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2009年容易被忽略的11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8:57
 

单向街:2009年容易被忽略的11本书
(选择范围:2009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非虚构作品,以出版时间为序)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作者:张承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1月出版

这是一个中国作家致日本的书,这两个地理上紧密,心理上隔阂,情感上犹存仇恨的国家之间的话题不可能完结。“不可忘却的酸楚,使我们互相握手时,在手掌和手掌之间,渗出的是血”。张承志的书有一个风格古朴的名字,太容易被淹没。他因为邂逅在青海支教的老日军服部幸雄,由此开始了对“亚细亚主义”遗迹的寻访。以此为线索,他讲解日本海军的强大之后高涨的帝国热情;指控核武器和帝国主义思想的蛇鼠一窝;为“四十七士”的义节喝彩,为“赤军的女儿”祝福,同样,他为太宰治的惜别感到惋惜和不适,对堀田善卫的失落和愤怒感到欣慰。

现在提到日本,能想到川久保玲的时尚、无印良品、优衣库带来的细致生活、丰田日产带来的驾驶乐趣、sony提供的酷酷的电子产品,还有就是历史的愤怒,张承志的这本书提供了另外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日本知识界有一种观点:理解日本的关键是理解中国。
反之亦有价值。

《扭曲的人性之材》
 
作者:以赛亚•伯林  译者:岳秀坤,
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书名源自于康德的名言“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伯林延续着这种悲观主义情绪,这本书最想说明的也是在扭曲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扭曲的人性。

伯林一直扮演着隐形思考者的角色,他带我们去拜会那些曾被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忽视或者被误解的具有伟大创见性的知识分子,比如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赫尔德等等。我们有机会看到乌托邦、浪漫主义、法西斯土义到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衰或变迁,伯林比这些伟大的思想者更擅长触动读者的兴奋点,但本质上,他都在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清晰。

两本赫鲁晓夫的传记

同一个人物,两个作者,不同的史料取舍得出的结论能有多大的差异?看看这两本书就知道了。

A:《赫鲁晓夫全传》
 
作者: (美)陶伯曼;译者: 王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陶版的传记费时十年,据称这是迄今最完备的赫鲁晓夫传记,资料来源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新近披露的档案材料、作者在赫鲁晓夫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所进行的采访。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因为“这部著作将赫鲁晓夫个人的成功和悲剧与其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结在了一起。”这本传记英文版广受好评,但中译本翻译错误百出,最著名的是“赫尔岑大街”变成了“赫尔珍大街”,饱受各方批评。

B:《未经修改的档案——赫鲁晓夫传》
 
作者: (俄)Ю.B.叶梅利亚诺夫;译者: 张俊翔/石国雄
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这本书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书名,看起来有更高的史料价值,作者想要描述赫鲁晓夫参与其中、鲜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内幕,带读者走进赫鲁晓夫的真实生活。但叶梅利亚诺夫一点也不掩饰自己“斯大林忠实粉丝”的身份,对于赫鲁晓夫这个“斯大林掘墓人”的描述与陶氏版本截然不同。

两本套读会令你对历史更加迷惑。

《爱悦与规训》
 
作者: 周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看了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现代性中同性欲望的法理想象”才能清楚这本书想表达的意思,这在中国还不是一个能够大大方方讨论的课题,充满了世俗的偏见、道德的谴责,所以这本书是一个“想象”,用同性欲望的视角探析爱悦、法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

现实里,回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科学研究亦表明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基因问题,这样一个以“千万”人口计数的群体不能一直掩藏在地下。开始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书的内容并未能达到许多人希望的程度,章节有断裂的痕迹,许多阐述浅尝辄止,不知为何。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
 
作者: (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  译者: 邹凡凡
译林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说说格瓦拉,卡斯特罗很合适,这本书不是一本充满恭维话的语录,更像兄弟之间的回忆,但没有很多人期待的那种慑人心魄的真性情,普通人也会有所掩饰,要求一个领袖袒露心扉确实很难。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关系微妙,他为格瓦拉描绘了一幅立体的肖像:作为一个人、一个战士、一个思想家的格瓦拉:他有过人之处也有致命缺陷。这本书生不逢时,格瓦拉已经不是中国年轻人审美的偶像,让位于雌雄难辨的中性美,革命的美感不再具有蛊惑性,理想主义者也早就变现实了。

但格瓦拉依旧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坚持理想而主动远离权力、荣誉和亲人的人,他是人类史上不可复制的奇迹”,或许他从来都是一个普通的人,像我们一样,他深信自己有追逐理想的权力。不同的是,他去做了,而我们只是想想。这本书没有说出什么惊天秘密,但如果对“理想”、“信念”这样的词汇还抱有信心,值得去翻翻。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
 
作者: [美]迈克尔•怀特   译者: 卢欣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出版

这本书讨论的主题存在某种道德悖论:那些极大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科技大多源自于军事的需要。但这就是事实。

