友说:"我叫耿舟,我讲故事讲得可好了,我来给你讲"恐龙故事"吧。"不一会儿,耿舟便与这个新来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有"推销"自我的意识。要知道,敢于推销自我的孩子一定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别人的需要,这样的孩子是自信的、阳光的。  
  很多事实都证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喜欢那些自信、阳光的人。所以,父母让孩子学会推销自己,便等于赋予了孩子自信、乐观、阳光的性格,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乐意与他交朋友。
 
  方法二:教你的男孩说"让我们做朋友吧"        
  
第39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3)        
  如果你的男孩学会了说"让我们做朋友吧",他们往往已经掌握了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其实,让孩子学会说"让我们做朋友吧",是一种姿态,一种他们乐于交朋友、以交友为乐的姿态。而这种姿态往往有很多的表达方式。
 
  7岁的小男孩听说姨妈全家刚刚从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回来,在去姨妈家做客时,他与姨妈全家人都聊得不亦乐乎。他问姨妈:"内蒙古的烤羊腿好吃吗?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呢?";他让小表哥给他讲内蒙古的月夜、大草原上的骏马;他缠着姨夫给他讲蒙古包、内蒙古的天气。结果全家人都因为这个小家伙而尽情地分享着愉快。
 
  请别人分享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是与他人交朋友、表现友好的一种方式,也是与人更好相处的一个技巧。因此,家长可以教你爱交朋友的男孩掌握这一技巧。比如,父母可以告诉你的男孩,想得到更多人的好感,与他们谈话时,就要少说自己、多问问对方的情况,找一些对方感兴趣又有很多话要说的话题来谈,请对方分享一下他的兴趣、他最难忘的经历、他最大的成功等。
 
  方法三:让男孩多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教育男孩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加强与同学的交往,增加同学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  
  在集体活动中,父母应教育孩子多干事情、少指挥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做事,却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同学就会对他产生反感,乃至讨厌与他交往。因此,父母应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尊重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态度冷淡,也不必介意,应该坚持在班里服务于大家,久而久之,同学就会对自己热情起来。
 
  父母还应鼓励男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也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中所必需的一种要素。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而合适的对手,往往也就是具有深厚友谊的伙伴。
 
  方法四:鼓励男孩带同学回家  
  父母要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并且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和朋友。父母的热心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增加对男孩的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男孩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某市一小学搞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叫"一日营",就是让七八个孩子到其中一个孩子家里去生活一天。  
  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不仅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们也非常乐意。  
  孩子们对去别人家住感到非常兴奋,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会跟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娱乐、买菜、做饭。在这个过程当中,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规定孩子交什么类型的朋友,应允许孩子结交一些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或者特长不同的朋友。例如,孩子结交了在写作、绘画或者音乐上有特长的朋友后,就等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孩子在这方面的才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让孩子独自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也是一个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不错机会。串门做客,牵涉到寒暄、问候、交谈和有关礼物等问题。孩子一个人去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出面接待,特别是当客人或朋友与孩子年龄相仿时,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细节25  
  倾听--为男孩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大门  
  许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很苦恼:儿子的听力好像不是很好,他总是听不见、听不到爸妈对他讲话。男孩的听力真的这样差吗?  
  其实,与听话的女孩相比,男孩的听力确实差了点。但是,他们的"听不到"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男孩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如当他在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时,他的注意力、兴奋点以及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在这个动画片上,他会忽视外界的一切声音,甚至是父母正在和他讲话。
 
  其次,当男孩接到家长的命令时,他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如妈妈对他说:"请把那个小板凳帮我拿过来好吗?"他会思考"是现在帮妈妈拿过去,还是一会再帮妈妈拿呢?"而在他思考的过程中,他的身体不会有什么反应,这时家长就会误认为男孩没听到自己的讲话。
 
  另外,我们知道,男孩是有反叛心理的,而且他是很喜欢向父母,尤其是妈妈挑衅的。所以当父母讲的话他不爱听,父母吩咐他做的事情他不乐意去做时,他就会装作没有听到。
       
  
第40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4)        
  看起来,让这些听力"不好"的男孩静下心来倾听他人讲话似乎很难!  
  但在人际交往中,作为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善于倾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
 
  小男孩畅畅是个人人都喜爱的"小大人",尤其在听别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讲话时,他从不抢话、插嘴,还会不时地用点头对对方所讲的话表示认可。有时,对方说着说着停顿了,他会问"然后呢",来引导对方继续讲下去。
 
  事实上,在谈话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可见,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  
  好的习惯几乎都是从小培养的,因此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给父母的建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男孩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作为家长,我们如何让这些听力"不好"的男孩,养成善于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呢?
 
  方法一:父母要给男孩做出善于倾听的榜样  
  如果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以冷漠的态度对待,那么,孩子也会把父母所讲的话不当一回事。但是,如果当孩子讲话时,父母能够放下手中的活,看着孩子的眼睛,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良好的倾听姿态的话,孩子往往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孩子不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样,父母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心理学家提示父母说,父母给孩子做出倾听的榜样,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
 
  因此,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父母都要尽可能找时间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说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方法二:父母要调整说话的方式  
  对于容易叛逆的男孩来说,父母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命令的说话方式,往往会使这些男孩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例如--
 
