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科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6:29
人  的  报  告大脑学习新指令的过程
能够遵从如“红灯停”这样的强制性指令的本领,是日常行为的组成部分,灵长类的大脑可以很快学会。“额叶前体”和“纹状体”都与这一过程有关,但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我们基本上不知道。在一项实验中,当猴子学习新的关联指令时,研究人员对其大脑中这两个区域的活动做了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与学习有关的变化在“纹状体”中发生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在“额叶前体”中发生的变化与猴子在完成新任务时表现水平的提高关系更密切。实际过程有可能是这样的:“纹状体”首先学习,然后对“额叶前体”进行“训练”。
睡眠有助于记忆
人们知道,睡眠在一些学习情形中有助于巩固记忆。现在,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大学生从一个语音合成器中来识别简单的单词。结果表明,一晚上很好的睡眠可大大提高识别能力。这一实验类似于学习外语,睡眠周期似乎可让大脑中记忆的各种内容巩固下来。另一项研究考察的是一种基于键盘的运动技巧任务,其结果向认为记忆的巩固是一个单相过程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该研究发现,记忆的形成有几个不连续的阶段,人清醒的时间段和睡眠的时间段对记忆的巩固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但却是互补的。
与白内障形成有关的基因
眼睛的晶状体由单一一种细胞组成,被称为纤维细胞,是从上皮细胞分异出来的。在分异成纤维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核体和其他细胞器发生降解,从而确保晶状体是透明的,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并不清楚。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晶状体细胞形成过程中负责DNA降解的一种DNA酶(Dnase),缺少为这种酶编码的基因的老鼠,会在眼睛晶状体的内层致密部分形成白内障。所涉及的酶为DLAD(DNaseII-like acid DNase),在人体中也有。这说明,一些人类白内障患者可能缺乏DLAD基因,也说明缺乏该基因的老鼠是研究人类白内障形成的一个很好的模型体系。
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婴儿非感染性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发病的50%是由于心脏隔膜受到破坏,并且需要进行心脏开刀手术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一个有先天性心脏病史的大家族的分析显示:有心脏隔膜缺陷的家庭成员,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的转录因子GATA4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但是在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身上却保持正常。在有心脏病的人身上筛选GATA4突变,可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是怎么发展的,并可能找到新的治疗或预防方法。
某种蛋白质可能会影响人类记忆力
美国东部时间2003.10月20日(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今日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一种普通的大脑蛋白质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相当不好的影响。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特定的蛋白质与智能有关。
人类的智能可以部分地遗传。研究表明,子女一半的聪明才智是来自于父母而不是外界环境。来自苏黎世大学的Dominique de Quervain和他的同事发现了其中一个可能遗传的基因。科学家怀疑这次发现的基因可能是决定人类聪明与否的关键。科学家称,智能包括许多的方面,如综合与推理等,但是记忆能力显然是相当重要的。
这种神经传递素的复合胺会让人消沉。同时,大脑中的这种复合胺还会对短期记忆产生影响。这种复合胺的名称为5HT2a。研究表明,9%的人类的体内的5HT2a基因以氨基酸酪胺形式存在。而91%的人类的体内5HT2a基因以氨基酸组胺的形式存在。De Quervain小组研究了70人。这些人的5HT2a基因是氨基酸酪胺形式。同时,为了对照实验,科学家还研究了另外279人。这些人的5HT2a基因是氨基酸组胺形式。
科学家叫这些人记忆五个单词,时间为五分钟。研究发现,氨基酸酪胺的人的记忆能力比氨基酸组胺的人差21%。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对于长期记忆能力,几乎是一样的。科学家称,这是首次发现与记忆相关的复合胺。在此之前,美国的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的研究
肿瘤中是否存在癌症干细胞
人们知道,调节基因Bmi-1在老鼠和人类的肝脏和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中都有表达。现在,研究表明,Bmi-1既调节正常干细胞、又调节白血干细胞的细胞增殖。缺失该基因的成年老鼠不能产生补充血液所需的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自这种老鼠的胎儿肝脏和骨髓细胞只是暂时对血液形成有贡献。对白血干细胞中的Bmi-1进行分子目标处理,可能会产生有效的、特定的治疗效果。最近关于BMI-1在某些肺癌和乳腺癌细胞中有所表达的报道让我们看到,“癌症干细胞”有可能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癌症中。而对于血液干细胞的生成和生长有关的一个关键基因的识别,这一成果支持了认为在构成肿瘤的众多细胞中存在一组少见的“癌症干细胞”的观点。
大脑处理视觉图像的机制
大脑从由视觉系统提供的静态画面序列构建外部世界动态画面的方式,自19世纪Helmholtz 和Mach的时代以来,一直是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中心问题。当收集关于眼前事物的信息时,眼睛快速移动,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快速扫描,并将目光对准视野中不同的景象。Niemeier等人现在开发出一个关于“transaccadicintegration”过程的新模型,大脑通过这一过程在每次眼睛移动之后构建一幅景物画面。按这一模型,大脑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这些计算所依据的是它所接收到的不同类型传感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将不同的信息拼凑成一个连贯的画面。我们所观察到的空间感的失真,可以用最佳推论过程的性质来解释。
人体内真有第二个大脑吗?