迈克尔•怀特是一位著名的畅销书作者,为包括霍金、达芬奇、达尔文、阿西莫夫和牛顿在内的好多人写过传记。这本书重新梳理了某些重要科技的历史,比如烽火是怎样发展到互联网的,巫术又是缘何转变成顶尖医学的,等等。每一个让我们更方便快捷、更舒服惬意的技术背后似乎都抹不掉军事的基因。盖因政府和军方是最有组织能力,也愿意为新技术买单的人,有时这关系到生存,有时这是笔生意,最重要的,这都是权势的体现。

你可以把这看做是一本讲述军事和科技的历史书,它告诉我们一些常被忽略的关联关系,这种关系现在仍旧是改变世界的最大动力之一。迈克尔•怀特回避了对于理论的探讨,没有关于正义和伦理道德的辨析。译者认为作者其实可以“写得更完美一些”,或许可以期待他的下一本书。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作者: (英)多伊尔
译者: 张驰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离开法国大革命就无法理解近现代的世界历史,这是这场革命让人着迷的原因。多伊尔的这本书讲述的是大革命的“前传”。在“英雄史观”的著作中,人们对革命者不吝赞扬,其他的时代特征都是些背景。但多伊尔先从财政危机讲起,革命常常是国家崩溃的结果而非原因,革命者只不过是把它“顺手从大街上捡起来”罢了,社会的激变往往是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法国、俄国的革命都有类似的轨迹,与之相辅相成的现象则是社会和国家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与多数人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别。要更清晰的了解200多年前的那场革命,这本书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罗斯柴尔德家族》(四部曲,金钱的先知、金融统治者、动荡的年代、世界的银行家)
 
作者:(英)弗格森  译者:顾锦生/何正云
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尼尔•弗格森撰写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传记早已享有盛名。尼尔•弗格森为了挖掘那些隐秘的真相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其中最著名也最让人称道的是,他解读了这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隐秘通信。这些信件全都用犹太德语写就,这种语言由包括德文、希伯莱文和和意第绪文混合而成,其中还夹杂着希伯莱文字母防止人偷看。

但是中国读者对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一部通俗作品——《货币战争》。在其中,这个银行家家族被描述成一个主宰历史上大多数重要事件的背后力量。尼尔•弗格森忠实表现罗斯柴尔德家族原貌的作品可能没那么具有吸引力,但却更具启发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的银行集团的崛起,也能看到它逐渐的衰落过程,而衰落的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家族特性和它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造成的。这部系列传记作品是一幅宏大的画卷,其中包含着诸多画面,比如一家跨国银行的兴衰、商业精英同政治精英之间若即若离的奇妙关系以及大环境变迁对微观的公司利益的影响。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作者: 廉思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2009年最有冲击力的群体生存报告,并且有一个震撼的、形象的名称。它真实的令人心酸。可以设想,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蚁族”这个名称都会被屡屡提及,一本书不可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

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光中国独有。美国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也是典型事例,性、正义、自由和平是那场运动的主题词,《蚁族》涉及的是当代中国更沉重的话题——盛世中的生存。

陈冠中认为当代中国年轻人承受的压力远大于美国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之所以没有爆发,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年轻人内心充满希望或者野心,甚至不惜扭曲自己适应这个时代。这或许就是《奋斗》受欢迎的内在原因,它像迷幻剂,制造不真实的喜悦,让人获得虚幻的安宁。但一个群体的出路更需要制度性的安排,幻觉迟早是要消退的。

《启蒙札记》
 
作者: 陈乐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0月出版

研究了一辈子国际政治的陈乐民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所以有了这本讨论启蒙的书,写的是康德、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培根这些欧洲大家的名字,本意却要给中国人看,这是一个重要但边缘化的题目,这样的自省应该是对现实无奈的反应。

陈乐民先生在2008年12月辞世,这本札记出版于陈老逝世之后,并非刻意而作,收录文章短小精悍,编辑略有散乱,不过因冠以启蒙的主题而有了内在的逻辑。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自杀是一个极致事件,但原因却来自最不留意的日常生活中。吴飞就在这种最平常和最极致的摆动中带我们走进中国日常生活的景观中,讨论中国人的生存境遇,辨析正义和生命,追问当下的价值缺失,他的发现会引发许多的讨论,比如“为什么自杀成了许多人追求正义的方式?”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的许多极端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为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吴飞最重要的思想源泉却来自于姥姥。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这本书的源头之一。

这是一本严肃但不枯燥的书。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凯博文认为“这是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关于自杀问题最认真的田野研究,也是涂尔干以来最优秀的自杀研究。其结论挑战了,但也补充了精神医学的观点。”

《浮生取义》和李银河的《后村的女人们》是2009年中国最好的社会学著作。

(注:单向街原创推荐,转载请注明单向街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