  不要说"每天都要我来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  
  不要说"我说的话你怎么不认真听呀?这孩子老是心不在焉。"而要说"妈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我讲完后还得让你帮我办个事。"  
  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呀?"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  
  ……  
  父母调整了与孩子交流的心态,调整了说话的方式,孩子就有可能认真倾听父母说话。当倾听成为一种习惯,孩子自然而然便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  
  方法三:表扬男孩认真倾听的那一瞬间  
  许多男孩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或突然插嘴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并且还会影响到孩子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次,家长要采取措施引导孩子学会用心倾听。  
  一个不会倾听他人讲话的小男孩,在他聪明妈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天家里来了客人,客人问男孩话,男孩总是不能认真地倾听,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摆弄他的变形金刚、一会儿又和小狗玩起来;爸爸妈妈在与客人聊天时,他还会时不时地插嘴……
 
  客人走后,妈妈把小男孩叫到身边,小男孩满以为妈妈又会像以前一样教训他一通。让他没想到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教训他,反而夸他:"儿子,刚才那位阿姨走的时候夸你了,说你今天有段时间很认真地听她讲话,她让我转告你,谢谢你能认真地听她讲话!"
       
  
第41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5)        
  小男孩被妈妈说得不好意思了,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一直在夸他:  
  "儿子,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儿子,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  
  "儿子,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  
  ……  
  就这样,这个小男孩真的变得特别会倾听他人了。  
  再调皮的小男孩也有老实的时候,再不懂得倾听的小男孩也有用心倾听的那一瞬间。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用心倾听的那一瞬间,并及时对他进行表扬。这样,得到表扬的小男孩在下次就会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善于倾听便成了男孩身上的优点。
 
  方法四:教男孩一些倾听他人的礼仪  
  男孩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讲话,往往与他不懂得如何去听有一定的关系。这时,父母有意识地教他一些倾听的礼仪,对他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1. 倾听时,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2.
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式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3. 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4.
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应;也可以不时地用"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5. 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等。  
  细节26  
  自我反省--加快男孩成功的脚步  
  很多成功人士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到自我反省能力。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正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小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似乎不是很强,有时,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有时他做错事,家长问到头上:"是不是你干的?"他会摇着头告诉家长:"不是,不是,坚决不是。"    当然,这与男孩的天性有关,小男孩接受事实往往比小女孩要晚。比如,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同时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家长的引导下,小女孩会很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而小男孩则不同,他们接受这个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他们完全接受做错事这个事实后,才会主动承认错误。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对勇敢、坚强的男孩说:"失败了,没有关系,关键是看你对待失败的态度。"事实上,每个人,尤其是这些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孩子,在面对失败时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懈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帅帅和勋勋两个小男孩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小伙伴。三年级时,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里,两个好强的小男孩都想当"官",但老师却给了他们俩每人一个"闲差"--帅帅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勋勋做了班上的劳动委员。
 
  面对这份"闲差",勋勋什么也没说,他每天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欢帮助别的同学,如帮同学修理桌椅板凳;值日的同学忘记擦黑板了,他主动去把黑板擦干净……因此,他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不久后就被民主选举为班长。而帅帅则不同,他先是抱怨体育委员很累,后来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懒得去做了,结果可想而知,帅帅最终被贬为"平民"。
 
  现在的男孩,对待生活和学习,持帅帅这样态度的人很多,总是抱怨自己学习不好、抱怨老师偏心、抱怨命运对他不公……但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我有什么缺点?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做一些平凡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会不如意……但是,这时候,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环境,他就不可能认真去做这件事,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不断反省自己,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成功就一定会来到。
       
  
第42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6)        
  渴望成功的男孩,更需要这种自我反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给父母的建议  
  事实证明,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促使孩子更快地成长。他们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所以孩子掌握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方法一:让男孩正确面对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而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批评,这对于他的成长大有益处。有心理学家指出,只会接受表扬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甚至连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因此,从小让男孩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批评,将有利于塑造他完整的人格。
 
  那么,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如何批评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呢?  
  首先,家长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孩子往往会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父母批评孩子,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盯住他的错处。
 
  此外,批评孩子错处时,家长应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
 
  其次,家长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错误,孩子从心里不服,他就会虚假地答应你,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对他接受你的批评没有任何益处。 
 
  另外,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尽可能多地增加与孩子的身体接触,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如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方法二:让男孩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许多男孩做错事后,家长喜欢为他们承担后果,如孩子迟到了,妈妈向老师道歉"不好意思,我起晚了"。这不仅会让男孩失去责任心,更会使他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从不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他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一个有点懒的小男孩,周末为了多睡一会儿,就把他的小闹钟拨慢了一个小时,因此他美美地多睡了一个小时。但是,他却忘了把它调回正常状态。  
  周一,快到上课的时间了,妈妈发现儿子还在睡觉,再看看他的小闹钟,妈妈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是,她没有叫醒儿子。当这个小男孩像平常一样背着小书包来到学校时,他发现同学们已经上完一节课了。结果可想而知,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回到家后,心情沮丧的小男孩开始埋怨妈妈没有叫他起床,这位聪明的妈妈对儿子说:"儿子,每天睡觉前你为什么不把闹钟调好?你总习惯别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别人是不可能一辈子提醒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做错事后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很少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总是习惯别人提醒他做这做那,但事实正如那位妈妈所说:没有人一辈子提醒他。因此,只有让孩子养成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反醒自己的好习惯,他才能更好地成长。  
  方法三:引导男孩总结失败的教训  
  男孩做事情往往比较冲动,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后果,因此事情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候,父母就要教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其实,总结失败的教训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
 
  一次,爸爸带男孩去商店。男孩看到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手枪,而且还有五颜六色的子弹,他非常喜欢,就吵着要爸爸买下来。爸爸看了看那把手枪后,对儿子说:"这把玩具手枪华而不实,不好玩,而且很容易摔坏,我们再看看别的好不好?"
 