在生命体的活动中,除大脑外,脊髓的作用也极其重要。如果把大脑比喻成生命指挥中心,那么脊髓便是大脑与四肢唯一的信息交换通道。但是,通常并不能把脊髓称作人的第二大脑。
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格尔松教授经研究确定,在人体胃肠道组织的褶皱中有一个“组织机构”,即神经细胞综合体。在专门的物质——神经传感器的帮助下,该综合体能独立于大脑工作并进行信号交换,它甚至能像大脑一样参加学习等智力活动。迈克·格尔松教授由此创立了神经胃肠病学学科。
同大脑一样,为第二大脑提供营养的是神经胶质细胞。第二大脑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负责免疫、保卫的细胞。另外,像血清素、谷氨酸盐、神经肽蛋白等神经传感器的存在也加大了它与大脑间的这种相似性。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胃肠系统之所以能独立地工作,原因就在于它有自己的司令部——人体第二大脑。第二大脑的主要机能是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分泌。十分有意思的是,像大脑一样,人体第二大脑也需要休息、沉浸于梦境。第二大脑在做梦时肠道会出现一些波动现象,如肌肉收缩。在精神紧张情况下,第二大脑会像大脑一样分泌出专门的荷尔蒙,其中有过量的血清素。人能体验到那种状态,即有时有一种“猫抓心”的感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惊吓、胃部遭到刺激则会出现腹泻。所谓“吓得屁滚尿流”即指这种情况,俄罗斯人称之为“熊病”。
医学界曾有这样的术语,即神经胃,主要指胃对胃灼热、气管痉挛这样强烈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倘若有进一步的不良刺激因素作用,那么胃将根据大脑指令分泌出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物质。相反,第二大脑的活动也会影响大脑的活动。比如,将消化不良的信号回送到大脑,从而引起恶心、头痛或者其它不舒服的感觉。人体有时对一些物质过敏就是第二大脑作用于大脑的结果。
科学家虽然已发现了第二大脑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但目前还有许多现象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家还没有弄清第二大脑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低级动物体内是否也应存在第二大脑等问题。人们相信,总有一天,科学会让每个人真正认知生命。[科技日报]
超常记忆力的大脑是什么回事情?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轻易回忆起任何事情,而我们其他人若能够记住下班回家准备顺路购买的是牛奶还是鸡蛋就已经很难得了?研究表明,这些个体差异可能是由于我们用来记忆事项的方法不同。结果显示,优秀记忆可能并非少数特殊人物的优势,相反能被几乎任何希望加以学习的人所掌握。
伦敦学院大学的Eleanor Maguire及其同事对普通人和那些被伦敦世界记忆锦标赛列入记忆力最强的人进行了比较。除了具有更强的记忆能力,记忆超群者在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的综合测试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测试也表明,他们的大脑结构并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当要求这些人记忆一系列事物的顺序(数字、面孔或雪花形状),同时用功能性MRI对其大脑活动进行测量时,记忆超群者参与位置记忆的脑区比普通受试者更加活跃。测试过后,记忆超群者都表示他们用了记忆方法来记住测试项目,尤其是“路线记忆法”,该方法将记忆对象置于一条假想的道路上,记忆者能够沿着这条路漫步前行。
因此,看来较强的记忆力并非来自超凡的智力或大脑结构,而是优秀的记忆方法。由于该技术仍有可能无法探知记忆超群者的大脑差异,因此对这些发现的一项重要检验将是教导普通受试对象使用路线记忆法,然后测试研究中所观察的脑区是否能被激活。
遗忘蛋白PP1在限制学习效率的机制中的作用
一项关于调节蛋白PP1(磷酸化酶-1蛋白)在限制学习效率的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性:与衰老相联系的记忆丢失可能未必与分子成分不可逆转的减少有关,而是有可能与PP1的积极干预有部分关系。PP1可抑制学习和记忆,是大脑清除不想要的记忆和重新学习所涉及的复杂体系的构成部分。PP1活性被抑制的转基因老鼠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中表现较好,相对来说也不大容易忘记其所学的东西。
抑制食欲的又一关键物质
人们知道,食物摄取受若干不同的通道调节,其中包括位於丘脑下部弓形区域的黑皮质激素和神经肽Y-体系,但饭后许多小时都能抑制食欲的强大机制尚未搞清楚。现在,Batterham等人发现,饭后肠道会释放出激素肽YY3-36,该物质会通过作用于丘脑下部神经肽Y2受体来抑制食物摄取。所以,激素肽YY3-36会成为治疗肥胖症的又一个潜在目标。
