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月薪开价5000没工作 "土鳖"本科年薪30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9:54
"海归"硕士月薪开价5000没工作 "土鳖"本科年薪30万
2006年10月13日 08:06:26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免费订手机版】
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和务实
这边是一名年薪已经达到30万元的资深销售顾问打算跳槽,寻找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薪水,那边则是一名刚刚毕业的“海归”研究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找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开价5000元。
记者在本届人才高交会上采访发现,无论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越来越理性和务实。
“你们是不是也提供猎头服务?”昨天上午,一名30岁左右的先生来到中华英才网的展位前。原来,这名先生目前正在一家IT行业的外资企业做销售顾问,年薪达到30万元。他说:“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现在已经做到资深销售顾问。虽然我现在收入也不错,但我希望有一个大的提升,做到一个主管的位置,但在我现在的公司目前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表示,如果有一家公司能有一个销售主管的职位给他,哪怕薪水低一点他也愿意接受。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归”研究生李小姐由于认为自己“大学刚毕业,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找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开价5000元。她告诉记者:“我在英国有一个室友是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到英国读书的,她今年毕业后回国找工作,由于期望值太高了,找了三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李小姐学的是金融专业,她希望能找到一份证券行业的工作,她更加看重的是发展机会而不是薪水,她认为脚踏实地地做工作才最重要。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无论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不少用人单位表示,海外经验和高学历不是招聘人才考虑的首要因素,特别需要的是“即来即用”的人才,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性强,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与同事们一起做事。一位企业招聘负责人说:“有些从国外一毕业就回国的留学生以及国内的硕士生,觉得自己学历高,自我定位也很高,来投简历的目标一开始就锁定主管位置,对于这样的应聘者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

重庆:“海归”硕士月薪千元 八年留学花费百万
重庆时报:刘里今年45岁,先后两次赴澳大利亚拿到经济学硕士、攻读MBA,8年留学生涯,刘里花掉了上百万元。回重庆后,他开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年后,公司破产。现在,刘里不得不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员,月均收入仅1500元。刘里说:“这辈子能把留学投入的钱赚回来就满足了。”>>>点击详细
重庆:海归命运多舛 优等生留学八年大学也没考上
重庆时报:26岁的小李(化名)初中一毕业,就被望子成龙的父母安排到德国留学,不料到德国8年时间,原本在重庆属于优等生的小李,在德国连大学也没有考上。
2004年,小李回重庆过春节后,准备又回德国“高考”,不料德国大使馆却以“8年时间没考上大学,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绝为其办理签证。恼怒的小李当即把母亲暴打了一顿,并将母亲赶出了家门,理由是“母亲没有和大使馆疏通好关系”。>>>点击详细

"纯种土鳖"与"变种海龟":英伦硕士在国内不吃香
中国侨网:我于年初来到英国做博士后,与身边的许多中国朋友交流接触。由于我是一口气在国内从小学读到博士的纯种土鳖,因此时不时不地拿国内的硕士生学习方式与这里的进行比较,觉得似乎这里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英伦硕士在国内不吃香的一个根本原因。>>>点击详细
对"海归月薪1500元"大惊小怪让人悲哀
新华网专稿:老鹰飞得低了就大惊小怪,笔者担心那些抱着这种心理的人,真的永远也没法让自己飞得高起来。至少,充斥着这种心理的社会,对人生的起落沉浮肯定没有充分容纳的胸怀和格局。
人生活在社会上,有着很多的悲哀和不幸,但是看看更不幸的人,却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幸运和价值,实在看不到更不幸的人,也可以想象出一些,以此来安慰自己。>>>点击详细
谁来挠挠硕士的“千元之痒”?
红网:诚如专家所言,不少留学生出国留学,源于盲目跟风,回国容易出现“社会综合适应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硕士生屡屡遭遇“千元之痒”,真的仅是由于自己的贬值?
近年来关于“大学应届毕业生薪酬降低”、“超低价招聘大学生”等新闻,屡现报端,社会甚至风行“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的说法:不少招聘单位打出诸如“学历——大学本科,月薪500元-600元(包食宿)”的招聘条件。讨价还价后能“锁定”千元左右就不错了,即传说中的“千元之痒”。>>>点击详细
大学生"低姿态"就业:是无奈之举还是理性选择?
新华网:到了九、十月份,大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开始陆续到职场就职,然而有些应届毕业生的选择却有些“出人意料”:他们并没有选择大机关、大企业等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而是从基层做起,选择高校后勤、城市管理、殡仪馆等作为自己踏入社会的开始。那么,这种“低姿态”的选择是当前就业形势重压下的无奈之举,还是出于理性的考虑和对未来择业的良好规划呢?>>>点击详细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顶尖“海归”操盘手挪用上亿资金 被判9年(图)
·对"海归月薪1500元"大惊小怪让人悲哀
·"洋做法""水土不服" "海归"创业要学"江湖规矩"
·两个洋学历顶不上一条“美人计”
·"纯种土鳖"与"变种海龟":英伦硕士在国内不吃香
·基本不会成“海带” 留韩就业前景看好
·谁来挠挠硕士的“千元之痒”?
·大学生"低姿态"就业:是无奈之举还是理性选择?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留言须知

(责任编辑: 杜晶 )