  男孩不听,执意要买。爸爸想了想,对他说:"我可以答应给你买,但你要承诺,买了这把手枪之后两个月之内不许买别的玩具,否则我就不给你买。"  
  男孩看着那支漂亮的手枪,高兴地答应了。但买了之后,孩子却发现,这支手枪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玩,子弹一会儿就没了,而且没有力度。并且一次不小心,他把这支手枪摔到了地上,从此它再也不能发射子弹了。看着别的小朋友都玩着他们结实而耐用的玩具,男孩一点儿都不高兴。
 
  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小男孩的想法,对他说:"孩子,别为已经做错了的选择而后悔。现在,你需要做的是吸取这次失败的经验,学会自我反省,下次你知道怎样去做就可以了。"
       
  
第43节:男孩最应具备的成功能力、做事能力(7)        
  男孩听了爸爸的话,把小手枪挂到了自己房间的墙上,他要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当男孩因为自己的失误、错误而陷入痛苦与自责之中时,家长不应再盲目地批评他们了。孩子痛苦、自责,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时,家长应该正确地开导他们、告诉他们,痛苦与自责并没有用,最有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反省自我,并保证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细节27  
  给男孩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当今的时代,不少年轻父母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世界化"眼光。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育子心声:  
  "从两三岁起,我就让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了。这未来社会,英语不好的话连工作都找不到。"  
  "我的孩子长大了,一定送他出国留学。出去长长见识,回来以后就是不一样。"  
  ……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清醒地认识到,在新世纪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让他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与家长们的深谋远虑不谋而合,很多教育专家也指出:"只有让下一代学会理解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民族,才能与他们和平共处,从而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所谓的高瞻远瞩,就是说我们要立足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世界,有着更深远的认识,并积极做好适应的准备。  
  因此,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积极培养男孩的"世界化"眼光,就是刻不容缓的一项教育重任。要知道,对于男孩来说,他在未来取得多大的成就、能有多大的作为,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给父母的建议  
  除了让孩子学好外语,或者出国留学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更加简单便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小男子汉从小就成为"世界化"公民,具有"世界化"的眼光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男孩进行"世界化"教育的手段。  
  方法一: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  
  不管你的男孩多大,都请马上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吧!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是让孩子随时了解世界各国的最好方法。  
  明明还不识字时,爸爸就在家中的墙上挂了一幅世界地图。为此,妈妈还曾和爸爸争论过,妈妈说:"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地图挂上多好,对出行还能有所帮助。"爸爸笑着说:"先让儿子有了世界的眼光,自然就有了中国的眼光、家乡的眼光。"
 
  后来,每当爸爸带明明吃日本寿司回来,都会引导他在地图上找到日本,有时还会和孩子进行比赛,如果谁先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就将赢得一份小奖品;爸爸带明明吃麦当劳快餐时,也会给他讲一些美国的历史故事,以及美国发达的科技和享誉全球的迪士尼乐园等,因此每次明明从麦当劳回到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地图上寻找美国。
 
  除了在家中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外,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画地图。画出地图,是教孩子从小心中装着世界的最好方法。当孩子的画笔慢慢伸展,他在画地图的同时,也就熟悉了不同的国家。
 
  方法二:为男孩买个地球仪  
  相比世界地图而言,地球仪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的男孩一般都会对新买来的地球仪倍感喜爱。  
  买个地球仪的好处就是,只要在电视等媒介上看到某个陌生的国家,爸爸妈妈就可以随时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对照。孩子习惯了这种方式,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例如,新买的玩具上印有"印度制造"字样,孩子就会地球仪上寻觅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美伊发生了战争,孩子就会比对伊拉克和美国的地理位置等。
 
  方法三:不单纯学外语  
  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外语特别困难?这并不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很难,而是我们很多人在学习外语时,只注重单词的记忆、发音的方式,却忽略了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的学习。    学习外语自然是熟悉世界的一条途径。但学习外语的时候,却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学说外国话。  
  小伟刚刚9岁,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门外语--日语和英语。当周围人向小伟妈妈请教经验时,她这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我在让孩子学习外语的同时,也相应地学习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学习日语时,我让小伟学习了一些日本的历史、民俗,并学了一些日本的乐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常让小伟通过阅读书籍和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
 
  任何一门语言,都起源于一种相应的文化。只有让我们的男孩从小去接触不同的文化历史、不同的风俗习惯,他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国家的语言,进而具有"世界化"眼光。     方法四:在男孩的床头摆放世界知识图书  
  男孩小的时候,父母可引导他多读一些不同国家的童话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还应在男孩的床头摆放一些可以更直观了解世界的精美图书,比如《各国国旗》、《国家地理》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和刊物。
   
  这样的书籍,不仅内容丰富有趣,而且图文并茂,是引发男孩对世界各地产生强烈向往的最好媒介。  
  方法五:与孩子一同上网  
  电脑的普及,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父母可以定期抽出时间,与孩子一同上网浏览,通过网络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对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所掌握。     如果孩子的外语比较好,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到国外的一些网站上去看看,这对培养孩子多元化的思维十分有好处,并且可以辅助孩子学习外语。        
  