不愉快的记忆是怎样消失的?
不愉快记忆的逐渐消失是记忆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此前,关 于不愉快记忆消失的机制人们基本上是不了解的。现在,一项研究表明, 大麻醇受体和内生大麻醇(多年来人们知道它们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在 消除不愉快记忆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这种记忆的消失是一个截然不同 的步骤,其机制与记忆获取和巩固的机制是不同的。这一发现表明,内生大麻醇系统有可能是治疗与不愉快记忆无法消失有关的疾病(包括创伤后压 力失调、恐怖症和一些类型的慢性疼痛等)的一个目标。
GABA与灵长目动物脑的演化
对人类新大脑皮层所做的分析表明,人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 GABAergic 神经元,其中的一种在啮齿类动物中没有观察到。这一结果对于了解灵长 目动物脑的演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GABA是局部回路神经元中的抑制性 神经传输物质,发现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目动物存在这一差别的研究结果表明,前脑中的转录因子的表现模式的差别,可能与前脑中生成局部回路 所需的、具有物种特异性的程序有关。
青春期的起源研究
多数动物从童年直接进入成年,只有人类有青春期。青春期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形成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关键时期。人类学家对于追寻人类青春期的起源很感兴趣。青春期这一时间点的位置有可能被看作是我们所说的“人性”的首次萌发。出乎意料的是,在化石记录中有一个指示器可帮助科学家进行这种研究。这个指示器就是牙齿的发育。穴居人和人类具有“现代的”牙齿发育轨迹,而类人猿、australopecines和很早的人科动物(habilis和rudolfensis)具有迅速进入成年的牙齿发育特征。
最令人吃惊的是,能够直立行走的“直立人”虽然能够熟练地制造工具,虽然发现了火,但却是直接从童年进入成年的。
决定面部特征的因素
我们关于胚胎发育的知识很多都是来自干扰试验,但这一方法很少能够反映关于决定面部特征的一系列事件发生次序的信息。现在,对小鸡胚胎正在发育的脸部中神冠细胞身份的管理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Noggin(一种生长因子拮抗物质,在人类疾病指(趾)关节粘连症中发生突变)和类维生素A酸(一种与成形素类似的物质)的结起着一个显著的作用,引起一个复制喙的形成。这一发现说明,存在着一个决定部突出特征的机制,该机制涉及不同水平的骨头形态蛋白和类维生素A。
大公无私的背后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一点是独特的:他们有时会与并非是自己亲戚的人合作,即使他们不大可能再和这些人见面、名利所得很小或不存在时也是这样。这一现象几十年来使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迷惑不解。《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实验研究有可能为这一现象提供一个解释。一个有240人参加的“合作与惩罚”的游戏结果表明,“利他惩罚”是这一现象的驱动力。多数人会愿意自己遭受损失来惩罚那些逃避为公众利益做贡献的人;而且,那些被惩罚者一般会对这种惩罚做出积极响应。
杀虫剂影响儿童大脑发育
如今各种杀虫剂应用已十分广泛:菜场上出售的蔬菜大都用过杀虫剂:每到夏天,很多人家都喜欢用杀虫剂喷一下居室,以消灭蚊蝇、蟑螂等小虫。杀虫剂的应用,对于消灭虫害,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医学专家指出,使用杀虫剂要适可而止,国外—项关于儿童智力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杀虫剂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
有关专家认为,杀虫剂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往往会使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出现障碍。生活在受杀虫剂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从2—4岁起就可能开始出现记忆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困难等智力障碍,而到11岁时,其平均智商可能比其他正常智商同龄儿童低6个百分点以上。
荷兰专家甚至发现,孕妇如长期生活在受杀虫剂污染的环境里,腹中胎儿甲状腺素的分泌会低于正常量,有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为此专家建议:家庭尽量少使用杀虫剂,从菜场买回的蔬菜浸放在水中的时间尽量长—些,以防止受农药污染。
“人性”这种东西是否存在?
