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尘埃落定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0:02

“曹魏高陵”认定确为曹操墓

专家考察团在考察墓内情况.jpg


    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对外公布考古成果,最吸引眼球的曹操墓位列其内,成为“2009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之一。
    与曹操墓同时入选的还有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等。
    当日下午1时30分至2时20分,《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报告时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做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做评论。
    潘伟斌的现场报告并无多少新意,介绍了曹操墓的大致情况、发掘过程、出土文物以及头骨情况。“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是仍出土了一批遗物。”潘伟斌说,一类为六边形的石牌,其铭文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黄绫袍锦领袖一”、“丹绡襜襦一”、“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等,刻铭的字体绝大多数是汉隶,俗称“八分体”,字体规整,遒劲有力。 查看详细

曹操墓考古发布何以引来众声喧哗

曹操高陵出土画像石.jpg


     2009岁末曹操大墓的考古发现,颇有些“惊世”“惊诧”“惊魂”的意味。据《法制晚报》报道,一个心急的上海老头甚至在元旦跑到安阳,要认曹墓作祖墓。一些专家学者则公开表达质疑,认为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的发布证据不足。而在网络上,质疑、恶搞之促狭机巧,令人兴叹,有网友甚至依样画葫芦地宣布,少林寺附近惊现孙悟空墓。
    距今1800年的曹操,再度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漩涡,将政府、学界乃至社会公众一并裹挟了去。专程进京宣布发现曹操墓的河南专家,面对别的专家质疑言之凿凿:曹操墓也是经过专家多次论证的!毗邻安阳的河北邯郸,人所共知是曹操邺城所在,曹魏文化源远流长,却眼见着曹操墓现身河南,颇有些不平静,除了质疑河南方面外,也弱弱地坚持:曹操墓可能在邯郸一带;而曹操老家、安徽亳州据说也不排除开挖疑似曹操墓的曹氏宗族墓群的可能。 查看详细

关于曹操墓的是是非非

11日,中国社科院组成了专家团赶赴安阳,考察了西高穴“曹魏大墓”.jpg


     多数情况下,质疑的正当性和炒作无关,即便是质疑者们的考古专业知识不够火候,但从“曹操墓”的出炉情况来看,真伪确实有待考究。据报道,在安阳发现曹操高陵,电视上10时播出的新闻是“疑似发现魏武大帝墓”,时隔两小时,在未提供新证据的情况下,12时新闻便成了“确认发现曹操墓”。对“曹操墓”质疑的不光是袁济喜和马未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在三国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名气,在方北辰看来,光凭目前公布的资料也难以判定“西高穴村”墓主人就是曹操。作为考古专家,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也持谨慎态度。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曹操墓”该不该被很快确认,这确实考量着学术人的学术品格。按照多数专家的意见,比较能认定墓主人身份的是墓志,如果没有墓志出土,就只能根据文献记载作猜测。查看详细

各家肚里都有本曹操的账

曹操高陵航拍照.jpg


    文物局的表态很文艺,地方政府的说法很务实。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显然缺乏调和的可能——因为文物局的说法断了商业活动的退路,而地方政府之所以兴师动众发掘、悬赏,其目的说得也很直白,意在“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的问题”。一个并不宽裕的地方政府,在文物保护上表现出如此之高的积极性,恐怕很难从纯文艺的角度去理解并阐释。再说,即便是闭关保护的政策到位,但只要基层政府动了开放卖票的决心,挡是挡不住的,房价上的宏调举措便是例证。
    笔者当然不是怀疑当地政府保护曹操高陵的决心,但结合事件的动向来看,地方政府在文物考古上的利益诉求似乎更为明显。在不少地方,“争名人”历来是个传统项目。譬如李白,我一直以为他的故乡在江油,但看了央视广告,忽然发现诗仙“搬家”安陆了。
    历史从来就是一件易碎品,经不起太大的折腾。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曹操,既能装点文化上的门面,又能带动地盘增值,广告词都是现成的:翠山美庭,曹操相伴——差别的,只是安阳中奖了而已。 查看详细

曹操墓广受质疑背后是信用透支

 


    地方政府信用透支,就意味着政务实施的成本大大增加,即使这个政务是善政。这些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又是社会,又是公众。如果这一情形继续蔓延,于地方政府于公众,都不是什么好事。 查看详细

考古成果发布:让学术和政府各归其位

 


    应该说,此次有关方面组织了多场论证才最终对外宣布此考古成果,态度不可谓不认真,论证也不可谓不独立。一项考古学术成果的发布有众多官员“撑腰”,这难免会使公众产生“盖棺定论”之感,并伴随众多质疑猜测,最终使得本应是好事的争鸣,日渐偏离了学术轨道。由此,地方政府信用透支,学术公信力不断走低也就在所难免了。
    由此观之,此次“曹操大墓”争论事件是一次提醒:我国应抓紧健全和完善考古成果发布制度。而其中,明确考古成果的发布主体应为重要的一环。借用一句大家熟知的话“让学术的归学术,政府的归政府”,学术争鸣才不会走向众声喧哗。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