第44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1)        
  第五章  
  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  
  男孩的零花钱越多越好吗?  
  如何才能让男孩更有投资头脑?  
  体验贫穷,对于男孩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孩应该接受怎样的理财教育?  
  ……  
  无数事实证明,那些自小就接受理财教育的男孩,将更早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将更快实现他们做"顶天立地男子汉"的梦想!  
  细节28  
  为成长中的男孩不断加重"财商砝码"  
  理财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商品社会中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对于男孩来说,理财能力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与发展。  
  但在我们的耳边,却不时响起这样的声音:  
  "孩子这么小,开展理财教育也未免太早了。"  
  "孩子这么早接触钱,会不会变得势力、庸俗呢?"  
  "孩子有了钱,一定会乱花的。"  
  ……  
  父母的担心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就放弃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则是大错特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特别是进入社会以后,理财能力如何,更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一生是富裕还是贫穷。
 
  特别是男孩,当他成长为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男子汉时,社会考验他的,将不仅限于智商、情商,还有更为重要的财商!  
  西方国家一般都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理财能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就深得其中要义。他在孩子7岁以后,每人每周发给3角钱的津贴,同时发给他们一个小记账本,要求他们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花钱的时间,周末还要孩子们交上自己的账本,以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洛克菲勒在谈到让孩子记账时曾说:"要让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把钱花在益处。"
 
  这些令孩子受益一生的"理财教育"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所忽略的内容,也是我们的小男子汉最缺乏的一种素质。  
  据儿童行为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比如,2~4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4~6岁是培养儿童数理能力的关键期;而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则为5~14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3~4岁阶段,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摸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但是,5~14岁中国的孩子在干什么?不是在伸手找家长要钱去买零食,就是要家长帮他去买会打子弹的小手枪。据调查显示,中国孩子在四五岁时就能做到美国孩子11岁的事--发现广告中的事实,并准确无误地告诉家长"去买";而美国孩子在12~13岁学会的东西--熟悉银行的业务以及金融投资等技能,中国宝宝要到20岁左右才开始去学习。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理财这方面的起点就已经输了。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总则中我们必须加入这样一条:为成长中的男孩不断加重"财商砝码"!  
  给父母的建议  
  和很多能力的培养一样,理财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对男孩的理财教育,应遵循其智力发展规律,按照其年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实践表明,教孩子理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45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2)        
  方法一:学前期(5岁之前)--培养男孩对金钱的正确意识  
  5岁之前的孩子,大多无法理解抽象概念,他们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此阶段父母只需对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的金钱知识。  
  例如,应该告诉孩子:  
  1. 钱币和钱币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有的钱币会更值钱一些。  
  2. 金钱可以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但不是全部。  
  3. 电视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样好玩。  
  4. 将钱币定期放在储蓄罐里,积攒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实现一定的心愿。   
  5. 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即使这个东西近在咫尺。  
  孩子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往往在5岁前就初露端倪了。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需要,就是每位父母都必须做到的。  
  如果因为面对孩子的一时哭闹,就心生不忍,进而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那么无疑这种妥协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孩子也会渐渐养成欲望无度的恶习。从表面上来看,父母的这种满足是一种爱的表现,可从长远来看,这对孩子的一生却是一种害!
 
  此外,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你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可能你费尽了口舌,而孩子仍坚持想要那个东西,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听到你说不,并解释为什么。
 
  方法二:童年(6~11岁)--让孩子学会理智消费,并接触银行  
  孩子进入童年期后,随着主动性的加强,处理有关钱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加强男孩的理智消费观念,尤为重要。  
  例如,在此年龄阶段,家长应教育孩子:  
  1. 每周或每月可以有固定的零花钱,但不可要求预支。  
  2. 用自己的钱买电影票、零食或游戏卡片。  
  3. 学会挑选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4. 存在银行的钱,银行不会总为你留着,而会将它放贷出去,或进行投资。  
  5. 如果想要有额外的消费,必须向父母说明是"需要"还是"想要",并讲出合理的理由。  
  让孩子接触银行的最好方法就是,当父母到银行办理开户,或是到银行存钱时,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开户、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并且对储蓄以及利率等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孩子提出非合理需求时,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之间的差别。"想要"大多是一种无理的需求,没有正当理由,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而"需要"则是确实对学习或生活有所帮助。当"讲出正当理由"成为了一种固有的消费规则,孩子就会知道,并不是自己的任何需求都应该满足,并渐渐控制自己盲目购买的欲望。
 
  方法三:青少年期(12~16岁)--计划消费的同时还要懂得一些赚钱的学问  
  男孩进入中学阶段后,独立意识、思维能力都有所增强,在早期理财教育的基础上,父母还应教育孩子:  
  1. 你即使减少衣着方面的开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风格。  
  2. 请留心家庭的财务开支,包括你上大学的费用。  
  3. 你可以不准备账本,但你必须对金钱有所计划,做到收支平衡。  
  4. 将平时打工挣的钱省下一半来,充抵学业开销及今后上大学的费用。  
  5. 多观察生活,只要付出劳动、开动脑筋,你也可以像父母一样赚得金钱。  
  在教育孩子理智消费、计划消费的时候,除了教孩子一些辨别货物品质的知识外,还应使用一些促进孩子计划用钱的技巧。例如,针对某件物品,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适当的购买价位,并告诉孩子:如果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多余的差价就是你的。如此,孩子就会积极地进行比较消费,进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其次,父母还应积极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创造自己赚钱的机会。  
  一个孩子在一位长辈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一个卖鱿鱼干的生意,上家发出的价格是每公斤6元,下家接货的价格是7元。因此,孩子打了几个电话就赚到了1000元。除了用自己所赚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外,在父母的启发下,他还给那位长辈买了一条香烟。
 
  这种理财方式,可谓一箭双雕,既让男孩在赚钱的过程中了解了人情世故,又让他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乐趣。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男孩心目中却会产生这样一种理财意识:任何一种货品都存在差价,有差价就有钱可赚,自己赚钱并不难。
 
  细节29  
  必须让男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男孩最初遇到的金钱问题,体现为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会走开始,他就会要这要那--吃的、玩的,等等。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
       
  
第46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3)        
  因此,父母对男孩进行的第一项金钱教育,就应当是--告诉他,钱是怎么来的!  
  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不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父母就会成为无限提款机,他们甚至会对父母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仅会缺少赚取金钱的能力,更会严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
 
  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在没有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带领你的男孩一同去"消费"!  
  小明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决定带他一道去交学费。在交学费的路上,小明像很多小朋友一样,他歪着脑袋问父母:"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交给幼儿园呢?"
 