是否存在“人性”这种东西?寻找人类普遍特点的工作遇到一些棘手的例外情况: 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路或说话,也不是每个人在失去亲人时都会悲伤。但是,追求普遍性也许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误导的。贪婪和欲望是“人性”要素的首要候选目标,但人与人之间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有差别的。
现在,有了基因组研究技术和大脑成像技术,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有条件来对“人性”所有不同形式的遗传根源和生理根源进行研究。
人类进化朝新方向发展
[英国<独立报>2001.4月23日文章]题:生育研究称人类进化朝新方向发展 —项首创性研究显示,人类进化正朝着新方向发展,自然选择在妇女生有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决定了如今的年轻妇女倾向于更早生育。
科学家们发现,女性何时组建家庭只是部分决定于她们的成长教育环境。而令人吃惊的是,基因对决定女孩是否可能会在青少年时期怀孕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发达国家有许多广泛的文化因素促使职业妇女推迟生台年龄,但新的研究表明,现存正有一股相反的潮流,即相当一部分女孩在青少年时期怀孕。此项研究发表在今天出版的《演变》月刊上,其中对2710对卵双胞胎和非—gp双胞胎的女性进行了调查,为的是找出遗传因素对生育孩子的数量;第—胎和最后一胎以及月经初潮年龄的可能影响。
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人类的进化仍在依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进行着,而此前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饮食、住房和医疗方面的进步,人类进化已经停止了。此顶研究的主要发现是:自然选择使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年龄提前了,这种倾向有部分遗传性。其结果是,进化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生理压力,迫使她们更早地开始组建家庭。
在今后的几代人——大约200到300年——时间里,这—进化的趋势将在生育较早和生育较晚的女性之间显示出严格的区别。那些对抗生理趋势、刻意推迟组建家庭的妇女,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大。
伦敦帝国学院的伊恩·欧文斯博士说:“这是遗传与文化在进化中发生冲突的例证。较早生育在遗传上行得通,但在文化上就并非如此了。 尽管有调查发现,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妇女生育几率比信仰其它宗教的妇女高出2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比受教育较少的妇女要低35%。但这次的研究显示,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并不能解释妇女在生育方面的差异欧文斯博士说,研究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这方面,遗传与宗教或社会阶层等因素起了同等重要的决定作用。 <参考消息>2001.5.4
科学家发现多吃菠菜可预防脑功能衰退
据海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就某些食物对动物大脑的影响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用含大量菠菜和鸟饭树蓝色浆果的食粮可能有助于减慢同年龄有关的脑部功能衰退。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常被喂食大量菠菜的老鼠消除了学习能力随年老而衰退的现象。研究结果将于近期在圣迭戈举行的神经学年会上发表。
菠菜含有丰富抗氧化剂,科学家相信抗氧化剂可以抗衡自由基的影响。自由基长期积聚在脑部同老人脑部功能衰退有关,而且还可能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原因之一。
鸟饭树的蓝色浆果亦含有丰富抗氧化剂。另两家大学用老鼠进行的实验发现,蓝色浆果有助于对抗同年龄有关的记忆力衰退。(新华网2001年11月16日)
科学家发现与人类语言障碍有关的基因
