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1:16
梵净山记 梵净山记

因题写“颐和园”三字受慈禧宸赏的严寅亮,也给家乡的梵净山留了笔墨:黔山第一。刻上匾,饱满、浑朴、雄厚,得山岳气度。
春夏交候时节的黔东北,杜鹃花已开在青苍苍的层列峰峦上了。露红凝艳数千枝,百花吹香过万山,风中望去,乱纷纷一片,真是燔山熠谷。落日夕烟来时,住进护国禅寺。窗外的竹影摇着清凉的绿。泉溪的流声在这幽深的山里,隐约若无。没有一些杂响。刚才还淡红地照下的斜阳,叫飞云遮去一角,天空倏忽就暗得朦胧了。山中的晦明不定带给心情的,也是梦似的恍惚。过天的山风若能送来一阵雨多好,让我借着滴沥,把兴趣全放在无扰的卧听清籁上面。或是学着入天目山禅源寺的林语堂,无心坐轿游逸,却只想在僧榻上卧读《野叟曝言》。岂料大雄宝殿里的诵经声忽然一阵紧似一阵地起来了,钟磬的清音裹在里面,不看三世佛的面目,不看二十四天尊的威容,也特别有一种悠远的意味。千崖万壑、青霭白云也随舞般地齐相呼应。临济宗的发源据说同这座僧院关联,我虽不能详悉,却禁不住要对这里高看了。离后数日,还记得楼台殿阁间久响不去的唱偈声音。随来的想像如缥缈的梵歌向远野浮动。
“一夜蛙声梦不觉”这七字,是我于清宵过后的侵晨默吟出的,正可道出我对山居的实感。山中本是静的,而一个幽字,则把难诉的心情含在里面了。禅栖歇宿,能以清旷远尘劳。况且又于暮山中宴坐,闻着芳丛的夜香,把杯中清酽的净团贡茶品酌一番,殊无纤介世俗间气味。天下可以称为胜迹的名岳,我曾历游兼以夜宿的已很可数,得着这一点体会,却在“钟声临枕近,谯漏隔关漫”的梵净山中。
宗教的神圣感总和苍天相连,以喻示生命的无限和不灭。峨眉、武当一类被佛道久占的名山,都有金顶高踞远巅,牵去游山者的心。普贤菩萨和真武帝君默享金殿供奉,危峻之山成了脚底一块石。“天下名岳之宗”的梵净山自然也循这个例。金顶中有裂罅,峰尖若锥朋立,相望于天上,又以一道拱桥连接。双峰分筑庙宇,释迦、弥勒各安其位,朝风暮雨,趺坐莲花上,送走多少日月!
立净土而望梵天,金顶势出云外,无所偏倚,锋棱骨立破云空,锐不可拒,跃跃宕人眼。刺天的虽是岩巅的两尖,因相依相偎,远眺仍如一峰拔地孤起,出没烟霏中。“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这是元人虞集在《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中的一节话,正抒我心怀。我素以登山为傲,见着如此高摩苍烟的独秀之峰横出奇峭意态,就要纵步朝云间去。
鸟唱花笑的诗境相伴我的山行。杜鹃花遍野开着,满枝繁密的花瓣红透了,倒说不清游山人是为寻禅意还是赏花色。
春到花山,人也到花山。
红艳的枝头着了雨,在闪闪的光雾中飘影。流憩以娱逸,荫松息竹的闲意轻撩沉醉的心。天色早了些,云雾掩着太阳的半面,昨夜的静谧还没退去。林间飘散着幽微的脂香,我畅嗅着山的气味。向高处伸去的石径上,留下历代朝山者远去的脚步。寻绎故迹,此刻纵使少人喧,也不觉清旷。
穿草木花竹行。山深处弥望苍藤古木,惟中间留一条窄路无尽伸去,用来供人步游或挑夫送货。更见着那些把抬滑竿当成生意来做的壮健山民,承负时间和生活的分量,过风似的飞快来去,背影必拖着一串粗重呼哧。压肩竹竿每一晃颤,仰坐其上的男女,意态愈显悠闲。
层阶随山起势,千百盘陀。虽以此生喘,脚下仍是轻快的。不时与云相遇于途,看它闲散地漫上坡冈,如纸面的墨,洇湿一片,又似无骨的丽人,软腰依着芊绵花草睡去,纤柔的秀发一扬,恰似幽梦初醒。云不畏人,反能亲昵。在禅者那里,或可把“裁云补衲衣”“野风吹山云不动”这样的好句题写。我无才,添不了此番雅趣。所谓“予惧景胜而才不敌,不敢形于吟哦”是也。
阳光舞过来了,在林梢停留片时的一抹明黄,透过丛密的枝桠,于苔径筛落点点碎影,山麓的幽翠水似的化在灿亮的光照里,连那浮闪的游丝也如随风的波痕,隐灭了。密秀的高松矮竹间有奔响,其声曲细,泉流也。春禽不待邀,也来加入欢唱,爱恋山色者感而生悦。登了一程,晴霁片时的苍蓝高空,行止无定的云雾又来,漫上萋萋芳草、苍苍乔木,重冈复岭皆作一片白。云散去,转暗的山景渐明了。受了云的皴染,眼底风色一变。数点峰尖如新浴,披绿而出浮霭上。纵目远近大小峰峦,争以佳色佐妍,虽善工亦不可图画。
折入剪刀峡。双壁夹束,仅容一人穿阶过。从这里向前面望去,蓦然迎着昂峭插天的金顶。一抹阳光敛在它的后面,更衬出轮廓的清晰,青苍的颜色也愈深了,淡冶入绘。游山者以此为关捩,兴不可遏,“如文中之有波澜,诗中之有警策”,叹羡,含味,似把好辞章读了百遍。
悬湍坌然跃出森沉崖嶂而下注,乱流汇泻于空山窦窍中,声上林间。喧极反静,我犹若听雨,而雨点的滴落却一点不见。不睹其形而领略其意,也颇含趣。叫做滴水崖的这一段,石色苍润,万树茂一山,山光与花色相映带。我仿佛遥听莽岭两边沅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