  爸爸妈妈于是顺着问题,给他讲上学要交的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用于买玩具、学习用品,用于买饮料、水果,还用于给小朋友修建玩耍的场所。同时,爸爸妈妈又给他讲,这些钱是他们工作得来的,跟幼儿园的教师一样,他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取金钱。
 
  虽然只是交学费路上的简单对话,却可以让幼小的孩子明白了这样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交钱才能上幼儿园;二、让孩子意识到,钱是一种货物之间等价交换的中介,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凭空就有的。
 
  给父母的建议  
  男孩的特性之一,就是自控力不强。于是,很多男孩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花钱随便和爱跟别人攀比的不良习惯。  
  一位父亲就曾沉痛地反思道:  
  一次,家里发生了意外事件,财产几乎损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却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给我300块钱,我请他到卡拉OK包厢过生日。"
 
  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竟然要拿钱给同学包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钱给你请同学过生日?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为何非要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们哥们多酷多帅。"
 
  听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只有哀叹不已!  
  面对家庭困境,儿子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跟父亲要钱去消费。想必故事中的父亲此时一定会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之前的无度给予,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生活中,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贪图虚荣、讲究排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其根源就在于,孩子并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因为不知道金钱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辛劳的,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压力,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理解;因为不了解生活残酷与现实的一面,所以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
 
  所以,身为父母,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珍惜并尊重大人为此付出的劳动,进而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一: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父母每天都会对自己的男孩说:"儿子,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每到月末,父母也都会拿回为数不少的工资。孩子尚且稚嫩的思维,还不能明白"工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对工资最直接的感受只能是,爸爸妈妈用工资为自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所以工资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金钱之上,而忽略了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
 
  所以,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父母最应做的一项理财教育就是--带儿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一天,儿子对我说:"我们同学都骑××牌电动车,不到2000块,爸你也给我买一辆吧,要不我那老土的自行车太没面子了。"听完儿子的话,我惊诧无语,怎么在儿子的口中,钱就像大风刮来似的呢!妻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劳动强度特别大,我决定带儿子到妻子打工的工厂,让儿子感受一下妈妈挣钱的辛苦。
 
  到了工厂,我问:"妈妈工作苦不苦?"儿子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看得出他有所感受。我又问儿子,你妈一天挣20几块钱,你却一张口就要一辆上千元的豪华电动车,妈妈要干多少天这样劳累的活,才够买你要的那辆电动车?儿子虽然不说话,但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第47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4)        
  只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明确地知道金钱是从何而来的。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的:"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付出了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即便是一些金钱无忧的家长,也应当在生活中施行这一教育方法。要知道,即使你可以让孩子永远远离缺少金钱的烦恼,但再多的金钱都不能给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看到你的付出是汗水、是辛劳,而非单纯的金钱,才会更加地敬你、爱你!  
  方法二:让不谙世事的男孩体味到你的辛苦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你顽皮的孩子很可能会缠着你陪他玩。此时,你会怎样回答他?  
  "妈妈(爸爸)很累,自己玩去!"  
  "妈妈(爸爸)很累,因为妈妈(爸爸)想在六一儿童节为你实现一个心愿。所以,妈妈(爸爸)要辛苦地工作赚钱。你能给妈妈(爸爸)捶捶背吗?"  
  很显然,前一种回答实在很糟糕,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心情,他多么想念一天没见面的妈妈(爸爸),多么想在你的身边撒撒娇啊,但是你打碎了孩子的梦想。  
  后一种回答则一举两得,你不仅告诉了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能陪他玩,而且告诉了孩子,妈妈(爸爸)赚钱很辛苦,让孩子体会到你的辛苦,为你捶捶背、揉揉腰。这样,既告诉了孩子挣钱不易,要体会大人的艰辛,而且密切了孩子和你之间的感情。
 
  方法三:让男孩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男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钢琴,他也想要,于是整天缠着妈妈说这件事。聪明的母亲没有立刻满足他,她不想让儿子成为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在她确认了儿子对学习钢琴的确有兴趣后,她认真地告诉儿子:"钢琴很贵,要用掉好多好多的钱,妈妈要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把钱攒够后才能给你买,你得等一等。"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儿子一直记着妈妈的话,当他再次向妈妈提到这件事时,母亲故意面露难色,十分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钢琴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还没有攒够钱,你能不能再等一等呢?"儿子虽然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到了向儿子履行诺言的时候了,妈妈拿出3万元钱,故意叫工作人员将它们换成每张10元面额的,然后将一大堆钱带回家摆在儿子面前,告诉他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到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面前的这么多钱,惊讶得张大了嘴。
 