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与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语言障碍有关的基因。这一突变基因为一个成员数量不断增加的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不寻常的成员编码,这个蛋白家族在胚胎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那个特殊的成员即翼形螺旋/叉头转录因子(www.biology.pomona.edu/fox.html)。破坏FOXP2基因似乎会影响处于发育早期的大脑,导致对语音和语言功能来说重要的神经结构出现异常发育。
从类人猿到人的基因演化
一种新的基因功能的出现可能会来自旧基因的复制和随后发生的变化。在对人类基因组进行绘图和测序期间,科学家发现一个长度为20千硷基对的片段在整个第16号染色体上被复制。现在,Johnson等人提供了该片段在人和类人猿的整个基因组中迅速和独立扩散的证据。在这个片段内,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家族。有趣的是,这一新发现的基因家族在由类人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曾经发生迅速的适应性演化。
人类胚胎首次被成功克隆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当地时间25日表示,其已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胚胎,这是克隆人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但该公司表示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获得能够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和青少年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干细胞。
ACT公司的副总裁罗伯特-兰萨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意图并不是为了制造出克隆人,而是为了获得能够治疗一系列人类疾病的材料和方法,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中 风、癌症、爱滋病以及诸如帕金森综合症等神经疾病。”
ACT公司表示,上述研究的目标就是利用一小块皮肤就可以用心脏病患者提供新的心脏器官或是利用一小部分脑组织即可以治愈帕金森病。
但是,ACT的声明仍然引起了部分反对克隆人类胚胎的人士的批评。此前,美国国会已表示任何克隆人的做法都是违法的,美参议院正在考虑一项新的法案禁止克隆人和人类胚胎,因此ACT公司的声明引起了一些议员的震惊。
负责上述研究的ACT副总裁乔-希贝利表示,他和他的助手们在实验室中利用了一种典型的克隆技术,研究人员将一枚卵细胞中的DNA全部剔除,然后用一枚成年皮肤细胞中的细胞核替代上述DNA,这枚卵细胞由于事先经过受精,所以开始自然分裂,但它并没有发育成一个婴儿,而演变为一个干细胞。这种相同的技术曾用来克隆绵羊、牛以及猴子等。
OEA与食欲控制
OEA(Oleylethanolamide)是一个脂肪化合物,是在植物和动物的细胞中产生的,被认为在细胞信号过程中发挥功能。现在,用大鼠所做的研究表明,这种分子有可能会激发大脑中控制食欲的区域,产生一种厌食效应。在腹膜内注射OEA会引起食物摄取减少。但若将该化合物直接注射进大脑中,或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外的感觉纤维已被除掉,这种减少就不会出现,说明OEA也许是通过周围传感器来激发大脑控制进经食的机制的。这一发现可能会让科学家找到治疗饮食失调症的新方法。
美科学家解释六种梦与生活的关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埃罗森致力于梦的研究,成果显示:千奇百怪的梦境虽然难以解释,以下六种常见的梦却可以比较容易地与做梦者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梦到洞穴、隧道、门口、抽屉等表示做梦者渴望友情和爱情。
梦到被追赶而奔跑表示做梦者尽量想摆脱某种困难或压力。
梦到外星人可能暗示着生活被某种外来因素所左右,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不太了解。
梦到水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平静的溪流表示生活是安宁而舒适的;奔腾的激流则表示生活中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或者感到自己被某种力量征服了。
梦到下沉一般意味着生活不稳定,但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下沉可能是因为做梦者与环境缺乏联系而觉得孤独。