  就这样,儿子通过妈妈的苦心,理解了一架钢琴的价值,他不仅很自觉地爱护这架钢琴,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钢琴,因为这是妈妈辛苦工作很长时间,用"很多很多"的钱买来的。
 
  这位母亲是聪明的。对于孩子来说,买一件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没有概念的。但当一大堆具体的钱放在他的眼前,他就会突然醒悟,原来要购买的这个东西如此珍贵。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学会了懂得珍惜,更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细节30  
  不妨让你的男孩"贫穷"一回  
  对于男孩来说,天性使然的易激动、易情绪化,粗线条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是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一旦男孩养成了花钱随意的习惯,他们就会对"贫穷"和"富有"毫无概念,认为父母为自己花钱是应该的。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有的男孩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就对父母怀恨在心,觉得父母不爱他,于是对父母进行百般刁难和报复,甚至动不动就"以死相逼";  
  有的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为的是供自己的"心肝宝贝"就读名校,将来能考上重点学府。谁知那孩子却整日泡在网吧里,对学习根本心不在焉,对父母的教诲也充耳不闻……
 
  很多父母都认为"儿子需要的,我一定满足",是对儿子的一种爱。可这种太过富足的爱,究竟会给男孩的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我们给予孩子太多太好的物质生活和享受,他们就会永不休止地光顾着索取,而忘记了奉献和创造;如果我们时刻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会变成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永远地丧失展翅高飞的能力……
 
  给父母的建议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贫穷"反会让孩子"早当家"呢?原来在这句通俗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深的教子哲理:  
  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于是发愤图强,努力想办法摆脱困境;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在磨难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成为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社会栋梁"。所以,家长不如试试以下的教育方法,让你的儿子"贫穷"一回:
       
  
第48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5)        
  方法一:故意"贫穷"  
  某年轻夫妇收入极其丰厚,生活自然过得富裕安逸,他们穿的是名牌衣服,用的是高档电器。但自从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夫妇俩就故意装扮成"穷苦"人家。  
  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注意克勤克俭,衣服不再追求名牌、时尚,吃的不再刻意要山珍海味。他们还时不时在孩子面前唠叨: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让幼小的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家里的经济并不富裕。
 
  在夫妇俩"贫穷"教育法的培养下,他们的儿子自小就学会了勤俭和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平日,家里没用的纸箱皮,他会一个一个地存起来,积累够一定数量时,就拿去卖给那些收纸箱皮的人。看到小鬼"当家"的一副认真样,夫妇俩心里乐滋滋的,对儿子的行为赞赏不已。
 
  这对夫妇别出心裁的教育方法,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也可以触类旁通,借鉴一下呢?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孩子习惯了花钱如流水、伸手钱便来的生活,面对父母的拒绝或家境的变故,他又怎么会理解和接受呢?而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意识,长大成人的他也必然会对财富倍加珍惜,并感恩父母为自己所创造的一切。
 
  方法二:接触"贫穷"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我们老是在他面前念叨自己以前生活如何贫苦、如何艰难打拼等等"老掉牙"的事情,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孩子反而会嗤之以鼻,甚至反驳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你们想社会大倒退,让我们回到你们那个穿破衣、啃红薯的年代?"
 
  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不如来点"新鲜"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亲眼目睹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穷苦生活情景。比如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孩子观看,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或带他们到下岗工人的家里、陪他们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一个刚12岁的男孩,平日花钱如流水,小小年纪就好吃懒做、贪图安逸,还总是逃学。父亲对此忧心如焚,于是就安排儿子到一个朋友的工厂里去做调查,让他观察民工的日常工作。在工厂里,男孩第一次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了自己生活的优越,明白了的父亲的良苦用心……
 
  子女只有懂得贫富的明显差别,才会调整好心态,在对比中学会知足,在对比中学会珍惜,从而自觉反省自己平日的奢侈行为。  
  方法三:体验"贫穷"    
  男孩是固执的,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因此,如果我们不让其身临其境,不来点"苦肉计",他们就很难真正感受到"贫穷"的味道。  
  一位母亲的方法很有独到之处:  
  放暑假时,妈妈把10岁的儿子明明带到了乡下的大伯家里,让儿子寄居在农村,和农家孩子一起放牛、耕种,吃着油花并不多的饭菜。  
  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活的明明自然是十分不习惯,才待了两三天时间,就嚷着要回城里。大伯也不忍心看着白净柔嫩的侄儿受苦,于是劝"狠心"的妈妈来把儿子接回家。可是孩子的妈妈丝毫没有因为电话里儿子的诉苦和哭声而动摇,她还语重心长地教导了儿子一番。儿子明白了妈妈的初衷,于是就安心地住了下来。
 
  两个月的假期生活,明明渐渐爱上了憨直可爱的农家孩子,喜欢上了淳朴宁静的农村生活,而且增长了不少农家知识,学会了很多农活。回到城里后,甚至连他那晒得黑黑的皮肤,也成为了城里小朋友们羡慕的对象。
 
  英国的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父母们,如果你们想让儿子早日成才,那就狠心地让你们的孩子"贫穷"一回吧!
 
  细节31  
  告诉你的小男孩:要花钱,自己挣  
  曾连续两年排名"财富500强"首位的沃尔顿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可谁能想到,身为这样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山姆?沃尔顿,竟会叫自己的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开始为自己挣零花钱。
 
  在孩子们很小时,老沃尔顿的四个孩子就都开始给父亲"打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们跪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忙修补仓库的房顶,晚上帮助装卸简单的货物。父亲按照他们的劳动量,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
 
  人们常说:对富孩子的教育,要比对穷孩子的教育难得多,因为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黄金窝里,他们并不理解金钱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孩子大多衣食无忧,作为父母,我们更应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而"要花钱,自己挣"正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教给男孩的第一个"理财之道"。
       
  
第49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6)        
  给父母的建议  
  美国孩子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许多儿童通过修剪草皮或照看小孩等工作挣钱,不仅有了劳动的体验,而且对金钱的价值也理解得更深了一些。 
  
  中国并不缺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义绝不逊色于美国的"要花钱,自己挣"。但是,中国父母们所缺乏的,往往是实施这些口号的勇气。  
  方法一:帮男孩发现挣钱的机会  
  生活中并不缺少让孩子自己赚取零用钱的机会,孩子们也并不缺少勇气和力气,他们只需要来自父母的一点点正确"引导"。  
  一个日本的小男孩家境很好,可是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却很少,因为父母总是告诉他,赚钱要靠自己付出劳动,因为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干,所以零花钱自然就少。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儿子,你不是想有更多的零用钱吗?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什么办法?"小男孩急切地问。  
  "我们这里的垃圾箱里有很多的饮料瓶,你可以捡来卖啊。"  
  从此以后,小男孩就利用空闲的时间去捡饮料瓶,有时还到邻居家上门收购。靠着卖饮料瓶,小男孩已经挣到了一笔小钱。  
  读了这个故事,很多父母可能会想,家里并不缺少这点钱,我才不会让孩子干这么"没面子"的工作。持有此类想法的父母需要反省了,难道教育一个孩子从小热爱劳动,懂得用自己的付出去换取收获,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吗?
 
  在此,父母应该知道,人为地扼杀孩子赚钱的想法,无异于在孩子的一生中播下了"无能"的种子。  
  方法二:引导小男子汉树立"要花钱,自己挣"的思想意识  
  一位爸爸在他的教子日记里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孩子自己赚钱的好方法:  
  儿子自从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向我要钱,"我想要5角钱去买棒棒糖"、"我想买水彩笔,给我两元钱"……每天都要钱,有一天我不耐烦了,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想要钱,自己来挣。"
 
  "可是,我不会呀。"这小家伙还很委屈。  
  "你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呀,比如倒垃圾、扫地、擦桌子
,这些都可以挣到钱。"  
  "这样也可以呀?太好了。"儿子对这种新鲜的协议很感兴趣。  
  可是,有一天,儿子又对我说:"爸爸,我干了半天,累得腰酸背痛才得到两元钱,怎么样才能少出力多挣钱呢?"  
  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可以用脑力赚钱,只要你给家里提一个好的建议并被采用,就给你体力劳动3倍的工资。"  
  结果儿子的建议非常多,并且确实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现在儿子上三年级了,在零用钱方面,我们一直对他采取按劳取酬的政策。现在这小家伙不仅爱劳动,还变得很爱动脑筋,"鬼点子"一直向外冒。
 
  "要花钱,自己挣",做家长的必须对你的小男子汉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很快地促使他经济独立,而且还会使他的心理更早地成熟起来。  
  细节32  
  教你的男孩"正确消费"  
  对金钱没有概念、身上有钱就想花、看上的东西就想要、买了不久又后悔,这是很多男孩甚至成年人都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  
  究竟该如何冷却男孩们这"想要就买"的消费欲望,让他们正确看待花花绿绿的世界,合理消费呢?  
  其实,引导你的小男子汉进行"正确消费"并不难。  
  一位法国的母亲带着6岁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当孩子看中一样东西的时候,母亲并没有禁止孩子,而是亲切地对儿子说:"来,让我们看看这个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哦,1法郎,你觉得是不是太贵了?如果我们买旁边的那一个,省下一半钱可以买5包你爱吃的薯片,你看要哪一个呢?"
 
  儿子想了想,选择要后一个。  
  购物结束的时候,母亲又拿出了一些钱给儿子,对他说:"小男子汉,帮妈妈结账好不好?"  
  在购物的过程中,母亲既给了儿子充分的选择权利,又控制了孩子的非理性消费。这样,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不仅教孩子学会了比较后再购买的理财道理,更在结账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对金钱的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在引导孩子"正确消费"方面,还有这样三点需要父母注意的总原则:  
  1.
不可以大量减少甚至停止儿子的零花钱,或用粗暴责骂的方式来控制他的消费欲望。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男孩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转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进而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2. 父母不应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平时老用钱来和儿子谈条件。金钱至上的观念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形成狭隘、自私的个性。  
  3. 不提倡为住校的男孩办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让孩子过早成为"有卡族",会养成孩子随随便便就刷卡的坏习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第50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7)        
  给父母的建议  
  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个性特征的不同,男孩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方法一:教"花钱无度"的男孩做预算  
  小涛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他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小涛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要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小涛自己也说不清楚。
 
  "花钱无度"的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对这类孩子来说只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针对儿子的花钱无度,父母可采取"定期定量发工资"的策略,并且申明平时不再随要随给。父母还可帮儿子建立小账本,以确定零花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大人定期做"财务审核",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此外,当孩子提出无理购物要求时,还可以用缓兵之计,不即时答应,但也不完全否定,利用这段时间的冷却,随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的购物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方法二:让"冲动购物"型男孩更理性  
  冲动购物型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立即会作出购买决定,而过后不久又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或发现不值,感觉自己吃了亏,并后悔自己的冲动。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因此而情绪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责。
 