很多人认为噩梦预示着某种不幸,其实噩梦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大可不必担忧。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脑中的作用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产,在医学上用来治疗贫血、慢性肾衰或药物中毒。EPO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肾脏荷尔蒙,但在受伤或紧张后也会在大脑中产生。研究发现,它可通过Jak2和NF-kB信号级联来起作用,保护初级大脑皮层神经元不受由一氧化氮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损害。这说明,EPO或其衍生物也许有另一种治疗用途,即保护大脑不受缺氧或局部缺血的损害。
穴居人的头骨特点是天生的
对穴居人和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的头骨所做的计算机分析研究表明,穴居人鲜明的头骨特点可能在新生儿阶段就已经很明显了,而不是在成年过程中逐渐发育的。
这一结论支持认为穴居人和智人是在形态学上彼此无关的独立物种的观点。这项研究采用虚拟化石重建和几何形态测定技术来比较形状变化,揭示头盖骨不同区域物种特有的早期生长与发育模式。
生物钟在膝盖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钟研究室在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人体生物钟机能同其他动物一样,受人体感光细胞控制,而非大脑。其关键在膝益后方部位,只要用强光照射。即可奇妙地前后调整人体生物钟3小时左右。如此一来,时常长途飞行深为时差所苦的人、甚至季节性的情绪低落、睡眠习惯混乱等。都可用此法进行调整或治疗。
原始生物需要具备分辨白天黑夜并随之调整作息的机能,因而按不同的环境在身体各部位发展出感光细胞,帮助收集光线信息并调整作息。人们以前认为,人类的生物钟是通过眼部视觉神经将日光信息传送到大脑加以控制。就是没有想到人体其他部位有这种感光细胞、而且大量集中在膝盖后方。
实验证明,眼睛虽是,人体最重要的视觉。但与生物钟的调整无关——盲人也有时差苦恼就是佐证。
胎儿6个月就有记忆力
科学家又一次证明胎教的重要性,婴儿原来记得他们出生前三个月也即6个多月大时,在母体内听过的声音。
英国莱斯特大学心理学院的音乐研究小组10日公布这项研究结果,研究员之一的拉蒙特表示:“我们知道胎儿在20周的时候,听力已经发育完全。现在我们发现婴儿出生后12个月,仍然记得并且特别喜欢他们以前在母亲子宫内听过的音乐。”
研究人员要求11名准妈妈在分娩前三个月,每天听半小时喜欢的音乐,种类由古典旋律至流行歌曲皆有,然后在那11名婴儿一岁生日的时候,替他们进行测试。研究员在播放音乐的扩音器旁摆放数盏闪灯,当婴儿望向不同的闪灯时,便有不同音乐播出来,婴儿很快便明白个中关系,于是研究人员以婴儿望向闪灯的次数来判断他们的音乐喜好,结果显示,婴儿明显较为喜欢他们在母体内听过的音乐,这证明婴儿出世前三个月已有能力记得一些简单的东西。
拉蒙特表示:“这个小型研究意味着,在婴儿出生前,刻意持续地让他聆听音乐,可以建立他对特定音乐的长远记忆,即使在出生后12个月,他仍然会记得,并且对那些音乐产生好感。”
测试亦发现,音乐的风格对测试结果虽没有重大影响,但节奏轻快的音乐一般较受小宝宝欢迎。
科学家发现70岁大脑仍会长出新细胞
按照一般观点,人从20岁开始,脑细胞日渐减少,储存信息和记忆的能力随之减退。生活中,人们一过50岁便以为大脑开始走下坡路,于是不思进取,懒于用脑,殊不知大脑也同人的其它器官一样,“用进废退”,人们对脑细胞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一般人的大脑一生只利用10%左右,因此我们应大力开发利用大脑。但这一观点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不少人年过花甲之后,就不想学习,只等大脑“油干灯尽”,“寿终正寝”。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最近,美国、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成年人即使到60、70岁,大脑仍会长出新的神经元(脑细胞)。他们在患者的一个小小区域--海马状突起处发现了新生的神经元、能够使大脑恢复部分功能。这里处于大脑深层,对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这一发现否定了此前科学家关于成人脑细胞损伤后就不能再生的定论。不但为脑疾病和脑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而且还可以鼓励上了年纪的人,你们仍有上进学习的生理资本。
这一新发现还告诉人们,应从思想上根除“大脑到一定年限就衰退”的陈旧观点,利用、开发我们“闲置”的脑细胞,改变那种多年来因“脑衰”导致心理衰老的被动局面,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必要的、适宜的体育锻炼,勤于用脑,提高生命质量。
丘脑下部莱普亭作用的神经机制
丘脑下部的神经元是传输能量储存信息的周围信号的一个主要地点。很多人类肥胖症状的特征是,在大脑中的这一区域对莱普亭有一个抵抗作用,但人们对其中所涉 及的神经机制却知之甚少。Cowley等人,对一组重要的、对莱普亭敏感的神经元(即 proopiomelancocortion神经元)的电生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其办法是,通过在转基因老鼠身上使绿色荧光蛋白有目标地表达,从而使这些神经元首先看得见。这些神经元被莱普亭通过两个不同的机制去极化,这两个机制可理解为丘脑下部莱普亭作用的一个完整机制的组成部分。
影响长期记忆的因素
永久记忆被认为是储存在皮质中的,但人们对将记忆存入皮质网络的过程却知之甚少。在实验鼠中专门影响受训后几天和几周后的记忆(“遥远记忆”)的一个分子操纵机制的发现,使研究人员意识到该体系中存在一个可能的成分:阿尔法-钙/调钙蛋白激酶-II。只有这种酶正常水平一半的实验鼠,在受训一天后表现出正常的记忆,但在3-50天后,与野生老鼠相比,它们表现出深层次的记忆缺陷。
生命体防卫体系中一种新发现的酶
由一氧化氮衍生出的S-nitrosothiols,是一系列生命体中机体防卫体系的关键调节因子。现在,Liu等人发现了一种酶,它是一种依赖于谷胱甘肽的甲醛脱氢酶, 是在从细菌到人体的多种生命体中历经演化过程而保留下来的一种物质,因而,也许就是使生命体能够保护自身不受为防卫目的而产生的S-nitrosothiols损害的那 种扑朔迷离的“关闭开关”。
神经细胞的再生
多年来,人们认为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是不可再生的,丢失或损坏的成年神经细胞不可能被取代。最近,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中有三个区域的神经先驱细胞或干细胞在成年生命体中可再生神经细胞,这三个区域分别是视网膜、喙状前脑中的迁移细胞和嗅觉系统的基细胞。科学家从这三个区域也许可以找到取代成年大脑中丢失或损坏的神经细胞的线索。最后一种系统是最容易进行研究的。现在,Hansel等人发现,神经肽Y(人们知道它在食欲和心血管功能中起着一定作用)也可以促进嗅觉系统上皮中的神经干细胞的分裂.
心脏钠离子通道突变与心律失调
为心脏钠离子通道SCN5A编码的基因所存在的先天性突变,会使心脏搏动速率加快到威胁生命的程度(心律失调)。现在,Tan等人在5个相关患者身上发现了一个与心脏搏动传导缺陷有关的SCN5A错义突变。该突变通道显示异常的、与电压有关的门控行为,可由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sone)来纠正。因此,仅仅一个离子通道的功能的变化,似乎也能使心脏的兴奋性产生多种缺陷。
记忆的有意与无意抑制
记忆的无意抑制(repression)的存在是佛罗伊德一个多世纪以前提出来的,但它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这倒不仅仅是因为它与被下意识地抑制的儿时受虐待的记忆的恢复有关。有的法医专家可以解释记忆的无意抑制是怎么回事,而有的则会证明它是不存在的。
一种相关的现象是记忆的有意抑制(suppression),它涉及在记 忆 的无意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有意识的因素。一系列为解释在记忆恢复过程中有意抑制所起作用的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创伤无关的主导控制过程,可以为对不想要的 记忆的有意抑制提供一个解释。那么记忆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们知道,成年人的大脑一生都在产生新的神经细胞,Shors等人提出的证据表明,这些新产生的神经细胞参与了一些类型的新的记忆的形成。
美国发现影响人类智力的部分基因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分析了美国200个最聪明的孩子的脱氧核糖酸(DNA),并把它们与普通孩子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二者之间关键的不同之处,他们认为已经找到了与人的智力发育有关的部分基因。分析的结果预计要到明年揭晓。研究人员认为,与天赋有关的基因不止一个,这些基因可以使人的智力水平大不相同。这项研究是由罗伯特.普洛明教授领导的。下一步的工作是查明这些主管天赋的基因各自起什么作用。
血型也可以转变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该所章扬陪教授从1998年开始从事这项研究,终于从我国海南的咖啡豆中提取了阿尔发半乳糖柑酶。 这种酶可以把B型血最外端的半乳糖柑酶切除掉,使B抗原性丧失,呈现O型血的典型特征,从而成功地使B型血转变成O型血。
人类与昆虫有相同基因
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这意味着美国恐怖科幻电影《苍蝇》中人变成苍蝇的一幕不全是杜撰。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