  一位妈妈曾这样描述了儿子的一次冲动购物经历:  
  由于脸上冒出了几颗惹眼的"青春痘",儿子便天天嚷着要去痘,于是要求我给他买一支去痘产品。但我担心孩子会过敏,而且长几颗痘痘本来就是正常的,哪用得着那样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想那小子居然用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把它买了回来,但用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又大呼上当。
 
  男孩的个性特征之一就是易冲动,因此"冲动购物"也是他们常犯的一个消费错误。值得提醒的是,当孩子购物后悔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安慰孩子,不让孩子因此而产生不自信和自责的情绪。
 
  针对孩子容易"冲动购物"的问题,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货比三家"的消费道理。  
  一位爸爸带着儿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爸爸把省下来的20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  
  这位爸爸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用行为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孩子了解了什么是价格差、什么是理智消费。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不但会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有很强的计划性。
 
  方法三:对"无限索取"型的孩子说"不"  
  某男孩聪明活泼,但惟一令人感到头疼的就是,他一出门就要买这买那。有时父母觉得外面的零食不卫生不给他买,他的小脸马上就会"晴转阴,阴转雨"!   
  "无限索取"型男孩大多受到亲人的宠爱,大人经常给他带一些小礼物回家,让他习惯了父母给自己买礼物。所以这类男孩一出门就会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等等,受到拒绝则难以接受,大哭大闹。
 
  这时,如果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的哭闹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在坚持立场的同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
 
  此外,在应对孩子"无限索取"的同时,父母还要保持统一战线。有些孩子会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做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要反省教育孩子夫妻态度是否保持一致,并警告孩子,抵制他的不诚实行为。
 
  方法四:使"攀比"型的男孩更单纯  
  攀比型的男孩一般比较好面子,很少考虑家庭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喜欢花很多钱买高档的商品。对他们来说,拥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就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    儿子得知他的好朋友小超想练习英语听力,就一门心思想送个MP3给他做生日礼物,理由是上次儿子过生日,收了人家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如果不送一个好一点的MP3会很没面子。我平时也教育孩子对待朋友要真诚,要懂得付出,但小小年纪的他送礼就这么贵重,攀比之心如此严重,我真的很发愁。
       
  
第51节:财商,决定男孩的一生(8)        
  妈妈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当一个男孩攀比之心严重,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攀比的方式就会逐步升级,最终令父母难以承受。  
  孩子思维单纯,会在礼物贵重程度与心意之间画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关系越亲密。作为家长,此时就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理念: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亲手制作的礼物,反会令对方倍感珍惜;且过分贵重的礼物还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此外,家长还应指导孩子不要随意收取别人过于贵重的礼物。
 
  细节33  
  让你的小男子汉学会储蓄和投资  
  在当代社会里,教给你的男孩一定的科学理财方法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父母不应仅仅满足于孩子对钱的了解认识,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训练男孩的理财能力。    而培养理财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小男子汉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并教给他一些投资的技巧。  
  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在家长的帮助下,他把自己的积蓄分成两部分。因此,他在银行有了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的零用钱。
 
  后来,在爸爸的指导下,他开始用积蓄的一部分定期购买债券。  
  ……  
  在未来的社会,男孩是否能够掌握一些理财投资的方法,对其成长和成功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学会了储蓄,他才能养成节省"自己的钱"的习惯;只有学会了投资,他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率先学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给父母的建议  
  理财专家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方法一:从小培养小男子汉的储蓄意识  
  孩子的储蓄意识,是应当从小培养的,例如--  
  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杯要花6元的话,家长就应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3元,等到明天再给你3元,你才能买来吃。"这就是孩子储蓄观念的萌发。
 
  在一些节日,家长或亲戚朋友常会给小孩一些零花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这时,家长就应帮孩子在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让他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户头,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这个户头得了多少利息,并教孩子一些利息的计算方法。
 
  男孩到了六七岁时,父母就应给予他一个懂得为短期目标存钱的思想。比如,孩子要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并不太贵的玩具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存钱。父母可以为孩子订一个明确的计划:每天应该存多少钱,存多少天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有目的地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用"自己攒的钱"得到这个玩具,会比轻而易举地从父母处得来更加珍惜,还可以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存钱的耐心至多只能有3个星期,时间太长会使孩子感到灰心,失去存钱的兴趣。大约到了9岁,孩子才能懂得为远一些的目标而存钱的道理。
 
  方法二:以孩子的名义开设银行账户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  
  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
 
  为了鼓励存钱,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  
  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孩子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然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方法三:教给孩子一些让钱升值的投资方法  
  当储蓄积累到一定的金额,适时地教给男孩一些投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男孩的探索欲望是很强的,当他知道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金钱变得更多时,他就会对此项理财活动充满了兴趣,并为此而变得积极努力起来。
 
  在国外,很多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儿子早早地接触股票、基金、债券、拍卖等理财知识。  
  儿子要求在他10岁生日时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母亲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到那年夏末,男孩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这时,父亲建议他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喜欢运动的男孩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此后,男孩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  
 
  一天,父亲一本正经地告诉儿子:"皮卡丘(动画片的主角)卡片现在卖得可火了,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儿子立刻脱口而出:"爸爸,那把我积攒的那些皮卡丘卡片都卖了吧。"此后的几个月里,父亲帮助儿子在网站上拍卖了这些卡片,一路竞价到很高才脱手,给儿子上了一堂最好的经济课。
 
  看了以上两个故事,您有何感想呢?  
  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儿子还小,给他讲解关于投资的知识他也不明白。只要巧妙地将投资的意识融会在生活中、融会在游戏中,孩子自然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你的小男子汉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金融知识的热爱和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